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基于RMBG大模型的AI抠图证件照换背景带GUI

项目源码获取方式见文章末尾! 600多个深度学习项目资料,快来加入社群一起学习吧。

《------往期经典推荐------》

项目名称
1.【基于PP-OCR和ErnieBot的视频字幕提取和问答助手】
2.【卫星图像道路检测DeepLabV3Plus模型】
3.【GAN模型实现二次元头像生成】
4.【CNN模型实现mnist手写数字识别】
5.【fasterRCNN模型实现飞机类目标检测】
6.【CNN-LSTM住宅用电量预测】
7.【VGG16模型实现新冠肺炎图片多分类】
8.【AlexNet模型实现鸟类识别】
9.【DIN模型实现推荐算法】
10.【FiBiNET模型实现推荐算法】
11.【钢板表面缺陷检测基于HRNET模型】

1. 项目简介

项目 A074-基于RMBG大模型的AI抠图证件照换背景带GUI 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种高效、自动化的证件照背景更换解决方案。项目基于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具体使用了预训练的RMBG大模型,该模型专注于从图像中精准识别并分割前景和背景,使得用户能够轻松替换背景而不损伤前景对象的边缘质量。这类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种图像处理任务,尤其适合证件照背景替换、电子商务产品照片优化、图像编辑等场景。本项目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的集成,用户可以在一个友好的操作环境下,轻松上传照片、选择替换背景,并一键完成抠图操作,免去复杂的手动编辑。AI抠图技术通过对数以百万计的训练数据进行学习,能够处理多种复杂背景,自动分割出人像等前景对象,大幅提升了证件照等场景的工作效率和成像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技术创新点摘要

基于ONNX的高效推理架构:该项目使用了ONNX格式的预训练RMBG模型,ONNX模型的优势在于跨平台兼容性和推理速度优化。这使得模型能够高效运行于多种设备,提升了推理速度,特别是在GUI应用场景中,保证了抠图结果的实时性。

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的创新设计:项目通过精心设计的预处理步骤来保证输入图片与模型预期格式匹配,包括对灰度图的自动转换、图像尺寸的标准化处理、颜色归一化等。此外,模型输出的结果经过后处理步骤,对输出图像进行归一化和尺寸调整,保证了抠图效果的一致性和高质量。这些预处理与后处理的结合,大大提升了模型在复杂背景下的人像识别准确性,尤其是在边缘处理上实现了较好的效果。

GUI交互友好设计:该项目将AI抠图的复杂流程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封装,使得用户能够在无需专业图像处理知识的情况下轻松使用AI模型。用户仅需上传照片、选择背景颜色和大小,即可自动完成抠图并生成符合要求的证件照。这种自动化、易用的设计,降低了AI技术的使用门槛,显著提升了应用场景的便利性。

灵活的背景替换选项:项目不仅提供了蓝色、白色、红色等多种证件照常用背景,还允许用户自定义证件照的尺寸和输出图像是否保留原始尺寸,满足了不同证件照的需求。同时,基于ONNX模型的分割结果,用户可以轻松替换背景,输出高质量的抠图图像。

5. 核心代码详细讲解

核心代码段1:模型加载与推理

python

复制代码

class BriaRMBG_ONNX:def init(self, model_path): `` self.session = ort.InferenceSession(model_path) `` def call(self, input_tensor): `` input_name = self.session.get_inputs()[0].name ``outputs = self.session.run(None, {input_name: input_tensor})return outputs

解释:

  • class BriaRMBG_ONNX: 这是一个定义模型的类,主要用于加载RMBG模型并对输入图像进行推理。
  • init(self, model_path): 初始化函数,接受模型的文件路径作为参数,并使用ONNX的InferenceSession加载模型文件。InferenceSession允许我们通过ONNX格式运行预训练的模型。
  • self.session = ort.InferenceSession(model_path): 加载并创建一个ONNX推理会话,model_path指向保存的模型文件路径。
  • def __call__(self, input_tensor): 定义了模型推理的调用方式,接受输入图像数据(input_tensor)并进行推理。
  • input_name = self.session.get_inputs()[0].name: 获取模型输入层的名称,ONNX模型的输入通常是张量。
  • outputs = self.session.run(None, {input_name: input_tensor}): 运行推理会话,input_tensor是输入数据,输出outputs则是模型的预测结果。

核心代码段2:图像预处理

python

复制代码

def preprocess_image(im: np.ndarray, model_input_size: list) -> np.ndarray:if len(im.shape) < 3: ``im = cv2.cvtColor(im, cv2.COLOR_GRAY2BGR) # 将灰度图像转换为BGR格式 im = cv2.resize(im, model_input_size, interpolation=cv2.INTER_LINEAR) # 调整图像大小 im = im.astype(np.float32) # 将图像数据类型转换为float32 im /= 255.0 # 归一化到[0, 1]范围 mean = [0.5, 0.5, 0.5] `` std = [1.0, 1.0, 1.0] `` im -= mean ``im /= stdreturn im[np.newaxis, :, :, :] # 添加batch维度

解释:

  • def preprocess_image(im: np.ndarray, model_input_size: list) -> np.ndarray: 定义了图像预处理函数,输入是待处理的图像数组im和模型所需的输入大小model_input_size,输出是预处理后的图像。
  • if len(im.shape) < 3: 检查图像是否是灰度图像,如果是,则需要将其转换为彩色图像。
  • im = cv2.cvtColor(im, cv2.COLOR_GRAY2BGR): 使用OpenCV将灰度图像转换为BGR格式,这是常见的彩色图像通道顺序。
  • im = cv2.resize(im, model_input_size, interpolation=cv2.INTER_LINEAR): 将图像调整到模型输入的指定大小(model_input_size),使用线性插值保持图像质量。
  • im = im.astype(np.float32): 将图像数据转换为32位浮点数格式,这种数据类型是深度学习模型常用的输入格式。
  • im /= 255.0: 将图像像素值从[0, 255]的范围归一化到[0, 1],这是标准化处理步骤,便于模型处理。
  • mean = [0.5, 0.5, 0.5]: 设定图像的平均值,这里假设每个通道的平均值为0.5。
  • std = [1.0, 1.0, 1.0]: 设定标准差,这里每个通道的标准差为1,表示不做进一步的缩放。
  • im -= mean: 减去平均值,去中心化处理。
  • im /= std: 除以标准差,完成归一化操作。
  • return im[np.newaxis, :, :, :]: 将图像添加一个批次维度(batch维度),这是深度学习模型输入数据的标准格式。

核心代码段3:图像后处理

python

复制代码

def postprocess_image(result: np.ndarray, im_size: list) -> np.ndarray: ``result = result[0] # 移除batch维度 ma = np.max(result) `` mi = np.min(result) ``result = (result - mi) / (ma - mi) # 归一化到[0, 1]范围 result = (result * 255).astype(np.uint8) # 将数据类型转换回uint8 result = cv2.resize(result, [im_size[1], im_size[0]], interpolation=cv2.INTER_LINEAR) # 调整图像大小return result

解释:

  • def postprocess_image(result: np.ndarray, im_size: list) -> np.ndarray: 定义图像后处理函数,输入是模型的预测结果result和原始图像的大小im_size,输出是处理后的图像。
  • result = result[0]: 移除批次维度,取出预测结果张量。
  • ma = np.max(result): 获取预测结果的最大值,用于归一化。
  • mi = np.min(result): 获取预测结果的最小值。
  • result = (result - mi) / (ma - mi): 将预测结果归一化到[0, 1]的范围,这是常见的后处理步骤,确保输出结果适合图像格式。
  • result = (result * 255).astype(np.uint8): 将结果重新放大到[0, 255]范围,并转换为uint8类型,以适应图像输出格式。
  • result = cv2.resize(result, [im_size[1], im_size[0]], interpolation=cv2.INTER_LINEAR): 将预测结果调整为与原始图像相同的尺寸,以便进行背景替换操作。
  • return result: 返回处理后的图像。

6. 模型优缺点评价

优点:

  1. 推理速度快:模型采用ONNX格式,这种格式经过优化,能够在不同平台上快速运行,使推理速度显著提升。特别是在GUI应用场景中,用户可以实时体验到抠图的效果,满足高效、快速处理图像的需求。
  2. 使用门槛低:结合图形用户界面,用户可以方便地上传图片、选择背景颜色并完成证件照的生成,操作简单且直观,无需深入的技术背景。这使得该模型能够被广泛应用于非技术用户群体中。
  3. 前景分割精准:模型在处理复杂背景时表现较好,尤其在边缘细节处理上保持了较高的准确性。通过图像预处理和后处理操作,模型能够生成高质量的抠图结果,在证件照等需求精度较高的场景中表现出色。

缺点:

  1. 处理特定场景有局限性:虽然模型在大多数证件照背景下表现良好,但在处理复杂前景(如头发丝、透明物体等)时,抠图效果可能不如预期,出现边缘模糊或分割不完整的情况。
  2. 对输入图像要求较高:模型依赖于较为标准的图像输入,若输入图像分辨率过低或存在严重噪点,分割效果会明显下降。尤其在证件照背景较为复杂时,可能会影响最终输出的质量。

改进方向:

  1. 模型结构优化:可以尝试引入更新的模型结构,如Transformer模型或使用深层卷积神经网络(CNN),以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分割精度,特别是对细节的处理,如毛发和透明物体。
  2. 超参数调整:针对模型的超参数,如学习率、正则化参数等,进行更为精细的调优,可能会提升模型的整体表现。尤其在不同光线、背景复杂度等条件下,模型表现的鲁棒性可以通过超参数优化增强。
  3. 数据增强与多样化训练:通过引入更多样化的数据增强方法,如旋转、缩放、颜色抖动等,扩展模型的泛化能力。此外,可以考虑增加模型训练时的多样性数据,包括更复杂的背景、不同光照条件等,以提升模型在更广泛场景下的适应性。

更多项目数据集、代码、教程点击下方名片↓


http://www.kler.cn/a/374198.html

相关文章:

  • Rust:文档注释 //! 和 ///
  • 2023-2024年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奖等项目申请书合集-最新出炉 附下载链接
  • 【MySQL】实战篇—项目需求分析:ER图的绘制与关系模型设计
  • ELK之路第四步——整合!打通任督二脉
  • 【jvm】jvm对象都分配在堆上吗
  • Jmeter实际应用
  • 功能强大视频编辑软件 Movavi Video Editor Plus 2024 v24.2.0 中文特别版
  • 玩转Docker | Docker基础入门与常用命令指南
  • Flutter学习笔记(一)-----环境配置
  • ADB指定进程名称kill进程
  • Chromium127编译指南 Linux篇 - 额外环境配置(五)
  • word试题转excel(最简单的办法,无格式要求)
  • 【C++题解】1187. 数字走向IV
  • 曹操出行借助 ApsaraMQ for Kafka Serverless 提升效率,成本节省超 20%
  • 【ChatGPT】让ChatGPT为特定行业编写专业报告
  • 使用二进制安装K8S 多master节点 高可用集群
  • 高效集成:YS采购订单与帆软MongoDB的对接实践
  • 计算机视觉实验二:图像滤波
  • 如何在Linux系统中使用Git进行版本控制
  • 在Bash脚本中 set -e 是什么意思
  • STM32(hal库)中Systick是如何默认进行计时1ms的?
  • PHP语言学习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 C++ 快乐数 —— 优先算法(双指针思想)
  • 模板初阶及STL简介
  • 鸿蒙HarmonyOS NEXT一多适配技术方案
  • vue 和 django 报 CORS(跨域资源共享,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是一种跨域访问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