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线程的四种创建方式、程序、线程、进程、并行、串行、Thread、Runnable、Callable、线程池技术
这里写目录标题
- Java多线程相关概念
- 使用多线程的优点:
- 创建方式一:
- 创建方式二:
- 创建方式三:
- 创建方式四:
Java多线程相关概念
程序(program)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用某种语言编写的一组指令的集合。即指一段静态的代码,静态对象。
进程(process)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或是正在运行的一个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它自身的产生、存在和消亡的过程。——生命周期。
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 如:运行中的QQ,运行中的MP3播放器 。
进程作为资源分配的单位,系统在运行时会为每个进程分配不同的内存区域;现代的操作系统,大都是支持多进程的,支持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线程(thread),进程可进一步细化为线程,是一个程序内部的一条执行路径。若一个进程同一时间并行执行多个线程,就是支持多线程的
线程作为调度和执行的单位,每个线程拥有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pc),线程切换的开销小
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共享相同的内存单元/内存地址空间它们从同一堆中分配对象,可以访问相同的变量和对象。这就使得线程间通信更简便、高效。但多个线程操作共享的系统资源可能就会带来安全的隐患
并行与并发 :
**并行:**多个CPU同时执行多个任务(多个CPU同时执行不同的指令,一般默认是单核CPU)。比如:多个人同时做不同的事。
**并发:**一个CPU(采用时间片)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比如:秒杀、多个人做同一件事。
使用多线程的优点:
**背景:**以单核CPU为例,只使用单个线程先后完成多个任务(调用多个方法),肯定比用多个线程来完成用的时间更短,为何仍需多线程呢?
-
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对图形化界面更有意义,可增强用户体验。
-
提高计算机系统CPU的利用率
-
改善程序结构。将既长又复杂的进程分为多个线程,独立运行,利于理解和修改
单核CPU和多核CPU的理解
单核CPU,其实是一种假的多线程,因为在一个时间单元内,也只能执行一个线程的任务。例如:虽然有多车道,但是收费站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在收费,只有收了费才能通过,那么CPU就好比收费人员。如果有某个人不想交钱,那么收费人员可以把他“挂起”(晾着他,等他想通了,准备好了钱,再去收费)。但是因为CPU时间单元特别短,因此感觉不出来。如果是多核的话,才能更好的发挥多线程的效率。(现在的服务器都是多核的)一个Java应用程序java.exe,其实至少有三个线程:main()主线程,gc()垃圾回收线程,异常处理线程。当然如果发生异常,会影响主线程。
Java的JVM允许程序运行多个线程,使用java.lang.Thread类代表线程,所有的线程对象都必须是Thread类或子类的实例。
Thread类的特性 :
每个线程都是通过某个特定Thread对象的run()方法来完成操作的,经常把run()方法的主体称为线程体
通过该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这个线程,而非直接调用run()
方式一步骤:继承于Thread类
1.创建一个继承于Thread类的子类
2.重写Thread类的run() --> 将此线程执行的操作声名在run()方法中
3.创建Thread类的子类的对象
4.通过此对象调用start()
创建方式一:
package com.li.java;
/*
问题:遍历 100以内的偶数。
*/
//1.创建一个继承于Thread类的子类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2.重写Thread类的run()
public void run(){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f(i % 2 == 0){
System.out.println(i);
}
}
}
}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创建Thread类的子类的对象
MyThread t1 = new MyThread();
//4.通过此对象调用start();两个作用:①.启动当前线程 ②.调用当前线程的run()
t1.start();//副线程执行
//问题一:不能通过直接调用run()的方式启动线程。
//问题二:再启动一个线程,遍历100以内的偶数,不可以还让已经start()的线程去执行,会报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 t1.start();
//需要重新创建一个线程的对象
MyThread t2 = new MyThread();
t2.start();
//如下操作仍然是在main线程中执行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f(i % 2 == 0){
System.out.println(i + "***********main()***********");
}
}
}
}
创建方式二:
方式二步骤:实现Runnable接口
1.创建一个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类
2.实现类去实现Runnable中抽象方法:run()
3.创建实现类的对象
4.将此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类的对象
5.通过Thread类的对象调用start()
package com.li.java;
/**
*/
//1.创建一个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类
class M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2.实现类去实现Runnable中抽象方法:run()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f (i % 2 == 0){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i);
}
}
}
}
public class Thread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创建实现类的对象
MThread mThread = new MThread();
//4.将此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类的对象
Thread t1 = new Thread(mThread);
t1.setName("线程1");
//5.通过Thread类的对象调用start():① 启动线程 ② 调用当前线程的run()-->调用了Runnable类型的target的run()
t1.start();
//再启动一个线程,遍历100以内的偶数
Thread t2 = new Thread(mThread);
t2.setName("线程2");
t2.start();
}
}
* 比较创建线程的两种方式:
* 开发中:优先选择:实现Runnable接口的方式
* 原因:1.实现方式没有类的单继承性的局限性
* 2.实现的方式更适合来处理多个线程有共享数据的情况。
*
* 联系:public class 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相同点:两种方式都需要重写run(),将线程要执行的逻辑声名在run()中。
创建方式三:
实现Callable接口。 ---JDK 5.0新增
1、创建一个实现Callable的实现类
2.实现call方法,将此线程需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call()中
3.创建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4.将此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作为传递到FutureTask构造器中,
5.将FutureTask的对象作为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对象,并调用start();
package com.li.java2;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ion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FutureTask;
/**
* 创建线程的第三种方式:实现Callable接口。
*
*
* 如何理解实现Callable接口的方式创建多线程比实现Runnable接口创建多线程方式更强大?
*/
//1、创建一个实现Callable的实现类
class NumThread implements Callable{
//2.实现call方法,将此线程需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call()中
@Override
public Object call() throws Exception {
int sum = 0;
for (int i = 1; i <= 100 ; i++) {
if (i % 2 == 0){
System.out.println(i);
sum += i;
}
}
return sum;
}
}
public class ThreadNew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创建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NumThread numThread = new NumThread();
//4.将此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作为传递到FutureTask构造器中,创建FutureTask的对象
FutureTask futureTask = new FutureTask(numThread);
//5.将FutureTask的对象作为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对象,并调用start();
new Thread(futureTask).start();
try {
//6.获取Callable中call方法的返回值
//get()返回值即为FutureTask构造器参数Callable实现类重写的call()的返回值。
Object sum = futureTask.get();
System.out.println("总和为:" + sum);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创建方式四:
1.提供指定线程数量的线程池
2.执行指定的线程操作,需要提供Runnable或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3.关闭连接池
* 在开发中基本都使用线程池
* 使用线程池的好处:
* 1.提高响应速度(减少了创建新线程的时间)
* 2.降低资源消耗(重复利用线程池中的线程,不需要每次都创建)
* 3.便于管理
* corePoolSize:核心池的大小
*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
* keepAliveTime:线程没有任务时最多保存多长时间后会中止
package com.li.java2;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
/**
* 创建线程的方法四:使用线程池
*/
class Number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f (i % 2 == 0){
System.out.println(i);
}
}
}
}
class NumberThread1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f (i % 2 != 0){
System.out.println(i);
}
}
}
}
public class ThreadPoo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提供指定线程数量的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ThreadPoolExecutor service1 = (ThreadPoolExecutor)service;
//设置线程池的属性
// System.out.println(service.getClass());
service1.setCorePoolSize(15);
// service1.setKeepAliveTime();
//2.执行指定的线程操作,需要提供Runnable或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service.execute(new NumberThread());//适合于Runnable
service.execute(new NumberThread1());//适合于Runnable
// service.submit(Callable callable);//适合于Callable
//3.关闭连接池
service.shutdown();
}
}
一般在项目中使用的是线程池技术,好处较多,节省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