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泰克生物】酵母单杂交技术在基因调控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哪些转录因子与特定DNA序列结合,进而调控基因表达,对于解码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至关重要。酵母单杂交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在酵母细胞中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揭示蛋白质与DNA序列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

酵母单杂交技术的核心概念是将一个已知的DNA序列(称为“诱饵”)插入到酵母表达载体中,并通过一个最小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如HIS3或lacZ)的表达。待研究的转录因子与诱饵DNA结合后,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从而通过检测酵母细胞的生长情况或颜色变化来判断结合事件的发生。

酵母单杂交系统的组成

- 诱饵DNA载体:包含目标DNA序列和一个报告基因,该基因在转录因子结合时被激活。

- 转录因子融合蛋白:转录因子与转录激活结构域(如GAL4 AD)融合,在酵母细胞中表达。与诱饵结合后,激活报告基因表达。

酵母单杂交文库构建

酵母单杂交文库构建是进行高通量筛选的基础。一个质量高且多样性丰富的文库,可以覆盖广泛的转录因子集合,为研究特定基因的调控网络提供强大的工具。

酵母单杂交文库构建的步骤

1. mRNA提取与cDNA合成:首先从目标组织或细胞中提取mRNA,并通过逆转录反应合成cDNA,这些cDNA代表了细胞内可能与目标DNA序列结合的所有转录因子。

2. cDNA克隆入表达载体:将cDNA克隆到包含转录激活结构域的酵母表达载体中(例如pGADT7),使每个载体能够表达一个特定的转录因子。

3. 转化入酵母:将构建好的cDNA表达载体转化入酵母细胞中,形成一个包含大量转录因子的酵母单杂交文库。通过大量转化步骤保证文库的覆盖面和多样性。

酵母单杂交文库筛选

筛选的流程

酵母单杂交文库筛选的目的是在文库中识别能够与特定DNA序列结合的转录因子。筛选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共转化:将含有诱饵DNA序列的报告基因载体和酵母单杂交文库中的cDNA表达载体共同转化入酵母细胞中。

2. 选择性培养:在含有选择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转化后的酵母细胞。只有那些能够与诱饵DNA结合并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因子,才能使酵母细胞在选择性条件下存活或表现出颜色变化。

3. 鉴定阳性克隆:通过PCR、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阳性克隆进行鉴定,确定结合的转录因子。

筛选结果的验证

为了验证酵母单杂交文库筛选结果的可靠性,通常会进行一系列验证实验:

- 重复筛选:将筛选出的阳性克隆重新进行酵母单杂交实验,以验证其与目标DNA的特异性结合。

- 体外实验验证:使用EMSA(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或ChIP(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转录因子与DNA序列的结合特异性。

- 功能验证:通过体内过表达或敲除实验验证筛选出的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酵母单杂交技术的优势

酵母单杂交技术具有多种优势,使其成为研究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首选方法之一:

- 高通量和高效性:能够在短时间内筛选大量的转录因子,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 操作简单且成本低:酵母单杂交系统操作简便,适合在不同实验室环境中推广应用。

- 体内环境:在酵母细胞中进行的实验能够更接近自然的细胞环境,提供可靠的相互作用数据。

应用实例

酵母单杂交技术及其相关工具在多项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通过酵母单杂交文库筛选,可以系统地识别与特定基因启动子结合的转录因子,帮助解析基因调控网络。

- 转录因子鉴定:酵母单杂交技术能够有效地鉴定新的转录因子及其靶标,为进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线索。

- 疾病研究:在癌症、代谢疾病等领域,通过酵母单杂交筛选,研究特定转录因子与致病基因的调控关系,为疾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酵母单杂交技术通过酵母单杂交文库构建和筛选,为研究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高效、可靠的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酵母单杂交技术将在解析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分子生物学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Reece-Hoyes, J. S., & Marian Walhout, A. J. (2012). Yeast one-hybrid assays: A tool to dissect protein-DNA interactions.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812, 189-208.

2. Deplancke, B., Dupuy, D., Vidal, M., & Walhout, A. J. M. (2004). A Gateway-Compatible Yeast One-Hybrid System. Genome Research, 14(10b), 2093-2101.

3. Hollenhorst, P. C., Pietz, G., & Fox, C. A. (2001). Mechanisms controlling differential promoter-occupancy by the yeast forkhead proteins Fkh1p and Fkh2p: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ing the cell cycle and differentiation. Genes & Development, 15(10), 1190-1201.

4. Bruckner, A., & Lehming, N. (2003). Yeast One- and Two-Hybrid Systems for the Analysis of Protein-Protein and Protein-DNA Interactions. Current Genetics, 42(3), 225-235.

5. Joung, J. K., & Ramm, E. I. (2000). A bacterial two-hybrid system for studying protein-DNA interac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7(13), 7382-7387.


http://www.kler.cn/a/302230.html

相关文章:

  • 车载网关性能 --- GW ECU报文(message)处理机制的技术解析
  • UE5 猎户座漂浮小岛 12 技能 瞬移 重力控制
  • R9000P键盘失灵解决办法
  • Chrome 浏览器原生功能截长屏
  • 解决Apache/2.4.39 (Win64) PHP/7.2.18 Server at localhost Port 80问题
  • 【定理证明工具调研】Coq, Isabelle and Lean.
  • 数据结构——查找算法
  • 240908-结合DBGPT与Ollama实现RAG本地知识检索增强
  • OpenCV结构分析与形状描述符(23)确定一个点是否位于多边形内的函数pointPolygonTest()的使用
  • 单链表的查找与长度计算
  • PyCharm与Anaconda超详细安装配置教程
  • 高效Flutter应用开发:GetX状态管理实战技巧
  • 多线程篇(Fork/Join)(持续更新迭代)
  • 【Python知识宝库】Python中的装饰器:优雅地扩展函数功能
  • 有关 Element-ui 的一些思考
  • 连接数据库(以MySQL为例)
  • Android Framework(五)WMS-窗口显示流程——窗口布局与绘制显示
  • python清除一个月以前的ES索引文档数据
  • 单片机组成原理
  • C语言——静态链表和动态链表
  • 小红书品牌商家怎么接入三方IM服务商?
  • STM32(2)基础介绍及新建工程
  • Ton的编译过程(上)
  • Vue 文件转base64并获取文件编码格式
  • Spring 中使用的设计模式全面解析
  • flink 常见的缩减状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