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C++】 stack和queue以及模拟实现

一、stack及其模拟实现

1.1 stack介绍

  1. stack是一种容器适配器,专门用在具有后进先出操作的上下文环境中,其删除只能从容器的一端进行 元素的插入与提取操作。
  2. stack是作为容器适配器被实现的,容器适配器即是对特定类封装作为其底层的容器,并提供一组特定 的成员函数来访问其元素,将特定类作为其底层的,元素特定容器的尾部(即栈顶)被压入和弹出。
  3. stack的底层容器可以是任何标准的容器类模板或者一些其他特定的容器类,这些容器类应该支持以下操作:empty:判空操作、 back:获取尾部元素操作 、push_back:尾部插入元素操作、 pop_back:尾部删除元素操作
  4. 标准容器vector、deque、list均符合这些需求,默认情况下,如果没有为stack指定特定的底层容器, 默认情况下使用deque。

1.2 stack的使用

函数说明函数说明
stack()构造空的栈
empty()检测stack是否为空
size()检测stack是否为空
top()返回栈顶元素的引用
push()将元素val压入stack中
pop将元素val压入stack中

1.3 stack模拟实现

栈的实现通常有两种方式:数组实现和链表实现。在此处,我们使用vector作为底层容器,实现一个栈

#include<vector>
#include<list>
#include<deque>

namespace odoaobo
{
	template<class T, class Container = deque<T>>
	class stack
	{
	public:
		void push(const T& x)
		{
			_con.push_back(x);
		}

		void pop()
		{
			_con.pop_back();
		}

		T& top()
		{
			return _con.back();
		}

		size_t size()
		{
			return _con.size();
		}

		bool empty()
		{
			return _con.empty();
		}
	private:
		Container _con;
	};

}

二、queue及其模拟实现

2.1 queue的介绍

  1. 队列是一种容器适配器,专门用于在FIFO上下文(先进先出)中操作,其中从容器一端插入元素,另一端 提取元素。
  2. 队列作为容器适配器实现,容器适配器即将特定容器类封装作为其底层容器类,queue提供一组特定的 成员函数来访问其元素。元素从队尾入队列,从队头出队列。
  3. 底层容器可以是标准容器类模板之一,也可以是其他专门设计的容器类。该底层容器应至少支持以下操作:
    1. empty:检测队列是否为空
    2. size:返回队列中有效元素的个数、
    3. front:返回队头元素的引用
    4. back:返回队尾元素的引用
    5. push_back:在队列尾部入队列
    6. pop_front:在队列头部出队列 
  4. 4.标准容器类deque和list满足了这些要求。默认情况下,如果没有为queue实例化指定容器类,则使用标 准容器deque。

2.2 queue的使用

函数声明接口说明
queue()构造空的队列
empty()检测队列是否为空,是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size()返回队列中有效元素的个数
front()返回队头元素的引用
back()返回队尾元素的引用
push()在队尾将元素val入队列
pop()将队头元素出队列

2.3 queue模拟实现

由于queue需要头部删除,vector头部删除的代价很大,要移动整个数据,而list不需要,所以queue适合用list作为底层

#include<vector>
#include<list>
#include<deque>

namespace odoaobo
{
	// 
	template<class T, class Container = deque<T>>
	class queue
	{
	public:
		void push(const T& x)
		{
			_con.push_back(x);
		}

		void pop()
		{
			_con.pop_front();
			//_con.erase(_con.begin());
		}

		T& front()
		{
			return _con.front();
		}

		T& back()
		{
			return _con.back();
		}

		size_t size()
		{
			return _con.size();
		}

		bool empty()
		{
			return _con.empty();
		}
	private:
		Container _con;
	};

}

三、priority_queue的介绍和使用

3.1 priority_queue的介绍

  1. 优先队列是一种容器适配器,根据严格的弱排序标准,它的第一个元素总是它所包含的元素中最大的。
  2. 此上下文类似于堆,在堆中可以随时插入元素,并且只能检索最大堆元素(优先队列中位于顶部的元 素)。
  3. 优先队列被实现为容器适配器,容器适配器即将特定容器类封装作为其底层容器类,queue提供一组特 定的成员函数来访问其元素。元素从特定容器的“尾部”弹出,其称为优先队列的顶部。
  4. 底层容器可以是任何标准容器类模板,也可以是其他特定设计的容器类。容器应该可以通过随机访问迭 代器访问,并支持以下操作:
    1. empty():检测容器是否为空
    2. size():返回容器中有效元素个数
    3. front():返回容器中第一个元素的引用
    4. push_back():在容器尾部插入元素
    5. pop_back():删除容器尾部元素
  5. 标准容器类vector和deque满足这些需求。默认情况下,如果没有为特定的priority_queue类实例化指 定容器类,则使用vector。
  6.  需要支持随机访问迭代器,以便始终在内部保持堆结构。容器适配器通过在需要时自动调用算法函数 make_heap、push_heap和pop_heap来自动完成此操作。

3.2 priority_queue的使用

优先级队列默认使用vector作为其底层存储数据的容器,在vector上又使用了堆算法将vector中元素构造成堆的结构,因此priority_queue就是堆,所有需要用到堆的位置,都可以考虑使用priority_queue。注意: 默认情况下priority_queue是大堆。

函数声明接口说明
priority_queue()/priority_queue(first,last)构造一个空的优先级队列
empty()检测优先级队列是否为空,是返回true,否则返回 false
top()返回优先级队列中最大(最小元素),即堆顶元素
push(x)在优先级队列中插入元素x
pop()删除优先级队列中最大(最小)元素,即堆顶元素

【注意】

1. 默认情况下,priority_queue是大堆。

2. 如果在priority_queue中放自定义类型的数据,用户需要在自定义类型中提供> 或者< 的重载。

3.3 priority_queue的模拟实现

通过对priority_queue的底层结构就是堆,因此此处只需对对进行通用的封装即可。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vector>
// priority_queue--->堆
namespace bite
{
	template<class T>
	struct less
	{
		bool operator()(const T& left, const T& right)
		{
			return left < right;
		}
	};

	template<class T>
	struct greater
	{
		bool operator()(const T& left, const T& right)
		{
			return left > right;
		}
	};

	template<class T, class Container = std::vector<T>, class Compare = less<T>>
	class priority_queue
	{
	public:
		// 创造空的优先级队列
		priority_queue() : c() {}

		template<class Iterator>
		priority_queue(Iterator first, Iterator last)
			: c(first, last)
		{
			// 将c中的元素调整成堆的结构
			int count = c.size();
			int root = ((count - 2) >> 1);
			for (; root >= 0; root--)
				AdjustDown(root);
		}

		void push(const T& data)
		{
			c.push_back(data);
			AdjustUP(c.size() - 1);
		}

		void pop()
		{
			if (empty())
				return;

			swap(c.front(), c.back());
			c.pop_back();
			AdjustDown(0);
		}

		size_t size()const
		{
			return c.size();
		}

		bool empty()const
		{
			return c.empty();
		}

		// 堆顶元素不允许修改,因为:堆顶元素修改可以会破坏堆的特性
		const T& top()const
		{
			return c.front();
		}
	private:
		// 向上调整
		void AdjustUP(int child)
		{
			int parent = ((child - 1) >> 1);
			while (child)
			{
				if (Compare()(c[parent], c[child]))
				{
					swap(c[child], c[parent]);
					child = parent;
					parent = ((child - 1) >> 1);
				}
				else
				{
					return;
				}
			}
		}

		// 向下调整
		void AdjustDown(int parent)
		{
			size_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c.size())
			{
				// 找以parent为根的较大的孩子
				if (child + 1 < c.size() && Compare()(c[child], c[child + 1]))
					child += 1;

				// 检测双亲是否满足情况
				if (Compare()(c[parent], c[child]))
				{
					swap(c[child], c[parent]);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return;
			}
		}
	private:
		Container c;
	};
}
}

四、容器适配器

容器适配器是在C++标准库中提供的一种容器的封装。它们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接口,使得不同类型的容器可以以相似的方式被使用。容器适配器有三种类型:stack、queue以及priority_queue。其中优先队列其实就是数据结构中的堆。它们可以将原本的容器进行封装,改变容器的出入规则,但是底层的数据存储依然使用其它的容器。这种模式叫做容器适配器。

五、deque

5.1 deque的简单介绍

deque(双端队列):是一种双开口的"连续"空间的数据结构,双开口的含义是:可以在头尾两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且时间复杂度为O(1),与vector比较,头插效率高,不需要搬移元素;与list比较,空间利用率比较高。

deque并不是真正连续的空间,而是由一段段连续的小空间拼接而成的,实际deque类似于一个动态的二维数组。

双端队列底层是一段假象的连续空间,实际是分段连续的,为了维护其“整体连续”以及随机访问的假象,落在了deque的迭代器身上。

5.2 deque的优势于劣势

优势:

  1. 与vector比较,deque的优势是:头部插入和删除时,不需要搬移元素,效率特别高,而且在扩容时,也不需要搬移大量的元素,因此其效率是必vector高的。
  2. 与list比较,其底层是连续空间,空间利用率比较高,不需要存储额外字段

劣势:不适合遍历,因为在遍历时,deque的迭代器要频繁的去检测其是否移动到某段小空间的边界,导致效率低下


http://www.kler.cn/a/559952.html

相关文章:

  • deepseek 导出导入模型(docker)
  • 计算机毕业设计SpringBoot+Vue.js医院管理系统(源码+文档+PPT+讲解)
  • Git与GitHub:深入理解与高效使用
  • 企业终端遭遇勒索病毒威胁?火绒企业版V2.0--企业用户勒索攻击防护建议!
  • wpf 页面切换的实现方式
  • HarmonyOS Next 计时器组件详解
  • 微信小程序 - 条件渲染(wx:if、hidden)与列表渲染(wx:for)
  • 跨境宠物摄像头是一种专为宠物主人设计的智能设备
  • Python的那些事第三十一篇:快速数据帧处理与可视化的高效工具Vaex
  • AWS Bedrock平台引入DeepSeek-R1 模型,推动深度学习
  • 量子计算的数学基础:复数、矩阵和线性代数
  • CSS `transform` 属性详解:打造视觉效果与动画的利器
  • 04 burpsuite的使用
  • AWS-SAA中文版题库
  • 服务端获取远程ip的方法
  • 将DeepSeek接入vscode的N种方法
  • OO设计原则的cpp举例
  • langchain4j+springboot流式输出
  • 深度解析SmartGBD助力Android音视频数据接入GB28181平台
  • 【工具篇】【深度解析字节跳动AI编程工具Trae:中文开发者的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