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S管学习记录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TVS是什么?
- 二、TVS关键参数
- 1.反向截至电压
- **实际意义**
- 2.钳位电压
- **定义与作用**
- **选择依据**
- **4. 实际应用示例**
- **场景:通信端口的ESD保护**
- 3.反向截至电压和钳位电压的关联和区别
- **. 小结**
- 三、实际应用电路举例
- 总结
前言
TVS管学习记录,学习了TVS的关键参数,反向截至电压和钳位电压,学习了它们的关联和区别,以及实际的应用举例
一、TVS是什么?
也叫雪崩击穿二极管,主要功能是在电路中快速响应和抑制瞬态电压,防止电压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TVS管本质上是一个具有反向击穿特性的二极管,在正常工作状态下,TVS管处于高阻态,对电路影响很小,当电路中出现瞬态过电压时,TVS管的阻抗瞬间降低,使得电压通过TVS管,而非敏感元件,防止电压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TVS管有单向与双向之分,单向TVS管一般应用于直流供电电路,双向TVS管应用于电压交变的电路。
二、TVS关键参数
其中有两个参数需要重点理解
一个是反向截至电压V_RWN和最大钳位电压VC
1.反向截至电压
反向截止电压(V_R)指TVS管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导通的最高电压。当电路工作电压低于V_R时,TVS管处于高阻状态,几乎不消耗电流,不影响电路正常工作。
- 选择依据:
V_R需略高于被保护电路的最高工作电压(例如,若电路工作电压为5V,通常选择V_R为6.5V或8V),确保TVS管在正常运行时不会误触发
实际意义
- 阈值保护:V_R是TVS管开始响应的“警戒线”,超过此电压时,TVS管迅速导通,进入保护模式。
- 静态特性:在稳态下,TVS管的漏电流极小(通常为微安级),避免对系统功耗造成显著影响。
2.钳位电压
定义与作用
- 定义:钳位电压(V_C)是TVS管在瞬态过压事件中导通后,将电压限制到的最高安全值。例如,若V_C为30V,即使输入瞬态电压高达100V,TVS管也会将后端电压钳制在30V以内。
- 测试条件:V_C通常在标准脉冲电流(如8/20μs波形)下测量,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的浪涌等级选择。
选择依据
- 后端耐受能力:V_C必须低于被保护元件的最大耐压值(如芯片的极限电压),否则可能损坏器件。例如,某芯片耐压为40V,则需选择V_C ≤ 40V的TVS管。
- 动态特性:TVS管的响应时间极短(皮秒至纳秒级),确保在过压出现时迅速钳位。
4. 实际应用示例
场景:通信端口的ESD保护
- 系统工作电压:5V(如USB接口)。
- TVS选型:
- 选择V_R = 5.5V或6V(略高于5V,避免误触发)。
- 根据后端芯片耐压(如20V),选择V_C ≤ 20V的TVS管(如V_C=15V@8A脉冲)。
- 效果:当静电放电(如±15kV)侵入时,TVS管在纳秒内将电压钳位至15V,保护芯片安全。
3.反向截至电压和钳位电压的关联和区别
-
误区2:仅关注V_C而忽略V_R
- 错误:选择V_C很低的TVS,但V_R过低导致频繁误导通。
- 正确:需平衡V_R与V_C,同时满足系统耐压与保护需求。
-
测试条件的重要性
- V_C与脉冲电流大小强相关,需参考数据手册中的测试波形(如I_PP=10A或20A)选择合适型号。
. 小结
- 反向截止电压(V_R):系统正常运行的“安全阈值”,需高于工作电压并留足余量。
- 钳位电压(V_C):瞬态过压时的“安全天花板”,必须低于被保护器件的极限耐压。
- 选型关键:根据工作环境(如浪涌等级、电压波动)选择V_R与V_C,并参考脉冲电流、功率等参数,确保TVS管在瞬态事件中可靠动作,同时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若TVS 用在高速IO端口防护、模拟信号采样、低功耗设备场合,就需要考虑结电容和漏电流的影响,两则的参数越小越好。
三、实际应用电路举例
TVS是用于瞬时的过压保护,所以对于持续的过压是无能为力的,对于持续超过峰值电流的场景,将导致TVS损坏,所以最好在TVS管前面加一个保险管,在TVS管先挂掉之前,PPTC先失效再恢复
那么如何选择PTC和TVS呢,
首先TVS功率足够大,其次是PTC响应时间足够短
(1) PTC选型
由于RS485的工作电流非常小,PTC电流选择最小的即可,关键参数是跳闸时间Trip,Trip越小越好,越小跳闸时间越短,对TVS的功率要求越低,封装越小,成本越低。
比如说
我们选一个
SMD1812B020TF电流和电压满足要求,,跳闸时间Trip是最短的,为0.02S。
(2) TVS选型:
由于RS485的工作电压VCC为5V,极限电压为12V,所以我们这里的选择依据是- 选择依据:
V_R需略高于被保护电路的最高工作电压(例如,若电路工作电压为5V,通常选择V_R为6.5V或8V),确保TVS管在正常运行时不会误触发
并且考虑后端耐受能力
后端耐受能力:V_C必须低于被保护元件的最大耐压值(如芯片的极限电压),否则可能损坏器件。例如,某芯片耐压为40V,则需选择V_C ≤ 40V的TVS管
因此TVS的工作电压Vrwm>5V,钳位电压≤12V;可以预选SMBJ6.5A。Vrwm=6.5V,Vc=11.2V。
TVS的功率选型
a. 估算实际TVS需要承受的热量
假设TVS工作在最大钳位电压,流过的电流为保险管的跳闸电流:
Qact=Pt=UIt=VcI tripTptc=11.2V8*0.02S=1.792J
b. 估算实际TVS的实际功率
一般厂家给出的TVS测试的功率都是在8~10us的脉冲宽度下测量的,可能不同厂家标准不一样,但都大同小异,因此需要将上述的估算的热量折算为比如8uS时对应的TVS的功率。
Qact/8us=1.792J/8us=224W
换算成峰值电流为:Ipp=P/Vc=224W/11.2V=20A
因此,最终TVS选择SMBJ6.5A。Vrwm=6.5V,Vc=11.2V。
TVS的功率要求越低,封装越小,成本越低。因为我们要防护的接口很多,比如说我们电路用的是正常电流0.2A的PTC,但是选用的是160A的TVS,比例接近800倍,不可想象,如果用一个2A的PTC电源端口,TVS的功率需要超过15KW,售价接近10元,这个成本不可能的。
所以大部分用的是低成本的TVS,甚至是不用保险丝,串一个0402的电阻,直接限流并且,功率超了直接熔断了,TVS的功率可以选择乘以实际计算的0.5~0.8系数甚至更小。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参考文档:
如何设计过压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