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Linux【缓冲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欢迎来到Cefler的博客😁
🕌博客主页:那个传说中的man的主页
🏠个人专栏:题目解析
🌎推荐文章:题目大解析(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目录

  • 👉🏻缓冲区是什么?
    • 为什么要有缓冲区?
  • 👉🏻C库缓冲区
  • 👉🏻内核缓冲区
  • 👉🏻用户缓冲区

👉🏻缓冲区是什么?

我们理解的缓冲区:一部分内存

缓冲区是计算机内存中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区域。在输入输出操作中,缓冲区被用来暂时保存数据,等待进一步处理或传输。缓冲区的存在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并允许不同速度的设备或处理单元之间进行协调工作。

在计算机编程中,缓冲区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输入缓冲区:用于暂时存储从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或输入流中读取的数据,直到程序可以对其进行处理。

  2. 输出缓冲区:用于暂时存储程序要输出到输出设备(如屏幕、打印机)或输出流的数据,直到数据被实际发送或显示出来。

  3. 文件缓冲区:用于暂时存储文件读取或写入的数据,以优化对磁盘或网络的访问。

  4. 网络缓冲区:用于暂时存储网络数据包,以平衡不同速度的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缓冲区的大小和类型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调整。合理设置缓冲区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避免频繁的读写操作,减少系统开销,同时也需要注意缓冲区溢出、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缓冲区的三种刷新方式

  • 无缓冲(立即刷新)
  • 行缓冲(行刷新)
  • 全缓冲(缓冲区满了,再刷新)

对于显示器文件,是行刷新;磁盘上的文件,全缓冲

为什么要有缓冲区?

缓冲区的存在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 提高性能:缓冲区可以减少频繁的磁盘或网络读写操作,通过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减少了访问慢速设备(如硬盘、网络)的次数。相比直接每次读写都进行实际的磁盘或网络操作,使用缓冲区可以显著提高输入输出的效率,加快程序的运行速度。

  2. 批量操作:缓冲区可以将一系列的输入或输出数据暂存起来,然后一次性进行批量操作。这对于大规模的数据处理非常有用,因为批量操作通常比逐个操作更高效。例如,将多个数据一次性写入磁盘,可以减少磁盘寻址和写入的开销。

  3. 数据交互的解耦:缓冲区可以将数据的产生和消费解耦开来。数据生产者可以将数据写入缓冲区,而数据消费者则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这样可以使得数据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速度不一致,即使两者不能同时工作,也不会导致数据丢失或阻塞。缓冲区充当了一个中介,平衡了不同部分之间的速度差异。

  4. 减少系统调用:缓冲区可以将多个小的读写操作合并为一次大的读写操作。由于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开销,减少系统调用次数可以提高程序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缓冲区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数据丢失、数据不一致和线程安全等。因此,在使用缓冲区时需要仔细考虑其大小、刷新机制和线程安全性,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C库缓冲区

C标准库提供了多种类型的缓冲区,用于优化输入输出操作的性能。缓冲区可以将输入/输出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直到缓冲区被填满或刷新操作发生才会将数据写入/读取到磁盘或网络中。以下是常见的C库缓冲区:

  1. 标准输入输出缓冲区:stdinstdoutstderr 都有各自的缓冲区,在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时,这些缓冲区会自动进行管理。

  2. 文件流缓冲区:fopen 函数打开文件时,可以通过指定不同的模式来控制文件流的缓冲方式。例如,r” 模式表示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使用行缓冲(buffered)w” 模式表示以只写方式打开文件,使用全缓冲(fully buffered)

  3. setbuf 和 setvbuf 函数:这两个函数可以用于手动控制缓冲区的大小和类型。setbuf 函数可以设置缓冲区的地址和大小,而setvbuf 函数可以设置缓冲区的地址、大小和类型(无缓冲、行缓冲或全缓冲)。

缓冲区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输入输出操作的性能,减少频繁的磁盘或网络读写操作,增加程序的响应速度。不过,缓冲区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

  1. 缓冲区溢出:当缓冲区大小不足以存储所有的输入数据时,数据可能会被截断或丢失。

  2. 缓冲区刷新:缓冲区满了之后,需要进行刷新操作才能将数据写入磁盘或发送到网络中。如果程序在刷新缓冲区之前崩溃或退出,写入的数据也有可能会丢失。

  3. 线程安全问题: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个缓冲区时,会出现竞争条件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需要进行线程安全的控制。

因此,在使用C库提供的缓冲区时,需要仔细考虑缓冲区的大小、类型和刷新时机,并进行相应的异常处理和线程安全控制。

👉🏻内核缓冲区

内核缓冲区是操作系统内核中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区域。在操作系统的设计中,内核缓冲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存储内核和用户空间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内核内部处理过程中的临时数据存储。

内核缓冲区常见的应用包括:

  1. 系统调用:当用户程序通过系统调用请求操作系统提供服务时,通常需要将参数传递给内核。这些参数通常被存储在内核缓冲区中,供内核函数使用。

  2. 输入输出缓冲:内核缓冲区也被用于存储从外部设备(如磁盘、网络接口)读取的数据或要写入外部设备的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对外部设备的频繁访问,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3. 进程间通信:在一些进程间通信的机制(如管道、共享内存),内核缓冲区被用来暂时存储多个进程之间交换的数据。

内核缓冲区的大小和管理方式通常由操作系统自身进行管理和调整,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合理设计内核缓冲区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减少对外部设备的访问次数,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用户缓冲区

用户缓冲区(User Buffer)是指在用户程序中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区域。与内核缓冲区相对应,用户缓冲区是在用户空间分配的内存区域,用于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时的数据存储。

C库提供了一种机制来管理用户缓冲区,称为C库缓冲区(C Library Buffer)。C库缓冲区是C标准库(如stdio.h中的函数)提供的一些函数操作的缓冲区。这些函数包括fread、fwrite、fscanf、fprintf等。当使用这些函数进行文件读写时,数据首先被写入到C库缓冲区,然后再由C库将数据传递到内核缓冲区。

C库缓冲区和内核缓冲区之间存在着交互关系。当用户程序进行文件读写操作时,数据首先被写入或读取到C库缓冲区,而不是直接操作内核缓冲区。C库会根据一定的策略或条件(如缓冲区满、遇到换行符或文件关闭)将数据从C库缓冲区刷新到内核缓冲区。刷新操作可以通过fflush函数显式调用,或者在某些情况下自动触发。

用户缓冲区与内核缓冲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数据的输入输出。用户缓冲区的存在可以提高数据读写的效率,减少频繁的系统调用,同时也允许用户程序进行一定程度的数据处理和缓存。内核缓冲区负责管理最终与外部设备(如磁盘、网络)进行交互的数据而用户缓冲区则作为中间层在用户程序和内核之间传递数据


如上便是本期的所有内容了,如果喜欢并觉得有帮助的话,希望可以博个点赞+收藏+关注🌹🌹🌹❤️ 🧡 💛,学海无涯苦作舟,愿与君一起共勉成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www.kler.cn/a/158619.html

相关文章:

  • 【vmware+ubuntu16.04】vm虚拟机及镜像安装-tools安装包弹不出来问题
  • 5G的SUCI、SUPI、5G-GUTI使用场景及关系
  • 【微服务】Spring AI 使用详解
  • 鸿蒙北向开发环境安装指南
  • 3、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关键字
  • 删除k8s 或者docker运行失败的脚本
  • 使用axios处理Cookie、Session和Token(jwt)
  • java中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的区别是什么?
  • 234 回文链表
  • 基于Java SSM邮局订报管理系统
  • 【场景测试用例】登录
  • Day02 Liunx高级程序设计2-文件IO
  • 指针、数组与函数例题
  • 如何检查代理和防火墙设置
  • mysql获取时间异常
  • SQL解惑 - 谜题2
  • 深入理解Redis分片策略: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一步
  • JavaScript 数组方法 reduce() 的用法
  • 【100天精通Python】Day76:Python机器学习-第一个机器学习小项目_鸾尾花分类项目,预测与可视化完整代码(下)
  • 【云备份】业务处理
  • 前端知识笔记(十二)———前端面试容易问到的问题总结
  • Java操作Excel之 POI介绍和入门
  • 状态空间的定义
  • 【.NET Core】Linq查询运算符(一)
  • gpt阅读论文利器
  • 【开源】基于Vue和SpringBoot的数字化社区网格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