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分布式之CAP BASE理论

目录

CAP 理论

BASE 理论

中间件满足CP(一致性和分区容错性)还是AP(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

RocketMQ

Elasticsearch

Kafka

ZooKeeper

MySQL

Dubbo

Redis

Eureka

Nacos


在分布式系统领域,CAP 理论和 BASE 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阐述了分布式系统设计中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思路。以下是对这两个理论的详细介绍:

CAP 理论

CAP 理论由计算机科学家 Eric Brewer 提出,指出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这三个基本需求,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两个。

  • 一致性(Consistency): 所有节点在同一时间看到的数据是相同的,即更新操作成功并返回客户端完成后,所有节点在同一时间的数据完全一致。在分布式系统中,当一个节点的数据发生更新时,其他节点需要立即更新到相同的状态,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例如,在一个分布式数据库中,当一个节点修改了某条记录,其他节点应该能立即看到这个修改。
  • 可用性(Availability):系统在任何时候都能对用户的请求做出响应,并且保证非故障节点在合理的时间内返回合理的结果。这意味着系统不会出现长时间的无响应或错误提示,用户的请求能够得到及时处理。比如,一个电商网站在高并发访问时,仍然能够正常地处理用户的商品查询、下单等请求。
  • 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当分布式系统中的网络出现分区(即部分节点之间无法通信)时,系统仍然能够继续运行。由于分布式系统中网络不可靠是常态,因此分区容错性是分布式系统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特性。例如,在一个由多个数据中心组成的分布式系统中,某个数据中心与其他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连接出现故障,系统仍然要能够正常提供服务。

在实际的分布式系统设计中,由于网络分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通常只能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间进行权衡。例如,一些金融系统更注重一致性,会选择牺牲一定的可用性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而一些社交平台则更倾向于可用性,允许在一定时间内数据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在分布式系统中,只能满足其中两项

  • CA:放弃分区容错性,适合单点系统,不适用于分布式环境。

  • CP:放弃可用性,确保一致性和分区容错性,适合对一致性要求高的场景,如金融系统。

  • AP:放弃一致性,确保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适合对一致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如社交网络。

BASE 理论

BASE 理论是对 CAP 理论的延伸,它强调在分布式系统中,通过牺牲强一致性来获得高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是一种最终一致性的解决方案。BASE 是三个单词的缩写:

  • 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系统在出现故障时,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即保证核心功能的可用,但可能会降低某些非关键功能的服务质量。例如,在电商大促期间,为了保证订单处理、支付等核心功能的正常运行,可能会暂时关闭一些不太重要的功能,如商品评论的展示等。
  • 软状态(Soft State):系统中的数据允许存在中间状态,并且这种中间状态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可用性。也就是说,数据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不一致的,但最终会达到一致。例如,在分布式缓存系统中,不同节点上的缓存数据可能在某一时刻存在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据会逐渐同步。
  • 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系统中的数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同步后,最终会达到一致的状态。虽然在某个时刻可能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节点上的数据会逐渐趋于一致。例如,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当一个节点的数据发生更新后,其他节点可能不会立即看到这个更新,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同步后,所有节点的数据会保持一致。

BASE 理论为分布式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和实用的思路,它允许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强一致性,以换取更好的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适用于一些对数据一致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业务场景。

中间件满足CP(一致性和分区容错性)还是AP(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

RocketMQ

RocketMQ 更倾向于满足 AP(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以下是详细分析:

  • 可用性(Availability)
    • RocketMQ 设计目标之一就是保证高可用性。它采用主从复制和多副本机制,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进行故障转移,让消息的生产和消费服务迅速切换到其他可用节点,确保业务不会因为单点故障而中断。例如,在电商的促销活动期间,即使部分 RocketMQ 节点

http://www.kler.cn/a/560034.html

相关文章:

  • java23种设计模式-建造者模式
  • 第十四:路由器工作的模式
  • HTML之JavaScript DOM操作元素(2)
  • hot100---day3
  • 一、C#基础入门课程【学习20天】01-07
  • 企业数据分析-投资回报能力分析ROE核心指标
  • 基于Qlearning强化学习的2DoF机械臂运动控制系统matlab仿真
  • 在使用ragflow时docker desktop出现内存不足的问题
  • sailwind 安装提示找不到mfc140.dll安装Visual C++ Redistributable for Visual Studio 2015
  • 【SQLI】sqlmap测试过滤规则和tamper有效性的方法
  • 《Netty 基础:构建高性能网络应用的基石》
  • 华山论剑之JAVA中的“方法论”
  • 嵌入式学习第二十一天--线程
  • 基于CNN的FashionMNIST数据集识别3——模型验证
  • Java多线程与高并发专题——深入synchronized
  • PythonWeb开发框架—Django之DRF框架的使用详解
  • ai-1、人工智能概念与学习方向
  • 商业化运作的“日记”
  • system运行进程以及应用场景
  • 【Python爬虫(61)】Python金融数据挖掘之旅:从爬取到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