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如何更好的把控软件测试质量

如何更好的把控软件测试质量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更好的把控软件测试质量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本文将从几个维度探讨确保软件质量的方法和方案,帮助测试团队更好地把控软件质量。

1、建立知识库体系,文档资料整理与共享

在现代软件开发过程中,保障软件质量不仅仅依赖于技术本身,更需要团队之间高效的协作、知识的共享与积累。建立完善的知识库体系、进行文档资料整理与共享,能够极大提升软件开发与测试团队的工作效率,确保软件质量的一致性与持续性。

在软件质量保障方面,知识库体系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

提高团队效率:通过集中存储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和技术文档,团队成员可以迅速找到参考资料,减少重复劳动。
减少知识流失:特别是在人员流动频繁的环境中,知识库有助于保存和传递关键信息,防止知识流失。
标准化工作流程:通过文档化和规范化各项流程,团队可以避免因经验差异导致的质量波动,保持一致性。
提升决策支持:团队成员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资源做出更加准确和快速的技术决策,避免重复试错。

知识库体系与软件质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知识库体系能够从多个方面保障软件质量:

1.1 减少缺陷与重复错误

知识库通过记录历史上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帮助团队避免重复犯错。例如,测试人员可以查阅以前的缺陷报告,快速判断当前问题是否为已知问题,从而减少无效的排查工作

1.2 提高测试用例质量

测试用例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知识库,团队可以共享高质量的测试用例模板、常见功能的测试用例以及相关的边界测试策略。通过知识库的共享,测试人员可以快速找到合适的测试用例,避免遗漏重要的测试场景,确保测试的全面性。

1.3 优化开发和测试流程

通过文档资料的整理与共享,开发和测试团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彼此的工作流程。例如,开发人员可以参考已建立的编码规范和设计文档,减少因开发不规范导致的质量问题;而测试人员则可以基于详细的需求文档和功能描述,编写更加精确的测试用例,提升测试的覆盖率和深度。

1.4 知识积累与持续改进

随着项目的推进,团队不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会逐渐丰富知识库。通过定期的回顾和总结,团队能够不断优化开发和测试流程,持续改进软件质量。

建立完善的知识库体系,通过文档资料的整理与共享,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帮助团队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工作,还促进了跨部门的协作与知识的持续积累。在实际操作中,团队需要注重文档的结构化、标准化管理,确保知识库的易用性与可访问性。同时,团队成员的主动参与和持续贡献,能够保持知识库的活力,从而为软件质量的保障提供坚实的基础。

2、质量保障行为贯穿软件整个生命周期

将质量保障行为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从专注于测试过程,拓展到了整个项目过程,从需求质量、设计质量、测试质量、线上质量这四个维度去把控项目质量;在整个项目过程中,qa都会深度的参与到各个环节,并调动各个角色共同对质量负责,实现测试左移和测试右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列举一个我们在某个项目中的应用实践的具体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不同阶段的测试追踪,我们能够在每个阶段发现相关问题,并及时推动解决。

3、从用例设计转变为测试策略设计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随着软件应用变得越来越复杂,仅依靠测试用例已经无法满足高效、高质量的要求。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测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测试策略是基于业务需求和技术实现的深入了解后,更全面的一种测试设计;那么一个有效的测试策略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3.1 资源投入

首先就是需要根据需求明确资源的投入,资源的投入情况我们通过资源视图工具来明确核心模块、边界、以及责任人;当然也可以通过project工具来进行资源投入管理,因为project工具商业化,所以我们就自己通过资源视图的方式进行资源投入和核心模块的划分管理。
这里展示一张我们的资源视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 风险评估

在实际项目中,由于时间、预算和资源的限制,测试期间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就需要我们有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能力,风险评估我们一般主要从5方面去考虑(人环时料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1 人

人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常见的内因主要包括疲惫和同化效应。
疲态:某一些功能点一直由某一位测试人员测试,经过多次回归后,测试人员对该功能点的测试显示出倦意和缺乏兴趣。
同化效应:经过和开发的长时间接触,往往会被开发的思维逻辑所同化,渐渐丧失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测试观察点。
外因主要包括:
业务不熟:测试人员对被测系统的业务流程不熟悉,体现在对需求的理解上把握不准、理解不透侧、理解错误等。
测试人员变动:离职,岗位调动,请假等。
定位效应:测试过的可靠的功能,特别是在多次回归且没有发现问题,在此后往往会认为此功能是可靠的。

3.2.2 环

被测软件版本不统一;
测试软件环境不一致;
测试硬件环境不一致;
测试硬件未及时到位,环境不稳定等;
大家平时不知道有没有遇到过自己发现了一个bug,但是在开发机器上就复现不了。最后发现可能是触发的环境不一致,这种都是环的影响

3.2.3 时

时间不足,老板拍了上线时间,项目直接倒排期等等。

3.2.4 料

需求变更,这个应该在平时中经常会遇到。测试用例不够全面,造成漏测现象等等

3.2.5 法

场景缺失、方法缺失(比如测试某个新的系统或者架构框架,自己之前没有接触过,不知道怎么测试);测试用例实施不充分(用例写了,但是没有执行)等等

所在在进行项目风险评估时我们可以从这5方面去考虑,当然有些风险可以提前预估到,但是有些无法提前预估,那么对于预知的风险,我们就要去思考可解决的方法,尽量去规避,转移,减轻风险;对于未知风险,我们可以动用后备人、财、物来解决或者选择接受。
人风险:后备人力
环风险:提钱协调好或者准备好数据
时风险:做好排期评估
料风险:需求变更周知相关方人员,进行重新评估排期是否受影响,测试用例计划进行用例评审,尽量保证用例全面
法风险:做好测试计划,提钱了解调研测试中需要用到的方法
这些就是项目测试中风险评估的部分,提前预知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这里展示一张我们项目中进行的风险评估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 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部分是需要包括业务全流程,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数据构造等几方面
业务全流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业务的数据流走向,能够更好的指导测试工作,一般情况可以以交互时序图的方式呈现
测试范围就是我们常说的测试用例,是需要明确到每个功能的测试点,并对测试用例进行必要的用例评审,从而确保用例覆盖全面
测试方法:通过时序图和用例就应该知道我们的项目应该如何进行测试,当然测试方法这部分推荐大家采用分层测试法,能够更全面的进行项目测试,
数据构造:明确项目中需要提前准备的环境,或者数据或者账号等,提前协调相关资源或者编写工具,来降低测试期间的数据构造成本。

3.4 测试过程

测试过程主要记录测试中使用的一些技巧,遇到的问题,测试的bug解决情况,以及测试过程中其他方面的问题记录,通过测试过程的记录,如果当前项目有二次迭代,能够更好的指导测试做好更全面,更快速的测试;对提高测试质量和测试效率有很大帮助

3.5 上线效果

项目测试完,就需要我们安排上线了,在我们的公司,上线是有测试同学进行操作的,所以我们需要进行上线list梳理,然后再按照要求进行上线,上线后我们也需要关注线上效果,对线上效果进行监控,做好项目总结,并且后续进行定期的日常巡检,发现问题,及时的跟踪解决。
在这里重点列一下我们上线list梳理时需要重点确认的几个点:

上线前建议提醒:
1、上线前需要开发配置好线上数据库字段配置 (db维度)
2、上线前需要开发配置好上线城市或者相关灰度配置 (wconfig维度)
3、如果有新增服务调用请记得申请服务调用 (服务调用维度)
4、前后端如果有写死的灰度配置记得修改(测试期间写死的代码维度配置)
5、为了方便测试,配合测试有做相关字段、参数、条件修改的地方记得修改回需求要求(测试期间修改的相关参数信息)
6、服务之间的上线依赖以及上线顺序

上线前,及时做好以上几点的校验确认,这样就能保证项目不会因为上线流程的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线上问题。

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测试策略要考虑的点,通过这几方面来形成一个标准化的作业模版,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做到事前准备,事中跟进,事后总结。
对应测试策略详细模型如下:其中:资源视图表,人环时料法、交互时序图、分层测试法、数据构造等都是对应模块的操作工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这是我们测试策略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测试策略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测试团队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策略。例如,随着项目进度的推进,测试覆盖的范围可能需要调整,测试工具的选型可能需要更新,甚至测试方法和优先级也需要随时优化。

通过定期的回顾与总结,分析测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可以不断提升测试策略的有效性。有效的测试策略将帮助团队高效交付高质量的产品,并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测试策略不仅仅是一个文档,它是确保软件质量、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的基石。在复杂的项目中,制定和执行合适的测试策略至关重要。通过从测试目标、类型、方法、工具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规划,测试团队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挑战,为产品的成功发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基于需求特性驱动进行分层测试

在测试中,我们也需要基于需求特性所做的分层测试的探索,对业务特性做些测试方法的抽离;原始的分层测试方法可能就是每层进行每层的测试;
而我们是希望结合我们的业务特征,来去看当前哪种测试方法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去完成我们的测试任务,快速的让项目进行上线;
在体验类,运营类的需求上,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功能以及页面的展示,所以我们更应该投入到功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方面;
在一些跨部门协作的需求上我们会去重点关注交互接口的边界、异常等,来通过mock的方式来检验我们系统的健壮性,看看我们系统是否有容灾措施,在第三方服务出现问题时,我们系统是否可以做到降级处理或者补偿措施。
重构类的需求,需要我们大量去回归的,这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对比测试,性能测试等进行重构类需求的测试;
基于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分层测试策略,更会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同时也提高了我们整个测试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这里是我们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基于以上通过流程的把控,测试策略的设计、分层测试方法等维度来把控质量,业务线的线上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我们团队的线上bug数降低75%,累计沉淀的知识库也有200+,覆盖业务、系统、测试方法、测试依赖、项目总结、问题排查、总结规划等多维度,为团队留下了丰富的组织过程资产,也能够帮助更多的同学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更好的保障软件质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效率方面

当然除了质量,我们作为测试,还是需要考虑效率维度,在这里简单给大家分享几点我在效率方面做的几件事情
在效率方面我主要通过测试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推动问题解决,从而达到降本提效的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建立沟通机制并提供排查工具

首先和相关方同学建立沟通机制并提供排查工具,来降低无效bug数,降低bug修复时常;如果线上问题或测试问题中,大部分bug都是无效的,那么还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去关注无效bug,进行bug解释和回答,无疑是一种人力成本的浪费,所以我们需要提供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培训方式,让使用者能够更好的理解产品,更方便的使用产品

(2)环境治理

对于测试和开发来说,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很重要,如果测试环境很稳定,那么测试起来就不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测试和联调进度,所以推动团队测试环境的搭建和使用是关键一环;另外上完线也是需要进行线上回归的,如果怕测试数据会对线上产生脏数据,这时候可以通过白名单的方式进行网络或者账号或者城市隔离过滤的方式,这样就可以避免对线上造成影响。当然具体的业务还是需要具体看用哪种方式更好

(3)建立流程规范

建立流程规范,明确提测标准,定期复盘,提高开发提测质量;开发的提测质量越高,那么测试起来越顺利,效率就会越快,另一方面,测试同学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更细化的点,从而更好的保障项目质量。

(4)工具助力

工具助力,建立自动化任务体系,降低回归成本;说到效率肯定离不开自动化,那么我们就需要有这样一个自动化测试平台,可以把历史已有的功能集成上去,每次上线前让系统自动进行回归校验,这样就能大大的提高回归效率。

确保软件质量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涉及到需求、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等多个环节。通过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策略,并结合自动化测试、性能优化、安全性测试等技术手段,测试团队可以有效地把控软件质量。同时,建立质量文化,培养团队的质量意识,能够确保软件质量持续稳定地提升。最终,只有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交付出符合用户需求、功能完备、稳定高效的软件产品。当然,质量和提效方面都还有很多方法,这里我就简单列举了些我这边主要涉及的点,也欢迎大家留言反馈补充,让大家共同学习成长。


http://www.kler.cn/a/405993.html

相关文章:

  • 嵌入式硬件实战基础篇(二)-稳定输出3.3V的太阳能电池-无限充放电
  • 计算机网络socket编程(4)_TCP socket API 详解
  • Ubuntu ESP32开发环境搭建
  • C语言数据结构——详细讲解 双链表
  • Halo 正式开源: 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开源健康追踪
  • Matlab科研绘图:自定义内置多款配色函数
  • 什么是 Faiss?
  • 大模型呼叫中心的智能培训如何实施?
  • 位运算 实现加法 详解
  • 快速识别模型:simple_ocr,部署教程
  • 【人工智能】用Python构建强化学习环境:从零开始实现迷宫游戏
  • NVR管理平台EasyNVR多品牌NVR管理工具的流媒体视频融合与汇聚管理方案
  • 安达发|在当下选择国产APS智能优化排程软件的优势
  • 【Anomaly Detection论文阅读记录】Resnet网络与WideResNet网络
  • 如何利用Java爬虫一键获取店铺的所有商品技术解析
  • 【AI最前线】DP双像素sensor相关的AI算法全集:深度估计、图像去模糊去雨去雾恢复、图像重建、自动对焦
  • mybatis_plus自动填充字段,统一填充创建时间、更新时间创建人更新人等
  • 环形缓冲区 之 STM32 串口接收的实现
  • @WebService 详解
  • Redis五大基本类型——Zset有序集合命令详解(命令用法详解+思维导图详解)
  • 学习笔记|MaxKB对接本地大模型时,选择Ollma还是vLLM?
  • js中new操作符具体都干了什么?
  • 为自动驾驶提供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数据,实例级标注数据集OpenSatMap
  • 如何实现单片机的安全启动和安全固件更新
  • 达索系统亮相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
  • 【已完成】windows配置pytorch2.4.1深度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