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Lesson1笔记
文章目录
- 几个简单概念
- 计网的发展史
- 阿帕网和RFC
- TCP/IP 协议
- 互联网协议
- 计网设计
- OSI 的七层架构
- TCP/IP 协议簇
几个简单概念
- 主机(host):指单个计算机,比如PC,或者其他电子设备。
- 端系统(end system):指一块区域内的多个主机,例如一个家庭内的诸多电子设备的集合。
- 连接:端系统的连接是靠通信链路(communicate link) 和 分组交换机(packet switch)。
- 通信链路(communicate link) :在主机到主机或端到端之间的物理线路连接,例如:电话线、网线等,传输速率单位
bit / s
。 - 分组交换机(packet switch):主要由路由器(router)和链路层交换机(link-layer switch)。
- 如果不同端的操作系统不一致,还需要经过一个叫ISP的东西进行处理。
计网的发展史
阿帕网和RFC
1966年美国部门 ARPA 完成项目 ARPANET(阿帕网),采用分组交换,它能让四个节点互相通信。
1969年Steve Crocker发表了第⼀篇RFC(Request For Comments) 论文,就是向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EE)对于某技术规范草案提出的请求,相当于一个建议,被采纳就会被最终修订为一个互联网技术标准。
https://www.rfc-editor.org/ 或者 https://datatracker.ietf.org/doc
TCP/IP 协议
早期的ARPANET采用的是⼀种名为NCP的网络协议,这种协议能接入的节点少,而且不同操作系统间无法通讯,所以TCP/IP 协议诞生了。
TCP/IP 协议拥有四层模型,由ANSI C收录改进。同时期的ISO提出了无懈可击的七层架构,但是由于过于繁琐便被放弃,作为教材出现。
互联网协议
网络协议就是网络中(包括互联网)传递、管理信息的⼀些规范。如同⼈与⼈之间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定的规矩⼀样,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称为网络协议。
HTTP便是⼀个在计算机世界里专门在两点之间传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超文本数据的约定和规范。
计网设计
保证主机到主机之间:数据无差错,数据身份正确,数据无丢失地交给数据处理层。
OSI 的七层架构
- 应用层:各APP,网页等,处理数据。
- 表示层:数据加密解密。
- 会话层:进程管理。
- 传输层:数据到应用层的分离(传到哪个进程),端到端的通信,这层可选择保证数据无丢失。
- 网络层:把数据链路上不同身份转换为统一身份结构,为上层提供统一接口。
- 数据链路层:保证数据无差错,进行身份识别(跟组网方式有关)。
- 物理层:约定电气信号协议,例如约定电信号 5 V 5V 5V 代表 0 0 0, 0 V 0V 0V 代表 1 1 1。
TCP/IP 协议簇
TCP/IP又称TCP/IP协议簇,并不单单指TCP协议和IP协议,还包含了许许多多其他协议。
TCP/IP协议将OSI模型简化为 4 4 4 层:
- 应用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通信链路层(物理接口层):网卡,通过硬件识别身份,保证数据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