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subclass-balancing的实验结果分析

@TOC

Table3. Object detection results on PASCAL VOC.

讨论了对比学习在预训练特征提取器方面的最新趋势,以及作者想要探究的两个问题。让我为您详细解释:

  1. 最新趋势:
    使用对比学习来预训练特征提取器,不仅用于图像分类任务,还用于其他下游视觉任务。

  2. 两个研究问题:
    a) 当预训练数据集存在类别不平衡时,会如何影响下游任务的性能?
    b)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提出的SBCL方法是否能够改善学到的特征提取器,相比于现有的对比学习基准方法?

  3. 实验设置:

    • 评估套件:使用PASCAL VOC数据集的目标检测任务
    • 预训练数据集:
      • 类别平衡数据集:ImageNet
      • 类别不平衡数据集:ImageNet-LT(长尾版ImageNet)
  4. 实验流程:
    a) 首先在ImageNet或ImageNet-LT上预训练特征提取器
    b) 然后将预训练的特征提取器用于下游的目标检测任务
    c) 具体使用Faster R-CNN算法,backbone为R50-C4

这个实验设计旨在探究在类别不平衡的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会如何影响下游任务的性能,以及他们提出的SBCL方法是否能在这种情况下提供改进。通过比较在平衡数据集(ImageNet)和不平衡数据集(ImageNet-LT)上预训练的结果,可以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Pascal VOC数据集介绍

PASCAL VOC (Visual Object Classes) 数据集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个广泛使用的基准数据集。它主要用于以下几个任务:

  1.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
    在图像中识别并定位特定类别的对象。

  2. 图像分类(Image Classification):
    确定图像中是否存在某个类别的对象。

  3. 语义分割(Semantic Segmentation):
    为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分配一个类别标签。

  4. 动作分类(Action Classification):
    识别图像中人物正在进行的动作。

PASCAL VOC 数据集的主要特点:

  • 包含 20 个常见物体类别,如人、动物、车辆和家具等。
  • 图像来源多样,包括个人相册、Flickr 等网站的照片。
  • 提供了详细的标注信息,包括边界框和分割掩码。
  • 有多个版本,其中 2007 和 2012 版本最为常用。

在计算机视觉研究中,PASCAL VOC 常被用作评估新算法性能的标准测试集,特别是在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任务中。虽然现在有更大规模的数据集(如 COCO),但由于其合理的规模和多样性,PASCAL VOC 仍然是一个受欢迎的基准数据集。

研究者使用 PASCAL VOC 的目标检测任务来评估他们的方法在下游任务中的表现,这是一个常见的实验设置。

Table3数据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主要发现:

    a. 预训练数据集的影响:

    • 在类别平衡的数据集(ImageNet)上预训练,consistently 比在类别不平衡的数据集(ImageNet-LT)上预训练得到更好的结果。

    b. SBCL方法的表现:

    • 无论是在ImageNet还是ImageNet-LT上预训练,SBCL方法都略优于其他基准方法。
    • 在类别不平衡的预训练数据集上,SBCL显著优于基准方法。
    • 在类别平衡的数据集上,SBCL达到了可比的性能。

    c. 完整ImageNet数据集的情况:

    • 当使用完整的ImageNet数据集进行训练时,SBCL的性能优势不明显。
  2. 额外实验:

    • 在附录A.1中,作者展示了在COCO数据集上进行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的额外实验结果。
    • SBCL在这些任务上也优于其他基准方法。
  3. 结论:
    SBCL不仅对图像分类有帮助,对其他视觉任务也有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强调了SBCL方法在处理类别不平衡数据集时的优势,同时也说明了它在各种视觉任务中的广泛适用性。这些结果表明,SBCL是一个有潜力的方法,可以改善在不平衡数据集上预训练的模型在下游任务中的性能。

SBCL提升集成基础方法的性能

主要讨论了如何使用SBCL方法来提升集成基础方法的性能,针对长尾问题的研究。主要的方法包括MisLAS、WD、RIDE、PaCo和BCL。以下是对每种方法的解释以及SBCL如何提升它们的性能:

  1. MisLAS:使用标签感知平滑和偏移批处理标准化来提高长尾识别的第二阶段(分类器学习)。然而,SBCL方法是为了改善表示学习的第一阶段。因此,MisLAS可以与SBCL和TSC一起使用。实验结果表明,SBCL和TSC都可以提高MisLAS的性能,其中SBCL的性能提升更加明显。

  2. Weight Decay (WD):是一种优化算法,对模型权重施加惩罚,特别是对较大权重施加更大惩罚,从而获得更平衡的参数。使用WD和MaxNorm,可以显著提高分类器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比起TSC,SBCL更有效地提升了WD方法的性能。

  3. RIDE:是一个集成多个模型的多专家框架。在实现SBCL和RIDE的结合时,研究者仅使用SBCL训练过的特征提取器替换RIDE的第一阶段训练,并保持第二阶段的路由训练不变。实验结果显示,将SBCL应用于RIDE可以显著提高其性能,超过了TSC和RIDE的结合在所有不同专家数目上的性能。

  4. PaCo和BCL:提出了新的有监督对比损失变体,并联合训练提出的损失和分类损失以改进长尾识别。然而,SBCL方法关注的是两阶段流程,特别是表示学习的第一阶段。实验结果显示,使用TSC和SBCL预训练的模型作为初始化,可以提高PaCo和BCL的性能,其中SBCL的性能提升更加明显。

总结来说,这段文字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结合SBCL与其他处理长尾问题的基础方法,旨在提升这些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也表明,使用SBCL可以提高各种方法的性能,显示了SBCL的优越性和灵活性。

Ablation study

warm u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要讨论了“预热”阶段对于特征提取器性能的影响。 "预热"通常指在训练初始阶段,先用一些基本的训练方法(如SCL或KCL)为特征提取器进行一小段时间的训练,然后再启用更复杂的方法(如SBCL)。

实验结果(表5)显示,这个“预热”阶段是有益的,因为移除“预热”阶段会导致性能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在训练的早期阶段,特征提取还没有被很好地训练,导致聚类分配可能会产生噪音,无法有效地工作,从而阻碍了SBCL的效能。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强调了“预热”阶段对于提升特征提取器性能的重要性。

Adaptive cluster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要讨论了一种叫 “自适应聚类” 的方法对模型训练效果的影响。这种方法在SBCL训练过程中,会根据当前模型对聚类的分配进行动态调整。同时比较了采用自适应聚类和仅进行一次固定聚类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5)显示,如果在训练过程中不采用自适应聚类,而是仅进行一次固定聚类,模型的性能会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所降低。

line2 和 line4 指标对比

可能的解释是,如果模型训练得不够好,那么固定的聚类分配可能会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而自适应聚类则可以根据当前模型的学习情况动态地调整聚类分配,因此随着训练的进行,模型的性能应该会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这段文字在强调自适应聚类方法对模型训练性能的提升作用。

Dynamic temperatur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探讨了动态温度(Dynamic Temperature)在训练过程中的效用。在模型训练的过程中,动态温度起着调整模型复杂度以平衡偏差和方差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5)显示,去掉动态温度,简单地设置固定的温度τ2>τ1后,SBCL的性能显著下降。作者推测,这是因为动态温度可以帮助防止在特征空间中,一个类的实例形成过大或过小的簇,从而能够得到更好的特征表征。

此外,作者还在附录A.1中评估了动态温度对其他基准(TSC)的影响。附录A.1还提供了关于SBCL其他超参数的额外分析。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强调了动态温度在调整模型复杂度以及平衡偏差和方差上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对改善SBCL性能的贡献。

Illustrate the superiority of SBC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一个实例来明显展示了SBCL方法相比于其他基准方法的优越性。研究人员在CIFAR-100-LT数据集上,不平衡比例为100的情况下,固定了从SBCL和其他方法中学习到的特征,并用这些特征来进行分类任务。

通过结果(表6)可以看出,SBCL在分类任务中取得了最佳性能。这种结果进一步证明了SBCL方法对于在不平衡数据集上进行有效分类的能力,表现出了其优于其他基准方法的优良性能。

Feature distribution of SBC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定义了给定样本与同类别/不同类别其他样本间的欧氏距离作为类内/类间距离。具体来说,样本zi和一个集合S之间的欧氏距离被定义为zi和S的所有元素zj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用这种方式,作者定义了zi的类内和类间距离,以及zi的子类内和子类间距离。

图2显示了SBCL在CIFAR100-LT数据集上学习得到的特征在子类和类别间的平均距离。如图2a所示,来自同一子类的样本间的距离小于来自同一类别但不同子类的样本间的距离。同时,在图2b中,不同类别之间的距离始终超过同一类别内的距离,这表明不同类别的特征之间有清晰的分隔。另外,类别之间的距离保持稳定,这表明每个类别在一个高维球体上均匀分布。

这些结果都表明,两层类别层次结构被成功捕捉,特征分布实现了SBCL的核心思想。特征距离的具体数值在附录A.1中展示。

类别之间的距离保持稳定,这表明每个类别在一个高维球体上均匀分布。这个咋理解?为啥是在一个高维球体上均匀分布

在许多深度学习的应用中,我们常常将数据或特征投射到一个高维空间里,这个高维空间被形象地称为“高维球体”。这其实是一种比喻,目的是帮助我们理解在高维空间中数据的分布。通常情况下,数据在高维数据空间中不会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空间中,而是分布在一种特定的形状中,例如,在一个球体形状的区域内。

这里所提到的"每个类别在一个高维球体上均匀分布",实际上是在说每个类别的数据或特征在高维空间里的分布趋势,而这个趋势是它们都均匀地分布在类似球体形状的区域内。这样可以确保同一类别的数据更接近(在空间的同一区域),而不同类别的数据更远离(分布在空间的不同区域),从而有利于模型进行分类。

高维空间里的数据点分布可以被描绘为位于一个高维球体上,原因是他们在这个空间中的距离是对等的,也即是说对于任意的两点,它们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在这里,当文中说到"类别之间的距离保持稳定",即所有类别之间的平均距离都保持相同,这种现象在可视化中,可以被看作是各类别的数据在高维空间中均匀分布在一个球体的表面,也就是说,这些类别的数据点被均匀地分布在球体的表面,使得任何两类别的平均距离都是相等的。

这其实是一种理想化的表述,现实情况可能会有所出入,但这种表述有助于我们理解模型的工作方式以及其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段文字通过使用t-SNE对SBCL在CIFAR-100-LT(不平衡比率为100)上训练得到的子类和主要类别的特征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展示。

从图3可以看出,由SBCL学习到的特征形成了一些独立的聚类,这些聚类与子类标签和类标签相对应。这表明,SBCL能够学习到一个嵌入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来自同一个子类/类的特征被紧密地聚集在一起,而来自不同子类/类的特征则被分隔开。

换句话说,该段主要阐述了SBCL学习到的特征分布的可视化结果,并解释了这一结果对于理解SBCL学习效果的意义。

Variation of per-class weight during training

首先提到了权重衰减(Weight decay)在训练过程中有效调整权重衰减能够获得优越性能的事实。并指出,对于长尾识别问题,使网络权重均衡的正则化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关键在于研究SBCL是否能够帮助线性分类器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均衡的权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显示了在CIFAR-100-LT数据集上,使用SBCL学习到的特征在不同训练阶段训练线性分类器时,每个类别的权重范数(per-class weight norm)。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训练的进行,即使在训练线性分类器时使用的是原始的交叉熵损失,每个类别的权重范数也会变得更加均衡。

总的来说,这个段落在探讨SBCL方法是否能帮助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到均衡的权重,从而为长尾识别任务提供更好的性能。其中使用了权重范数的可视化结果进行示例说明。

什么叫每个类别的权重范数?这个权重不是模型的权重吗?为啥每个类别还有权重范数?

类别的权重范数是指在机器学习模型(特别是线性分类器)中,用于描述模型对每个类别偏好或关注程度的权重值。

对于线性分类器,其基本形式为 y=Wx+b,其中W为权重矩阵,x为输入数据,b为偏置项,y为输出类别。在多类别分类问题中,W的每一行相当于对应一个特定类别的权重向量。而每个类别的权重范数就是指这个权重向量的长度,它反映了模型对于这一类别的偏好程度。

因此,当文中说“每个类别的权重范数变得更平衡”时,意思是模型对所有类别的偏好或关注程度都趋于一致,不会出现过于偏重某一类别或忽视某一类别的情况,这对于长尾识别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的。

用cifar10来举个例子进行说明

在CIFAR-10数据集中,我们有10个类别的图片,如飞机、猫、狗等等。如果我们正在训练一个线性分类器来对这些图片进行分类,分类器的权重将包含一组权重向量,每个向量对应一个类别。

在模型训练开始时,权重都是随机初始化的,因此每个类别的权重范数在数值上可能会有所不同。随着训练的进行,模型会学习到使损失函数最小化的权重值,从而进行预测。

举例来说,如果比较训练早期和训练后期,可能会发现飞机类别的权重范数变化很大,因为模型学习到了更好地识别飞机图像的能力。而对于猫的权重范数可能变化较小,因为模型在训练开始时就已经能较好地识别猫的图像。

这些权重范数的变化反映了模型在学习过程中如何逐渐调整对不同类别的关注度。如果所有的权重范数都差不多,说明模型对所有类别都有较为公平的关注度,无论这个类别的样本有多少。这就是所谓的"权重范数平衡",对于解决类别不平衡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一个线性分类器,我们的目标是学习一个权重矩阵W(维度为 C × D C \times D C×D C C C为类别数, D D D为输入数据的维度)和一个偏置向量b(维度为 C × 1 C \times 1 C×1),使得网络的输出y(维度为 C × 1 C \times 1 C×1)满足以下公式:

y = Wx + b

在CIFAR-10的例子中,假设我们把每幅图像拉平为一个长度为3072(32x32x3)的一维向量,那么 D D D 就是3072, C C C 是10。那么我们的权重矩阵 W 就是一个 10 × 3072 10 \times 3072 10×3072 的矩阵,其中每一行就代表一个对应类别的权重向量。

举个具体的例子,假设我们现在处理的是一个分类"飞机"的问题,那么对应的权重向量就是W的第一行(假设"飞机"对应的类别编号为1)。这一行的3072个元素就是不同像素点对于"飞机"类别影响的权重。

而每个类别的权重范数,就是这个权重向量的长度。在CIFAR-10的例子中,就是这3072个权重的平方和再开平方的值。这个值的大小,可以理解为模型对于这个类别的关注度或偏好。


http://www.kler.cn/a/288604.html

相关文章:

  • websocket初始化
  • python——面向对象
  • arcgis做buffer
  • 【Java语言】String类
  • 深度学习——优化算法、激活函数、归一化、正则化
  • flutter下拉刷新上拉加载的简单实现方式三
  • 开放式耳机排行榜10强?这五款绝对不能错过!
  • mysql高可用之组复制 (MGR)
  • 基于RK3568平台移植ffmpeg3.4.5及ffmpeg验证
  • 【战略游戏】
  • Docker笔记-启动容器时,时间与宿主机保持一致
  • 如何找到适合的IT外包服务商
  • 【JAVA】两轮充电桩设计模式实践分享
  • mysql5.7 TIMESTAMP NOT NULL DEFAULT ‘0000-00-00 00:00:00‘ 换版8版本 引发的问题
  • 深入Redis:细谈持久化
  • 浅析前端数据埋点监控:用户行为与性能分析的桥梁
  • ES6基础----Generator的使用
  • 【RabbitMQ之一:windows环境下安装RabbitMQ】
  • 数分基础(05)中心极限定理、假设检验与AB测试简介
  • 多线程并发性
  • 二叉树展开为列表(LeetCode)
  • 改进YOLO的群养猪行为识别算法研究及部署(小程序-网站平台-pyqt)
  • 【通俗理解】最优控制之旅——强化学习中的策略优化
  • 物业|基于SprinBoot+vue的物业管理系统(源码+数据库+文档)
  • 深入理解 CSS Flex 布局
  • Golang 字面量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