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11.27/28 知识回顾与问题(Django之Web应用与http协议)

   一、http有哪些主要版本以及特点

             1. 主要版本以及各自特点

  1. HTTP/0.9:最初版本的HTTP协议,只支持GET方法,并且没有请求头和响应头的概念,只能传输纯文本。于1991年发布,由Tim Berners-Lee创建,被认为是HTTP的起源。该版本只支持GET请求,并且响应只能是HTML文本。
  2. HTTP/1.0:在HTTP/0.9的基础上增加了请求头和响应头的概念,并支持多种HTTP方法,包括GET、POST、PUT、DELETE等。于1996年发布,该版本的周期大约是6年,在2000年左右被广泛使用。
  3. HTTP/1.1:在HTTP/1.0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优化,包括持久连接、管线化、分块传输编码等特性,可以更高效地传输数据。于1999年发布,该版本的周期大约是15年,在2014年左右仍然是主流。
  4. HTTP/2:在HTTP/1.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包括二进制协议、多路复用、服务器推送等特性,能够更快地传输数据。HTTP/2于2015年发布,采用二进制协议,引入了多路复用、服务器推送等特性,进一步提高了性能。该版本的周期约为6年。
  5. HTTP/3:是HTTP协议的最新版本,基于QUIC协议进行了重构,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安全性。HTTP/3于2020年发布,采用基于UDP的QUIC协议,该版本目前正在逐渐被广泛采用。

  二、 常用请求头有哪些,响应头有什么

2.1 常用头 

1.Accept
Accept: application/json  浏览器可以接受服务器回发的类型为 application/json。

Accept: */*   代表浏览器可以处理所有类型,(一般浏览器发给服务器都是发这个)。

2.Accept-Encoding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浏览器申明自己接收的编码方法,通常指定压缩方法,是否支持压缩,支持什么压缩方法(gzip,deflate),(注意:这不是只字符编码)。

3.Accept-Language
Accept-Language:zh-CN,zh;q=0.9  浏览器申明自己接收的语言。

4.Connection
Connection: keep-alive  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不会关闭,如果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

 Connection: close 代表一个Request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会关闭, 当客户端再次发送Request,需要重新建立TCP连接。

5.Host(发送请求时,该报头域是必需的)
Host:www.baidu.com 请求报头域主要用于指定被请求资源的Internet主机和端口号,它通常从HTTP URL中提取出来的。

6.Referer
Referer:https://www.baidu.com/?start=1当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一般会带上Referer,告诉服务器我是从哪个页面链接过来的,服务器籍此可以获得一些信息用于处理。

7.User-Agent
User-Agent:Mozilla/...,告诉HTTP服务器, 客户端使用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名称和版本。

8.Cache-Control
Cache-Control:private 默认为private  响应只能够作为私有的缓存,不能再用户间共享

Cache-Control:public 响应会被缓存,并且在多用户间共享。正常情况, 如果要求HTTP认证,响应会自动设置为 private.

Cache-Control:must-revalidate  响应在特定条件下会被重用,以满足接下来的请求,但是它必须到服务器端去验证它是不是仍然是最新的。

Cache-Control:no-cache  响应不会被缓存,而是实时向服务器端请求资源。

Cache-Control:max-age=10 设置缓存最大的有效时间,但是这个参数定义的是时间大小(比如:60)而不是确定的时间点。单位是[秒 seconds]。

Cache-Control:no-store 在任何条件下,响应都不会被缓存,并且不会被写入到客户端的磁盘里,这也是基于安全考虑的某些敏感的响应才会使用这个。

9.Cookie
Cookie是用来存储一些用户信息以便让服务器辨别用户身份的(大多数需要登录的网站上面会比较常见),比如cookie会存储一些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当用户登录后就会在客户端产生一个cookie来存储相关信息,这样浏览器通过读取cookie的信息去服务器上验证并通过后会判定你是合法用户,从而允许查看相应网页。当然cookie里面的数据不仅仅是上述范围,还有很多信息可以存储是cookie里面,比如sessionid等。

10.Range(用于断点续传)
Range:bytes=0-5 指定第一个字节的位置和最后一个字节的位置。用于告诉服务器自己想取

2.2  响应头

  • 1.Cache-Control(对应请求中的Cache-Control)
  • Cache-Control:private 默认为private 响应只能够作为私有的缓存,不能再用户间共享
  • Cache-Control:public 浏览器和缓存服务器都可以缓存页面信息。
  • Cache-Control:must-revalidate 对于客户机的每次请求,代理服务器必须想服务器验证缓存是否过时。
  • Cache-Control:no-cache 浏览器和缓存服务器都不应该缓存页面信息。
  • Cache-Control:max-age=10  是通知浏览器10秒之内不要烦我,自己从缓冲区中刷新。
  • Cache-Control:no-store 请求和响应的信息都不应该被存储在对方的磁盘系统中。
  • 2.Content-Type
  •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告诉客户端,资源文件的类型,还有字符编码,客户端通过utf-8对资源进行解码,然后对资源进行html解析。通常我们会看到有些网站是乱码的,往往就是服务器端没有返回正确的编码。
  • 3.Content-Encoding
  • Content-Encoding:gzip 告诉客户端,服务端发送的资源是采用gzip编码的,客户端看到这个信息后,应该采用gzip对资源进行解码。
  • 4.Date
  • Date: Tue, 03 Apr 2020 03:52:28 GMT 这个是服务端发送资源时的服务器时间,GMT是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标准时间。http协议中发送的时间都是GMT的,这主要是解决在互联网上,不同时区在相互请求资源的时候,时间混乱问题。
  • 5.Server
  • Server:Tengine/1.4.6  这个是服务器和相对应的版本,只是告诉客户端服务器信息。
  • 6.Transfer-Encoding
  • Transfer-Encoding:chunked 这个响应头告诉客户端,服务器发送的资源的方式是分块发送的。一般分块发送的资源都是服务器动态生成的,在发送时还不知道发送资源的大小,所以采用分块发送,每一块都是独立的,独立的块都能标示自己的长度,最后一块是0长度的,当客户端读到这个0长度的块时,就可以确定资源已经传输完了。
  • 7.Expires
  • Expires:Sun, 1 Jan 1994 01:00:00 GMT 这个响应头也是跟缓存有关的,告诉客户端在这个时间前,可以直接访问缓存副本,很显然这个值会存在问题,因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时间不一定会都是相同的,如果时间不同就会导致问题。所以这个响应头是没有Cache-Control:max-age=*这个响应头准确的,因为max-age=date中的date是个相对时间,不仅更好理解,也更准确。
  • 8.Last-Modified
  • Last-Modified: Dec, 26 Dec 2019 17:30:00 GMT 所请求的对象的最后修改日期(按照 RFC 7231 中定义的“超文本传输协议日期”格式来表示)
  • 9.Connection
  • Connection:keep-alive 这个字段作为回应客户端的Connection:keep-alive,告诉客户端服务器的tcp连接也是一个长连接,客户端可以继续使用这个tcp连接发送http请求。
  • 10.Etag
  • ETag: "6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就是一个对象(比如URL)的标志值,就一个对象而言,比如一个html文件,如果被修改了,其Etag也会别修改,所以,ETag的作用跟Last-Modified的作用差不多,主要供WEB服务器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改变了。比如前一次请求某个html文件时,获得了其 ETag,当这次又请求这个文件时,浏览器就会把先前获得ETag值发送给WEB服务器,然后WEB服务器会把这个ETag跟该文件的当前ETag进行对比,然后就知道这个文件有没有改变了。
  • 11.Refresh
  • Refresh: 5; url=http://baidu.com  用于重定向,或者当一个新的资源被创建时。默认会在5秒后刷新重定向。
  • 12.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号代表所有网站可以跨域资源共享,如果当前字段为*那么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就不能为true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www.baidu.com 指定哪些网站可以跨域资源共享
  • 13.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GET,POST,PUT,DELETE  允许哪些方法来访问
  • 14.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是否允许发送cookie。默认情况下,Cookie不包括在CORS请求之中。设为true,即表示服务器明确许可,Cookie可以包含在请求中,一起发给服务器。这个值也只能设为true,如果服务器不要浏览器发送Cookie,删除该字段即可。如果access-control-allow-origin为*,当前字段就不能为true
  • 15.Content-Range
  • Content-Range: bytes 0-5/7877 指定整个实体中的一部分的插入位置,它也指示了整个实体的长度。在服务器向客户返回一个部分响应,它必须描述响应覆盖的范围和整个实体长度。

三、 常用响应状态码

3.1 大类

3.2 常见状态码

  1. 200    OK    客户端请求成功,即处理成功
  2. 302    Found    只是所请求的资源已移动到由Location响应头给定的URL,浏览器会自动重新访问到这个页面
  3. 304    Not Modified    告诉客户端,你请求的资源至上次取得后,服务端并未更改,你直接用你本地缓存吧。隐式重定向
  4. 400    Bad Request    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5. 403    Forbidden    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比如:没有权限访问相关资源
  6. 404    Not Found    请求资源不存在,一般是URL输入有误,或者网站资源被删除了
  7. 428    Precondition Required    服务器要求有条件的请求,告诉客户端要想访问资源,必须携带特定的请求头
  8. 429    Too Many Requests    太多请求,可以限制客户端请求某个资源的数量,配合Retry-After(多长时间后可以请求)响应头一起使用
  9. 431    Request Header Fields Too Large    请求头太大,服务器不愿意处理请求,因为它的头部字段太大。请求可以在减少请求头域的大小后提交
  10. 405    Method Not Allowed    请求方式有误,比如:应该用GET请求方式的资源,而用了POST
  11.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表示服务器出异常了
  12.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服务器尚未准备好处理请求,比如:服务器刚刚启动,还未初始化好
  13. 511    Network Authentication Required客户端需要进行身份验证才能获得网络访问权限
     

http://www.kler.cn/a/159715.html

相关文章:

  • C语言打印时间精确到毫秒
  • 前端vue 列表中回显并下拉选择修改标签
  • arcgis做buffer
  • Spring Boot实现文件上传与OSS集成:从基础到应用
  • qt QProcess详解
  • 结构体(c语言)
  • 【Linux】telnet命令使用
  • scrapy介绍,并创建第一个项目
  • 辐射校正、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关系
  • 递增子序列(回溯)
  • 【EI征稿中#先投稿,先送审#】第三届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国际学术会议(CSAIDE 2024)
  • 腾讯云轻量对象存储LighthouseCOS详细介绍
  • 如何快速了解在线客服行业的系统?
  • halcon如何设置窗口背景颜色?
  • 7.6 Windows驱动开发:内核监控FileObject文件回调
  • Linux服务器配置指南:网络、用户管理、共享服务及DNS配置详解
  • 虚拟线程原理及性能分析
  • EPICS Base 和许多未捆绑的 EPICS 扩展和支持模块
  • MongoInvalidArgumentError: Argument “docs“ must be an array of documents
  • MySQL 5.7安装-windows11
  • 单实例应用程序
  • 论文阅读:Distributed Initialization for VIRO with Position-Unknown UWB Network
  • Java利用TCP实现简单的双人聊天
  • openssl+EVP详解
  • 数据库增删改查(CRUD)进阶版
  • 安防视频监控/视频融合/云存储EasyCVR页面数据显示不全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