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Dijkstra算法,动态规划和滑动窗口

一:最小花费

题目链接:1928. 规定时间内到达终点的最小花费 - 力扣(LeetCode)

(1)Dijkstra算法

  1. 理解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问题的核心是找到一条从城市 0 到城市 n-1 的路径,这条路径在不超过给定时间 maxTime 的前提下,通行费之和最小。

  2. 图的表示:由于城市之间是通过双向道路连接的,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抽象为一个图问题,其中城市是节点,道路是边。边的权重是通行时间。

  3. 算法选择:由于我们需要找到最小费用的路径,这看起来像是一个最短路径问题。但是,这里的最短路径是在时间限制下的费用最小,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同时考虑时间和费用的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以考虑时间限制。

  4. 优先队列的使用:为了高效地找到当前费用最小的路径,我们使用优先队列(最小堆)。这样我们可以始终从当前费用最小的路径开始扩展。

  5. 状态记录:由于我们可能多次经过同一个城市,但时间不同,我们需要记录每个城市在不同时间点的访问状态。这通过 visited 数组实现,它是一个二维数组,其中 visited[i][t] 表示在城市 i 在时间 t 是否已经访问过。

  6. 算法流程

    • 初始化:将起点城市 0 加入优先队列,费用为 passingFees[0],时间为 0。
    • 循环:从优先队列中取出当前费用最小的路径,检查是否到达终点城市。如果是,返回当前费用。
    • 扩展:对于当前城市的每个邻接城市,计算到达邻接城市的新时间和新费用。如果新时间不超过 maxTime 且该状态未被访问过,则将其加入优先队列,并标记为已访问。
  7. 结束条件:如果优先队列为空,说明在给定时间内无法到达终点城市,返回 -1。

  8. 返回结果:如果在循环中找到了到达终点城市的路径,返回该路径的费用。如果循环结束仍未找到,返回 -1。

import heapq

def minCost(maxTime, edges, passingFees):
    n = len(passingFees)
    graph = [[] for _ in range(n)]
    for u, v, time in edges:
        graph[u].append((v, time))
        graph[v].append((u, time))

    pq = [(passingFees[0], 0, 0)]
    visited = [False] * n
    min_cost = [float('inf')] * n
    min_cost[0] = passingFees[0]

    while pq:
        cost, u, time_used = heapq.heappop(pq)
        if visited[u]:
            continue
        visited[u] = True
        if u == n - 1:
            return cost
        for v, time in graph[u]:
            new_time = time_used + time
            if new_time <= maxTime and cost + passingFees[v] < min_cost[v]:
                min_cost[v] = cost + passingFees[v]
                heapq.heappush(pq, (min_cost[v], v, new_time))

    return -1


# 解析输入
def parse_input(input_str):
     parts = input_str.split(', ')
     maxTime = int(parts[0].split(' = ')[1])
     edges_start = parts[1].find('[[')
     edges_end = parts[1].find(']]') + 2
     edges_str = parts[1][edges_start:edges_end]
     edges = eval(edges_str)
     passingFees_start = parts[2].find('[')
     passingFees = eval(parts[2][passingFees_start:])
     return maxTime, edges, passingFees


input_str = input()
maxTime, edges, passingFees = parse_input(input_str)


# 计算并输出结果
result = minCost(maxTime, edges, passingFees)
print(result)

(2)动态规划

  1. 定义状态: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定义 dp[i][t] 为到达城市 i 并且花费时间为 t 时的最小通行费总和。

  2. 状态初始化:由于我们一开始在城市 0,所以 dp[0][0] 初始化为 passingFees[0],即经过城市 0 的通行费。其他状态初始化为无穷大(float('inf')),表示在初始状态下无法到达。

  3. 状态转移:对于每个城市 i 和每个时间 t,我们需要考虑所有从城市 i 出发的边 (i, j, timeij)。如果从城市 i 到城市 j 需要的时间 timeij 加上当前时间 t 不超过 maxTime,并且新的费用 dp[i][t] + passingFees[j] 小于 dp[j][t + timeij],则更新 dp[j][t + timeij]

  4. 使用优先队列优化:由于我们希望在给定的时间内找到最小费用,可以使用优先队列(最小堆)来优化搜索过程。我们每次从优先队列中取出当前费用最小的状态,并尝试从这个状态转移到其他状态。

  5. 结果提取:在完成所有状态转移后,我们需要在 dp[n-1](即到达城市 n-1 的所有可能时间)中找到最小的费用。如果这个最小费用仍然是无穷大,则说明无法在 maxTime 时间内到达城市 n-1,返回 -1。

具体步骤如下:

  • 初始化 dp 表和优先队列。
  • 将起点(城市 0,费用 passingFees[0],时间 0)加入优先队列。
  • 当优先队列不为空时,取出当前费用最小的状态,并尝试从这个状态转移到其他状态。
  • 更新 dp 表和优先队列。
  • 最后在 dp[n-1] 中找到最小费用并返回。

这个动态规划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基于优先队列的 Dijkstra 算法的变种,用于在给定时间限制内找到最小费用的路径。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import heapq

def minCost(maxTime, edges, passingFees):
    n = len(passingFees)
    graph = defaultdict(list)

    for u, v, time in edges:
        graph[u].append((v, time))
        graph[v].append((u, time))

    dp = [[float('inf')] * (maxTime + 1) for _ in range(n)]
    dp[0][0] = passingFees[0]

    pq = [(passingFees[0], 0, 0)]  # (cost, node, time)

    while pq:
        cost, node, time = heapq.heappop(pq)

        if node == n - 1:
            return cost

        for neighbor, travel_time in graph[node]:
            new_time = time + travel_time
            new_cost = cost + passingFees[neighbor]
            if new_time <= maxTime and new_cost < dp[neighbor][new_time]:
                dp[neighbor][new_time] = new_cost
                heapq.heappush(pq, (new_cost, neighbor, new_time))

    min_cost = min(dp[n-1][:maxTime+1])
    return min_cost if min_cost != float('inf') else -1

# 获取用户输入
points_input = input()
angle_input = int(input())
location_input = input()

# 将输入字符串转换为相应的数据类型
points = eval(points_input)
angle = angle_input
location = eval(location_input)

# 调用函数并打印结果
print(visible_points(points, angle, location))

二:可见点的最大数目

题目链接:1610. 可见点的最大数目 - 力扣(LeetCode)

滑动窗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 计算每个点相对于你的位置的角度。
  2. 将这些角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3. 使用滑动窗口的方法来找到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看到的最多点数。
import math

def visible_points(points, angle, location):
    # 计算每个点相对于location的角度
    angles = []
    same_pos_count = 0
    for point in points:
        dx, dy = point[0] - location[0], point[1] - location[1]
        if dx == 0 and dy == 0:
            same_pos_count += 1
            continue
        angle = math.degrees(math.atan2(dy, dx))
        angles.append(angle)
    
    # 将角度排序
    angles.sort()
    
    # 将角度列表扩展,以处理跨越0度线的情况
    angles += [a + 360 for a in angles]
    
    # 使用滑动窗口找到最大的可见点数
    max_visible = 0
    left = 0
    for right in range(len(angles)):
        while angles[right] - angles[left] > angle:
            left += 1
        max_visible = max(max_visible, right - left + 1)
    
    return max_visible + same_pos_count

# 获取用户输入
points_input = input()
angle_input = int(input()
location_input = input()

# 将输入字符串转换为相应的数据类型
points = eval(points_input)
angle = angle_input
location = eval(location_input)

# 调用函数并打印结果
print(visible_points(points, angle, location))

这段代码的目的是计算在给定的角度范围内,从特定位置出发可以看到的最大点数。以下是代码的思路和步骤:

  1. 初始化变量:

    • angles: 用于存储每个点相对于观察位置的角度。
    • same_pos_count: 用于计数与观察位置重合的点的数量。
  2. 计算每个点的角度:

    • 遍历点数组 points
    • 对于每个点,计算它与观察位置 location 在 x 和 y 轴上的差值 dx 和 dy
    • 如果一个点与观察位置重合(即 dx == 0 且 dy == 0),则增加 same_pos_count 并跳过后续计算。
    • 使用 math.atan2(dy, dx) 计算该点的角度(以弧度为单位),然后使用 math.degrees() 将其转换为度数。
    • 将计算出的角度添加到 angles 列表中。
  3. 处理角度列表:

    • 对 angles 列表进行排序,以便我们可以使用滑动窗口方法来找到给定角度范围内的最大点数。
    • 为了处理跨越0度线的情况(例如从350度到10度),将 angles 列表中的每个角度加上360度后追加到列表的末尾。这样,我们就可以在0度线周围无缝地滑动窗口。
  4. 滑动窗口查找最大可见点数:

    • 初始化 max_visible 为0,这是我们将要返回的最大可见点数。
    • 使用两个指针 left 和 right 来表示滑动窗口的左右边界。
    • 遍历 angles 列表,对于每个 right 指针的位置,检查窗口内的角度范围是否超过了给定的 angle
    • 如果超过了,移动 left 指针,缩小窗口范围,直到窗口内的角度范围小于或等于给定的 angle
    • 更新 max_visible 为当前窗口内点的数量和之前记录的最大数量的较大值。
  5. 返回结果:

    • 将 max_visible(滑动窗口中可见点的最大数量)与 same_pos_count(与观察位置重合的点的数量)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 返回这个值,它表示在给定角度范围内从观察位置可以看到的最大点数。

这段代码有效地处理了观察角度范围内点的可见性问题,并且能够处理包括观察位置在内的点的特殊情况。


http://www.kler.cn/a/330672.html

相关文章:

  • Java的 BIO、NIO、AIO?分别的作用和用法
  • 6 分布式限流框架
  • leetcode 面试经典 150 题:两数之和
  • flutter 独立开发之笔记
  • 【博主推荐】 Microi吾码开源低代码平台,快速建站,提高开发效率
  • VLMs之Agent之CogAgent:《CogAgent: A Visual Language Model for GUI Agents》翻译与解读
  • 【分别为微服务云原生】9分钟ActiveMQ延时消息队列:定时任务的革命与Quartz的较量
  • MES(软件)系统是什么?MES系统为何如此重要呢?
  • 【RabbitMQ 项目】服务端:消费者管理模块
  • c#增删改查 (数据操作的基础)
  • Python 从入门到实战32(数据库MySQL)
  • VMware中Ubuntu系统Docker正常运行但网络不通(已解决)
  • java 的三种IO模型(BIO、NIO、AIO)
  • 蓝桥杯备赛---2.新建工程
  • 论文不同写作风格下的ChatGPT提示词分享
  • Linux学习之路 -- 线程 -- 线程池
  • RabbitMq生产者可靠性
  • Python安装流程(Windows + MAC)
  • 【CocosCreator 3.x】实现物体按指定轨迹移动
  • python开源代码自学问题解决(requests+openpyxl+pymysql)
  • 云栖实录 | 开源大数据全面升级:Native 核心引擎、Serverless 化、湖仓架构引领云上大数据发展
  • 【笔记】1.4.4断裂判据
  • 分布式理论:拜占庭将军问题
  • 计算机视觉周边技术解析:从基础到前沿
  • 【算法】DFS 系列之 穷举/暴搜/深搜/回溯/剪枝(上篇)
  • (作业)第三期书生·浦语大模型实战营(十一卷王场)--书生入门岛通关第3关Git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