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STM32】TIM定时器定时中断与定时器外部时钟的使用

TIM定时器定时中断与定时器外部时钟的使用

  • 一、TIM定时器简介
    • 1、TIM(Timer)定时器
    • 2、定时器类型
    • 3、高级定时器
    • 4、通用定时器
    • 5、基本定时器
    • 6、定时中断基本结构
      • 代码编写:定时中断/外部时钟定时中断
    • 7、预分频器时序
    • 8、计数器时序
    • 9、计数器无预装时序(没有缓冲寄存器/影子寄存器)
    • 10、计数器有预装时序(有缓冲寄存器/影子寄存器)
    • 11、RCC时钟树

一、TIM定时器简介

1、TIM(Timer)定时器

  • 定时器可以对输入的时钟进行计数,并在计数值达到设定值时触发中断

  • 16位计数器、预分频器、自动重装寄存器的时基单元,在72MHz计数时钟下可以实现最大59.65s的定时

    • 72M/65536/65536 = 中断频率
    • 时间= 1/中断频率 = 59.65s
  • 计数器:用来执行计数定时的一个寄存器,每来一个时钟,计数器加1

  • 预分频器:可以对计数器的时钟进行分频,让这个计数更加灵活

  • 自动重装寄存器:就是计数的目标值,就是要计多少个时钟申请中断
    以上这些寄存器构成了定时器最核心的部分,这一块电路称为时基单元

  • 不仅具备基本的定时中断功能,而且还包含内外时钟源选择输入捕获输出比较、编码器接口、主从触发模式等多种功能

  • 根据复杂度和应用场景分为了高级定时器、通用定时器、基本定时器三种类型

2、定时器类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M32F103C8T6定时器资源:TIM1、TIM2、TIM3、TIM4

3、高级定时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通用定时器

时钟使用:内部与外部均可使用
计数模式:向上计数,向下计数,中央对齐计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基单元以上部分是内外时钟源选择和主从触发模式的结构
TRGI当做外部时钟来使用的时候,这一路就叫做“外部时钟模式1"

通用定时器和高级定时器的计数器支持向上计数模式,向下计数模式和中史对齐模式
向下计数模式:从重装值开始,向下自减,减到0之后,回到重装值同时申请中断。
中央对齐计数模式,就是从0开始,先向上自增,计到重装值,申请中断,然后再向下自减,减到0,再申请中断,然后继续下一轮,依次循环。

5、基本定时器

只能选择内部时钟, 计数模式只有向上计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部时钟频率72MHZ输入到时基单元:预分频器进行分频,计数器自增,计数值与自动重装寄存器的值进行比较,当两值相同时,产生中断

  • 预分频器:对输入的基准频率提前进行一个分频的操作
    寄存器 = 0时为1分频
    寄存器=1时为2分频…以此类推,即实际分频系数=预分频器值+1
    预分频器为16位,最大可分频65536
  • 计数器(向上计数):这个计数器可以对预分频后的计数时钟进行计数,计数时钟每来一个上升沿,计数器的值加1
    计数器为16位,计数器的范围为0-65535,超过65535,计数器回到0重新开始计数,所以计数器的值在计时过程中会不断地自增运行,当自增运行到目标值时,产生中断,完成了定时的任务。
  • 自动重装寄存器(16位寄存器):存储计数目标值的寄存器
    在运行的过程中,数值不断自增,自动重装值是固定的目标,当计数值等于自动重装值时,也就是计时时间到了,此时产生中断信号,并且清零计数器,计数器开始下一次的计数计时

计数值等于自动重装值产生的中断称为“更新中断”,这个更新中断之后就会通往NVIC,再配置好NVIC的定时器通道,那定时器的更新中断就能够得到CPU的响应了
图上画的一个向上的折线箭头,就代表这里会产生中断信号
向下的箭头,代表的是会产生一个事件,这里对应的事件就叫做“更新事件”,更新事件不会触发中断,但可以触发内部其他电路的工作

6、定时中断基本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断输出控制就是一个中断输出的允许位

代码编写:定时中断/外部时钟定时中断

步骤:
1、RCC开启时钟
2、选择时基单元的时钟源—选择内部时钟源
3、配置时基单元—包括预分频器、自动重装器、计数模式等
4、配置输出中断控制,允许更新中断输出到NMIC
5、配置NVIC,在NVIC中打开定时器中断的通道,并分配一个优先级
6、运行控制
7、使能计数器

// 定时器中断程序(使用内部时钟):定时器每秒计数加1,输出到OLED进行显示

// timer.c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extern uint16_t Num;

void Timer_Init(void)
{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2, ENABLE);
    
    TIM_InternalClockConfig(TIM2);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TIM_CKD_DIV1; // 时钟分频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计数模式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Period = 10000 - 1;//ARR自动重装器值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Prescaler = 7200 - 1;// 预分频器的值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RepetitionCounter = 0;// 重复计数器的值(用于高级定时器)
    TIM_TimeBaseInit(TIM2,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
    
    TIM_ClearFlag(TIM2, TIM_FLAG_Update);  // 解决刚初始化完就进入中断的问题
    TIM_ITConfig(TIM2, TIM_IT_Update, ENABLE);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2);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TIM2_IRQn;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2;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1;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TIM_Cmd(TIM2, ENABLE);
}

void TIM2_IRQHandler(void)
{
    if (TIM_GetITStatus(TIM2, TIM_IT_Update) == SET)
    {
        Num ++;
        TIM_ClearITPendingBit(TIM2, TIM_IT_Update);
    }
}

// main.c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include "Delay.h"
#include "OLED.h"
#include "Timer.h"

uint16_t Num;

int main(void)
{
    OLED_Init();
    Timer_Init();
    
    OLED_ShowString(1, 1, "Num:");
    
    while (1)
    {
        OLED_ShowNum(1, 5, Num, 5);
    }
}

// 定时器外部时钟:
\quad 使用对射式红外传感器的DO引脚接PA0,配置为上拉输入,配置定时器外部时钟模式
\quad 使用挡光片遮挡一次,次数加1,OLED显示计数值

// timer.c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extern uint16_t Num;
  
void Timer_Init(void)
{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2, ENABL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PU;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配置外部时钟模式--注意参数的填写
    TIM_ETRClockMode2Config(TIM2, TIM_ExtTRGPSC_OFF, TIM_ExtTRGPolarity_NonInverted, 0x0F);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TIM_CKD_DIV1;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Period = 10 - 1;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Prescaler = 1 - 1;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RepetitionCounter = 0;
    TIM_TimeBaseInit(TIM2,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
    
    TIM_ClearFlag(TIM2, TIM_FLAG_Update);
    TIM_ITConfig(TIM2, TIM_IT_Update, ENABLE);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2);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TIM2_IRQn;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2;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1;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TIM_Cmd(TIM2, ENABLE);
}

uint16_t Timer_GetCounter(void)
{
    return TIM_GetCounter(TIM2);
}

void TIM2_IRQHandler(void)
{
    if (TIM_GetITStatus(TIM2, TIM_IT_Update) == SET)
    {
        Num ++;
        TIM_ClearITPendingBit(TIM2, TIM_IT_Update);
    }
}


// main.c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include "Delay.h"
#include "OLED.h"
#include "Timer.h"

uint16_t Num;

int main(void)
{
    OLED_Init();
    Timer_Init();
    
    OLED_ShowString(1, 1, "Num:");
    OLED_ShowString(2, 1, "CNT:");
    
    while (1)
    {
        OLED_ShowNum(1, 5, Num, 5);
        OLED_ShowNum(2, 5, Timer_GetCounter(), 5);
    }
}

浮空输入使用场景:外部的输入信号功率很小,内部的这个上拉电阻可能会影响到这个输入信号,使用浮空输入,防止影响外部输入的电平

7、预分频器时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一个计数周期的工作流程:

\quad CK PSC,预分频器的输入时钟,选内部时钟的话一般是72MHZ,时钟在不断地运行,CNT_EN,计数器使能,高电平计数器正常运行,低电平计数器停止,CK_CNT,计数器时钟,它既是预分频器的时钟输出,也是计数器的时钟输入(开始时,计数器未使能,计数器时钟不运行,然后使能后,前半段,预分频器系数为1,计数器的时钟等于预分频器前的时钟,后半段,预分频器系数变为2,计数器的时钟就也变为预分频器前时钟的一半),在计数器时钟的驱动下,下面的计数器寄存器也跟随时钟的上升沿不断自增,在中间的这个位置FC之后,计数值变为0,可以推断出ARR自动重装值就是FC,当计数值计到和重装值相等,并且下一个时钟来临时,计数值才清零,同时,产生一个更新事件。
\quad 下方三行时序,描述的是这个预分频寄存器的一种缓冲机制,也就是这个预分频寄存器实际上是有两个,一个是预分频控制寄存器,供我们读写用的,它并不直接决定分频系数,另外还有一个缓冲寄存器或者说是影子寄存器,这个缓冲寄存器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寄存器(比如我们在某个时刻,把预分频寄存器由0改成了1,如果在此时立刻改变时钟的分频系数,那么就会导致在一个计数周期内,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频率不一样,计数计到一半,计数频率突然改变,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还是设计缓冲寄存器,当计数计到一半的时候改变了分频值,这个变化并不会立刻生效,而是会等到本次计数周期结束时,产生了更新事件,预分频寄存器的值才会被传递到缓冲寄存器里面去,才会生效),预分频器内部实际上也是靠计数来分频的,当预分频值为0时,计数器就一直为0,直接输出原频率,当预分频值为1时,计数器就0、1、0、1、0、1、0、1计数,在回到0的时候,输出一个脉冲,这样输出频率就是输入频率的2分频,预分频器的值和实际的分频系数之间有一个数的偏移。
计数器计数频率:CK_CNT = CK_PSC / (PSC + 1)
如 1分频计算频率 :72M/(1+1) = 36M

8、计数器时序

分频因子为2即分频系数为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计数器的工作流程:

\quad 第一行是内部时钟72MHZ,第二行是时钟使能,高电平启动,第三行是计数器时钟,因为分频系数为2,所以这个频率是72M除2,然后计数器在这个时钟每个上升沿自增,当增到0036的时候,发生溢出,那计到36之后,再来一个上升沿,计数器清零,计数器溢出,产生一个更新事件脉冲,另外还会置一个更新中断标志位UIF,这个标志位只要置1了,就会去申请中断,然后中断响应后,需要在中断程序中手动清零。
计数器溢出频率:
CK_CNT_OV = CK_CNT / (ARR + 1)
= CK_PSC / (PSC + 1) / (ARR + 1)

9、计数器无预装时序(没有缓冲寄存器/影子寄存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无预装时序情况:

\quad 计数器正在进行自增计数,突然更改了自动加载寄存器,就是自动重装寄存器,由FF改成了36,那计数值的目标值就由FF变成了36,所以这里计到36之后,就直接更新,开始下一轮计数

10、计数器有预装时序(有缓冲寄存器/影子寄存器)

通过设置ARPE位,就可以选择是否使用预装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quad 在计数的中途,突然把计数目标由F5改成了36,可以看到下面有个影子寄存器,这个影子寄存器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它还是F5,所以现在计数的目标还是计到F5,产生更新事件,同时,要更改的36才被传递到影子寄存器,在下一个计数周期这个更改的36才有效。
\quad 所以可以看出,引入这个影子寄存器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同步,就是让值的变化和更新事件同步发生,防止在运行途中更改造成错误。无预装时序中不使用影子寄存器的话,F5改到36立刻生效,但此时计数值已经到了F1,已经超过36了,F1只能一直加到FFFF后回到0,再加到36才能产生更新,此时就会产生一些问题。

11、RCC时钟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quad 时钟树是STM32中用来产生和配置时钟,并且把配置好的时钟发送到各个外设的系统,时钟是所有外设运行的基础,所以时钟也是最先需要配置的,程序中执行主函数之前还会执行一个SystemInit函数,这个函数就是用来配置时钟树的。


http://www.kler.cn/a/315881.html

相关文章:

  • 路由器基本原理与配置
  • 【PyTorch】libtorch_cpu.so: undefined symbol: iJIT_NotifyEvent
  • 实验6记录网络与故障排除
  • openwebui二改界面环境搭建
  • android studio 更改gradle版本方法(备忘)
  • react 受控组件和非受控组件
  • ICM20948 DMP代码详解(38)
  • go libreoffice word 转pdf
  • 耦合微带线单元的网络参量和等效电路公式推导
  • C++在线开发服务器环境搭建
  • 记一次docker打包部署历程
  • openeuler 22.03 lts sp4 使用 kubeadm 部署 k8s-v1.28.2 高可用集群
  • Linux下实现ls命令的功能
  • 【C++】—— stack queue deque
  • 数据库三范式和ER图详解
  • 一种新的电子邮件攻击方式:AiTM
  • 【有啥问啥】探索累计推理(Cumulative Reasoning, CR)——大型语言模型中的复杂推理新框架
  • 音视频入门基础:AAC专题(9)——FFmpeg源码中计算AAC裸流每个packet的duration和duration_time的实现
  • 详解 FFmpeg 中的 -map 选项
  • Qt-QLineEdit输入类控件(29)
  • 【鸿蒙OH-v5.0源码分析之 Linux Kernel 部分】011 - 第一个用户空间进程 init 进程 第一阶段初始化过程 源码分析
  • poi生成的ppt,powerPoint打开提示内容错误解决方案
  • 论文阅读:A Generalization of Transformer Networks to Graphs
  • [JavaEE] 网络初识(网络通信 及 TCP / UDP / IP 封装分用 )
  • 强大的重命名工具 | Bulk Rename Utility v4.0 便携版
  • 【Linux】入门【更详细,带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