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物类型的提取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物类型提取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它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分析和分类,以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地物。以下是对这一技术的详细阐述:
一、技术原理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物类型提取主要依赖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深度学习模型。这些模型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学习地物的特征表示,进而实现对新遥感影像的地物类型提取。具体来说,深度学习模型可以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多层次的特征信息,包括颜色、纹理、形状等,然后利用这些特征信息对影像中的每个像素或区域进行分类。
二、实现步骤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物类型提取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数据准备:收集并准备遥感影像数据,包括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影像数据,以及对应的地物类型标签数据。这些数据将用于训练深度学习模型。
模型选择与设计:选择合适的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并根据具体任务对模型进行设计和调整。例如,对于像素级的地物分类任务,可以采用全卷积网络(FCN)等模型。
模型训练:将准备好的遥感影像数据和标签数据输入到深度学习模型中,进行模型训练。训练过程中,模型会不断调整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从而提高分类准确性。
模型评估与优化:使用验证数据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包括分类准确性、召回率等指标。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如调整模型结构、增加训练数据等。
地物类型提取: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于新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物类型提取。提取结果可以以图像、矢量图等形式呈现,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三、经典模型与应用案例
经典模型:ME-Net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像素分类模型,用于提取遥感影像中的红树林。该模型通过多尺度上下文嵌入模块、全局关注模块和边界拟合单元等设计,提高了红树林提取的准确性和效率。
应用案例:在环境保护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物类型提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红树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农业监测、灾害评估等领域,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发展背景:
传统的地物分类方法依赖于人工设计的特征和基于规则的分割算法,但随着遥感图像数据形式的多样化、数据规模的增加以及数据分辨率的提高,这些传统方法已难以满足精确的边界提取和分类任务。
深度学习方法因其自动化提取影像特征的特点,逐渐成为遥感影像地物提取的新兴方法。
常用模型与框架:
Mask-RCNN:这是一种先进的目标检测架构,能够同时完成目标检测、分割和人体关键点检测。在地物类型提取中,Mask-RCNN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道路等典型地物的检测与分割。
U-Net:U-Net是一种流行的深度学习网络,特别适用于图像语义分割任务。通过引入残差模块和金字塔池化模块,U-Net能够提升对复杂场景的解析能力,并恢复空间信息。
具体应用案例:
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地图测绘、资源管理、军事侦察、土地使用等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物类型提取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可以自动提取海岸线、不透水面等关键地物信息,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
一个简化的示例流程,包括使用Python和Keras库进行遥感图像地物分类的基本代码框架。这个示例将演示如何使用U-Net模型进行语义分割,以提取不同的地物类型。请注意,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调整代码。

  1. 数据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标注好的遥感图像数据集。这些数据应该被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此外,还需要安装必要的Python库:
pip install numpy tensorflow keras opencv-python pillow scikit-learn matplotlib
  1. 数据预处理
    假设你已经有了一个包含图像和对应标签(通常是掩码图像)的数据集,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进行数据加载和预处理: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os
from skimage import io, transform
from keras.preprocessing.image import img_to_array, load_img

def load_data(image_path, mask_path, image_size):
    image = load_img(image_path)
    image = img_to_array(image).astype('float32')
    mask = io.imread(mask_path).astype('uint8')
    
    # Resize images to the desired size
    image = transform.resize(image, (image_size, image_size, 3), mode='constant', preserve_range=True)
    mask = transform.resize(mask, (image_size, image_size), mode='constant', preserve_range=True)
    
    return image, mask

# Example usage
image_path = 'path/to/your/image.jpg'
mask_path = 'path/to/your/mask.png'
image, mask = load_data(image_path, mask_path, image_size=(256, 256))
print("Image shape:", image.shape)
print("Mask shape:", mask.shape)
  1. 构建U-Net模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U-Net模型定义,使用Keras搭建: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Input, Conv2D, MaxPooling2D, UpSampling2D, concatenate, Dropout

def unet():
    inputs = Input((256, 256, 3))
    
    # Contracting path
    c1 = Conv2D(64,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inputs)
    p1 = MaxPooling2D((2, 2))(c1)
    
    c2 = Conv2D(128,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p1)
    p2 = MaxPooling2D((2, 2))(c2)
    
    c3 = Conv2D(256,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p2)
    p3 = MaxPooling2D((2, 2))(c3)
    
    c4 = Conv2D(512,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p3)
    p4 = MaxPooling2D((2, 2))(c4)
    
    c5 = Conv2D(1024,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p4)
    
    # Expansive path
    u6 = UpSampling2D((2, 2))(c5)
    u6 = concatenate([u6, c4], axis=-1)
    c6 = Conv2D(512,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u6)
    
    u7 = UpSampling2D((2, 2))(c6)
    u7 = concatenate([u7, c3], axis=-1)
    c7 = Conv2D(256,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u7)
    
    u8 = UpSampling2D((2, 2))(c7)
    u8 = concatenate([u8, c2], axis=-1)
    c8 = Conv2D(128,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u8)
    
    u9 = UpSampling2D((2, 2))(c8)
    u9 = concatenate([u9, c1], axis=-1)
    c9 = Conv2D(64,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u9)
    
    outputs = Conv2D(1, (1, 1), activation='sigmoid')(c9)
    
    model = Model(inputs=[inputs], outputs=[outputs])
    return model

model = unet()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model.summary()

   
  1. 训练模型
    在训练模型之前,需要将数据转换为适合模型输入的格式,并编写训练循环:
from keras.preprocessing.image import ImageDataGenerator
from keras.callbacks import ModelCheckpoint, EarlyStopping

# Data generators for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sets
train_gen = ImageDataGenerator().flow_from_directory('path/to/train', target_size=(256, 256), batch_size=16, class_mode='binary')
val_gen = ImageDataGenerator().flow_from_directory('path/to/validation', target_size=(256, 256), batch_size=8, class_mode='binary')

checkpoint = ModelCheckpoint('unet_checkpoint.hdf5', monitor='loss', save_best_only=True, mode='min')
earlystopping = EarlyStopping(monitor='loss', patience=10, restore_best_weights=True)

history = model.fit(train_gen, steps_per_epoch=len(train_gen), epochs=100, validation_data=val_gen, callbacks=[checkpoint, earlystopping])
  1. 结果评估与可视化
    训练完成后,可以使用测试集评估模型性能,并可视化分割结果: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load_model

# Load the best model
model = load_model('unet_checkpoint.hdf5')

# Evaluate on test set
test_gen = ImageDataGenerator().flow_from_directory('path/to/test', target_size=(256, 256), batch_size=16, class_mode='binary')
loss, accuracy = model.evaluate(test_gen)
print("Test Loss:", loss)
print("Test Accuracy:", accuracy)

# Visualize predictions
for i in range(10): # Assuming test set has at least 10 samples
    img = next(test_gen)[0]
    pred = model.predict(img)
    plt.figure(figsize=(12, 12))
    plt.subplot(1, 3, 1)
    plt.title('Original Image')
    plt.imshow(np.squeeze(img[i]))
    plt.subplot(1, 3, 2)
    plt.title('Ground Truth')
    plt.imshow(np.squeeze(test_gen.labels[i]), rescale=True, cmap='gray')
    plt.subplot(1, 3, 3)
    plt.title('Predicted Mask')
    plt.imshow(np.squeeze(pred[i]), rescale=True, cmap='gray')
    plt.show()

注意事项:
上述代码是一个基本框架,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数据集特点进行调整。
确保数据集中的图像和标签正确配对,并且路径设置正确。
U-Net模型适用于医学图像分割,对于遥感图像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或选择其他更适合的模型架构。

一、遥感人工智能应用简述 1.深度学习发展历史
2.相关背景和基础知识介绍
3.结合机器学习和云计算的遥感研究介绍
4.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研究介绍
5.常用深度学习辅助工具
二、遥感云计算平台、深度学习平台环境配置 1.深度学习相关框架介绍
2.Keras + TensorFlow 环境配置简介
3.GEE、Colab云计算环境介绍
4.云计算深度学习环境配置
三、基于云计算的影像分类与特征识别 1.GEE概况介绍
2.数据去云预处理以及常见的合成方式介绍
3.各种分类器的云计算实现方法
4.分类结果验证与导出
案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土地覆被分类案例
四、深度学习常用模型介绍以及遥感中应用示例一

  1. CNN卷积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卷积层(一维卷积、二维卷积)、池化层(均值池化、最大池化) 全连接层 激活函数层 Softmax层
    2.像素分割常用模型简介
    FCN模型:全卷积神经网络特点
    Unet模型:编码-解码结构介绍
    Deeplab v3+网络:Xception结构介绍
    3.基于python+GDAL的遥感影像读写训练
    遥感影像读取 遥感影像的存储
    遥感影像分块 遥感影像的显示与分析
    案例:基于Python的遥感影像读取与处理
    五、深度学习常用模型介绍以及遥感中应用示例二
    1.类Unet模型介绍
    2.类Unet模型的实现
    3.基于Keras的深度学习训练
    4.模型的精度验证
    5.模型的应用
    案例:U-net以及类U-net模型的实现
    六、案例实操 基于深度学习的云污染识别与掩膜提取
    基于深度学习的建筑物提取
    基于深度学习的作物种植地块提取
    1.数据获取 2.数据处理 3.结果验证与讨论
    七、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遥感研究文章撰写思路与未来发展 1.机器学习技术在遥感分类中的应用文章撰写
    2.机器学习技术在定量遥感中的应用文章撰写
    3.深度学习与遥感技术前沿探讨(Attention机制,多任务学习,大模型等)

http://www.kler.cn/a/387066.html

相关文章:

  • SQL Server 导入Excel数据
  • .Net8 Avalonia跨平台UI框架——<vlc:VideoView>控件播放海康监控、摄像机视频(Windows / Linux)
  • pytest全局配置文件pytest.ini
  • linux手动安装mysql5.7
  • MySQL数据表基本操作
  • c#-Halcon入门教程——标定
  • 【VR】PICO 手部追踪 steamvr内无法识别,依旧识别手柄的解决方案
  • Ubuntu18更新Linux内核5.15及Linux内核编译
  • 如何1小时掌握Vue3
  • 前端代码分析题(选择题、分析题)——JS事件循环分析
  • 如何在 Android 上增加 SELinux 权限
  • 为什么分布式光伏规模是6MW为界点
  • 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创建动态圣诞树
  • vue2 和 vue3的区别
  • Markdown设置字体大小、颜色,CSDN编写字体大小、颜色等样式
  • springboot集成opencv开源计算机视觉库
  • 如何判断 Hive 表是内部表还是外部表
  • aws(学习笔记第十一课) 使用AWS的EFS,以及AWS Storage Gateway
  • 【mySql 语句使用】
  • 矩阵分解及计算
  • 黑马点评1 session实现短信验证码登录
  • docker-ce-stable‘ 下载元数据失败 : Cannot download repomd.xml: Cannot download
  • 【jmeter】jmeter的线程组功能的详细介绍
  • AStar寻路算法
  • java 容器的快速失败(fast-fail)机制
  • HarmonyOS入门 : 获取网络数据,并渲染到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