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H3CNE构建中小企业网络(上)面向零基础

学习参考【2023年】H3CNE认证网络工程师完整培训视频教程_上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一组自治计算机互连的集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功能

  • 资源共享
  • 分布式处理与负载均衡
  • 综合信息服务

计算机网络的演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通常指几千米以内的,可以通过某种介质互联的计算机、打印机、modem或其他设备的集合
    →由用户自行建设,使用私有地址组建的内部网络
  •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覆盖范围为中等规模,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通常是在一个城市内的网络连接(距离为10KM左右)
    →由运营商或大规模企业建设,连接城市范围的网络
  •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分布距离远,它通过各种类型的串行连接以便在更大的地理区域内实现连接
    →由运营商建设,连接全国各个城域网的网络
    →又称骨干网、核心网、传输网

CO:局端,路边经常见到的大铁箱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拓扑

定义: 网络设备连接排列的方式。

分类:

  • 总线型拓扑:所有设备共享一条公共线路,线路中断会导致所有设备中断通讯。

  • 环型拓扑:所有设备共享一条环型总线,本质上仍然是总线型。

  • 星型拓扑:其他节点都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某条线路中断不会影响其他节点,中央节点故障会导致全网中断。

  • 树型拓扑:星型拓扑的进一步发散型。
    优点:结构简单,组网成本低,维护管理容易。
    缺点:中央节点压力大,可靠性差

  • 网状拓扑:节点之间有多条线路可达。
    优点:可靠性高
    缺点:组网成本高,维护管理复杂(成本主要不是指多连了几根线,而是解决该拓扑引发的环路问题的额外开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 电路交换:基于电话网的电路交换(专线)
    →优点:延迟小、透明传输
    →缺点:带宽固定,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初始连接建立慢
  • 分组交换:以分组为单位存储转发(例:交换机)
    →优点:多路复用,网络资源利用率高
    →缺点:延迟大,实时性差,设备功能复杂

衡量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指标

  • 带宽(bandwidth)
    →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总量,带宽越大,网络质量越好。
    →通常以bps为单位 bit per second 每秒钟能向线缆上传递或施加多少次电压
    →例如以太网带宽为10Mbps,快速以太网为100Mbps

  • 延迟(delay)
    →数据从一个节点到达另一个节点消耗的时间
    →单位:ms 1/1000秒
    →延迟越低,网络质量越好

  • 数据单位: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Byte:字节,一个数字或字母占用1字节,一个汉字占用2字节
    bit:比特,1Byte=8bit

协议和标准

  • 协议:数据通讯双方共同遵守的通讯规则

  • 标准:公认的,所有厂商所共同遵守的协议规则

  • 标准化组织:制定定义国际公认参考标准的组织团体

  • 常见国际标准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
    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
    国际电信联盟(ITU)
    INTERNET架构委员会(IAB)

第二章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 概念:OSI参考模型定义了网络中设备所遵守的层次结构,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去定义。

  • 产生背景:
    各大IT设备厂商只支持自己的私有协议,跨厂商设备兼容性差;
    用户购买和维护成本高;
    不利于网络技术发展。

  • 优点:
    开放的标准化接口,协议不再封闭;
    多厂商设备兼容;
    易于理解、学习和更新协议标准;
    实现模块化工程,降低开发难度;
    便于故障排除。

  • 分层:
    1.物理层: 定义电压、接口、线缆标准、传输距离、传输介质等物理参数
    2.数据链路层: MAC地址寻址
    3.网络层: IP地址寻址、路由
    4.传输层: 数据分段、建立端到端连接、维护传输可靠性
    端口用于区分同一台计算机上的不同应用程序(与时隙有关)
    TCP:可靠的传输
    UDP:不可靠的传输
    5.会话层:建立、维护、拆除应用程序间的会话
    区分同一个应用程序的不同访问者
    6.表示层: 定义数据格式、结构;数据加密、压缩
    7.应用层: 为应用程序进程提供网络服务

  • OSI参考模型的问题:
    划分层次过多,会话层、表示层存在意义不大
    IP协议成为事实的网络层唯一协议,多兼容性失去意义

TCP/IP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章 局域网基本原理

  • 使用的协议及线缆:

    • 物理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
    •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唯一事实标准)、令牌环(淘汰)、FDDI(光纤分布式接口,淘汰)
    • 网络层:IP(唯一事实标准)、IPX(淘汰)、Apple talk(淘汰)
  • 局域网设备:

    • 集线器:
      内部为总线型拓扑;
      任意时间只能由一台主机占用总线,连接的所有设备位于同一冲突域;
      工作在物理层,没有寻址能力,所有数据泛洪式转发。
    • 交换机:
      内部每两个接口都有一条独立线路,每个接口都是独立的冲突域;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基于MAC地址寻址,数据可单点转发。
    • 冲突域:
      设备发送数据会产生冲突的网络范围;
      集线器的所有接口在同一个冲突域;
      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 CSMA/CD: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 局域网线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双绞线不能超过100m

  • 华三产品支持线序的自适应,盲插就可以了

第四章 广域网基本原理

使用的协议及线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连接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广域网接入分类

  • 接入到互联网
  • 远程连接到分支机构:高速专线(贵且非常可靠)、VPN(相对便宜,可靠性较高)

第五章 IP基本原理

IP及其相关协议

  • IP的定义:当前唯一的网络层协议标准,定义数据网络层的封装方式、编址方法。
  • IP工作在网络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的主要作用

● 标识节点和链路
→用唯一的IP地址标识每一个节点
→用唯一的IP网络号(网段)标识每一个链路(二层的概念,一个广播域连接的所有范围的主机)
● 寻址和转发
→确定节点所在网络的位置,进而确定节点所在的位置
→IP路由器选择适当的路径将IP包转发到目的节点
● 适应各种数据链路
→根据链路的MTU对IP包进行分片和重组
→为了通过实际的数据链路传递信息,须建立IP地址到数据链路层地址的映射

IP网络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头部封装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长度20-60字节,Options为可选项。
  • Version:版本,用于标识封装是IPv4还是IPv6。
  • IHL:头部长度,描述了数据包头的内容长度。
  • Type of Service(TOS):服务类型,用来标识DSCP或IP优先级,用于QOS识别,数字越大优先级越高。
  • Total Length:数据包总长度。
  • Identification(ID):标识符,用于标识某个分片来自于哪个数据包。
  • Flags:标志,0/1,控制三个功能:保留;标识数据包是否禁止分片;标识是否为最后一个分片。
  • Fragment Offset:分片偏移,用于描述分片在数据包中的位置,分片是为了解决MTU不一致。
  • Time to Live(TTL):生存时间,该数据包允许经过的路由器的最大跳数,数据包每经过一台路由器,TTL-1,防止环路。
  • Protocol:协议,用于标识上层协议是TCP/UDP/ICMP。
  • Header Checksum:头部校验序列,用于头部信息差错校验。
  • Source Address:源IP地址。
  • Destination Address:目的IP地址。
  • Options:可选项
  • Padding:填充,总长度必须为4Byte的倍数。

MT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地址

  • 定义:网络层地址

  • 格式:
    32位长度(化成2进制后),点分十进制(最大数字255,最小数字0);
    由网络位+主机位组成;
    网络位长度和数字完全一致的地址属于同一网段。
    例:192.168.1.1和192.168.1.2

  • 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特殊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全1的地址指的是网段中最大的地址,如192.168.1.255;
    同一个网段的C类地址能用的只有254个。

  • 公网/私网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RP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ARP协议

  •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 用于根据本机自己的MAC地址,查询本机自己的IP地址。

  • 网吧会使用。

ICMP协议

  • Ping:测试网络连通性

  • Tracert:路由跟踪 trace/traceroute
    H3C的设备开启路由跟踪功能需要的前置命令:
    ip ttl-expires enable
    ip unreachables enabl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数据转发原理

  • 如果目的IP和本机IP属于同一网段,会直接查询目的IP的Mac地址,并进行封装

  • 如果目的IP和本机IP不属于同一网段,会查询网关IP地址的Mac地址,并进行封装

  • 网关:Gateway,本网段出口的IP地址

第六章 TCP和UDP基本原理

TCP/IP传输层的作用

  • 提供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服务(概念理解举例:打电话需要双方选择接通,而发短信不需要)
  • 维护连接状态
  • 对应用层数据进行分段和封装
  • 实现多路复用
  • 可靠地传输数据
  • 执行流量控制

端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基本原理

TCP的特点

  • 三次握手
    →建立可靠连接
  • 端口号
    →多路复用
  • 完整性校验
    →差错检测
  • 确认机制
    →应答接收
  • 序列号
    →丢失检测、乱序重排
  • 窗口机制
    →流量控制

TCP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长度20 - 60字节
  • Source Port:源端口。
  • Destination Port: 目的端口。
  • Sequence Number(Seq): 序列号,标识本机发送的数据报文的编号。
  • Acknowledgement Number(Ack): 确认号,标识请求对方下次发送的数据报文的编号。
  • Data Offset: 数据偏移,标识数据分段在完整数据中的位置。
  • Reserved: 保留,给以后可能添加的新功能。
  • FLAGS:
    - Urg 紧急开关。
    - Ack 确认位开关,与上面的确认号要区分开来。
    - Psh push 直接提交缓存数据。
    - Rst 复位开关 reset,用于强行中断TCP连接。
    - Syn 握手开关。
    - Fin 结束开关。
  • Window: 窗口尺寸,用于通告本机的接受能力(滑动窗口机制)。
  • Checksum: 校验序列,用于数据报文的差错校验。
  • Urgent Pointer: 紧急指针。
  • Options: 可选项。
  • Padding: 填充,必须为4B的倍数。
  • data: 封装的数据内容。

TCP可靠性机制

确认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出错时的重传处理:假设一次发送4个数据包有一个出错了,默认情况下先重发出错的一个数据包,确认过后再按序列往下发接下来的4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次握手
  • 用于建立双方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次挥手
  • 用于结束连接。考虑到有A给B的数据发完了,但B给A的数据还没有发完的情况,第二次的确认和请求不能同时进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ST结束连接(强制结束)
  • 收到RST置位的包后,立即结束TCP连接;

  • 发出RST置位的包后,不必等待对方的确认,直接结束TCP连接。

窗口机制
  • 滑动窗口:通过通告对方本机接收能力,来实现流量控制。
完整性校验
  • 通过Checksum来检查数据完整性

特征和适用场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UDP基本原理

UDP封装

  • 适合做实时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七章 路由器、交换机及其操作系统简介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作用和特点

路由器的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路由器的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交换机的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交换机的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交换机是以太网的专用设备,只有在以太网中才有交换机。

发展趋势

  • 路由和交换的融合

  • 多业务功能的融合

H3C路由器与交换机简单介绍

H3C路由器系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3C路由器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三个网线接口,两个光纤口

H3C交换机系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3C交换机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000Base-T意思是带宽是千兆

H3C网络设备操作系统Comware简要介绍

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章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八章 命令行操作基础

配置网络设备的方法

访问网络设备命令行接口的方法

● 通过Console口本地访问

● 通过AUX口远程访问(基本淘汰)

● 使用Telnet终端访问

● 使用SSH终端访问

● 通过异步串口访问

通过Console进行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串口只有台式机有,不过现在有网线接口直连成USB的Console线,也有蓝牙连接的方式,所以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方便连接。
  • 连接好线之后查看端口:计算机- 管理 -设备管理器-端口(COM和LPT)-通信端口(COM1,数字看实际情况变化,记住这个数字)。
  • 进入配置界面:打开secureCRT软件-小闪电quick connect,协议protocol选serial串口,port选择与前面对应的COM1,其他参数如图,点击回车就能进入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界面。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AUX口进行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Telnet进行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需要连线,比较方便。
  • 没有加密和安全机制

使用SSH进行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使用非常严格的身份验证及相关的安全检测方式,全程加密。

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命令行使用入门

可下载华三HCL模拟器和SecureCRT进行操作,下载教程参见网络

命令行视图及切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进入视图必须一层一层进,退可以一次性退

常用查看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备操作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命令行帮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Telnet远程登录

跟着 命令行操作基础-视频链接 练习即可
ping不通参考:HCL实验:路由器无法ping通连接的主机

第九章 网络设备文件管理

网络设备的文件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设备的存储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件系统的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件的管理

配置文件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文件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文件的显示与维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FTP传输文件的工作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打开真机上的资源管理器来访问ftp服务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可以通过复制配置文件做备份

网络设备软件维护基础

网络设备的一般引导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备软件维护的一般性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十章 网络设备基本调试

网络连通性测试

ping的实现原理

  • ICMP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ing命令的输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ping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racert的实现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racert命令的输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tracert命令(读作trace route)

  • 需要两条前置命令:
  • ip ttl-expires enable
  • ip unreachables enabl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系统调试

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前两条是前置命令必须敲
  • 结束调试:undo debugging all 快捷键Ctrl+O
  • 非常消耗系统资源,非必要不要使用,必须和客户沟通!

第十一章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共享式与交换式以太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共享式以太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交换式以太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学习过程

  • MAC地址表存放在交换机的内存中,一旦关机数据会清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交换机对数据帧的转发与过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广播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十二章 配置VLAN

VLAN技术简介

广播风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定义和转发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802.1Q:在源Mac地址和Type之间携带vlan tag的帧格式,只有交换机能识别,计算机不识别

VLAN类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LAN技术原理

交换机端口类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VI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LAN的基本配置

常用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过程跟敲参考 配置vlan

第十三章 生成树协议

二层环路带来的问题

  • 广播风暴

  • MAC地址表震荡

生成树定义和作用

  • STP,用来解决二层环路问题,只用于解决交换机之间组成的环境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BPD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P的选举机制

  • 一个物理段可以理解为一根网线或一个冲突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蓝:根网桥;绿:根端口;黄:指定端口;红:阻塞端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得到无环的树形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P初始化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listening时进行选举;
  • 网络故障检测功能:一直发送BPDU可以探测端口是否还“活着”。

STP计时器

  • Hello time:2秒 配置BPDU的发送周期

  • Max age:20秒 判断链路故障的时间,10个Hello time周期

  • Forwarding delay:15秒 状态切换延迟

STP拓扑变更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区分TCN BPDU和TC置位BPDU。

生成树的不足

  • 30-50秒的故障切换,最高会到300秒的MAC地址更新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收敛速度慢,故障切换时间太长

  • 网络中大量主机频繁上下线,会导致TCN BPDU以及TC置位BPDU大量发送

以STP为基础的其他生成树协议的简要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配置和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可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十四章 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

802.1X技术简介

  • 起源于WLAN协议802.11,解决局域网终端的接入认证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02.1X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端口接入控制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基本都是使用基于端口的认证方式,因为集线器Hub基本用不上了。

802.1X基本配置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端口隔离简介

  • 用于在同vlan内部隔离用户

  • 同一隔离组端口不能通讯,不同隔离组端口可以通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端口隔离基本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注意是隔离组类不能互通,组外可以互通

http://www.kler.cn/a/551781.html

相关文章:

  • AIGC(生成式AI)试用 21 -- Python调用deepseek API
  • Linux 文件内容查看
  • Docker 安全基础:权限、用户、隔离机制
  • http状态码503之解决方法(Solution to HTTP Status Code 503)
  • 部署k8s 集群1.26.0(containerd方式)
  • AI 百炼成神:线性回归,预测房价
  • docker的mysql容器修改数据库root的登录密码后,navicat依然能用旧密码访问
  • Java 设计模式总结
  • Leetcode1299:将每个元素替换为右侧最大元素
  • 半遮挡检测算法 Detecting Binocular Half-Occlusions
  • rust笔记1-学习资料推荐
  • CHARMM-GUI EnzyDocker: 一个基于网络的用于酶中多个反应状态的蛋白质 - 配体对接的计算平台
  • Ubuntu下mysql主从复制搭建
  • three.js+WebGL踩坑经验合集(8.2):z-fighting叠面问题和camera.near的坑爹关系
  • 【系列教程】Python第三课:用前两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ES8中 async 和await的用法详细的总结
  • LabVIEW无刷电机控制器检测系统
  • 【算法】回溯算法
  • 基于YOLO11深度学习的心脏超声图像间隔壁检测分割与分析系统【python源码+Pyqt5界面+数据集+训练代码】深度学习实战、目标分割、人工智能
  • rtsp协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