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C++:分治算法之选择问题的选择第k小元素问题

目录

3.2.6 选择问题

分析过程: 

解法一:  

 算法代码:

【单组数据】

【多组数据】 

运行结果:

 解法二

 代码:

运行结果:

解法三:


3.2.6 选择问题

¢ 对于给定的 n 个元素的数组 a[0 n 1] ,要求从中找出第 k 小的元素。
¢ 输入

输入有多组测试例。

对每一个测试例有2行,第一行是整数nk1kn1000),第二行是n个整数。

¢ 输出

k小的元素

输入样

输出样

5 2

3 9 4 1 6

7 3

4 59 7 23 61 55 46

3

23

分析过程: 

¢ 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对全部数据进行排序,于是得到问题的解。
l 但即使用较好的排序方法,算法的复杂性也为 n log n
¢ 快速排序算法是分治策略的典型应用,不过不是对问题进行等份分解(二分法),而是通过分界数据(支点)将问题分解成独立的子问题。

¢ 首先选 第一个数 作为分界数据,将比它 的数据存储在它的 左边 ,比它 的数据存储在它的 右边 ,它存储在左、右两个子集之间。这样左、右子集就是原问题分解后的独立子问题。
l 再用同样的方法,继续解决这些子问题,直到每个子集只有一个数据,就完成了全部数据的排序工作。

¢ 利用 快速排序算法的思想,来解决选择问题。
l 一趟快速排序后,分解出 左子集 中元素个数为 nleft ,则选择问题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之一:
nleft k 1,则分界数据就是选择问题的答案。
nleft k 1 ,则选择问题的答案继续在左子集中找
问题规模变小了。
nleft k 1 ,则选择问题的答案继续在右子集中找
问题 变为选择 k- nleft -1 小的数,问题的 规模变 小了。

输入样

输出样

5 2

3 9 4 1 6

3

1

3

9

4

6

此算法在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n 2 ) ,此时 nleft 总是为 0 ,左子集为空,即第 k 小元素总是位于 right 子集中。
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 n )

解法一:  

 

 算法代码:

【单组数据】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UM = 1001;

int a[NUM];

int select(int left,int right,int k){
	//找到了第k小色元素
	if (left >= right)
		return a[left];
	int i = left;//从左到右的指针
	int j = right;//从右到左的指针
	int pivot = a[left];//把最左边的元素作为分界数据

	while (true)
	{
		//寻找左边大于pivot的数
		do {
			i++;
		} while (a[i]<pivot);
		//寻找右边小于pivot的数
		do {
			j--;
		} while (a[j] > pivot);

		if (i >= j)
			break;//没有发现交换对象
		swap(a[i], a[j]);
	}
	if (j - left + 1 == k)
		return pivot;
	a[left] = a[j];
	a[j] = pivot;
	if (j - left + 1 < k)
		return select(j + 1, right, k - (j - left + 1));
	else
		return select(left, j - 1, k);
}

int main() {
	int n, k;
	cin >> n >> k;
	for (int i = 0; i < n; i++) {
		cin >> a[i];
	}
	cout<<select(0, n - 1, k);
	return 0;
}

【多组数据】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UM = 1001;

int a[NUM];

int select(int left, int right, int k) {
    //找到了第k小色元素
    if (left >= right)
        return a[left];
    int i = left;//从左到右的指针
    int j = right;//从右到左的指针
    int pivot = a[left];//把最左边的元素作为分界数据

    while (true)
    {
        //寻找左边大于pivot的数
        do {
            i=i+1;
        } while (a[i] < pivot);
        //寻找右边小于pivot的数
        do {
            j=j-1;
        } while (a[j] > pivot);

        if (i >= j)
            break;//没有发现交换对象
        swap(a[i], a[j]);
    }
    if (j - left + 1 == k)
        return pivot;

    //存储pivot
    a[left] = a[j];
    a[j] = pivot;

    if (j - left + 1 < k)
        return select(j + 1, right, k - (j - left + 1));
    else
        return select(left, j - 1, k);
}

int main() {
    int n, k;
    while (cin >> n >> k && n != 0 && k != 0) {
        for (int i = 0; i < n; i++) {
            cin >> a[i];
        }
        cout << select(0, n - 1, k) << endl;
    }
    return 0;
}

            这段代码实现了选择问题中的查找第 k 小元素的算法,该算法通过快速选取法(QuickSelect)实现,基本思路为利用快速排序的部分思路进行枢轴(pivot)的划分缩小问题规模,最终得到第 k 小的元素。

具体来说, select 函数的流程如下:

  1. 确定枢轴,默认选取序列中的第一个元素 a[left] 作为枢轴。
  2. 初始化 i = left 和 j = right 两个指针,从两端向中间扫描,直至 i >= j 停止扫描。
  3. 在扫描过程中,不断移动指针 i 和 j,使 a[i] < pivot 且 a[j] > pivot,然后交换 a[i] 和 a[j] 的值,直到 i >= j 停止。
  4. 将枢轴和 a[j] 位置的元素互换,将 j - left + 1 的长度作为枢轴左边元素个数计算。
  5. 如果 k 等于枢轴左边元素个数,则返回枢轴的值。
  6. 如果 k 小于枢轴左边元素个数,则递归地在左半边序列里选择第 k 小元素。
  7. 如果 k 大于枢轴左边元素个数,则递归地在右半边序列里选择第 k - (j - left + 1) 小元素。

例如,对于序列 {3, 5, 1, 6, 4, 2},查找第 3 小的元素,在 select(0, 5, 3) 中,首先选择 a[0] = 3 作为枢轴 pivot,然后从两端开始移动指针,扫描过程如下:

[3] 5 1 6 4 2   // i = 1, j = 5
 3 [2] 1 6 4 5   // i = 2, j = 4
 3 [2 1] 6 4 5   // i = 3, j = 4
 3 [2 1] 4 6 5   // i = 3, j = 3
 3 [2 1] 4 5 6   // i = 3, j = 2
 3 2 [1 4] 5 6   // i = 4, j = 1
 3 2 [1 4] 5 6   // i = 4, j = 1, 结束扫描

从上表可以看出,最终将枢轴和 a[j] 位置的元素互换,得到序列 {1, 2, 3, 6, 4, 5},此时第 3 小的元素 为 3,返回结果。


	a[left] = a[j];
	a[j] = pivot;

        在这段代码中, a[left] = a[j] 的作用是将枢轴的值(即最左边的元素)与当前分界点 j 所在位置的元素交换。而 a[j] = pivot 则是将原来的枢轴值(即最左边的元素)赋给当前分界点 j 所在位置,保证了左右两个子序列仍然是以枢轴值为分界的。

        这样做的原因是,选择算法在进行一轮快速排序后会得到分界点 j 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分界点左边的所有元素都小于枢轴值,而在右边的所有元素都大于它。但是此时枢轴已经不在最左边,而是位于分界点处,因此需要将枢轴的位置与分界点所在位置进行交换,以便在递归处理子区间时能够正确地处理左右子序列。

        总之,a[left] = a[j]a[j] = pivot 这两行代码可以帮助我们维护所需的元素分界点,确保选择算法能够正确地返回第 k 小的元素。

这段代码是一个经典的算法——快速选择,用于在一个无序数组中找到第 k 小的元素。它的改进之处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随机选择枢轴 - 快速选择算法实际上是一种快速排序的变体,它通过将数组分为两个部分来寻找第 k 小的元素。在选择枢轴时,可以考虑随机选择一个位置而不是一直使用最左边的元素。这样能够减少最坏情况的出现概率,提高算法的效率。

  2. 三数中值分割 - 在选择枢轴时,可以考虑多取几个数并找到这些数的中位数作为枢轴值。这样能够更好地均衡左右子序列的大小,减少递归次数。

  3. 循环选择 - 如果数组很大,递归选择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循环选择算法来代替递归算法,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

  4. 利用线性时间选择算法 -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无序数组中查找第 k 小的元素,并且这个元素的规模非常大,超出了基于比较排序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下界。这时可以使用线性时间选择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它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提到的改进并不是一定都要实现,具体要看具体情况,找到适合自己问题的最优解即可。

运行结果:

 


 解法二

为了解决输入数据不随机排列以及比较元素大小时出现的问题,可以对快速选择算法进行以下改进:

  1. 在每次递归之前,随机选取一个元素作为枢轴点,确保元素的选择是随机的。
  2. 比较元素大小时使用 <= 和 >=,以处理数组中有重复元素的情况。
  3. 使用插入排序等排序算法来处理小数据集,避免 QuickSelect 算法退化成 O(n^2)。

下面是改进后的代码实现:

  •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UM = 1001;
int a[NUM];
// 插入排序,用于处理小数据集
void insertionSort(int a[], int start, int end) {
    for (int i = start + 1; i <= end; i++) {
        int key = a[i];
        int j = i - 1;
        while (j >= start && a[j] > key) {
            a[j + 1] = a[j];
            j--;
        }
        a[j + 1] = key;
    }
}

int quickSelect(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int k) {
    if (right - left + 1 <= 5) {
        insertionSort(a, left, right);
        return a[left + k - 1];
    }
    // 随机选择枢轴点
    int pivotIndex = rand() % (right - left + 1) + left;
    int pivot = a[pivotIndex];
    swap(a[pivotIndex], a[right]);
    int i = left - 1;
    for (int j = left; j < right; j++) {
        if (a[j] <= pivot) {
            i++;
            swap(a[i], a[j]);
        }
    }
    swap(a[i + 1], a[right]);
    int index = i + 1 - left + 1;
    if (index == k) {
        return a[i + 1];
    }
    else if (index > k) {
        return quickSelect(a, left, i, k);
    }
    else {
        return quickSelect(a, i + 2, right, k - index);
    }
}

int main() {
    int n, k;
    while (cin >> n >> k && n != 0 && k != 0) {
        for (int i = 0; i < n; i++) {
            cin >> a[i];
        }
        cout << quickSelect(a, 0, n - 1, k) << endl;
    }
    return 0;
}

这段代码实现了快速选择算法,用于查找数组中第 k 小的元素。具体过程如下:

  1. 读入数据,包括数组大小 n 和要查找的第 k 小的元素。
  2. 读入 n 个整数,表示要查找的数组。
  3. 调用 quickSelect 函数查找数组中第 k 小的元素,并打印结果。
  4. 重复步骤 1~3,直到读入的 n 和 k 均为 0 为止。

        在 quickSelect 函数中,首先判断当前处理的数据集是否已经很小(比如小于等于 5),如果是,则使用插入排序来处理。这是因为插入排序对于小数据集的效率更高。

        如果数据集很大,则随机选取一个枢轴点,将比枢轴点小的元素放在数组左边,比枢轴点大的元素放在数组右边。此时,枢轴点就是整个数组中的第 index 小元素(index 是枢轴点的位置)。通过比较 index 和 k 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第 k 小元素在数组的哪一侧,并递归处理该侧的数据集,直到找到第 k 小的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算法退化成 O(n^2),每次递归前都需要随机选择枢轴点,保证算法的随机性。另外,在比较元素大小时,使用了 <= 和 >=,以处理数组中有重复元素的情况。

  • 运行结果:


解法三:

C++:分治算法之选择问题的选择第k小元素问题

用 C++ 设计分治算法解决选择问题中的选择第 k 小元素问题。

       首先,对于一个无序数组来说,如果想要找到其中第 k 小的元素,可以使用快速选择算法(QuickSelect)进行处理。快速选择算法的基本思路是选取数组中的一个主元,将数组划分为两个部分,并根据主元在数组中的位置关系,决定继续处理数组的哪一部分。通过每次划分将待查找的第 k 小元素所在的区间不断缩小,最终得到结果。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量很大时,快速选择算法的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时可以使用分治算法来解决问题。分治算法是一种将问题分成若干个子问题处理的思想,通过将原问题分解为多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并逐个解决,最终将子问题的解组合起来得到原问题的解。

        具体来说,对于选择第 k 小元素的问题,可以利用分治算法的思想将数组按照主元划分为两个部分,并根据主元在数组中的位置关系,决定继续处理数组的哪一部分。每次处理只需要考虑一个子问题,这样就不需要对整个数组进行排序,从而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可以使用递归的方式实现分治算法解决选择问题中的选择第 k 小元素问题。

          下面是 C++ 代码示例:

int quickSelect(vector<int>& nums, int left, int right, int k) {
    if (left == right) {// 只有一个元素
        return nums[left];
    }

    // 选取一个主元
    int pivotIndex = rand() % (right - left + 1) + left;
    int pivot = nums[pivotIndex];

    // 将数组按照主元划分为两部分
    swap(nums[pivotIndex], nums[right]);
    int i = left - 1;// i 表示左数组的右边界位置
    for (int j = left; j <= right; j++) {
        if (nums[j] < pivot) {
            i++;
            swap(nums[i], nums[j]);
        }
    }
    swap(nums[i+1], nums[right]);
    i++;

    // 根据主元在数组中的位置关系决定继续处理左/右子问题
    if (k == i - left + 1) {
        return nums[i];
    } else if (k < i - left + 1) {
        return quickSelect(nums, left, i-1, k);
    } else {
        return quickSelect(nums, i+1, right, k - (i - left + 1));
    }
}

int kthSmallest(vector<int>& nums, int k) {
    return quickSelect(nums, 0, nums.size()-1, k);
}

 

以上代码中的 quickSelect 函数为快速选择算法的实现,kthSmallest 函数则是使用分治算法解决选择问题中的选择第 k 小元素问题的实现。函数的参数含义如下:

  • nums:待查找第 k 小元素的数组;
  • left:当前处理区间的左边界;
  • right:当前处理区间的右边界;
  • k:目标元素的排名。

http://www.kler.cn/news/16358.html

相关文章:

  • django auth模块帮你实现完整的用户体系
  • 基于电流控制的并网逆变器(Simulink)
  • 分布式链路追踪之SkyWalking
  • 瑞吉外卖管理端具体代码
  • MultiBox:Scalable Object Detection using Deep Neural Networks(论文Google翻译纯享)
  • 2022年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网络安全 linux系统渗透提权
  • 【C++技能树】类的六个成员函数Ⅰ --构造、析构、拷贝构造函数
  • 详解MySQL索引
  • 项目实战笔记
  • 解决wordpress 没有“add new“按钮
  • 一以贯之:从城市网络到“城市一张网”
  • LeetCode 1003. 检查替换后的词是否有效
  • ChatGPT- 开始使用 ChatGPT 并访问 OpenAI 获取 API Keys
  • 介绍tcpdump在centos中的使用方法
  • c++ 11标准模板(STL) std::vector (四)
  • Node服务端开发【NPM】
  • USB转串口芯片CH9101U
  • 当一个测试人员说他“测完了”,里面的坑是什么?
  • [创新工具和方法论]-02- DOE实验设计步骤
  • Adobe Photoshop 软件下载
  • 网络基础:socket套接字
  • 极客之眼 Nmap:窥探世界的第一步
  • chatGPT国内可用镜像源地址
  • 商城管理系统的数据表从属关系+navicat建表操作+数据库文件转储并入代码操作
  • 改进YOLOv5/YOLOv8:(创新必备)全新注意力机制DAED-Conv | 高效轻量化注意力下采样 | 大幅降低参数量的同时增加模型精度。
  • 嗯,这个树怎么和往常不一样?
  • 一篇文章让你彻底掌握 Shell
  • [架构之路-178]-《软考-系统分析师》-17-嵌入式系统分析与设计- 3- 分区操作系统(Partition Operating System)概述
  • 【微机原理】8088/8086CPU引脚
  • 基于SSM+SpringBoot+Vue的快递物流仓库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