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
互联网和因特网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 互联网(internet):凡是能彼此之间通信的设备组成的网络就叫互联网。
- 因特网(Internet):是由千万台设备组成的网络。
- 因特网使用TCP/IP协议让不同的设备可以彼此通信。但是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并不一定是互联网
- 互联网有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之分。因特网提供的服务一般包括:www(万维网)服务、电子邮件服务(outlook),远程登录服务(QQ),文件传输服务(FTP),网络电话等等。
OSI七层模型与各层功能:
OSI参考模型对应设备:
OSI七层模型
1、物理层功能: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
物理层设备: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服务的,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问题。
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的基础上,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即提供可靠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数据链路层设备:网桥、交换机
3、网络层: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控制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信息转发,建立、维持和终止网络的连接,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点到点),从而向传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网络层设备:路由器
4、传输层: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
5、会话层:会话层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即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的具体功能如下:
会话管理:允许用户在两个实体设备之间建立、维持和终止会话,并支持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
会话流量控制:提供会话流量控制和交叉会话功能。寻址:使用远程地址建立会话连接。
出错控制:从逻辑上讲会话层主要负责数据交换的建立、保持和终止,但实际的工作却是接收来自传输层的数据,并负责纠正错误。
6、表示层:表示层处理流经结点的数据编码的表示方式问题,以保证一个系统应用层发出的信息可被另一系统的应用层读出。
数据格式处理:协商和建立数据交换的格式,解决各应用程序之间在数据格式表示上的差异。
数据的编码:处理字符集和数字的转换。
压缩和解压缩:为了减少数据的传输量,这一层还负责数据的压缩与恢复。 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7、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
用户接口: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以及应用程序与网络间的直接接口,使得用户能够与网络进行交互式联系。
实现各种服务:该层具有的各种应用程序可以完成和实现用户请求的各种服务。
1、中继器
中继器可以将电缆传输来的光信号或电信号进行调整和放大在传输给另一个电缆
- 中继器可以对减弱的信号进行放大和发送
- 中继器在物理层
- 即使在数据链路层出现某些错误,中继器仍然可以转发数据
- 中继器无法改变传输速度
2、网桥
网桥可以识别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与分组数据大致相同,在数据链路层通常被称作数据帧),并将数据帧临时存储于内存,在重新生成信号作为全新的帧转发给相连的另一个网段
- 网桥根据数据帧的内容发送数据给相邻的其他网络
- 网桥没有连接网段个数的限制
3、路由器
路由器是在物理层面上连接两个网络,并对分组报文进行转发的设备
网桥是根据物理地址进行处理,路由器是根据ip地址处理
路由器有分担网络负荷的作用,由于路由器会分割数据链路,因此,数据链路层的广播消息将无法继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