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5G 应用设计天线阵列和 MIMO 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有限阵列仿真技术的最新进展——3D 组件阵列域分解方法 (3DCA-DDM)。这项新技术使工程师能够对包含非相同单元的有限(半)周期结构进行建模。同时,与模拟 FADDM 或显式阵列相比,它有助于加快模拟时间并减少内存使用量。
天线阵列和未来
大规模MIMO是5G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其概念是增加基站阵列中的天线数量(64、128或更多),以实现更大的信道容量。在相控阵雷达应用中,阵列中的天线数量可以达到数百甚至数千个。
如今,5G 无线系统变得越来越小巧紧凑,这意味着许多天线阵列元件将装入小型设备中。例如,基站设计为具有多个频段,天线阵列设计则归因于高频和低频元件。
问题:有没有方法可以模拟具有非相同单元格的天线阵列结构?
答案:是的,ANSYS HFSS 中的 3D 组件阵列域分解方法!它与模拟显式模型一样准确,但时间和内存更少!
三维元件阵列区域分解方法
3DCA-DDM 是 ANSYS HFSS 2019R3 中引入的一项突破性新功能,用于对包含非相同单元格的有限(半)周期结构进行建模。
1.什么是3d组件?
3D 组件是一个独立的 ANSYS HFSS 模型,可以创建并集成到更大的组件中。3D 组件模型包含所有相关信息:几何形状、材料、边界条件、设计参数和端口(必要时),可纳入完全耦合的 3D 电磁仿真中。
此外,专利加密技术允许组件提供商隐藏和保护关键知识产权 (IP),同时完整描述其部件以供下游模拟。
2. 3D 元件阵列
整个工作流程从创建代表模型中不同单元的 3D 组件开始,然后可以将这些 3D 组件放入阵列结构中以创建模型。使用 3D 组件的好处是可以独立调整组件网格,并减少整体模型渲染和网格划分尺寸。使用单个 3D 组件网格划分,我们可以复制它并将其用于阵列中的所有其他重复结构。
要利用具有非相同单元格的全新 3D 组件有限阵列工作流程,单元格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
单元格被定义为 3D 组件。
-
单元格边界框的尺寸相同。
-
在晶胞表面定义适当的晶格对
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子
此示例展示了使用 3D 组件有限阵列工作流程实现的 77 GHz 2x2 相控阵天线和天线罩集成。
a)3DCA-DDM,(b)显式阵列。
模拟时间: 3 分 16 秒,RAM:8.53GB 以下(4 核、64 GB RAM 机器和自动 HPC 设置)。
我们首先创建 3D 组件来表示模型中的不同单元;然后将组件插入 HFSS 设计,并创建类似于从单元创建有限阵列的阵列。参见下图,
本工作流程中使用的 3D 组件单元格。(a) 贴片天线,(b) 天线罩角和基板,(c) 天线罩侧面和基板,(d) 顶部天线罩和基板,(e) 空单元格。
然后我们将使用以下矩阵来排列单元格来创建阵列
创建 3D 组件阵列模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仿真了。在 3DCA-DDM 仿真中,HFSS 在每个 3D 组件单元之间创建了非共形网格接口,从而减少了内存占用并提高了仿真性能。下图显示了 E 场的复杂幅度和模型的网格划分,
3DCA-DDM 在不同扫描角度 Theta(0°、15°、30° 和 45°)下的峰值实现增益矩形图。峰值实现增益 3D 极坐标图和辐射图的叠加表示,phi=0° 处扫描角度 Theta 为 30°,请注意光束已转向 30°,还请注意 3DCA-DDM 与显式阵列结果之间的比较。
在 phi=0° 切割和 phi=90° 切割时,分别针对不同的扫描角度 Theta(0°、15°、30° 和 45°)实现了峰值增益辐射模式。
<div
参考
-
M. Commens 和 K. Zhao,“使用单元格域分解法进行有限天线阵列分析”,2012 年第 42 届欧洲微波会议,荷兰阿姆斯特丹,2012 年,第 313-316 页,doi:10.23919/EuMC.2012.6459417。
-
“如何为 5G 无线网络设计基站(或微蜂窝)天线阵列”,ANSYS lnc
-
“基于 3D 组件有限阵列工作流程的 77 GHz 2x2 相控阵天线和天线罩”,ANSYS l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