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选择排序算法(Selection Sort)原理及实现

选择排序算法,运行效率不高,但是非常容易理解,算法复杂度为 O(n^{2}) 。

原理:

假设要排序的数组的长度为n,将数组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有序区域部分,另一个为无序区域部分。初始时有序部分中没有元素,所有的元素都在无序区域中。第 1 趟遍历无序区域中的 n 个元素,从中选出最小的元素作为有序区域的第一个元素;第 2 趟遍历无序区域中剩下的 n-1 个元素,选出最小的元素作为有序区域的第二个元素。可以看到每遍历无序区域一遍,就找到其中最小的元素放入有序区的尾部,这样只要遍历n遍就能将无序区域中的所有元素按照顺序放入有序区域中了,也就完成了排序的操作。

代码实现: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10];
    int n = 0, i, j, k, t;
    while (scanf("%d", &a[n])) {//输入任意个数字,遇到0时结束输入,记录个数n
        if (a[n] == 0) break;
        n++;
    }
    for (i = 0; i < n - 1; i++) {//选择排序,遍历n-1遍
        // 从数组开头到第i个元素的区间为有序区域, 无序区域紧接着有序区域
        // 内层循环就是遍历无序区域找到无序区域中最小的元素
        for (j = i + 1, k = i; j < n; j++) {//a[k]记录无序区域中最小元素,k为最小元素的下标
            if (a[j] < a[k]) k = j;
        }
        if (k != i) { // 如果最小值不是第i个元素,则将 a[i] 和 a[k]交换
            t = a[i];
            a[i] = a[k];
            a[k] = t;
        }
    }
    for (i = 0; i < n; i++) {
        printf("%d ", a[i]);
    }
    return 0;
}

可以看出代码的实现并没有遍历 n 遍,而是 n-1 遍,这是因为当无序区域中剩下最后一个元素的时候,该元素是在有序区域之后的,即最后无序区域剩下一个元素时数组已经是有序的了。


http://www.kler.cn/a/274784.html

相关文章:

  • MacPorts 中安装高/低版本软件方式,以 RabbitMQ 为例
  • webGL硬核知识:图形渲染管渲染流程,各个阶段对应的API调用方式
  • 大数据面试题--企业面试真题
  • Android 搭建AIDL Client和Server端,双向通信
  • 智能工厂的设计软件 认知系统和内涵智能机 之1
  • UDP系统控制器_音量控制、电脑关机、文件打开、PPT演示、任务栏自动隐藏
  • 基于Spring Boot+Vue的智慧图书管理系统
  • 【使用xlrd、xlutils读写excel】
  • Devops-01-devops 是什么?
  • 自动化单元测试 Automatic Test Generation
  • 漫谈微服务网关
  • 性能优化(CPU优化技术)-NEON指令详解
  • 服务器版本命令查看
  • Http的缓存有哪些
  • 前端项目,个人笔记(五)【图片懒加载 + 路由配置 + 面包屑 + 路由行为修改】
  • k8s详细教程
  • QT 驾校系统界面布局编写
  • ES集群和分片以及脑裂
  • 竞争优势:大型语言模型 (LLM) 如何重新定义业务策略
  • DOM节点操作
  • LVGL:拓展部件——键盘 lv_keyboard
  • Spring MVC入门(4)
  • WPF —— 控件模版和数据模版
  • K8s的Pod出现Init:ImagePullBackOff问题的解决,(以calico网络插件为例)
  • 基于Lealfet.js展示Turf.js生成的平滑曲线实践
  • 详细教---用Django封装写好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