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稻病害虫检测设计与实现

目录

需要本项目的可以私信博主

摘要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2.相关技术和理论基础

2.1 卷积神经网络(CNN)

2.1迁移学习

3.1相关技术栈

3.2 数据预处理

3.3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与优化

3.3.1模型选择

3.3.2模型构建

3.3.3模型训练

3.4模型预测与验证

3.5模型集成

4模型性能评估和讨论

4.1 训练与验证准确率

4.2 训练与验证损失

4.3 分析和讨论

5.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总结

5.2 现存问题与挑战

5.3未来研究方向

每文一语


需要本项目的可以私信博主

摘要

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水稻害虫识别系统,以提高水稻作物的管理水平和产量。研究背景强调了全球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害虫侵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传统的害虫监测方法依赖人工经验,费时且不够精确,因此,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识别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中,许多学者已经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如Faster R-CNN、VGG-16、ResNet-50等进行害虫图像识别,取得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迁移学习技术,构建了一个高效的害虫识别模型。该模型能够自动识别多种害虫,并在实验中显示出高达93%的识别准确率。

研究内容包括收集和筛选水稻害虫图像、图像预处理、模型训练和优化等。系统实施了详细的数据预处理和模型训练步骤,采用了包括Adam优化器在内的多种优化策略。

模型性能评估部分展示了模型在训练和验证阶段的准确率和损失曲线,确认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后,总结与展望部分讨论了当前模型的限制和未来的改进方向,包括扩大数据集、探索新的网络架构以及多任务学习等。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世界多数国家的食品安全和农业经济。然而,害虫的侵袭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上,害虫的监测和识别依赖于农业工作者的经验,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实现精准防治。因此,开发一个高效、准确的水稻害虫自动识别系统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经济损失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已成为解决复杂视觉识别问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特别是CNN的强大特征提取能力,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水稻害虫识别模型。该模型能够自动识别并分类不同的害虫图像,有助于实现水稻害虫的早期检测和智能防控,从而提高水稻作物的管理水平和产量。

水稻害虫的管理是全球农业领域面临的一项挑战,这直接关联到粮食产量、农业经济以及环境健康。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设计一个水稻害虫识别模型,旨在转变传统农业的害虫防控方法。借助卷积神经网络的强大图像处理能力,该模型能自动识别水稻害虫,这一技术创新可大幅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农业工作者的劳动强度,降低对专业知识的依赖,同时也为实现害虫的精准防控提供了可能,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对环境保护和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该研究的进展还能加强智慧农业技术的研究基础,推动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粮食安全水平,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武英洁等使用深度学习技术中的Faster R-CNN算法,建立了一种可有效应对海量野外影像数据对蝗虫进行快速检测的自动识别模型,该模型在手机上也可运行,并在野外复杂的应用场景中也能达到0.756的识别准确率 [18]。魏靖等在1万余副图的数据集上使用VGG-16ResNet-50DenseNet-121三个深度学习模型,针对草地贪夜蛾及其近缘种成虫进行了训练,结果表明ResNet-50DenseNet-50的准确率达到了85%左右,验证了深度学习模型针对农业害虫进行识别行性 [19]。邵泽中等基于CaffeNetVGG19GoogleNetDenseNet-101DenseNet-121模型对66种害虫进行了深度学习训练,在使用SGD随机梯度下降、multistepsoftmax等参数调整和优化后,所有模型的最终准确率达到了85%以上,DenseNet-121更是达到了93% [20]。姚青等基于RetinaNet网络使用ResNet101作为特征提取网络,组归一化(Group Normalization,GN)作为归一化方法,改进了特征金字塔模型(Feature Pyramid Network,FPN),针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影像进行训练,检测指标的平均精度值为93.76%[21]。何煜采用Xception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分类,Adam方法进行优化,使用dropout进行正则化最终在农作物病害叶片上实现了86.8%的识别准确率 [22]

     迁移学习即在利用已有模型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迁移的方式使训练过程更快、模型性能更优的一种技术手段。钟林忆、刘海峰和董力中等探索了小样本迁移学习和数据增广在农业病虫害识别领域中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证明在增广后的茶树病虫害数据集中使用迁移学习技术也可以达到92.72%的高识别精度效果[23]2020年,Nanni L等将显着性方法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特征融合,在DenseNet的基础上,设计搭建了新型的害虫识别模型,最终在其自建小型数据集的测试过程中达到92.43%的准确率,在IP102数据集上达到61.93%的准确率[24]Rahman C R等在2020年设计搭建了用于整合便携式设备中害虫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考虑到移动端大规模模型的非便利性,相关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小型的2-stage害虫识别模型,模型参数量相对于经典模型(VGG)大规模减少,最终可以实现93.3%的测试准确率[25]大疆植保无人机,是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无人机品牌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带来了高载重与宽喷幅。强大的硬件协同 AI 智能引擎技术及三维作业规划功能,将植保作业效率提升至新高度。其机身搭载了16L农药作业箱,厘米级RTK测量定位,DBF成像雷达,FPV广角摄像头和人工智能算法引擎,在实际工作中喷幅可达 6.5 米,流量最高可达 4.8L/min,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每小时 150 亩,依据RTK和DBF设备,还可根据实际地形,自动抬升飞行高度和躲避障碍物。

形色,由杭州睿琪软件有限公司与中国自然标本馆、中科院植物所、上海辰山植物园合作推出的一款识别花卉、分享附近花卉的APP应用。不同于单纯鉴别花卉的应用,形色为用户搭建了一个持续性更强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一秒就能识别植物,App内部也有识花大师帮忙鉴定植物,还能在App内收集学习植物。其数据库包括中国常见4000种植物,准确率高达98%。

识农,是深圳市识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识别农业病虫害的软件产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病害、虫害、螨害、缺素症状的诊断以及杂草的识别。可以在识农App中直接拍摄或上传症状照片,识农将运用AI智能程序,通过大数据匹配,快速识别病害或缺素类型,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目前已支持柑橘、苹果、葡萄、水稻、小麦等多个作物。其中,柑橘类作物已能识别超过300种病害,准确率可达98%。同时,也可对完整虫体、杂草进行拍摄或图像片上传,识农就能帮您准确识别出500多种常见农业害虫和1400多种田间杂草,使农户可以及时防治病虫害,精准用药。

以色列农业科技物联网公司Phytech,于2011年推出了植物传感器系统PlantBeat,这个应用程序可以监控并提供作物生长的相关数据,例如作物获得的水量、土壤的水分含量和土壤温度,然后可以汇总所有这些信息,以帮助确定您的总体用水需求。一旦传感器收集信息,他们就会将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Phytech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应用轻松下载和分析数据。该应用程序还可以帮助其用户了解作物的健康状况,并提供如何改善收获的帮助。

美国正使用物联网技术,从农机设备大型宽幅和高速联合向智慧农业转变,通过物联网设备从田地收集精确数据以指定种植策略,达到对每一个小地块也可以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了单位土地的生产价值。如美国加州硅谷的“超级农作物Crop-X”产品,其产品主要依赖物联网于云计算技术,将安装在田间的地形传感器、土壤结构传感器和含水量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将灌溉地图、土壤墒情和土壤机构等计算结果返回至农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参数科学计算每个区域土壤所需要的灌溉与施肥量等。

日本三农情况与中国相似:耕地总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且农业从业人口多为老年人。日本正在致力于使用互联网与物联网实现农业信息化与种植技术与知识的数据化,使得农业种植的宝贵经验得以延续。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记录市场上各种农产品的消费情况,及时捕捉市场消费热点以提醒农业从业人员调整种植计划,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滞销情况发生。

德国软件供应商SAP公司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可以在用户设备上实时显示多种农业生产信息,如通过遥感与人工智能技术识别某个地块上生长植物的类型、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获取地块接受的光照强度、土壤水分情况和肥料分布情况,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优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收[26]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研究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稻,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收集并筛选不同类型的水稻病虫害图像,构建一个全面的害虫图像数据库。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大小调整、标准化,以适配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入需求。利用标注工具标注图像,确保数据集的质量,为模型训练提供准确的监督信号。研究并选择适合害虫图像特征提取的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考虑到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实时性,优化网络结构,减少计算复杂度。实施迁移学习,使用预训练模型加速训练过程,并提高模型在小数据集上的表现。设计实验验证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评估系统的响应时间和用户体验。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迭代优化,包括模型微调。

2.相关技术和理论基础

2.1 卷积神经网络(CNN)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广泛应用于图像和视频识别、推荐系统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中。CNN能有效地识别视觉模式,从简单的边缘到复杂的对象特征。CNN通过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的组合来实现学习:

卷积层:使用一组可学习的滤波器(或称为核),这些滤波器在原始图像上滑动,并计算滤波器与其覆盖的局部图像区域之间的点积。这允许网络自动学习图像中的特征,而无需手动特征提取。

激活函数:通常在每个卷积层之后应用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它增加了网络的非线性特性,使模型能够学习更复杂的模式。

池化层:也称为下采样层,用于减少特征图的维度,降低计算复杂性,同时保持特征的重要部分。最常见的是最大池化,它提取覆盖区域的最大值。

全连接层:卷积和池化层的输出被展平并输入到全连接层,用于分类或回归输出。在多类分类问题中,通常使用softmax函数作为输出层。

2.1迁移学习

迁移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允许模型将在一个任务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相关任务上。在深度学习中,这通常意味着取一个在大型数据集(如ImageNet)上预训练的模型,并将其作为起点来训练特定任务的模型。这是特别有用的,因为:

可以显著减少计算资源和时间,特别是当新任务的数据集相对较小时。

可以改善小数据集训练的模型性能,减少过拟合的风险。

  1.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相关技术栈

为了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作物害虫识别系统,以下是选择的主要技术组件:

编程语言:

Python:由于其广泛的支持库和框架,Python 是实现深度学习模型的首选语言。

深度学习框架:

TensorFlow:一个综合性的开源软件库,用于数值计算,特别适用于大规模机器学习任务。它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使其成为复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理想选择。

Keras:作为TensorFlow的一个高级API,Keras 以其简单性和易用性而受到推崇,非常适合快速原型设计和实验。

数据处理和增强工具:

OpenCV:一个强大的计算机视觉库,用于图像处理操作,如图像读取、缩放和转换等。

NumPy:提供高性能的多维数组对象和工具,用于数据的处理和转换。

数据集和预处理:

使用Python标准库(如os, glob)来处理文件和目录结构,以便从本地或网络位置加载数据。

模型训练与评估:

Scikit-learn:用于机器学习中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分割的实用工具。

模型优化器:

Adam Optimizer:提供快速、有效的网络训练过程。

正则化技术:

Dropout:防止过拟合,增强模型在未见数据上的性能。

3.2 数据预处理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集主要包括多类作物害虫的图像。所有图像都进行了以下预处理步骤,以保证输入数据的一致性和质量,优化训练过程:

图像读取:利用OpenCV库读取图像数据,地址指向存放训练图像的文件夹。

图像检查:检查图像文件是否损坏,确保所有图像都可被正确加载。

图像缩放:将每张图像缩放至统一的大小(100x100像素),这是为了符合神经网络输入层的要求,并减少模型训练的计算负荷。

标签生成:为每个图像生成标签,标签来源于图像所在的子文件夹名称,这有助于在训练过程中进行监督学习。

具体代码实现如图3-1,3-2所示

图3-1数据集加载

图3-2标准化处理

显示前几行数据检验是否标准化成功。

图3-3数据集标准化检验

生成25个随机的数据集

图3-4生成随机用于训练的数据

3.3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与优化

3.3.1模型选择

在本研究中,目标是设计一个能够有效识别水稻病害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基于TensorFlow和Keras模型。

3.3.2模型构建

模型包括多个卷积层,这些层主要用于提取图像中的特征。具体设计包括:

第一卷积层:使用32个大小为5x5的卷积核,采用“same”填充,确保输出特征图与输入具有相同的空间维度。该层后接ReLU激活函数,以增加网络的非线性能力并帮助网络学习更复杂的特征。

池化层用于降低特征维度,减少后续层的计算负担,同时保留重要的特征信息:

第一池化层:采用最大池化操作,池化窗口大小为2x2,步长为2。这一操作有助于减少计算量并提供一定程度的平移不变性。

进一步的卷积与池化层

继续堆叠两个卷积层,分别具有64个和128个卷积核,核大小分别为5x5和3x3,都使用ReLU激活函数和“same”填充。

每个卷积层后都紧跟一个最大池化层,窗口大小为2x2,步长为2,使用“valid”填充以减小特征图的空间维度。

扁平化与全连接层

Flatten层:将最后一个池化层的输出“压平”,即转换为一维数组,以便作为全连接层的输入。

接下来是两个全连接层,第一个全连接层包含1024个神经元,第二个包含512个神经元,均使用ReLU激活函数。

输出层

Softmax输出层:最终输出层包含4个神经元,对应四种不同的害虫类别。使用softmax激活函数,这有助于将输出解释为概率,表示图像属于每个类别的概率。

模型构建代码如图所示

图3-6模型创建

下一步为代码设计优化函数,模型使用Adam优化器进行训练,这种优化器结合了动量和自适应学习率的优点,通常能快速收敛。损失函数采用分类交叉熵,适用于多类分类任务。

图3-7Adam优化器配置及训练集划分

3.3.3模型训练

如图所示划分训练集,进行训练

图3-8训练集划分

图3-9训练进程

图3-10训练日志

进行25轮epoch训练,按照开始设置的25个随机数据集进行训练,然后按照代码内容,生成可视化训练出模型的准确率。

图3-11 生成准确率可视化数据

图3-12准确率示例15-25代

图3-13模型准确率0-10代

我们记录了每个训练周期(epoch)的准确率和损失值,并将这些值在图形中进行了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模型的学习进度和行为。从训练和验证准确率图可以看出,模型在训练集上的表现随着训练周期的增加而逐渐改善。在训练初期,准确率迅速上升,显示出模型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和提取特征。随后,训练准确率的提升速度减缓,但整体趋势保持上升,最终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准确率水平。

3.4模型预测与验证

在独立的测试集上评估最终模型的性能,检测是否成功实现预测水稻病害虫。如图所显示为预测代码设计。

图3-12 模型预测代码

打印出数据集。

图3-13数据集打印

将处理好的数据,导入模型进行预测。

图3-14模型预测代码

图3-15打印预测结果

由图示可以看出模型已经成功对每种水稻图片的病虫害类型进行了预测,并且根据前面所展示的准确率,模型是可以达到93%左右的准确率,故模型可以正常使用。对模型进行保存。

图3-16模型保存

3.5模型集成

为了后续的开发内容将模型集成,使其成为一个可以供web端使用的接口。

图3-17 tensflow模型集成

图3-18模型的封装

4模型性能评估和讨论

模型训练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每个训练周期(epoch)的准确率和损失值,并将这些值在图形中进行了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模型的学习进度和行为。

4.1 训练与验证准确率

从训练和验证准确率图可以看出,模型在训练集上的表现随着训练周期的增加而逐渐改善。在训练初期,准确率迅速上升,显示出模型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和提取特征。随后,训练准确率的提升速度减缓,但整体趋势保持上升,最终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准确率水平。

与此同时,验证准确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波动较大。尽管波动存在,我们注意到验证准确率整体趋势是上升的,这表明模型在未见数据上的泛化能力逐步增强。在最后几个训练周期,验证准确率接近稳定,表明模型在训练集上没有过拟合。

4.2 训练与验证损失

损失图显示了训练和验证过程中的损失值变化。训练损失持续下降,这是模型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减少预测误差的一个标志。这一连续下降的趋势验证了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和学习率设置的适当性。

验证损失的变化较为波动,这通常是由于模型在处理训练集之外的数据时,所遇到的新特征分布导致的。尽管如此,总体的趋势还是向下,表明模型在逐渐适应验证数据。

4.3 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准确率和损失值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模型能够从训练数据中有效学习,并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准确率稳步提高。

验证准确率的波动可能表明模型在不同训练阶段对新数据的敏感性。通过引入正则化策略或调整训练参数,可能能够减少这种波动。

模型没有出现显著的过拟合现象,这表明网络架构和训练策略相对均衡。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来探索提高验证准确率和减少损失波动的方法,如调整网络深度、修改优化器的参数或者进一步数据增强等策略。

5.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总结

本研究致力于开发一个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水稻害虫识别模型。通过对深度学习的关键技术的运用和优化,我们构建了一个模型,该模型在水稻害虫的图像识别任务上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在复杂的现实世界情况下,有效地区分不同的水稻害虫种类。训练和验证准确率的提高证明了我们模型架构的合理性和数据处理策略的有效性。此外,模型的训练损失和验证损失的逐渐降低也表明了训练过程的稳定性。

我们还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彻底的评估,验证了其在水稻害虫识别任务中的实际应用潜力。这一研究不仅推动了智能农业技术的发展,而且为实际农业生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5.2 现存问题与挑战

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我们也认识到模型仍有改进的空间。验证准确率的波动提示我们,模型对于数据中某些特征的学习可能还不够充分,可能与训练数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关。此外,尽管没有出现明显的过拟合,我们仍需警惕这一问题,并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防范。

5.3未来研究方向

首先,模型的泛化能力是提高准确率和适应复杂环境的关键。为此,我们计划采用先进的数据增强技术,如生成对抗网络(GANs),来模拟害虫在不同光照、背景和发展阶段下的图像,从而扩大数据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样的技术能够生成大量的、多变的训练样本,有助于模型学习到更多样化的特征表示,减少因数据不足带来的过拟合风险。

其次,我们计划探索新的网络架构,比如深度残差网络(ResNet)、DenseNet等,它们已经在多项图像识别任务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架构通过增加网络深度和复杂性,可以提升模型的表示能力,从而可能进一步提高害虫识别的精度。同时,这也需要我们细致地调整模型的超参数,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来确保模型在不同的数据集上都能获得最佳性能。

此外,多任务学习是未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在同一个网络中同时学习害虫识别以及相关的其他任务,例如作物病害识别和生长期分类,不仅可以提高模型的实用性,还可以让模型通过学习任务间的共同特征而获得更好的性能。这种方法将模型应用的边界从单一的害虫识别扩展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推动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进程。

最后,将模型部署在实际的农业生产环境中并进行现场测试,是验证研究成果的重要一步。现场测试能够提供关于模型在真实世界条件下表现的直接反馈,这包括模型对于自然光照、气候变化、甚至不同地域害虫种群的适应能力。通过实地试验,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未来的研究将围绕着提高模型的准确率和适应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并最终实现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我们期待着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为智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每文一语

效率是提升质量的催化剂


http://www.kler.cn/a/290573.html

相关文章:

  • 计算机网络 (23)IP层转发分组的过程
  • C#语言的网络编程
  • 深入学习RabbitMQ的Direct Exchange(直连交换机)
  • STM32Flash读写BUG,坑—————4字对齐
  • BGP的local_preference本地优先级属性
  • 探索大型语言模型新架构:从 MoE 到 MoA
  • 设计模式与反模式:UML图示常见误用案例分析
  • 【机器学习】.fit_transform()跟.transform()的区别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客服系统
  • 鸿蒙(API 12 Beta6版)图形【 请求动画绘制帧率】方舟2D图形服务
  • C++基础知识之数组
  • DexclassLoader读取dex在Android14上遇到问题
  • Java SPI机制源码
  • Hive锁表、hive查询表是否被锁、hive解锁表
  • Django+vue自动化测试平台(29)--测试平台集成playwright录制pytest文件执行
  • MVC架构模式
  • Java-线程的生命周期7大状态
  • 读写分离深度解析与MaxScale配置指南
  • 2024嵌入式面试:VIVO嵌入式面试题及参考答案(6万字长文)
  • selenium启动总报错 WebDriverManager总是异常
  • Datawhale X 李宏毅苹果书 AI夏令营 - 跟李宏毅学深度学习(入门之线性模型)
  • XR-Frame 实现 始终朝向屏幕(相机)的面片与模型
  • vue路由Router设置父路由默认选中第一个子路由,切换子路由让父路由激活高亮效果不会消失
  • 因 Mysql root 密码过于简单导致 Mysql 连接失败的解决方法
  • C++学习笔记(4)
  • 集成电路学习:什么是MMU存储管理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