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FPGA图像处理之构建3×3矩阵

免责声明: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和内容仅供参考。作者对本文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适用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作者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丢失、业务中断或其他经济损失。

读者在使用本文信息时,应自行验证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并对其使用结果负责。本文内容不构成专业技术咨询或建议,具体的技术实现和应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和验证。

本文所涉及的任何商标、版权或其他知识产权均属于其各自的所有者。若本文中引用了第三方的资料或信息,引用仅为学术交流目的,不构成对第三方内容的认可或保证。

若有任何疑问或需进一步信息,请联系本文作者或相关专业人士。


前言

在FPGA上使用3×3矩阵进行图像处理时,它通常用于执行一些空间卷积操作,以实现各种图像处理功能,如过滤、边缘检测、模糊化或颜色校正。以下是3×3矩阵在图像处理中的几个主要应用和意义:


一、图像卷积操作

  • 平滑/模糊(Smoothing/Blurring): 使用像素周围的9个像素值加权平均,可以去除噪声或平滑图像。常用的3×3矩阵是高斯模糊滤波器。
  • 边缘检测(Edge Detection): 例如Sobel算子、Prewitt算子、Laplacian算子等,用于检测图像的边缘。这些算法通常使用特定的3×3矩阵来突出图像中的边缘。

二、图像增强与锐化

3×3矩阵可以用于图像增强和锐化,比如高通滤波器可以用来增强图像的边缘,使得图像看起来更加锐利。

三、去噪

3×3矩阵在去噪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使用均值滤波或中值滤波来去除图像噪声。

四、FPGA实现3×3矩阵方案

在FPGA上通过两个FIFO来实现3×3矩阵处理的方案是一个经典的设计,通常用于图像卷积等窗口操作。两个FIFO的作用是帮助构建滑窗所需的行缓冲区,以便在实时流处理图像时同时处理三行像素,从而构成3×3窗口。

具体方案如下:

1. 3×3矩阵的构建

要在FPGA上实现3×3滑动窗口处理,必须同时获取图像的当前行及其上一行和下一行的像素值。对于逐行输入的数据流,我们需要两个行缓冲区来存储上两行的数据,当前行的数据直接通过寄存器进行处理。

2. FIFO的作用
  • 第一个FIFO: 用来存储前一行的数据,起到行缓冲区的作用。
  • 第二个FIFO: 用来存储当前行的数据,当下一行数据到来时,当前行数据会推送到FIFO中。

这两个FIFO可以让FPGA并行处理三行像素数据,即上一行、当前行和下一行,从而构建3×3的矩阵窗口。

3. 滑窗的滑动
  • 对于每一行像素数据,输入时先将前两行的数据分别存入两个FIFO中。这样,当读取当前行时,可以从两个FIFO中分别读取上一行和前一行数据。
  • 对于当前像素点的操作,取出FIFO中的对应数据,再结合当前行的像素数据,形成完整的3×3窗口。

注:在FPGA上使用3×3滑窗进行图像处理时,最外圈的像素无法成为滑窗的中心点,这是因为滑窗需要足够数量的相邻像素来填充其3×3的结构。滑窗的中心点需要周围有一圈像素来参与计算,而图像的最边缘像素周围缺少足够的邻居像素,因此不能满足3×3滑窗的要求。

五、HDL示例

`timescale 1ns / 1ps
//
// Company: 
// Engineer: 
// 
// Create Date: 2024/10/21 11:04:02
// Design Name: 
// Module Name: matrix_3
// Project Name: 
// Target Devices: 
// Tool Versions: 
// Description: 
// 
// Dependencies: 
// 
// Revision:
// Revision 0.01 - File Created
// Additional Comments:
// 
//

module matrix_3#(	
	parameter COL = 640	,
    parameter ROW = 480	
)
(
	input 				pk_clk			,
	input 				rst_n		    ,
	input               hsync_i		    ,
	input  	   [7:0] 	pixel		    ,
	output 	          	hsync_o	        ,
	output reg [7:0]	matrix11        ,
	output reg [7:0]    matrix12        ,
	output reg [7:0]    matrix13        ,
	output reg [7:0]	matrix21        ,
	output reg [7:0]    matrix22        ,
    output reg [7:0]    matrix23        ,
	output reg [7:0]	matrix31        ,
	output reg [7:0]    matrix32        ,
	output reg [7:0]    matrix33        
 );
    
 reg [11:0]  h_cnt   ;
 reg [11:0]  v_cnt   ;
 wire        wr_en   ;    
 wire        rd_en   ;
 wire[7:0]   line3_p ;                                                                                                           
 wire[7:0]   line2_p ;
 wire[7:0]   line1_p ; 
 
 
 
 always@(posedge pk_clk or negedge rst_n)
    if(!rst_n)
         h_cnt <= 'd0;
    else if(hsync_i==1'b1) 
         h_cnt <= h_cnt + 1'b1;
    else 
         h_cnt <= 'd0;
    
 always@(posedge pk_clk or negedge rst_n)
    if(!rst_n)
         v_cnt <= 'd0;
    else if(h_cnt==COL-1 && v_cnt==ROW-1)
         v_cnt <= 'd0;
    else if(h_cnt==COL-1) 
         v_cnt <= v_cnt + 1'b1;
    else 
         v_cnt <= v_cnt;
         
//最后一行像素不进入FIFO//          
assign    wr_en = (v_cnt==ROW-1)?1'b0:hsync_i;        
assign    rd_en = (v_cnt>0)?hsync_i:1'b0;          
assign  line3_p = pixel;        
 matrix_fifo line2 (
  .clk     (  pk_clk  ),      
  .din     (  pixel   ),    
  .wr_en   (  wr_en   ),  
  .rd_en   (  rd_en   ),  
  .dout    ( line2_p  )
); 

 matrix_fifo line1 (
  .clk     (  pk_clk  ),      
  .din     (  line2_p ),    
  .wr_en   (  wr_en   ),  
  .rd_en   (  rd_en   ),  
  .dout    ( line1_p  )
); 

 always@(posedge pk_clk or negedge rst_n)
    if(hsync_i==1'b1)
       begin
       {matrix11,matrix12,matrix13} <= {matrix12,matrix13,line1_p};
       {matrix21,matrix22,matrix23} <= {matrix22,matrix23,line2_p};
       {matrix31,matrix32,matrix33} <= {matrix32,matrix33,line3_p};
       end
    else 
       begin
       {matrix11,matrix12,matrix13} <= 'd0;
       {matrix21,matrix22,matrix23} <= 'd0;
       {matrix31,matrix32,matrix33} <= 'd0;
       end     
         
reg [2:0] h_r;
 always@(posedge pk_clk or negedge rst_n)
    if(!rst_n)   
        h_r <= 'd0;
    else 
        h_r <= {h_r[1:0],hsync_i};
 
assign  hsync_o = h_r[2];   
    
endmodule

注:从第三行开始才能构建3×3矩阵


总结

再见


http://www.kler.cn/news/366263.html

相关文章:

  • 知识图谱解码:AI 如何构建知识网络
  • 怿星科技薛春宇丨智能汽车软件研发工具链国产化的挑战和探索
  • snmptranslate样例
  • 【web安全】缓慢的HTTP拒绝服务攻击详解
  • qt creator 转 visual stdio 项目调试
  • 深入了解 kotlinx-datetime:配置与使用指南
  • Spark Streaming 数据流处理
  • GUI简介、Swing的常用组件、java程序的运行过程、class文件、JAR、runable_jar、双括号初始化
  • npm run serve 提示异常Cannot read property ‘upgrade‘ of undefined
  • linux中myshell的实现
  • 基于Springboot+Vue的食品商城系统 (含源码数据库)
  • 解决电脑更改IP地址后无法连接网络的实用指南
  • Linux中级(DNS域名解析服务器)
  • 将项目从 Webpack 到 Vite 迁移的步骤
  • java-JVM面试问题-2024
  •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46期Day43
  • OJ (在线判题) Java 提交避坑总结,持续补充
  • 8.three.js相机详解
  • NVR录像机汇聚管理EasyNVR多品牌NVR管理工具/设备视频报警功能详解
  • linux网络编程5——Posix API和网络协议栈,使用TCP实现P2P通信
  • R语言编程
  • Deepin V23 / 统信UOS 下安装与配置 tftp
  • 小米商城全栈项目
  • 自学Python不知道看什么书?10本Python经典好书(附pdf),看完少走一半弯路
  • Nginx处理跨域请求(CORS)
  • 从 Web2 到 Web3:区块链技术的演进与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