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常见协议及其功能

协议

  • TCP/IP协议
    • TCP/IP协议的基本组成
    • 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
    • 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
    • TCP/IP协议的主要应用
  • HTTP协议
    • 基本定义与层级
    • 主要特点
    • 工作原理
    • 协议版本
    • 应用场景
  • HTTPS协议
    • 基本概念
    • 工作原理
    • 主要特点
    • 应用场景
  • FTP协议
    • 基本概念
    • 工作原理
    • 功能特点
  • SMTP协议
    • 概念
    • 主要功能
  • POP3协议
    • 概念
    • 主要功能
    • 工作原理
    • 命令与响应
    • 技术特点
  • IMAP协议
    • 工作原理
    • 功能特性
  • DHCP协议
    • 工作原理
    • 功能
    • 配置
    • 安全性
  • DNS协议
    • 层次结构
    • 查询过程
    • 特点
    • 场景
    • 安全
  • Telnet协议
    • 工作原理
    • 特点与限制
    • 应用场景
  • SSH协议
    • 工作原理
    • 协议层次
    • 特点
    • 应用场景
    • 安全措施
  • SSL/TLS协议
    • 工作原理
    • 技术特点
    • 应用场景
  • UDP协议
    • 工作原理
    • 特点
  • ICMP协议
    • 工作原理
    • 报文格式与类型
    • 典型应用
    • 技术特点

TCP/IP协议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它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并通过IP地址定位目标设备。TCP负责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IP负责寻址和路由选择。TCP/IP协议广泛应用互联网、局域网等网络环境。

TCP/IP协议的基本组成

TCP/IP协议采用了一种分层结构,将网络通信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标准的TCP/IP协议采用七层抽象结构模型(OSI模型),从底层到最高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在现实应用中,往往采用其中四层,分别为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链路层):指的是硬件层,即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帧封装、物理地址的选择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在这一层,常用的协议有以太网协议、WiFi协议等。
网络层:负责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他处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最重要的协议是IP,它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规则和寻址方式。IP协议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并通过路由器进行转发。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其中最常用的协议是TCP和UDP。TCP提供了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它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并使用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而UDP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它简单高效,适用于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但数据可靠性要求较低的应用场景。
应用层:是TCP/IP模型中的最高层,他提供了各种网络应用的接口和服务。在这一层,有许多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比如HTTP(用于网页浏览)、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这些协议定义了数据的格式和传输规则,使得不同的应用能够在网络上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

基本原理是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并在网络上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进行传输。发送端的TCP将数据分割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并添加一些控制信息(如序号和确认信息等),然后将他们通过IP传送到目的地。接收端的TCP负责将这些数据包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并确保顺序正确无误。

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

标准化和开放性:TCP/IP协议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和开放的网络协议,其标准化和开放性使其得到了全球普遍应用的推广。
分层结构:TCP/IP协议是一个分层协议,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务。他可以灵活地组合、拆卸,便于适应多样的网络环境和应用场景。
路由功能:TCP/IP协议地网络层采用IP协议,具有路由功能,能够识别不同地网络和主机,并且为数据包选择路由和路径。路由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载和网络拓扑结构,使网络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方便地适应不同的开发需求和网络应用环境。还支持多种应用层协议。

TCP/IP协议的主要应用

网页浏览:通过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TCP)或HTTPS(安全的HTTP)与网站服务器通信,获取网页内容。
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使用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基于TCP)发送邮件,使用POP3或IMAP(邮局协议3和互联网消息访问协议,都是基于TCP)接收邮件。
文件传输:使用FTP(文件传输协议,基于TCP)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远程登录:通过SSH(安全外壳协议,基于TCP)或Telnet(远程登陆协议,基于TCP)远程登陆到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
网络游戏:使用TCP或UDP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多人在线互动。TCP适用于需要可靠传输地游戏场景,而UDP则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可以容忍一定数据丢失地游戏场景。
VoIP(网络电话):使用TCP或UDP传输语音数据,实现互联网上的电话通话。
视频会议和直播:使用TCP或UDP传输视频和音频数据。
网络管理:使用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基于UDP)继续宁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监控。
云服务额Web服务:使用基于TCP的协议(如HTTP或HTTPS)来提供服务和数据交换。
移动网络通信: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通过TCP/IP协议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基站通信,以接入互联网。

HTTP协议

基本定义与层级

HTTP协议工作在应用层,基于TCP/IP通信协议来传送数据。是互联网上数据通信的基础,使得浏览器能够请求和接收来自服务器的网页和其他资源。

主要特点

无连接:HTTP协议不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持久的连接。每次请求都是独立的,处理完成后即断开连接。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网络开销,但也可能增加延迟,因为每次请求都需要建立连接。
无状态:对事务没的处理没有记忆能力。每次请求都需要提供完整的请求信息,服务器不会记住之前的请求或响应。使得HTTP协议非常适合处理大量独立的、无状态的事务。
面向对象:HTTP协议可以传输任何类型的数据对象,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这使得HTTP协议成为了一种非常灵活和通用的数据传输协议。
可缓存:HTTP协议允许客户端缓存服务器相应的内容。这可以提高响应速度和减少网络流量,因为客户端可以在本地存储常用的资源,并在需要时从缓存中获取。

工作原理

是一种基于请求-响应模型的协议。客户端(如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生成响应,然后将响应发送回客户端。
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该请求包括请求行、请求头部和请求体(可选)。请求行包含请求方法(如GET、POST)、请求的URL和HTTP协议版本。请求头部包含一些额外的信息,如客户端类型、接受的响应类型等。请求体则包含要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如表单数据、文件上传内容等)。
服务器接收并解析请求:服务器接收到HTTP请求后,解析请求行和请求头部,获取请求方法和请求资源。然后,服务器根据请求方法和请求资源生成相应的响应。
服务器生成并发送响应:服务器生成一个HTTP响应,该响应包括状态行、响应头部和响应体(可选)。状态行包含HTTP协议版本、状态码和状态描述。响应头部包含一些额外的信息,如内容类型、内容长度等。响应体则包含要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如HTML页面、图片等)。
客户端接收并解析响应:客户端接收到HTTP响应后,解析状态行、响应头部和响应体。然后,客户端根据解析的结果显示内容或执行相应的操作。

协议版本

HTTP协议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演进,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

HTTP/0.9:这是HTTP协议的最初版本,功能非常简陋。它只有一个命令GET,服务器只能回应HTML格式字符串。该版本已过时。
HTTP/1.0:该版本于1996年发布,支持cache、MIME、method等。但每个TCP连接只能发送一个请求,发送数据完毕连接就关闭。这使得它在处理大量请求时效率较低。
HTTP/1.1:该版本于1997年发布,是目前最为主流的HTTP协议版本。它引入了持久连接(即TCP连接默认不关闭,可以被多个请求复用),并支持以管道方式同时发送多个请求。此外,HTTP/1.1还新增了PUT、PATCH、OPTIONS、DELETE等方法,并允许自定义消息头。这使得它在处理大量请求时更加高效和灵活。
HTTP/2:该版本于2015年作为互联网标准正式发布。HTTP/2是一个彻底的二进制协议,头信息和数据体都是二进制。它引入了头信息压缩机制和多工(Multiplexing)等特性,进一步提高了传输效率和性能。

应用场景

Web应用:HTTP协议是Web应用程序的基础。无论是桌面端的浏览器还是移动端的应用程序,HTTP都是数据的传输协议。通过传输HTML、CSS、JavaScript等静态资源文件和API接口等动态资源文件,HTTP协议为服务器响应用户请求提供了基础。
API接口:在Web应用程序中,API接口是连接前端UI和后端数据的桥梁。HTTP协议的接口设计可以使不同语言、不同框架的应用程序在接口层面得到统一,以方便数据的交互与共享。
移动应用:移动应用通常都需要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如获取社交网络应用的最新动态或在线商城的商品信息等。HTTP协议通过提供快速、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保证了服务器和移动应用的高效交互。
物联网:物联网应用中的传感器和设备可以通过HTTP协议与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这些设备通过HTTP协议发送传感器数据到云服务器或从云服务器接收到任务,并将执行的结果发送回云服务器。
大数据:在大数据应用程序中,HTTP协议可以用于数据的传输以及分布式计算结果的返回。例如,在Hadoop框架中,HTTP协议可用于在MapReduce节点之间交换数据,并且也可以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HTTPS协议

基本概念

HTTPS(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互联网上进行安全通信的一种重要协议。
它是HTTP的安全版本,在HTTP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性的要求。HTTPS通过SSL(安全套接层)或其继承者TLS(传输层安全)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以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和身份认证。

工作原理

HTTPS协议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非对称加密和对称加密的组合使用。
握手阶段:
客户端发起HTTPS连接请求到服务器,并发送一个加密通信的意图。
服务器将自己的数字证书(包含服务器的公钥和其他相关信息)发送给客户端。
客户端验证服务器的证书,包括检查证书的合法性、签发机构的信任等。
客户端生成一个随机的密钥(称为会话密钥),并使用服务器的公钥对其加密后发送给服务器。
服务器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接收到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获取到客户端发送的会话密钥。
加密通信阶段:
服务器和客户端都拥有了会话密钥,用于后续的数据加密和解密。
客户端和服务器使用会话密钥对发送和接收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主要特点

数据加密:所有通过HTTPS传输的数据都经过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身份认证:HTTPS协议通过SSL/TLS证书对服务器身份进行认证,防止中间人攻击和钓鱼网站等安全威胁。在某些情况下,客户端也需要向服务器提供证书以进行双向身份认证。
数据完整性:HTTPS协议通过消息认证码(MAC)和数字签名等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
兼容性:HTTPS协议是在HTTP协议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因此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现有的HTTP应用可以很容易地迁移到HTTPS协议上。

应用场景

HTTPS协议广泛应用于需要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场合,如:

电子商务网站:涉及在线支付、个人信息填写等敏感操作的网站,必须使用HTTPS来保护用户数据安全。
网上银行:银行网站需要确保用户登录、转账等操作的安全性,HTTPS是不可或缺的选择。
政府机构网站:政府机构网站经常发布重要信息并处理敏感数据,HTTPS能够确保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涉及大量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使用HTTPS可以有效保护用户隐私。

FTP协议

基本概念

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一套标准协议,它属于TCP/IP协议族中的应用层协议。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FTP客户与服务器之间建立双重连接,即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控制连接负责传输控制信息,并对客户命令提供响应。
当涉及到大量数据传输时,服务器和客户之间需要再建立一个数据连接。进行实际的数据传输。
一旦数据传输结束,数据连接就相继撤销,但控制连接依然存在,客户可以继续发出命令,直到客户退出或者服务器主动断开。

连接方式:
FTP协议支持两种连接方式:主动和被动模式
再主动模式下,客户端会打开一个端口并等待服务器的连接请求。
在被动模式下,服务器会打开一个端口并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被动模式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些网络环境下的连接问题,使得FTP连接更加的灵活可靠。

功能特点

文件传输:FTP协议支持文件的上传和下载操作,特别适用于大文件和批量文件的传输。
匿名访问:FTP协议允许没有特定账户的用户访问服务器上的公共文件,这通常用于修啊在公开发布的文件或软件。然而,对于需要上传文件或访问受保护目录的情况,用户则必须拥有有效的账户信息。
历史版本管理:FTP协议至此hi文件的历史版本管理,使得在数据恢复时可以选择合适的版本进行恢复。
安全性问题:传统的FTP协议在传输数据时并不加密,因此存在数据被截获或篡改的风险。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安全版本的FTP应运而生,如FTPS(FTP Secure)和SFTP(SSH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S:FTPS是通过SSL/TLS协议增强的FTP,它提供了加密的数据传输通道,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大多数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支持FTPS,不需要用户具备太多专业知识。尽管FTPS提供了加密机制,但其性能可能受到加密解密操作的影响。
SFTP:SFTP使用加密传输认证信息和传输的数据,因此相对于FTP来说非常安全。它类似于在安全的容器中传输设备,能够确保文件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SMTP协议

概念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这组规则控制着邮件的中转方式。
SMTP属于TCP/IP协议簇,是TCP/IP协议簇中的一个应用层协议
端口号:默认使用TCP端口25进行通信,为了提高安全性,也常常使用端口465 (SSL)或587(TLS)。
工作模式:基于命令和应答的模式,及客户端发出一个命令,服务器接收并作出相应的回应。

主要功能

邮件传输:SMTP主要用于在不同计算机之间、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之间,以及在不同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邮件。
路由邮件:SMTP协议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确保邮件能够准确、高效地送达。
加密传输:虽然SMTP协议在设计上相对简单,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它已经引入了多种扩展功能,包括支持SSL和TLS加密传输。这可以通过配置SMTP服务器,使用端口465(SSL)或587(TLS)来实现。
身份验证技术:为了提高SMTP的安全性,还可以结合使用SPF(Sender Policy Framework)、DKIM(DomainKeys Identified Mail)和DMARC(Domain-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Reporting, and Conformance)等电子邮件身份验证技术。这些技术通过不同的机制来确保邮件的发送者身份和邮件内容的完整性,从而减少垃圾邮件、网络钓鱼和其他电子邮件安全风险。
个人用户:在日常使用电子邮件的过程中,SMTP协议是必不可少的。当用户通过邮件客户端(如Outlook、Thunderbird等)发送邮件时,客户端会使用SMTP协议将邮件发送到指定的邮件服务器,然后由该服务器将邮件传递到收件人的邮件服务器。
企业用户:对于企业来说,SMTP协议也是实现邮件通信的关键。企业通常会配置自己的邮件服务器,并使用SMTP协议来发送和接收邮件。此外,许多企业还会使用集成式自动化邮件营销管理平台(如Geeksend等),通过SMTP设置连接自己的电子邮箱帐户,并通过邮箱帐户提供商的服务器发送电子邮件。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邮件发送的效率,还确保了邮件的可靠传输。

POP3协议

概念

POP3即邮局协议第三版,是Internet上传输电子邮件的第一个标准协议,也是一个离线协议。

主要功能

POP3协议主要用于从邮件服务器下载邮件到本地客户端,允许用户在本地计算机上管理自己的邮件,包括阅读、删除、保存和检索邮件等。当用户检查邮件时,邮件通常会被下载到用户的电脑上,并从服务器上删除,但用户也可以配置POP2服务器以保留邮件副本。

工作原理

三个阶段:
授权阶段:客户端通过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都武器验证成功后,客户端进入事务阶段。
事务阶段:客户端可以发送命令来检索、查看和删除服务器上的邮件。客户端可以请求服务器提供邮件列表,下载特定邮件或删除邮件。
更新阶段:客户端发送QUIT命令结束会话,服务器接收到QUIT命令后,会删除所有标记为删除的邮件,然后关闭TCP连接。

命令与响应

POP3协议定义了一系列命令,用于控制邮件的接收过程。以下是一些常用的POP3命令和响应:

USER:提供用户名。
PASS:提供密码。
STAT:请求服务器返回邮箱的状态信息,包括邮件数量和总大小。
LIST:请求服务器返回邮件列表,包括每封邮件的索引号和大小。
RETR:请求服务器返回指定索引号的邮件内容。
DELE:标记指定索引号的邮件为删除状态。
QUIT:结束会话并关闭连接。

技术特点

简单易用:POP3协议相对简单,易于实现和使用。它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式来从邮件服务器上下载邮件。
离线阅读:由于POP3协议允许将邮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因此用户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查看和处理邮件。
不支持远程管理:然而,POP3协议不支持在服务器上直接管理文件夹或邮件,也不支持在多个设备间同步邮件状态。因此,对于需要这些功能的用户,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IMAP协议

IMAP即互联网消息访问协议,是一种用于接收和管理电子邮件的标准协议。它允许用户在邮件服务器上管理和读取邮件,而不需要将邮件下载到本地。这对于需要在多个设备上访问邮件的用户特别有用。

工作原理

建立连接:客户端通过IMAP协议连接到邮件服务器,通常使用TCP端口143(未加密)或993(SSL/TLS加密)。
身份验证:用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服务器验证用户凭据,并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其邮箱。
选择邮箱:用户可以选择访问特定的邮箱或文件夹(如收件箱、已发送邮件、草稿等)。IMAP允许用户创建、删除和重命名文件夹,以便更好地组织他们的电子邮件。
同步邮件:客户端与服务器同步邮件,这意味着所有操作(如读取、删除、移动邮件等)都会直接反映在服务器上。同步过程包括:客户端从服务器下载邮件头信息,用户可以选择查看、下载或删除特定邮件。IMAP服务器实时更新邮件的状态(已读、未读、标记等),并将更新同步到所有客户端设备。

功能特性

邮件存储与同步:IMAP允许邮件保留在服务器上,而不是像POP3那样默认情况下将邮件下载到本地后可能从服务器移除。这样用户可以从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连接访问其完整的邮件存储库,实现多设备间的邮件同步。
在线访问:用户可以直接在邮件服务器上浏览、搜索、阅读、移动、删除邮件,所有的操作都会实时反映在服务器端,使得其他已连接的客户端也能立刻看到更新的结果。
多文件夹支持:IMAP提供了强大的文件夹管理功能,允许用户在服务器上创建、删除、重命名文件夹,并将邮件移动至不同的文件夹内,便于邮件分类和归档。
部分下载与缓存机制:支持仅下载邮件的部分内容,比如邮件头信息,用户可以选择性地下载邮件正文和附件,大大减少了网络流量消耗,尤其适用于低带宽环境或存储空间有限的设备。
状态保留:IMAP能记住每个邮件的读取状态(已读或未读)、标志(如星标或标签)以及其他元数据,确保无论何时何地登录,用户的邮件状态都能保持一致。
并发访问能力:同一账户允许多个客户端同时连接并进行操作,各客户端的操作互不干扰。

DHCP协议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种局域网网络协议,主要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给网络中的设备。
自动分配IP地址给其他网络配置的协议,能够显著减少手动配置的工作量,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
DHCP位于OSI模型的应用层,使用UDP协议进行通信。

工作原理

DHCP Discover:当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等)第一次连接到网络时,他会广播发送一个DHCP发现报文,旨在找到一个可用的DHCP服务器。
DHCP Offer:接收到发现报文的DHCP服务器会回应一个DHCP提供报文,向客户端提供一个可用的IP地址及其他网络配置信息。
DHCP Request:客户端选取一个DHCP提供报文,并广播发送一个DHCP请求报文,请求使用指定的IP地址。
DHCP Acknowledgment:DHCP服务器接收到请求报文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DHCP确认报文,分配所请求的IP地址,并确保其下一步的配置。此时,客户端将使用分配到的IP地址和其他配置信息来配置其网络接口。

DHCP协议还包括两个可选阶段:
信息请求阶段(DHCP Inform):在某些情况下,客户端可能会发送DHCP信息请求,向服务器请求其他配置信息,但不请求IP地址。
释放阶段(DHCP Release):当客户端不再需要所分配的IP地址时,它可以发送一个DHCP释放报文,使该IP地址重新可用。

功能

DHCP协议的功能
自动分配IP地址:DHCP服务器可以动态分配给网络中的设备唯一的IP地址,避免地址冲突。
提供其他网络配置信息:除了IP地址外,DHCP服务器还可以提供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地址等重要的网络配置信息。
设置租赁时间:DHCP服务器可以对分配的IP地址设置租赁时间,过期后可重新分配。这有助于优化网络资源的利用。
支持租赁时间的续约:客户端可以在租赁时间到期前向DHCP服务器请求续约,以延长IP地址的使用期限。
跨子网分配:DHCP可以在多个子网中进行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

配置

确定DHCP服务器:明确哪台设备将作为DHCP服务器,通常是路由器或专门的DHCP服务器软件。
配置IP地址池:DHCP服务器需要配置一个IP地址池,即它可以分配给网络设备的IP地址范围。这个范围应与网络的实际需求相匹配,避免地址浪费或冲突。
设置租期:合理配置租期有助于优化网络资源利用。租期结束后,设备需要重新向DHCP服务器申请地址。
排除特定地址:在IP地址池中,可能需要排除一些特定的地址,以便手动分配给特定的设备或用作其他用途。
启用DHCP服务:在DHCP服务器上启用DHCP服务,并保存设置。
测试配置:通过连接新设备到网络并检查其是否自动获得了IP地址等网络配置信息来进行验证。

安全性

启用DHCP Snooping:通过监控DHCP流量,识别并阻止非法的DHCP服务器或客户端。
IP地址保留:为特定的设备保留固定的IP地址,防止其被其他设备占用。
定期监控:定期监控DHCP服务器的状态和配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DNS协议

DNS协议是一个处理IP地址与域名之间映射的网络协议,作用在应用层。只需要通过域名就可以访问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无需记忆复杂的IP地址。DNS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的形式,由大量的DNS服务器组成,这些服务器存储着域名和IP地址的映射信息。

层次结构

DNS系统采用层次结构,域名空间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负责管理其下级域名的信息。这种层次结构使得DNS系统既高效又可靠。具体来说,DNS系统的层次结构包括:

根域名服务器:全球共有13个不同IP地址的根域名服务器,它们的名称用一个英文字母命名,从a一直到m。每个根服务器都有镜像服务器,共享同一个IP地址。所有的根域名服务器都知道所有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域名和地址。
顶级域名服务器:负责管理在该顶级域名服务器下注册的二级域名。
权限域名服务器:负责一个区的域名解析工作。
本地域名服务器:当一个主机发出DNS查询请求时,这个查询请求首先就是发给本地域名服务器的。

查询过程

DNS查询过程通常包括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两种方式:

递归查询:如果DNS服务器没有缓存请求的域名信息,它会代替请求者向其他DNS服务器查询,直到找到答案并返回给请求者。从主机视角看,查询过程是递归的。
迭代查询:DNS服务器会提供下一步应该查询的服务器地址,请求者需要自行向这些服务器进行查询,直到获得最终结果。从DNS服务器视角看,查询过程是迭代的。

具体来说,DNS查询过程:

检查本地的Hosts表文件,看其中是否已经有相应的域名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如果有就会直接采用,并会被标记为非权威服务器的应答。
向首选域名服务器的缓存中查找,如果有对应关系则返回。
如果本地DNS服务器无法解析域名,会从配置文件里面读取13个根域名服务器的地址,然后向其中一台根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
根服务器根据请求的域名,返回对应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域名和地址给本地DNS服务器。
本地DNS服务器再向该顶级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顶级域名服务器返回对应的权限域名服务器的域名和地址。
本地DNS服务器再向该权限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最终获得目标主机的IP地址。
本地DNS服务器将获得的IP地址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并把这个映射关系保存在高速缓存中,以便下次查询时能够快速返回结果。

特点

DNS协议的特点
分布式数据库:DNS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将域名信息存储在世界各地的服务器上,以实现快速解析和高可靠性。
缓存机制:DNS服务器可以缓存解析结果,减少查询次数,提高解析效率。本地DNS解析器和本地DNS服务器都会设置高速缓存。
动态更新:DNS支持动态更新协议(RFC 2136),允许域名信息动态更新,适应网络变化。
容错和冗余:DNS设计有容错机制,即使部分服务器出现故障,系统仍能继续工作。
标准化:DNS协议遵循一系列标准,如RFC 1034和RFC 1035,确保不同厂商和系统的兼容性。

场景

网站访问:当用户输入一个域名时,DNS协议会将其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从而实现网站的访问。
电子邮件:DNS协议还支持MX记录(邮件交换记录),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网络安全:DNS协议还可以用于网络安全领域,如通过DNS隧道技术绕过网络限制进行数据隐蔽传输(但这一技术也可能被用于恶意目的)。

安全

常见的DNS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DNS劫持:攻击者通过篡改DNS解析结果,将用户重定向到恶意网站。防护措施包括使用安全的DNS服务器、定期更新DNS缓存等。
DNS欺骗:攻击者伪造DNS响应,欺骗用户访问恶意网站或下载恶意软件。防护措施包括使用加密的DNS查询(如DNS over TLS或DNS over HTTPS)来防止中间人攻击。
DNS隧道:利用DNS协议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绕过网络限制。这种技术可能被用于恶意目的,如远程控制、文件传输等。防护措施包括监控和分析DNS流量,发现异常行为并及时阻断。

Telnet协议

它是一种基于文本的远程终端协议,允许用户通过网络连接到远程计算机,并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命令。用户可以在Telnet客户端输入命令,这些命令通过网络传输到Telnet服务器,服务器执行命令并将结果返回客户端。

工作原理

Telnet协议的工作原理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即C/S架构。
连接建立:客户端通过TCP连接请求连接到服务器的23号端口。这是Telnet协议的默认端口号。
身份验证:服务器要求客户端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进行身份验证。尽管Telnet协议本身没有提供数据加密功能,但一些实现可能会采用额外的安全措施来增强身份验证的强度。
命令执行:一旦身份验证成功,客户端就可以输入命令,服务器执行这些命令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会话终止:当用户完成所有任务后,可以关闭Telnet连接,会话结束。

特点与限制

双向通信:提供了一个相对通用的、双向的、面向八位字节的通信机制,允许界面终端设备和面向终端的过程通过一个标准过程进行互相通信。
网络虚拟终端(NVT):为了适应异构环境,Telnet使用网络虚拟终端(NVT)来传送远程命令和数据。
明文传输:Telnet协议本身没有提供数据加密功能,所有的数据(包括账号和密码)都以明文形式在网络上传输。这使得Telnet协议容易受到中间人攻击和数据篡改。
缺乏身份验证机制:在没有加密的情况下,Telnet协议缺少有效的身份验证机制,使得用户名和密码等敏感信息容易被黑客截取。
Telnet协议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明文传输和缺乏身份验证机制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使用加密协议:如SSH(Secure Shell)协议,它采用加密技术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并增强了身份验证强度。
端口转发:将Telnet的默认端口从23号端口转发到一个特定的端口来运行服务,以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访问控制:通过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和使用访问密码来限制对Telnet服务的访问。
定期更新补丁:定期检查并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最新补丁,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员工如何识别和应对网络威胁,如钓鱼邮件、恶意软件等。

应用场景

远程登录:Telnet协议最核心的功能是允许用户通过Internet网络远程登录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这种远程登录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上执行远程主机上的操作,这在早期的网络管理中非常常见。
网络设备管理:Telnet可以通过终端对本地和远程的网络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它提供了一个交互式操作界面,允许用户远程登录到任何可以提供Telnet服务的设备上,从而进行管理和配置。
文本传输:Telnet主要用于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命令和查看输出,通常以纯文本形式传输数据。这对于需要在远程计算机上进行简单文本操作的场景非常适用。

SSH协议

SSH是一种加密的网络传输协议,又称为安全外壳协议,主要提供了一个安全、加密的远程连接通道。通过这个通道,用户可以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安全地访问远程服务器、执行命令、传输文件等。SSH协议通过加密技术创建安全地隧道,保障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工作原理

SSH协议的工作原理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安装在本地计算机上,而服务器端则安装在远程服务器上。当用户需要远程登录到服务器时,客户端会与服务器建立一条安全的加密通道,并通过协商建立一个安全的传输层。在SSH中,最重要的安全特性是公钥加密和私钥认证。公钥用于加密数据,而私钥用于SSH认证协议身份。SSH协议支持多种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如AES)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

协议层次

传输层:是SSH协议的第一层,负责建立加密的连接。它使用TCP协议的22端口进行通信,并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连接进行加密。在传输层上,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换了公钥和密钥信息,通过协商建立了一个安全的传输通道。
身份认证层:是SSH协议的第二层,负责用户的身份验证。它支持多种身份认证方式,包括密码认证、公钥认证和主机认证等。在身份认证层上,客户端向服务器提交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服务器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如果身份验证通过,服务器会向客户端发送一个会话密钥,用于接下来的数据传输。
协商层:是SSH协议的第三层,负责协商通信参数和安全设置。在协商层上,客户端和服务器交换了一系列参数和选项,以确定会话的详细信息,如加密算法、消息认证方式、压缩算法等。协商完成后,会话密钥将被用于加密所有通信数据。
数据传输层:是SSH协议的最顶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在数据传输层上,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各种命令和数据,如远程执行命令、上传文件、下载文件等。所有数据都会被会话密钥加密,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特点

安全性:SSH协议使用了多种安全机制,包括加密、认证和完整性检查,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它采用了非对称加密和对称加密的结合,以及数字签名和消息认证码(MAC)的使用,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适应性:SSH协议非常灵活,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它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上运行,包括Unix、Linux和Windows等。
可靠性:SSH协议支持数据压缩和错误纠正,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兼容性:虽然SSH协议需要一些技术知识才能正确配置和使用,但它被广泛支持,可以在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上使用。

应用场景

远程登录和终端访问:SSH最常见的用途之一是通过命令行或图形用户界面远程登录到远程服务器或设备上。
文件传输:SSH协议支持安全的文件传输功能,通过SCP(Secure Copy Protocol)或SFTP(SSH File Transfer Protocol)可以实现对文件的安全传输。
端口转发:SSH可以实现本地端口到远程主机的转发,用于加密与其他系统的通信。
远程命令执行:在远程服务器上执行命令,这对于自动化任务和远程管理非常有用。

安全措施

尽管已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也存在一些安全威胁,如中间人攻击,密钥泄露等。

使用复杂的密码:避免使用简单或容易猜测的密码。
定期更换密钥:定期更新SSH密钥,以减少密钥被破解的风险。
限制远程登录访问:通过配置SSH服务器,限制只有特定的IP地址或用户才能访问。
使用公钥认证:相比密码认证,公钥认证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用户可以在本地生成密钥对,并将公钥存储在需要访问的服务器上。

SSL/TLS协议

是一种用于保障网络通信安全的技术规范。
SSL:安全套接层协议,后更名为TLS,即传输层安全协议。都是用于在互联网通信中提供安全和数据完整性保护的协议。
SSL/TLS协议位于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能够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防止数据被窃听或篡改。
主要目的是确保两个通信实体之间的私密性和数据安全性。例如,在线购物是,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交换的敏感信息,信用卡和个人身份信息就需要勇敢SSL/TLS来加密,以保护用户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访问。

工作原理

分为握手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
握手阶段: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加密通信请求。
服务器回应并发送数字证书。
客户端验证数字证书的有效性并生成随机数。
服务器使用客户端生成的随机数和自己的私钥生成会话密钥。
双方确认握手过程完成。
数据传输阶段:使用会话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发送方使用会话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并通过SSL/TLS协议传输给接收方,接收方使用会话密钥解密数据。

技术特点

加密技术:SSL/TLS协议使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SSL/TLS协议使用消息认证码(MAC)或散列函数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
身份验证:通过使用数字证书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这些证书由可信的第三方机构(CA)签发,包含了服务器的公钥和身份信息。
证书管理:数字证书由证书颁发机构(CA)签发,用于验证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身份,确保通信双方的身份可信。

应用场景

SSL/TLS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保护数据传输安全性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网站加密传输:保护网站上的用户数据(如用户名、密码、信用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电子邮件加密传输:确保电子邮件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拦截或篡改,保护邮件内容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远程访问:确保远程访问服务器时的身份验证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线支付:保护在线支付过程中的交易信息,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支付信息被盗取或篡改。
应用程序安全:用于加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IoT设备通信:用于保护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设备被攻击或控制。

UDP协议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数据传输机制,适用于那些对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UDP协议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实时音频传输、网络游戏、域名系统(DNS)、实时传感器数据传输以及广播和多播应用等。

工作原理

应用程序将数据传递给UDP协议。
UDP协议将数据封装成数据报,并加上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等信息。
数据报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主机。
目标主机的UDP协议接收数据报,并将数据传递给目标应用程序。

特点

无连接性:UDP协议在通信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数据报直接发送给目标主机,从而降低了通信的延迟。
面向报文:UDP协议将应用程序传递给它的数据封装成独立的数据报进行传输,每个数据报都是独立的实体,不会进行拆分和重组。
不可靠性:UDP协议不提供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丢失、重复、乱序等。它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也不提供重传机制。
简单高效:由于UDP协议的简单性,它的开销相对较小,传输效率较高。适用于一些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但对数据完整性要求不那么严格的应用场景。

UDP协议的优点:

低延迟:UDP协议无需建立和维护连接,数据包传输的开销较小,能够实现低延迟的数据传输。
简单高效:UDP协议的实现相对简单,不需要处理复杂的连接状态和控制机制,传输效率较高。
实时性强:UDP协议适用于那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游戏等。
UDP协议的缺点包括:

不可靠性:UDP协议无法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输,没有丢包重传机制,也无法保证数据包的顺序。
拥塞控制:UDP协议没有拥塞控制机制,当网络拥塞时,会导致大量的数据丢失。
安全性差:UDP协议没有提供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安全机制,容易受到攻击。
UDP协议首部中有一个16位的最大长度,这意味着一个UDP能传输的数据最大长度是64K(包含UDP首部)。然而,64K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下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如果需要传输的数据超过64K,就需要在应用层手动分包,多次发送,并在接收端手动拼装

ICMP协议

ICMP即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是TCP/IP协议簇中的一个重要子协议。用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有重要作用,主要用于报告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状态信息,以及争端和排除网络故障。

工作原理

ICMP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它使用IP的基本支持来传递控制消息。当网络中数据包传输出现问题时,如无法到达目的地、路由不可用等,ICMP会生成相应的差错报告消息,并返回给发送方。发送方根据这些差错报告消息,可以确定发生错误的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重发失败的数据包或进行其他处理。

报文格式与类型

ICMP报文格式由RFC 777和RFC 792规范。ICMP报文包含多个字段,其中最重要的是Type(类型)和Code(代码)字段。这两个字段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ICMP报文。

ICMP报文主要分为两大类:差错报告报文和查询报文。差错报告报文用于报告网络中的错误情况,如目的不可达、源抑制、时间超过等。查询报文则用于查询网络状态信息,如ping命令使用的就是ICMP回应请求报文(Type=8)和回应应答报文(Type=0)。

典型应用

Ping:Ping是最常用的ICMP应用之一。它通过发送ICMP回应请求消息到目标主机,并等待回应来测试与目标主机的连接状态。这对于网络诊断和故障排除非常有用。
Traceroute:Traceroute(在Windows中称为Tracert)使用ICMP超时信息和目的不可达信息来确定从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路由路径。它可以帮助用户了解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和诊断路由问题。
MTU测试: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测试使用ICMP报文来测试网络路径上的最大传输单元。这有助于确定网络路径上是否存在需要分片的数据包,并优化网络性能。

技术特点

无连接:ICMP协议不需要建立连接,它可以直接在IP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不可靠:ICMP协议本身是不可靠的,它不会重传或确认消息。但是,它可以通知发送方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以便进行适当的处理。
面向无数据报文:ICMP消息作为IP数据报文来传送,但它本身不传送数据。因此,它不会增加数据传输的延迟和开销。
应用广泛:除了ping和traceroute等常用工具外,许多其他网络工具和应用也使用ICMP协议来诊断和解决网络问题。
不安全:ICMP协议本身不提供加密和身份验证功能,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处理敏感信息,并采取其他安全措施来保护网络通信。


http://www.kler.cn/a/407632.html

相关文章:

  • 【vue3+Typescript】unapp+stompsj模式下替代plus-websocket的封装模块
  • 【数据分享】2024年我国省市县三级的住宿服务设施数量(8类住宿设施/Excel/Shp格式)
  • 003 STM32基础、架构以及资料介绍——常识
  • 【Isaac Sim】配置 Nucleus 本地服务器
  • Chrome和edge浏览器如何为任何网站强制暗模式
  • 【AI最前线】DP双像素sensor相关的AI算法全集:深度估计、图像去模糊去雨去雾恢复、图像重建、自动对焦
  • c++ chrono 时间统计
  • 11.22 日校内模拟赛总结 + 题解(矩阵加速dp, 分块)
  • 【论文速读】| RobustKV:通过键值对驱逐防御大语言模型免受越狱攻击
  • vue3中如何上传文件到腾讯云的桶(cosbrowser)
  • zotero7 插件使用
  • 瑞佑液晶控制芯片RA6807系列介绍 (三)软件代码详解 Part.10(让PNG图片动起来)完结篇
  • Linux:自定义Shell
  • --- 文件IO java ---
  • 【Linux驱动开发】irq中断配置API及中断应用 阻塞休眠和非阻塞的驱动操作
  • python安装包中的一些问题(三):加载 matplotlib 的过程中,调用了 Pillow(PIL 库)时发生了错误
  • 解决mfc100u.dll缺失问题,轻松恢复系统稳定
  • 【网格图】【刷题笔记】【灵神题单】
  • Docker Seata分布式事务保护搭建 DB数据源版搭建 结合Nacos服务注册
  • 【Linux】文件IO的系统接口 | 文件标识符
  • AutoDL安装docker问题
  • SHELL作业
  • CentOS 7 桌面版安装 cuda 12.4
  • linux基本命令(1)
  • Python Flask快速开发网站
  • 模板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