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脉脉大数据面试题及参考答案(2万字长文)

主题域包含的数据域介绍

主题域是在数据仓库设计中,将业务过程或者业务对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划分后的集合。其中包含的几个主要数据域如下:

  • 交易域:主要涵盖了企业在商业活动中的各种交易相关数据。例如在电商平台中,交易域包含订单信息,像订单编号、下单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方式等。还包括商品购买的详细信息,如商品 ID、商品数量、商品单价等。这些数据能够用于分析交易的规模、频率、金额分布等情况,对于了解企业的营收状况至关重要。

  • 流量域:涉及到用户对系统或者平台的访问情况。包括网站或 APP 的页面访问量(PV)、独立访客数(UV)、用户的访问路径、访问时间等数据。以一个新闻网站为例,流量域的数据可以帮助分析哪些页面最受欢迎、用户在网站上的浏览习惯,是从首页开始浏览还是通过搜索引擎直接进入内页,以及用户在每个页面的停留时间,这些信息对于优化网站布局和内容推荐有很大的价值。

  • 用户域:这是关于用户自身属性的数据集合。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同时还包括用户的注册时间、会员等级等信息。在社交平台中,用户域还会包含用户的社交关系,如关注列表、粉丝列表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对用户进行画像,了解用户的基本特征和行为偏好,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

  • 工具域:主要是和用户在平台上使用的工具相关的数据。比如在一个办公软件平台,工具域会包含用户使用的文档编辑工具、表格制作工具等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长、使用功能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工具的受欢迎程度,以及用户对不同工具功能的依赖程度,为工具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依据。

  • 互动域:涵盖了用户与平台或者用户与用户之间互动的数据。在一个社区论坛中,互动域包括用户发布的帖子数量、评论数量、点赞数量、分享数量等。这些数据能够反映用户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对于提升社区的活力和粘性有重要的作用。

数据在维度建模的数据域中的流向

在维度建模中,数据的流向是一个有层次和逻辑的过程。

首先,数据从数据源进入数据仓库,数据源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数据库、文件系统、日志文件等。以电商平台为例,订单数据库、用户行为日志等都是数据源。

当数据进入数据仓库后,会先在最底层的操作数据存储(ODS)层进行初步的存储。这个阶段的数据基本是对原始数据的原样存储,保留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原始性。例如,从交易数据库中抽取的订单数据会完整地存储在 ODS 层,包括所有的订单细节信息。

然后,数据会根据不同的数据域进行清洗和转换。在交易域中,可能会对订单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去除错误的订单记录,比如金额为负数或者商品数量为 0 的异常订单。同时,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比如将日期格式统一。对于流量域的数据,会对访问日志进行解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如用户的访问 IP 地址、访问的页面 URL 等。

接着,清洗和转换后的数据会流向数据仓库的中间层,如数据集市层(DM)。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会按照主题进行聚合。以用户域为例,会将用户的基本信息和用户的行为信息进行聚合,形成以用户为主题的数据集市。在这里,不同数据域的数据可能会相互关联。例如,将用户域中的用户 ID 与交易域中的订单用户 ID 相关联,从而可以分析每个用户的交易行为。

最后,数据会流向数据仓库的应用层,为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供服务。在这个阶段,数据已经被处理成适合业务分析的形式。比如,通过关联交易域和用户域的数据,可以生成用户的消费报告,展示每个用户的消费金额、消费频率、购买的商品种类等信息,为企业的营销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他们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

维度建模理论的内容

维度建模是一种用于数据仓库设计的数据建模技术,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 事实表(Fact Table):事实表是维度建模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业务过程中的度量值,这些度量值是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分析的关键指标。例如,在销售业务中,事实表可能包含销售金额、销售数量、折扣金额等事实数据。事实表中的数据通常是数值型的,并且是可以进行加总、平均等聚合操作的。事实表通常会和多个维度表相关联,这些维度表用于描述事实数据的上下文信息。

  • 维度表(Dimension Table):维度表用于描述事实表中的事实数据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信息。比如,在销售业务的维度建模中,会有时间维度表,它包含日期、月份、季度、年份等时间相关的属性,用于描述销售事实发生的时间。还有产品维度表,包括产品名称、产品类别、产品品牌等属性,用于描述销售的产品相关信息。维度表中的数据通常是文本型或者离散型的数据,用于对事实数据进行筛选、分组等操作。

  • 粒度(Granularity):粒度是指数据仓库中数据的详细程度。在维度建模中,确定数据的粒度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销售数据仓库中,数据的粒度可以是每一笔销售订单,也可以是每个产品每天的销售汇总。较细的粒度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但会增加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成本;较粗的粒度可以减少数据量,但可能会丢失一些细节信息。在设计维度建模时,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处理能力来确定合适的粒度。

  • 星型模型(Star Schema)和雪花模型(Snowflake Schema):这是维度建模中两种常见的模式。星型模型是最简单的形式,它由一个事实表和多个维度表组成,维度表直接与事实表相连,就像星星的形状一样。这种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懂,查询性能好。例如,在一个简单的销售数据仓库中,以销售事实表为中心,周围连接着时间维度表、客户维度表、产品维度表等。雪花模型是星型模型的扩展,它在维度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将某些维度表进行规范化处理。例如,在产品维度表中,如果产品类别和产品品牌是分开的两个表,通过关联与产品维度表相连,就形成了雪花状的结构。雪花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减少数据冗余,但查询相对复杂一些。

  • 缓慢变化维(Slowly Changing Dimension,SCD):在实际业务中,维度表中的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缓慢变化维就是用来处理这种情况的。例如,客户的地址可能会发生变化,对于这种变化,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是覆盖原来的数据,这种方式简单但会丢失历史信息;另一种是增加新的记录,同时保留旧的记录,通过时间戳等方式来区分不同时期的数据,这样可以保留历史数据,方便进行历史数据分析。

数仓分层的各层功能

  • ODS(操作数据存储)层

    • 数据接入:这是数据仓库的最底层,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各种数据源的数据。数据源非常多样化,包括业务系统数据库(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订单数据库、用户数据库等)、日志文件(如服务器访问日志、应用程序操作日志等)以及外部数据(如合作伙伴提供的数据)。例如,对于一个电商企业,ODS 层会接收来自电商平台的订单系统产生的实时订单数据,这些订单数据包含了订单编号、下单时间、用户 ID、商品 ID、支付金额等详细信息,同时也会接收用户在平台上的行为日志,如浏览商品页面、加入购物车等行为记录。
    • 原样存储:ODS 层对接收的数据基本是原样存储,尽量不进行过多的数据处理,以保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最真实的数据基础,同时也方便在需要时追溯原始数据。例如,在处理一些数据质量问题或者进行数据审计时,可以直接从 ODS 层获取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 DWD(数据仓库明细层)层

    • 数据清洗:在这一层,主要对 ODS 层的数据进行清洗。清洗的内容包括去除数据中的噪声数据,如重复的数据记录、错误的数据格式等。例如,在订单数据中,如果存在同一订单编号出现多次的情况,需要去重;对于日期格式不符合要求的数据,需要进行格式转换。同时,还会处理数据中的缺失值,对于一些关键字段的缺失值,可能会根据业务规则进行填充或者标记。
    • 数据转换: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转换操作,以适应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存储需求。这包括数据类型的转换,如将字符串类型的数字转换为数值类型;数据的编码转换,例如将一些分类数据进行编码,方便存储和计算。另外,还会进行数据的标准化操作,如将不同单位的数据统一为相同的标准单位。
    • 按照主题域整合:DWD 层会按照不同的主题域对数据进行整合。例如,将交易域相关的数据(如订单数据、支付数据等)整合到一起,将用户域相关的数据(如用户基本信息、用户行为信息等)整合到一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续的数据集市构建和数据分析,使得数据按照业务逻辑进行分类存储。
  • DWS(数据仓库服务层)层

    • 轻度聚合:在这一层,主要对 DWD 层的数据进行轻度聚合操作。聚合操作是根据业务需求,将明细数据按照一定的维度进行汇总。例如,在销售业务中,会将每个产品的销售明细数据按照日期进行汇总,得到每天每个产品的销售总额、销售总量等信息;对于用户行为数据,会按照用户 ID 和日期进行聚合,得到每个用户每天的行为次数,如浏览次数、购买次数等。这种轻度聚合的数据更适合用于快速的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
    • 跨主题域关联:DWS 层会进行跨主题域的数据关联。例如,将用户域和交易域的数据进行关联,通过用户 ID 将用户的基本信息和用户的交易信息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分析每个用户的消费行为特征,如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消费金额分布、不同地区用户的购买频率等。这种跨主题域的关联为企业的综合业务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 ADS(应用数据服务)层

    • 面向应用定制数据:这是数据仓库的最上层,主要功能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对数据进行定制化处理。例如,为企业的销售部门提供销售报表数据,包括各地区的销售排名、各产品系列的销售趋势等;为市场部门提供营销数据,如用户的营销响应率、不同营销渠道的效果评估等。这些数据是经过高度聚合和处理的,能够直接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 数据可视化和决策支持:ADS 层的数据通常会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进行展示,如使用柱状图展示销售金额的对比、用折线图展示销售趋势等。这些直观的可视化数据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快速理解数据,做出决策。例如,根据销售报表中的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决定是否调整产品价格、是否加大在某个地区的市场推广力度等。

Hadoop 三大件介绍

Hadoop 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它的三大件主要包括 HDFS、MapReduce 和 YARN。

  • 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 分布式存储架构:HDFS 是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它的设计目的是在大量廉价的硬件设备上实现可靠的数据存储。它采用了主从架构,由一个名称节点(NameNode)和多个数据节点(DataNode)组成。名称节点主要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记录文件的元数据,如文件的名称、目录结构、文件块的存储位置等信息。数据节点则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读写操作。例如,在一个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场景中,HDFS 可以将一个大文件分割成多个数据块,然后将这些数据块分布式地存储在不同的数据节点上,从而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
    • 高容错性:HDFS 具有很高的容错性。数据在存储过程中会进行冗余备份,默认情况下,每个数据块会在不同的数据节点上存储三个副本。这样即使某个数据节点出现故障,数据仍然可以从其他副本中恢复。例如,当一个数据节点因为硬件故障或者网络问题无法正常工作时,系统可以从其他保存了相同数据块副本的数据节点上读取数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可用性。
    • 适合大数据存储:它非常适合存储大规模的数据,如海量的日志文件、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等。因为它可以通过增加数据节点的方式来扩展存储容量,几乎可以存储无限量的数据。例如,在互联网公司中,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用户访问日志,这些日志可以通过 HDFS 进行存储,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 MapReduce

    • 分布式计算模型:MapReduce 是一种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编程模型。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复杂的大数据处理任务分解为两个主要阶段:Map 阶段和 Reduce 阶段。在 Map 阶段,主要是对输入数据进行并行处理,将数据转换为键值对(Key - Value)的形式。例如,在处理文本文件时,Map 阶段可以将每一行文本作为一个输入,通过自定义的映射函数将文本中的单词提取出来,并将单词作为键,单词出现的次数作为值,形成键值对。然后,在 Reduce 阶段,对 Map 阶段输出的键值对进行汇总和聚合操作。例如,将相同单词的键值对进行合并,计算出每个单词在整个文本文件中的总出现次数。
    • 高效的数据处理:通过这种分布式的计算方式,MapReduce 可以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它可以自动地在集群中的多个节点上并行执行任务,充分利用集群的计算资源。例如,在一个拥有多个计算节点的集群中,处理一个包含数十亿条记录的数据集时,MapReduce 可以将任务分配到各个节点上同时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
    • 简单易用的编程接口:MapReduce 提供了相对简单的编程接口,开发人员只需要按照 Map 和 Reduce 的编程规范编写自己的处理逻辑,就可以实现复杂的数据处理任务。例如,在处理大数据集的排序、过滤、统计等任务时,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编写简单的 Map 和 Reduce 函数来实现。
  • YARN(Yet Another Resource Negotiator)

    • 资源管理和调度:YARN 是 Hadoop 的资源管理和调度框架。它的主要功能是对集群中的计算资源(如 CPU、内存等)进行管理和分配。YARN 将集群中的资源抽象为容器(Container),每个容器包含一定量的 CPU 和内存资源。当有任务需要执行时,YARN 会根据任务的资源需求,从集群中分配相应的容器给任务。例如,当一个 MapReduce 任务提交到集群中时,YARN 会根据任务的大小和复杂度,为其分配合适数量的容器,以确保任务能够顺利执行。
    • 支持多种计算框架:YARN 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它不仅支持 MapReduce 计算框架,还可以支持其他多种计算框架,如 Spark、Flink 等。这使得企业可以在同一个集群中使用不同的计算技术来处理不同类型的任务。例如,对于实时数据处理任务可以使用 Flink,对于批处理任务可以使用 MapReduce,而 YARN 可以有效地协调这些不同计算框架之间的资源分配和任务调度。
    • 提高集群资源利用率: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和调度,YARN 可以提高集群资源的利用率。它可以根据任务的优先级、资源需求等因素动态地调整资源分配,避免资源的浪费。例如,当集群中有多个任务同时请求资源时,YARN 可以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资源需求,优先分配资源给重要的任务,同时合理安排其他任务的执行时间,使得集群中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HDFS 架构及其读写流程介绍

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采用主从架构。

  • 架构组成部分

    • NameNode:是 HDFS 的核心组件,它主要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维护文件系统的目录树结构。就像一个图书馆的目录管理员,记录着所有文件的元数据,包括文件名、文件所属目录、文件大小、文件的存储块位置等信息。它还管理着文件系统的访问权限等。例如,当用户要查找一个文件时,NameNode 会提供这个文件的元数据信息,告诉用户文件在哪里。不过,NameNode 本身并不存储实际的数据。
    • DataNode: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读写操作。DataNode 将文件存储在本地的磁盘上,并且会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文件切割成多个数据块(Block)进行存储。通常,每个数据块的大小是固定的,如 128MB。DataNode 会定期向 NameNode 发送心跳信号和数据块的状态报告,让 NameNode 了解数据节点的存活状态和数据存储情况。例如,一个大文件可能会被分割成多个 128MB 的数据块,分别存储在不同的 DataNode 上。
    • Secondary NameNode:它并不是 NameNode 的备份,主要功能是定期合并 NameNode 的编辑日志(EditLog)和镜像文件(FsImage),以防止编辑日志文件过大导致 NameNode 启动时间过长。它起到了辅助 NameNode 进行元数据管理的作用。
  • 文件读取流程

    • 当客户端要读取一个文件时,首先会向 NameNode 发送文件读取请求。NameNode 接收到请求后,会根据文件的元数据信息,找到文件存储的数据块所在的 DataNode 列表。例如,如果一个文件被分成了 3 个数据块,存储在 3 个不同的 DataNode 上,NameNode 会把这 3 个 DataNode 的位置信息返回给客户端。
    • 客户端收到 DataNode 列表后,会直接和这些 DataNode 建立连接,按照顺序读取数据块。首先从第一个 DataNode 读取第一个数据块,然后从第二个 DataNode 读取第二个数据块,以此类推。数据块会以流的形式传输到客户端,客户端将这些数据块拼接起来,就得到了完整的文件内容。
    • 在读取过程中,如果某个 DataNode 出现故障,客户端会根据 NameNode 提供的备份数据块位置信息,从其他存储了该数据块副本的 DataNode 读取数据,这得益于 HDFS 的数据冗余存储机制,保证了文件读取的可靠性。
  • 文件写入流程

    • 当客户端要写入一个文件时,首先会向 NameNode 发送文件写入请求。NameNode 会根据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和命名空间等信息,检查文件是否可以创建,同时会为这个文件分配存储数据块的 DataNode 列表。例如,根据文件的大小和 DataNode 的存储情况,确定文件的每个数据块应该存储在哪些 DataNode 上。
    • 客户端收到 DataNode 列表后,会将文件切割成数据块,然后将第一个数据块发送到第一个 DataNode。第一个 DataNode 收到数据块后,会将其存储在本地磁盘,同时将这个数据块复制到其他 DataNode(默认是复制两份),这个过程是并行进行的,以提高写入效率。
    • 当第一个数据块在多个 DataNode 上存储成功后,客户端会接着发送第二个数据块,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整个文件的所有数据块都成功存储在 DataNode 上。在整个写入过程中,NameNode 会不断更新文件的元数据信息,记录文件的数据块存储位置等信息。如果在写入过程中某个 DataNode 出现故障,会将数据块重新存储到其他可用的 DataNode 上。

HDFS 文件存储格式介绍

HDFS 支持多种文件存储格式,不同的存储格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处理方式。

  • 文本格式(Text Format):这是最基本的存储格式,文件内容以文本形式存储,每行文本作为一个记录。例如,日志文件通常以文本格式存储,每行记录了一次用户的操作信息,如访问时间、访问的页面、用户 ID 等。这种格式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便于人类阅读和简单的文本处理工具进行处理。但它的缺点是占用空间相对较大,而且对于复杂的数据结构,解析起来可能比较复杂。在 MapReduce 处理文本格式文件时,通常需要编写自定义的解析逻辑来提取有用的信息。
  • SequenceFile 格式:这是一种二进制文件格式,它将数据以键值对(Key - Value)的形式存储。SequenceFile 主要用于存储和处理需要高效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数据。例如,在 MapReduce 任务中,如果要处理大量的中间结果数据,SequenceFile 是一种很好的存储格式。它可以将 Map 阶段输出的键值对高效地存储起来,供 Reduce 阶段使用。SequenceFile 有多种压缩方式可供选择,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存储的空间占用,同时提高数据读写的效率。它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包含文件头、记录块等部分,每个记录块存储了多个键值对。
  • Avro 格式:Avro 是一种数据序列化系统,它的文件格式具有自我描述性。Avro 文件存储了数据的模式(Schema)信息,这个模式定义了数据的结构,包括字段名称、字段类型等。当读取 Avro 文件时,不需要提前知道文件的模式,因为文件本身就包含了这些信息。Avro 格式适用于数据交换和存储场景,特别是在不同的系统之间需要共享数据的情况。例如,一个数据生成系统以 Avro 格式存储数据,数据消费系统可以很容易地根据 Avro 文件中的模式信息来解析和处理数据。它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并且可以高效地进行数据压缩。
  • Parquet 格式:Parquet 是一种列式存储格式,它将数据按照列进行存储,而不是像传统的行式存储格式那样按照行存储。这种列式存储方式对于大数据分析场景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在数据仓库中,当需要对某一列数据进行聚合、过滤等操作时,Parquet 格式可以大大提高查询效率。因为只需要读取需要的列的数据,而不需要读取整个行的数据。Parquet 文件还支持高效的压缩算法,能够有效减少数据存储的空间占用。它的内部结构包括文件头、数据块和索引等部分,通过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到需要的数据列。

MapReduce 运行及流程讲解

MapReduce 是一个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编程模型,它的运行依赖于 Hadoop 集群环境。

  • 运行前提

    • 首先需要有一个 Hadoop 集群,包括安装和配置好的 HDFS(用于数据存储)和 YARN(用于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数据通常预先存储在 HDFS 中,等待 MapReduce 任务进行处理。例如,企业收集的大量日志文件存储在 HDFS 中,这些日志文件包含了用户的访问行为等信息,是 MapReduce 处理的对象。
    • 开发人员需要编写 MapReduce 程序,包括定义 Map 函数和 Reduce 函数。Map 函数主要用于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将其转换为键值对形式;Reduce 函数用于对 Map 阶段输出的键值对进行汇总和聚合操作。例如,在一个单词计数的 MapReduce 任务中,Map 函数将输入的文本文件中的每行文本拆分成单词,输出每个单词和其出现次数为 1 的键值对,Reduce 函数则将相同单词的键值对进行合并,计算出每个单词在整个文本文件中的总出现次数。
  • 运行流程

    • 作业提交:用户通过客户端将编写好的 MapReduce 作业提交到集群中。这个作业包含了 MapReduce 程序代码、输入数据的路径(在 HDFS 中的位置)、输出数据的路径等信息。例如,提交一个统计用户访问日志中每个页面访问次数的 MapReduce 作业,需要指定存储用户访问日志的 HDFS 路径作为输入,以及指定一个输出路径用于存储统计结果。
    • 作业初始化:当作业提交后,YARN 会为这个作业分配一个唯一的作业 ID,并进行作业初始化。这个过程包括创建一个作业对象,将作业相关的信息(如作业 ID、输入输出路径、Map 和 Reduce 函数等)存储到作业对象中。同时,YARN 会根据作业的资源需求,从集群中为作业分配一个容器(Container),这个容器用于运行作业的 Application Master。
    • 任务分配和执行 - Map 阶段:Application Master 负责整个作业的执行和管理。它首先会将作业的输入数据划分成多个数据分片(Input Split),每个数据分片会分配给一个 Map 任务进行处理。例如,对于一个存储在 HDFS 中的大文件,会根据文件的大小和数据块大小划分成多个数据分片,每个数据分片由一个 Map 任务处理。Map 任务在运行时,会读取分配给自己的数据分片,按照编写好的 Map 函数进行处理,将数据转换为键值对形式,并将这些键值对输出到本地的缓冲区(通常是内存缓冲区)。当缓冲区的数据达到一定的阈值时,会将数据溢写到本地磁盘上,形成中间文件。
    • Shuffle 阶段:在 Map 阶段结束后,进入 Shuffle 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将 Map 任务输出的中间结果(键值对)在不同的 Map 任务和 Reduce 任务之间进行传输和重新分配。具体来说,Map 任务输出的中间结果会根据键(Key)的值进行分区(Partition),相同分区的键值对会被发送到同一个 Reduce 任务。例如,在单词计数任务中,单词的首字母相同的键值对可能会被划分到同一个分区。然后,这些分区的数据会通过网络传输到 Reduce 任务所在的节点上。
    • 任务分配和执行 - Reduce 阶段:Reduce 任务在接收到从不同 Map 任务发送过来的属于自己分区的键值对后,会对这些键值对进行合并和聚合操作。根据编写好的 Reduce 函数,对相同键的键值对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结果。例如,在单词计数任务中,Reduce 任务会将相同单词的键值对的出现次数相加,得到每个单词的总出现次数。最后,Reduce 任务将最终结果输出到指定的输出路径(在 HDFS 中)。
    • 作业完成和清理:当所有的 Reduce 任务都完成后,整个 MapReduce 作业完成。此时,YARN 会释放为作业分配的资源,包括容器和占用的计算资源等。同时,作业的输出结果存储在指定的 HDFS 路径中,可以供其他应用程序或者用户进行查看和使用。

MapReduce 的 Shuffle 原理讲解

Shuffle 是 MapReduce 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它主要负责将 Map 阶段产生的中间结果在不同的 Map 任务和 Reduce 任务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和传输。

  • 分区(Partition):在 Map 阶段,每个 Map 任务会将输出的键值对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区。分区的目的是将相同类型的键值对划分到同一个组中,以便发送到同一个 Reduce 任务进行处理。分区的规则可以由用户自定义,通常是根据键(Key)的值来划分。例如,在一个统计不同地区用户消费金额的 MapReduce 任务中,可以根据用户所在地区的编码来进行分区,将同一个地区的用户消费金额键值对划分到同一个分区。分区的数量决定了 Reduce 任务的数量,每个分区的数据最终会发送到一个 Reduce 任务。
  • 排序(Sort):在分区之后,每个分区内的数据会进行排序。排序是按照键(Key)的值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相同键的键值对在传输到 Reduce 任务之前是有序的。排序的好处是方便 Reduce 任务进行合并和聚合操作。例如,在单词计数任务中,经过排序后,相同单词的键值对会相邻排列,Reduce 任务在处理时可以很容易地将它们合并,计算出单词的总出现次数。排序可以使用 Hadoop 自带的排序算法,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排序规则。
  • 溢写(Spill)和合并(Merge):在 Map 阶段,Map 任务输出的键值对首先会存储在本地的内存缓冲区中。当缓冲区的数据达到一定的阈值时,会将数据溢写到本地磁盘上,形成中间文件。在溢写过程中,会对溢写到磁盘上的数据进行合并操作,将多个小的溢写文件合并成一个较大的文件,并且在合并过程中也会进行排序。这样可以减少中间文件的数量,提高后续数据传输和 Reduce 任务处理的效率。例如,当 Map 任务产生大量的中间结果时,通过溢写和合并操作,可以将这些中间结果整理成更有序、更易于传输的形式。
  • 数据传输(Transfer):在分区、排序和溢写合并完成后,Map 任务会将分区后的中间结果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对应的 Reduce 任务所在的节点上。这个传输过程是基于 HTTP 协议进行的。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会被分成多个数据包进行发送,并且会有相应的机制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例如,在集群环境中,数据可能需要跨越多个节点进行传输,通过网络传输机制可以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到达 Reduce 任务所在的节点。Reduce 任务在接收到数据后,会将这些数据存储在本地的缓冲区或者磁盘上,等待进行最后的合并和聚合操作。

Map 的个数和相关因素介绍

Map 的个数在 MapReduce 任务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与多个因素有关。

  • 输入数据的大小和数据分片(Input Split)大小:在 MapReduce 中,输入数据会被划分成多个数据分片,每个数据分片会分配给一个 Map 任务进行处理。数据分片的大小是可以配置的,默认情况下,Hadoop 会根据输入数据的大小和文件块(Block)大小来划分数据分片。例如,在 HDFS 中,文件是以数据块为单位存储的,默认数据块大小是 128MB。如果输入文件的大小是 1GB,并且没有其他特殊配置,那么这个文件可能会被划分成 8 个数据分片(1GB / 128MB = 8),每个数据分片会启动一个 Map 任务,这样就会有 8 个 Map 任务。如果输入文件大小较小,可能会将多个小文件合并成一个数据分片来启动一个 Map 任务,以避免启动过多的 Map 任务导致资源浪费。
  • 文件数量和文件大小分布:当输入数据包含多个文件时,Map 的个数也会受到文件数量和文件大小分布的影响。如果有大量的小文件,即使这些小文件的总大小不大,也可能会导致启动较多的 Map 任务。因为每个小文件至少会启动一个 Map 任务。例如,有 1000 个大小为 1MB 的小文件,即使它们的总大小只有 1GB,也可能会启动 1000 个 Map 任务。这种情况下,会增加作业的启动和管理成本,并且可能会降低整个 MapReduce 任务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小文件合并成大文件,或者调整数据分片的策略,减少 Map 任务的个数。
  • 数据存储格式和数据可分割性:不同的数据存储格式对数据的可分割性不同,这也会影响 Map 的个数。例如,文本格式的数据通常是按照行进行分割的,比较容易划分数据分片,每个数据分片可以包含一定数量的行。而对于一些二进制格式的数据,如果数据格式本身不支持分割或者分割比较复杂,那么在划分数据分片时可能会受到限制。例如,某些加密的二进制文件可能无法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分割,这样可能会导致整个文件作为一个数据分片,启动一个 Map 任务来处理。另外,对于一些列式存储格式的数据,如 Parquet 格式,在划分数据分片时可以根据列的情况进行更灵活的分割,从而影响 Map 任务的个数和数据处理的方式。

Reduce 的个数和小文件个数的关系

在 MapReduce 中,Reduce 的个数与小文件个数有比较复杂的关系。

从原理上来说,Reduce 个数是可以在作业配置中指定的。如果没有特别指定,通常是根据分区(Partition)的数量来确定 Reduce 个数。分区是在 Map 阶段对输出的键值对进行划分的结果。当输入数据包含大量小文件时,每个小文件会经过 Map 阶段处理。假设每个小文件在 Map 阶段输出的数据被划分到不同的分区,那么分区数量可能会很多,进而导致 Reduce 个数较多。

例如,有 100 个小文件,每个小文件在 Map 阶段经过自定义分区规则后,被划分到不同的分区,那么如果按照分区来确定 Reduce 个数,就可能会有 100 个 Reduce 任务。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因为过多的 Reduce 任务会增加任务启动和调度的开销,以及数据传输和合并的成本。

如果对小文件进行预处理,比如将多个小文件合并成一个大文件或者采用合适的输入格式(如 SequenceFile 等),使得 Map 阶段输出的数据能够更合理地分区,就可以控制 Reduce 的个数。另外,即使小文件个数很多,如果在分区时能够将多个小文件的相关数据划分到相同的分区,那么 Reduce 个数也可以小于小文件个数。比如,按照数据类型分区,不管有多少小文件,只要相同类型的数据划分到同一分区,Reduce 个数就由分区类型的数量决定,而不是小文件个数。

MR 的 Shuffle 和 Hive 的 Shuffle(即 MR)的情况

在 Hive 中,当底层执行引擎是 MapReduce(MR)时,Shuffle 过程和原生的 MR Shuffle 有紧密的联系。

MapReduce 的 Shuffle 是一个关键阶段,它主要涉及数据的分区(Partition)、排序(Sort)、溢写(Spill)和数据传输(Transfer)等操作。在 Map 阶段结束后,Map 任务输出的键值对会根据分区规则划分到不同的分区,同一分区的数据会被发送到同一个 Reduce 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会进行排序,并且在溢写到本地磁盘和合并中间文件时也遵循一定的规则。

Hive 的 Shuffle(基于 MR)在基本原理上和 MR Shuffle 类似。当在 Hive 中执行查询操作,底层转换为 MR 作业时,Shuffle 阶段同样会对数据进行重新分配和传输。例如,在一个 Hive 查询中涉及到分组聚合操作(如 GROUP BY),在底层的 MR 作业中,Shuffle 阶段会将相同分组键(Group Key)的数据划分到相同的分区,发送到对应的 Reduce 任务进行聚合处理。

不过,Hive 在一定程度上对 Shuffle 过程进行了封装,使得用户在编写 Hive SQL 查询时不需要直接关注 Shuffle 的细节。Hive 会根据查询语句的语义,自动生成相应的 MR 作业和配置 Shuffle 相关的参数。例如,Hive 会根据查询中的分组字段自动确定分区规则,而在原生的 MR 中,需要开发者更详细地编写分区函数。

MR 和 Spark 的区别以及 MR 的优势

MR(MapReduce)和 Spark 是两种不同的大数据处理框架。

从编程模型上看,MR 主要基于 Map 和 Reduce 两个阶段的编程模型。它将数据处理分为 Map 阶段,将输入数据转换为键值对,然后是 Reduce 阶段,对相同键的值进行聚合处理。这种模型比较简单直接,适合处理批量的、对时效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数据。例如,对大规模的日志文件进行离线统计分析,如统计每天的访问量、每个用户的访问次数等。

Spark 则采用了更加灵活的编程模型,包括 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DataFrame 和 Dataset 等抽象。RDD 是 Spark 的核心数据结构,它支持多种操作,如转换(Transformation)和行动(Action)。转换操作可以对 RDD 进行一系列的变换,如 map、filter、groupBy 等,行动操作则会触发实际的计算,如 collect、count 等。这种模型使得 Spark 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迭代计算、交互式查询和流处理。

在数据处理方式上,MR 是一种批处理框架,它在处理数据时会将任务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将中间结果写入磁盘,然后再读取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处理。这使得它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磁盘 I/O 开销较大。Spark 则可以将数据尽量缓存在内存中,对于需要多次迭代的数据处理任务,能够大大减少数据读取的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MR 的优势在于它的稳定性和对大规模数据的处理能力。它已经在大数据领域应用多年,对于超大规模的数据处理任务,其架构和处理方式比较成熟。MR 的设计使得它能够在集群环境中有效地利用资源,通过数据分片(Input Split)和任务调度,将大规模的数据处理任务分解到多个节点上并行处理。而且,MR 的编程模型相对简单,对于处理一些简单的批量数据处理任务,如数据清洗、简单的聚合统计等,比较容易理解和实现。

在 MapReduce 中排序方式以及 Order By 和 Reduce 个数的关系

在 MapReduce 中,有多种排序方式。

一是默认排序,在 Map 阶段输出键值对后,当进行 Shuffle 阶段时,数据会按照键(Key)的值进行排序。这种排序是基于字节流的字典序进行的。例如,在处理文本数据时,如果键是单词,那么单词会按照字典顺序排列。这种排序方式有助于 Reduce 阶段进行合并和聚合操作,因为相同键的值会相邻排列,方便 Reduce 任务进行处理。

另一种是自定义排序。开发者可以通过实现自定义的比较器(Comparator)来定义排序规则。比如,在处理包含时间戳和事件类型的键值对时,开发者可以定义按照时间戳排序,或者先按照事件类型排序,再按照时间戳排序等规则。

对于 Order By 操作,在 MapReduce 中,如果在查询语句(如在 Hive 中底层执行是 MapReduce)中有 Order By 子句,通常会涉及到全部数据的排序。这种情况下,一般会启动一个 Reduce 任务来处理排序后的全部数据。因为 Order By 要求数据是全局有序的,将所有数据发送到一个 Reduce 任务可以确保最终输出的数据是按照指定顺序排列的。不过,这种方式在数据量很大时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因为一个 Reduce 任务可能会成为性能瓶颈,处理大量的数据需要大量的内存和时间。

对 Hive 优化的了解和具体措施

Hive 是一个构建在 Hadoop 之上的数据仓库工具,用于处理和查询存储在 Hadoop 中的数据。以下是一些 Hive 优化措施。

  • 数据存储格式优化

    • 选择合适的存储格式可以提高查询性能。例如,使用 Parquet 格式,它是一种列式存储格式。对于数据仓库中的查询,通常只需要查询部分列的数据,列式存储格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数据读取。在存储大规模数据时,Parquet 格式还可以通过高效的压缩算法减少数据存储空间。相比传统的行式存储格式,如文本格式,在涉及列操作的查询(如 SELECT column1, column2 FROM table)中,Parquet 格式能够显著提高查询速度。
    • 对于经常一起查询的列,可以考虑将它们存储在相邻位置或者同一个文件中。同时,对于小文件问题,可以将小文件合并成大文件,例如使用 SequenceFile 等格式将多个小文件合并,减少文件数量,提高查询效率,因为过多的小文件会增加文件系统的元数据管理成本和查询时的文件打开和读取次数。
  • 查询语句优化

    • 避免使用 SELECT *,尽量只选择需要的列,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传输和处理的量。在编写查询语句时,合理利用分区表。分区表可以根据某个或某些列的值将数据划分到不同的分区,如按照日期分区存储销售数据。在查询时,只需要扫描相关分区的数据,而不是全表扫描。例如,查询某一天的销售数据,只需要扫描该日期对应的分区,大大减少了查询的数据量。
    • 对于多表连接(JOIN)操作,尽量将小表放在前面,这样可以将小表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加快连接速度。同时,注意连接条件的合理性,避免笛卡尔积等不必要的计算。如果可能,对连接条件进行优化,如利用索引或者对连接列进行排序等操作。
  • MapReduce 参数优化(当 Hive 底层执行是 MapReduce 时)

    • 调整 Map 和 Reduce 任务的数量。根据输入数据的大小和特性,合理配置 Map 任务的数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 Map 任务。对于 Reduce 任务,同样要根据数据的分区情况和聚合操作的需求来配置数量。例如,在数据聚合操作比较简单,分区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减少 Reduce 任务数量可以降低任务启动和数据传输的成本。
    • 优化 Shuffle 过程中的参数。如调整缓冲区大小,当 Map 任务输出的数据缓冲区大小合适时,可以减少溢写次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同时,对于数据的分区和排序规则,根据具体的查询需求进行优化,确保数据能够合理地分配到 Reduce 任务并且在 Reduce 任务中能够高效地处理。

介绍Hive开窗函数

Hive中的开窗函数用于在查询结果集上进行计算,它能够在不改变结果集行数的情况下,对每一行数据进行聚合或排序等操作。

开窗函数的语法通常是在聚合函数(如SUM、COUNT、AVG等)或排序函数(如RANK、DENSE_RANK等)后面跟上OVER关键字。OVER关键字用于指定窗口的定义,它可以包含PARTITION BY子句、ORDER BY子句和窗口范围(ROWS BETWEEN...)等部分。

开窗函数有多种类型。聚合开窗函数如SUM、COUNT等可以对窗口内的数据进行聚合计算。排名开窗函数也很常用,像RANK函数会根据指定的排序条件为每一行分配一个排名,如果有相同的值,排名会跳跃。例如,按照员工的绩效得分进行排名,使用RANK函数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每个员工在所有员工中的排名情况。DENSE_RANK函数与RANK函数类似,但在有相同的值时,排名是连续的,不会跳跃。还有NTILE函数,它可以将分区内的数据分为指定数量的桶(tile),例如将员工按照绩效得分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可以使用NTILE(3)来实现。这些开窗函数在数据分析、报表生成等场景中非常有用,可以方便地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而不需要使用临时表或者复杂的子查询来实现相同的功能。

介绍数据倾斜相关知识

数据倾斜是在大数据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它是指在数据分布上出现严重不均匀的情况,导致数据处理任务在某些节点或者某些阶段的负载过重,而其他部分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从数据层面来看,数据倾斜可能是由于数据本身的特性导致的。例如,在电商平台的订单数据中,如果大部分订单是由少数几个大客户产生的,那么在按照客户进行数据分组聚合操作时,就会出现数据倾斜。这些大客户的订单数据量远远超过其他普通客户,当进行如SUM、COUNT等聚合操作时,处理这些大客户数据的节点或者任务就会承担过重的负载。

在计算框架层面,以MapReduce为例,数据倾斜可能出现在Shuffle阶段。在Shuffle过程中,数据会根据键(Key)进行分区,然后发送到不同的Reduce任务。如果某些键对应的记录数远远多于其他键,那么处理这些键的Reduce任务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比如,在一个统计网页访问量的任务中,如果有一个热门网页的访问记录占了总访问记录的大部分,那么在Shuffle阶段,与这个热门网页相关的键值对会大量地发送到同一个Reduce任务,导致这个Reduce任务处理时间过长,而其他Reduce任务可能很快就完成了。

数据倾斜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首先是性能下降,由于部分节点或者任务承担了过多的工作量,整个数据处理任务的完成时间会大大延长。其次是资源浪费,因为其他节点可能在等待数据倾斜的节点完成任务,导致集群资源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为了解决数据倾斜问题,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可以对数据进行采样分析,找出可能导致数据倾斜的键或者数据分布情况。如果是因为某些特殊值导致的数据倾斜,可以对这些特殊值进行单独处理,比如将这些特殊值均匀地分散到多个分区或者节点上。在计算框架层面,对于MapReduce,可以调整分区函数,避免数据过度集中在某些Reduce任务上。例如,采用哈希分区时,可以对键进行一些变换,使得数据能够更均匀地分布。对于一些支持动态资源分配的框架,如Spark,可以根据任务的负载情况动态地分配更多的资源给数据倾斜的任务,以加快其处理速度。

Sqoop和Flume的应用场景介绍

Sqoop应用场景

Sqoop是一个用于在Hadoop和关系型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工具。

在数据导入场景中,Sqoop可以将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中的数据高效地导入到Hadoo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或者Hive、HBase等数据存储系统中。例如,企业有一个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其中存储了多年的销售订单数据、客户信息等重要业务数据。为了利用Hadoop进行大数据分析,如对销售数据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对客户行为进行数据挖掘等,可以使用Sqoop将这些数据从关系型数据库导入到HDFS。Sqoop可以根据数据库表的结构和数据类型自动进行转换,将数据以适合Hadoop存储和处理的格式导入。

在数据导出场景中,Sqoop也能够将Hadoop中的数据导出到关系型数据库。比如,在Hadoop集群中经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后,得到了一些聚合后的结果数据,如每个地区的销售汇总数据、用户画像数据等,这些数据可能需要反馈到企业的业务系统中,如将销售汇总数据更新到企业的财务系统数据库,或者将用户画像数据导入到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数据库中,此时就可以使用Sqoop来实现数据的导出操作。

Sqoop还适用于数据仓库的构建和更新。当构建基于Hadoop的数据仓库时,需要从多个不同的数据源(主要是关系型数据库)获取数据。Sqoop可以定期或者根据需求将这些数据源的数据抽取到Hadoop数据仓库中,并且可以在数据抽取过程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清洗和转换操作,如去除重复数据、转换数据格式等,为后续的数据仓库分层处理和数据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Flume应用场景

Flume是一个分布式、可靠、高可用的海量日志采集、聚合和传输的系统。

在日志收集方面,Flume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互联网公司中,有大量的服务器产生各种日志,包括Web服务器的访问日志、应用服务器的运行日志等。Flume可以部署在这些服务器上,实时收集日志数据。它能够以高吞吐量的方式将日志数据源源不断地收集起来,并且可以根据配置将不同类型的日志发送到不同的目的地。比如,将Web服务器的访问日志发送到HDFS中进行存储,以便后续进行流量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等;将应用服务器的故障日志发送到专门的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

在数据聚合场景中,Flume可以将多个数据源的日志进行聚合。例如,一个大型企业可能有多个数据中心或者不同的业务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服务器产生日志。Flume可以在边缘节点或者中间节点将这些分散的日志数据聚合起来,然后统一发送到数据存储系统或者分析系统。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复杂性,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Flume还可用于数据的初步清洗和过滤。在日志收集过程中,它可以根据配置规则对日志数据进行简单的清洗,如去除一些包含错误格式或者无用信息的日志记录。同时,Flume可以对日志进行过滤,只将符合特定条件的日志发送到目的地。例如,只将包含特定关键词(如“error”)的故障日志发送到监控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介绍Kafka选举流程

Kafka是一个分布式的消息队列系统,它的选举流程主要用于在集群中选择合适的节点来担任特定的角色,以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在Kafka集群中,有两种主要的选举场景:控制器(Controller)选举和分区(Partition)副本选举。

控制器选举

Kafka集群中有一个控制器,它负责管理和协调集群中的各种操作,如分区的分配、副本的管理等。当集群启动或者当前控制器出现故障时,就会进行控制器选举。

选举过程是基于Zookeeper实现的。每个Kafka broker(节点)在启动时都会尝试在Zookeeper中创建一个临时有序节点(Ephemeral Sequential Node)。这个节点的名称包含了broker的相关信息,如broker ID等。创建节点的顺序决定了选举的优先级,创建节点序号最小的broker将成为控制器。例如,如果有三个broker(broker1、broker2、broker3)同时启动,它们在Zookeeper中创建的临时有序节点序号分别为1、2、3,那么broker1将成为控制器。

一旦一个broker成为控制器,它会定期向Zookeeper发送心跳信号,以表明自己的存活状态。如果其他broker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控制器的心跳信号,就会认为控制器出现故障,然后重新触发选举流程。

分区副本选举

对于Kafka的每个分区,会有多个副本分布在不同的broker上,其中一个副本是领导者(Leader),其他副本是追随者(Follower)。领导者副本负责处理分区的读写操作,追随者副本则从领导者副本同步数据,用于数据备份和故障恢复。

当分区的领导者副本出现故障时,就需要进行副本选举来选择一个新的领导者。选举过程主要是由Kafka的控制器来协调。控制器会收到分区领导者副本故障的通知,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从分区的追随者副本中选择一个作为新的领导者。

一般来说,选择新领导者的规则会考虑副本的同步状态。优先选择那些与故障前的领导者副本数据同步最接近的追随者副本。例如,通过查看每个副本的最后一次同步偏移量(Last - Synced - Offset)来判断同步状态。如果一个追随者副本的最后同步偏移量与故障前领导者副本的当前偏移量最接近,那么这个追随者副本就有更高的概率被选举为新的领导者。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为新的领导者副本已经同步了大部分的数据,能够更快地恢复分区的读写操作,减少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的时间。


http://www.kler.cn/a/389543.html

相关文章:

  • vue2 - Day05 - VueX
  • 鸿蒙系统 将工程HarmonyOS变成OpenHarmony
  • JSON-stringify和parse
  • Spring Boot项目集成Redisson 原始依赖与 Spring Boot Starter 的流程
  • 实践深度学习:构建一个简单的图像分类器
  • 【PyCharm】连接 Git
  • Latex中给公式加边框
  • 「Qt Widget中文示例指南」如何创建一个窗口标志?(一)
  • SCNU习题 总结与复习
  • Sql面试题(一)求排名top10
  • json即json5新特性,idea使用json5,fastjson、gson、jackson对json5支持
  • 【李白打酒加强版——DP】
  • 【C++刷题】力扣-#706-设计哈希映射
  • 泷羽sec学习打卡-Windows基础virus
  • 使用UDP协议传输视频流!(分片、缓存)
  • Java 基于 SpringBoot+Vue 的社区药房销售系统
  • DevCheck Pro手机硬件检测工具v5.33
  • 一致性哈希介绍及原理
  • 科技革命前沿:救援机器人!
  • 论文1—《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手术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文献阅读分析报告
  • Unity3D学习日记#2
  • 明日周刊-第27期
  • Qt坐标类时间类-->day03
  • SNH48 GROUP燃动杭州 第五届偶像运动会落下帷幕
  • Jquery向指定HTML标签追加新元素教程
  • 如何产看SQL 查询的执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