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C++ 第十六章】哈希

1. unordered系列关联式容器

        在C++98中,STL提供了底层为红黑树结构的一系列关联式容器,在查询时效率可达到 ,即最差情况下需要比较红黑树的高度次,当树中的节点非常多时,查询效率也不理想。最好 的查询是,进行很少的比较次数就能够将元素找到,因此在C++11中,STL又提供了4个 unordered系列的关联式容器,这四个容器与红黑树结构的关联式容器使用方式基本类似,只是 其底层结构不同,本文中只对unordered_map和unordered_set进行介绍, unordered_multimap和unordered_multiset学生可查看文档介绍

⭐小结:之前学的 map 和 set 底层是 红黑树,查找效率 O(logN), 下面即将学的 unordered_map和unordered_set 底层是 哈希,查找效率 O(1)

1.1 unordered_map

1.1.1 unordered_map的文档介绍

unordered_map在线文档说明

1. unordered_map是存储键值对的关联式容器,其允许通过keys快速的索引到与 其对应的value。

2. 在unordered_map中,键值通常用于唯一地标识元素,而映射值是一个对象,其内容与此 键关联。键和映射值的类型可能不同。

3. 在内部,unordered_map没有对按照任何特定的顺序排序, 为了能在常数范围内 找到key所对应的value,unordered_map将相同哈希值的键值对放在相同的桶中。

4. unordered_map容器通过key访问单个元素要比map快,但它通常在遍历元素子集的范围迭代方面效率较低。

5. unordered_maps实现了直接访问操作符(operator[]),它允许使用key作为参数直接访问 value。

6. 它的迭代器至少是前向迭代器

⭐小结:unordered_map 没有排序,查询元素效率 O(1),遍历元素效率较低

1.2 unordered_set

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有需要自行查询文档,进一步了解

参见 unordered_set在线文档说明


2. 底层结构

unordered 系列的关联式容器之所以效率比较高,是因为其底层使用了哈希结构。

2.1 哈希概念

顺序结构以及平衡树中,元素关键码与其存储位置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因此在查找一个元素 时,必须要经过关键码的多次比较。顺序查找时间复杂度为 O(N),平衡树中为树的高度,即 O(logN),搜索的效率取决于搜索过程中元素的比较次数。

理想的搜索方法:可以不经过任何比较,一次直接从表中得到要搜索的元素。 如果构造一种存储结构,通过某种函数(hashFunc)使元素的存储位置与它的关键码之间能够建立 一一映射的关系,那么在查找时通过该函数可以很快找到该元素。

当向该结构中:

  • 插入元素

根据待插入元素的关键码,以此函数计算出该元素的存储位置并按此位置进行存放

  • 搜索元素

对元素的关键码进行同样的计算,把求得的函数值当做元素的存储位置,在结构中按此位置 取元素比较,若关键码相等,则搜索成功

⭐小结:通过 哈希函数 将数据的 key 值计算成某一数值,作为存储在哈希表中的位置,以确定插入位置;同理,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目标元素所在位置,以搜索元素

⭐该方式即为哈希(散列)方法,哈希方法中使用的转换函数称为哈希(散列)函数,构造出来的结构称为哈希表(Hash Table)(或者称散列表)

例如:数据集合{1,7,6,4,5,9};

哈希函数设置为:hash(key) = key % capacity; capacity 为存储元素底层空间总的大小。

通过哈希函数,将数据变成另一个值,该值即为存储位置下标

用该方法进行搜索不必进行多次关键码的比较,因此搜索的速度比较快(因为搜索元素也是直接通过哈希函数计算 数据的存储位置下标直接可以取到 数据)

问题:按照上述哈希方式,向集合中插入元素44,会出现什么问题?

会产生 哈希冲突

2.2 哈希冲突

概念:不同关键字通过相同哈希哈数计算出相同的哈希地址,该种现象称为哈希冲突 或哈希碰撞

⭐即:数据 23,33 通过哈希函数 hash(key) = key % capacity(capacity==10)算出来的下标都是 3,因此两个数据会抢同一个位置

把具有不同关键码而具有相同哈希地址的数据元素称为“同义词”。

发生哈希冲突该如何处理呢?

2.3 哈希函数

引起哈希冲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哈希函数设计不够合理

2.3.1 哈希函数设计原则:

1、哈希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包括需要存储的全部关键码,而如果散列表允许有m个地址时,其值 域必须在0到m-1之间

2、哈希函数计算出来的地址能均匀分布在整个空间中

3、哈希函数应该比较简单

2.3.2 常见哈希函数

⭐1. 直接定址法--(常用)

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为散列地址:Hash(Key)= A*Key + B

优点:简单、均匀

缺点:需要事先知道关键字的分布情况

使用场景:适合查找比较小且连续的情况

⭐2. 除留余数法--(常用)

设散列表中允许的地址数为m,取一个不大于m,但最接近或者等于m的质数p作为除数, 按照哈希函数:Hash(key) = key% p(p<=m),将关键码转换成哈希地址

意思是:数据的 key 值 除于 哈希表的 size,得出来的即为 下标

3. 平方取中法--(了解)

假设关键字为1234,对它平方就是1522756,抽取中间的3位227作为哈希地址; 再比如关键字为4321,对它平方就是18671041,抽取中间的3位671(或710)作为哈希地址

平方取中法比较适合:不知道关键字的分布,而位数又不是很大的情况

4. 折叠法--(了解)

折叠法是将关键字从左到右分割成位数相等的几部分(最后一部分位数可以短些),然后将这 几部分叠加求和,并按散列表表长,取后几位作为散列地址。 折叠法适合事先不需要知道关键字的分布,适合关键字位数比较多的情况

5. 随机数法--(了解)

选择一个随机函数,取关键字的随机函数值为它的哈希地址,即H(key) = random(key),其中 random为随机数函数。

通常应用于关键字长度不等时采用此法

注意:哈希函数设计的越精妙,产生哈希冲突的可能性就越低,但是无法避免哈希冲突

2.4 除留余数法的缺陷解决

哈希函数采用 除留余数法,被模的 key 必须要为整形才可以进行,非整形数据必须想方法转换成整型或创造一个整型数据

都写成仿函数

(1)非 size_t 的内置类型

如果是非 size_t 的内置类型,可以直接强制类型转换

template<class K>
class HashFunc
{
public:
	size_t operator()(const K& key) {
		return (size_t)key;   // 强转后返回
	}
};

(2)string 类型

如果是 string 字符串类型,无法强转类型

将字符串的每个字符的 ASCLII 码值相加起来,但这样还是不可完全避免冲突

如 abc 和 cba 的 ASCII码值总和是相等的,则 n 相等,取模之后也就冲突

缓解冲突的一个方法:每一个字符都相乘一个 31(使最后的总数不同)

因为 string 的类型特殊,我们直接 特化模板

// 针对 string 特化一个 哈希函数:特化模板也算作 HashFunc模板,则使用string时,不用显式传仿函数参数,因为默认 HashFunc<K>

template<>
class HashFunc<string>
{
public:
	size_t operator()(const string& s) {
		size_t n = 0;
		for (auto& ch : s) {
			n += ch;  // 将字符串的每个字符的ASCLII码值相加起来
			n *= 31;    // 每一个字符都相乘一个 31
		}
		return n;
	}
};

(3)自定义的类型

如果是自定义的类型,也无法强转

如果 key 是一个自定义类型,就需要你自己写一个仿函数,且使自定义类型具有唯一标识性,如key == 一个人名,可以转换成:人名+岁数+生日日期+... 使该数值唯一性提高
 

2.5 哈希冲突解决

解决哈希冲突两种常见的方法是:闭散列和开散列

闭散列:开放定址法(位置被占了,寻找下一个位置)

        寻找方法:线性探测  /  二次探测

开散列:哈希桶 / 拉链法

2.5.1 闭散列

闭散列:也叫开放定址法,当发生哈希冲突时,如果哈希表未被装满,说明在哈希表中必然还有 空位置,那么可以把 key 存放到冲突位置中的 “ 下一个” 空位置中去。

那如何寻找下一个空位置 呢?

(1) 线性探测:插入元素

比如 现在需要插入元素 44,先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哈希地址,下标地址 为 4, 因此  44 理论上应该插在该位置,但是该位置已经放了值为 4 的元素,即发生哈希冲突。

线性探测:从发生冲突的位置开始,依次向后 + 1 探测,直到寻找到下一个空位置为止


(2)线性探测:删除 或 查找数据

        采用闭散列处理哈希冲突时,不能随便物理删除哈希表中已有的元素,若直接删除元素 会影响其他元素的搜索。比如删除元素 5,如果直接删除掉,会使 44 查找起来可能会受影响。因为查找逻辑是:先通过哈希函数得出下标位置 4,该位置上为 元素 4,则继续向后寻找 44,遇到 空 停止(位置 5 为空),导致在此停下,而不会继续往后搜索;

因此线性探测采用标记的伪删除法来删除一个元素:将删除位置标记成 DELETE、空位置标记成 EMPTY

// 哈希表每个空间给个标记
// EMPTY此位置空, EXIST此位置已经有元素, DELETE元素已经删除
enum State{EMPTY, EXIST, DELETE};

(3) 闭散列方法下,哈希表的 扩容时机

定义 负载因子!(也叫载荷因子)

考虑扩容:当 负载因子 大于等于 70% 时,哈希冲突会增加(科学研究),因此选择此时扩容


 

if (_n / _table.size() >= 0.7) 



_n 是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_table.size() 是表的长度,相除得 载荷因子

因为两个 size_t 相除的结果不会是浮点数,因此可以强转成 double,或者巧妙解决



if (_n*10 / _tables.size() >= 7)

伪代码:具体代码在后面 【线性探测法具体代码】的 insert 函数中

// if (_n / _table.size() >= 0.7) 
if (_n * 10 / _tables.size() >= 7) {
	定义两倍空间大小的新哈希表:直接定义新对象
	循环遍历旧表,将旧表的每个元素重新映射到新表:newTable.Insert(旧表元素)
	直接将旧表和新表 swap 互换
}

线性探测优点:实现非常简单

线性探测缺点一旦发生哈希冲突,所有的冲突连在一起,容易产生数据“堆积”,即:不同 关键码占据了可利用的空位置,使得寻找某关键码的位置需要许多次比较,导致搜索效率降低。

如何缓解呢?

(4) 二次探测

线性探测是每次 +1、+2、+3....., 二次探测是每次 +1^2 、+2^2 、+3^2 、..... i ^ 2

线性探测的缺陷是产生冲突的数据堆积在一块,这与其找下一个空位置有关系,因为找空位置的方式就是挨着往后逐个去找,因此二次探测为了避免该问题,找下一个空位置的方法:大跨步往后走

2.5.2 开散列

(1)开散列概念

        开散列法又叫链地址法(拉链法),首先对关键码集合用散列函数计算散列地址,具有相同地址的关键码归于同一子集合,每一个子集合称为一个桶,各个桶中的元素通过一个单链表链接起来,各链表的头结点存储在哈希表中。

⭐小结:拉链法顾名思义,每一个数组元素位置都链接一个 单链表,每一个经过哈希函数转化后位置相同的数据,可以直接链接在 单链表上,这样就避免了像 闭散列 那样数据拥堵往后挤的现象

如元素 4 和 元素44 本来会 “抢”一个位置,导致冲突,而拉链法是两者得以 “共享” 同一位置


(2)拉链法:扩容

桶的个数是一定的,随着元素的不断插入,每个桶中元素的个数不断增多,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一个桶中链表节点非常多,会影响的哈希表的性能,因此在一定条件下需要对哈希 表进行增容,那该条件怎么确认呢?

开散列最好的情况是:每个哈希桶中刚好挂一个节点, 再继续插入元素时,每一次都会发生哈希冲突,因此,在元素个数刚好等于桶的个数时,可以给哈希表增容, 即载荷因子 == 1

⭐伪代码:

// 考虑扩容:当负载比率为 1 时,扩容(即 n == size)
// 甚至可以大于 1,即理想情况下,就是平均每个桶有 1个以上 
if (_n == _table.size()) {
	创建两倍旧表 size 的新表对象
	遍历旧表,将每个有效的链表节点,重新映射到 新表(直接将旧表节点 移接到新表,而不是 Insert新值)
	交换旧表和新表
}

(注意:这里要直接将旧表节点直接摘下来,移位到新表,而不是将节点数据直接 Insert 进新表,直接 Insert进新表需要重新 new 和 delete 新节点,多少影响效率)

2.5.3  开散列与闭散列比较

闭散列应用链地址法处理溢出,需要增设链接指针,似乎增加了存储开销。

事实上: 由于开地址法必须保持大量的空闲空间以确保搜索效率,如二次探查法要求装载因子a <= 0.7,而表项所占空间又比指针大的多,所以使用链地址法反而比开地址法节省存储空间

3. 【实现哈希结构】开放定址法:线性探测法+除留余数法

namespace open_address
{
	enum State {
		EXIST,
		EMPTY,
		DELETE
	};


	// 定义数据信息:数值+状态
	template<class K, class V>
	struct HashData
	{
		pair<K, V>_data;
		State _state = EMPTY; // 一个节点默认为空状态
	};


	// 哈希函数:为了将 key 值转换为整型,适配除留余数法
	template<class K>
	class HashFunc
	{
	public:
		size_t operator()(const K& key){
			return (size_t)key;
		}
	};


	// 哈希函数特化:针对 string 特化一个 哈希函数
	template<>
	class HashFunc<string>
	{
	public:
		size_t operator()(const string& s) {
			size_t n = 0;
			for (auto& ch : s) {
				n += ch;  // 将字符串的每个字符的ASCLII码值相加起来,但这样还是不可完全避免冲突,如 abc 和 cba 的 ASCII码值总和是相等的,则 n 相等,取模之后也就冲突
				// 缓解冲突的一个方法:每一个字符都相乘一个 31
				n *= 31;
			}
			return n;
		}
	};


	// 哈希表:接收数据类型和哈希函数 Hash
	template<class K, class V, class Hash = HashFunc<K>>
	class HashTable
	{
	public:

		// 先开 10 个元素空间
		HashTable() {
			_tables.resize(10);  // 使用 resize 是为了尽量将 size 和 capacity 保持一致
		}

		bool Insert(const pair<K, V>& data) {
			// 考虑冗余
			if (Find(data.first)) {
				cout << "该节点已存在" << '\n';
				return false;
			}
			

			// 考虑扩容:当负载因子个数在表中占比大于等于 70% 时,哈希冲突会增加,因此选择此时扩容
			// if (_n / _table.size() >= 0.7) 
			if (_n*10 / _tables.size() >= 7) {
				// 扩容:因为将旧数据重新映射,就是重新执行插入操作,需要再次写一遍 插入操作逻辑,比较重复,因此我们下面直接使用 复用思想:直接定义新对象(编译器底层重开新模板)
				// 思路:
				//vector<HashData> newTable(_table.size() * 2);
				 将旧表数据重新映射到新表:因为 size 变了,映射关系也变了
				//_table.swap(newTable);

				HashTable<K, V> newTable;
				newTable._tables.resize(_tables.size() * 2);
				for (size_t i = 0; i < _tables.size(); ++i) {
					if (_tables[i]._state == EXIST) {
						newTable.Insert(_tables[i]._data);    // 将旧表数据 insert 插入新表
					}
				}
				_tables.swap(newTable._tables);
			}

			
			// 找一个空位置
			size_t hashi = hash(data.first) % _tables.size();   //  除留余数法计数数据存储位置
			while (_tables[hashi]._state == EXIST) {
				hashi++;  // 线性探测:找下一个位置
				hashi %= _tables.size();  // 限制在一个范围内
			}
			// 插入
			_tables[hashi]._data = data;
			_tables[hashi]._state = EXIST;
			_n++;

			return true;
		}

		HashData<K, V>* Find(const K& key) {
			// 看有没有元素的 _data.first == key
			size_t hashi = hash(key) % _tables.size();   // 除留余数法

			while (_tables[hashi]._state != EMPTY) {
				if (_tables[hashi]._state != DELETE && _tables[hashi]._data.first == key) {
					return &(_tables[hashi]);
				}
				hashi++;
				hashi %= _tables.size();
			}
			return nullptr;
		}

		bool Erase(const K& key) {
			HashData<K, V>* p = Find(key);
			if (p == nullptr) {
				cout << "该节点不存在" << '\n';
				return false;
			}
			else {
				p->_state = DELETE;   // 删除一个元素:直接将该元素的状态设置成 DELETE,不用抹除数值都可以
				return true;
			}
		}

	private:
		vector<HashData<K, V>>_tables;
		size_t _n = 0; // 负载因子中的:元素个数

		// 先创建一个哈希函数类对象:可以通用
		Hash hash;
	};



    // 测试整体
	void Test_open1() {
		HashTable<int, int> ht;
		int a[] = { 11,21,4,14,24,15,9 };
		for (auto e : a)
		{
			ht.Insert({ e,e });
		}

		ht.Insert({ 19,19 });
	/*	ht.Insert({ 19,190 });
		ht.Insert({ 19,1900 });*/
		ht.Insert({ 39,1900 });

		cout << ht.Find(24) << endl;
		ht.Erase(4);
		cout << ht.Find(24) << endl;
		cout << ht.Find(4) << endl;
	}

    // 测试 string 
	void Test_open2()
	{
		HashTable<string, string> ht;
		ht.Insert({ "sort", "排序" });
		ht.Insert({ "tros", "排序 的字母相反" });
		ht.Insert({ "left", "左边" });

		//string s1("sort");
		//string s2("sort");

		cout << HashFunc<string>()("bacd") << endl;
		cout << HashFunc<string>()("abcd") << endl;
		cout << HashFunc<string>()("aadd") << endl;
	}
}

4. 【实现哈希结构】开散列:拉链法

节点类 + 哈希函数类 + 哈希表类 + 两个测试函数

namespace hash_bucket
{
	template<class K, class V>
	struct HashNode {
		typedef HashNode<K, V> Node;
		pair<K, V> _kv;
		Node* _next;

		HashNode(const pair<K, V>& kv)
			:_kv(kv)
			, _next(nullptr)
		{}
	};

	template<class K>
	class HashFunc
	{
	public:
		size_t operator()(const K& key) {
			return (size_t)key;
		}
	};
	template<>
	class HashFunc<string>
	{
	public:
		size_t operator()(const string& s) {
			size_t n = 0;
			for (auto& ch : s) {
				n += ch;  // 将字符串的每个字符的ASCLII码值相加起来,但这样还是不可完全避免冲突,如 abc 和 cba 的 ASCII码值总和是相等的,则 n 相等,取模之后也就冲突
				// 缓解冲突的一个方法:每一个字符都相乘一个 31
				n *= 31;
			}
			return n;
		}
	};

	template<class K, class V, class Hash = HashFunc<K>>
	class HashTable
	{
		typedef HashNode<K, V> Node;

	public:
		HashTable() {
			// 一开始vector里面是随机值,不是 nullptr!! 要自己初始化成 nullptr
			_table.resize(10, nullptr);
		}

		// 本哈希桶需要显式写析构:因为 Node* 是内置类型,只会默认析构成 nullptr,链表节点不会被处理
		~HashTable() {
			Node* cur = nullptr;
			Node* next = nullptr;
			for (size_t i = 0; i < _table.size(); ++i) {
				cur = _table[i];
				while (cur) {
					next = cur->_next;
					delete cur;
					cur = next;
				}
			}
		}

		Node* find(const K& key) {
			size_t hashi = hash(key) % _table.size(); // 除留余数法 定位

			// 定位哈希桶后,遍历这个桶中单链表
			Node* cur = _table[hashi];
			while (cur) {
				if (cur->_kv.first == key) return cur;
				cur = cur->_next;
			}
			return nullptr;
		}

		bool insert(const pair<K, V>& kv) {
			// 考虑冗余
			if (find(kv.first)) {
				cout << "该数据已存在" << '\n';
				return false;
			}


			// 考虑扩容:当负载比率为 1 时,扩容
			if (_n == _table.size()) {
				HashTable<K, V> newTable;
				newTable._table.resize(2 * _table.size());


				// 若直接遍历每个节点,取数值 kv insert 插入新表,会导致频繁的 new 节点,造成一定消耗
				// 我们可以直接将旧表的节点 直接转接到 新表,省去new节点的消耗
				for (size_t i = 0; i < _table.size(); ++i) {
					Node* cur = _table[i];
					// 
					/*while (cur) {
						newTable.insert(cur->_kv);
						cur = cur->_next;
					}*/
					while (cur) {
						Node* Next = cur->_next; 
						size_t hashi = hash(cur->_kv.first) % newTable._table.size();  // 除留余数法 重新定位桶的位置
						
						// 将节点转接到新哈希表
						cur->_next = newTable._table[hashi];    
						newTable._table[hashi] = cur;
						cur = Next;
					}
					_table[i] = nullptr;
				}
				_table.swap(newTable._table);
			}


			size_t hashi = hash(kv.first) % _table.size();

			// 链表头插和尾插都行:头插最方便,尾插还要找尾
			Node* newNode = new Node(kv);

			newNode->_next = _table[hashi];
			_table[hashi] = newNode;

			_n++;

			return true;
		}



		bool erase(const K& key) {
			if (find(key) == nullptr) {
				cout << "该节点不存在" << '\n';
				return false;
			}

			// 删除函数需要自己找目标节点,因为底层是单链表,没有prev,删除不好搞
			// 先除留余数法定位桶位置,再遍历链表,删除节点即可
			size_t hashi = hash(key) % _table.size();
			Node* cur = _table[hashi];
			Node* prev = nullptr;
			while (cur) {
				if (cur->_kv.first == key) {
					if (prev == nullptr) _table[hashi] = cur->_next;
					else prev->_next = cur->_next;
					delete cur;
					cur = nullptr;
					--_n;
					return true;
				}
				prev = cur;
				cur = cur->_next;
			}

			return false;
		}

	private:
		//也可以使用 list:双向带头循环链表
		//vector<list<pair<K, V>>> _table;  
		vector<Node*> _table;
		size_t _n = 0; // 负载因子

		Hash hash;
	};

	void Test_hash_bucket1() {
		HashTable<int, int> ht;
		int a[] = { 11,21,4,14,24,15,9, 19, 22, 23, 25 };
		for (auto e : a)
		{
			if (e == 23)
				int i = 0;
			ht.insert({ e,e });
		}

		// 删除全部
		for (auto& e : a) {
			if (e == 15)
				int i = 0;
			ht.erase(e);
		}
	}

	// 测试 string
	void Test_hash_bucket2()
	{
		HashTable<string, string> ht;
		ht.insert({ "sort", "排序" });
		ht.insert({ "tros", "排序 的字母相反" });
		ht.insert({ "left", "左边" });

		//string s1("sort");
		//string s2("sort");

		cout << HashFunc<string>()("bacd") << endl;
		cout << HashFunc<string>()("abcd") << endl;
		cout << HashFunc<string>()("aadd") << endl;
	}
}


http://www.kler.cn/news/284383.html

相关文章:

  • C# 弹出USB移动存储设备【附源码】
  • 假如我是前端面试官
  • 解决移动端使用Vant van-overlay 遮罩层导致的弹窗不可滚动问题
  • Linux 非root用户部署elasticsearch 7.17.23和ik分词器
  • cnocr 安装
  • 华为云征文|Flexus云服务器搭建基础环境
  • 聚合函数的艺术:SQL中的SUM、AVG、MAX、MIN深度解析
  • JavaScript在网页设计
  • LuaJit分析(六)luajit -bl 命令分析
  • OpenCV几何图像变换(11)极坐标转换函数warpPolar()的使用
  • 微服务事务管理
  • 计网_整体概念逻辑简单过一遍
  • 谷粒商城实战笔记-265~268-商城业务-订单服务-订单确认页模型抽取和数据填充-Feign丢失数据问题
  • ws2812b效果研究之一 cylon
  • linux------数据结构
  • Scriban:高效、强大的.NET开源模板引擎,可用于邮件、文档生成!
  •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
  • git 更改分支名称
  • 每日OJ_牛客_数据库连接池(简单模拟)
  • 迁移学习之领域自适应(domain adaptation)
  • 护网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工具(非常详细)零基础入门到精通,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 数据结构-manacher算法
  • .NET8 Web 利用BAT命令 一键部署 IIS - CI-CD基础
  • vscode里调试python3.6的配置
  • LlamaIndex 工作流
  • 皕盛电商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 华为管理工程与管理工程部
  • 3 Python开发工具:VSCode+插件
  • OSI七层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 设计模式 15 解释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