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MySQL实战45讲笔记】基础篇——行锁

系列文章

基础篇——MySQL 的基础架构
基础篇——redo log 和 binlog
基础篇——事务隔离
基础篇——深入浅出索引(上)
基础篇——深入浅出索引(下)
基础篇—— 全局锁和表锁


目录

  • 系列文章
  • 7. 行锁
    • 7.1 两阶段锁协议
    • 7.2 死锁和死锁检测
    • 7.3 思考


7. 行锁

MySQL 的行锁是在引擎层由各个引擎自己实现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引擎都支持行锁,比如 MyISAM 引擎就不支持行锁。不支持行锁意味着并发控制只能使用表锁,对于这种引擎的表,同一张表上任何时刻只能有一个更新在执行,这就会影响到业务并发度。InnoDB 是支持行锁的,这也是 MyISAM 被 InnoDB 替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7.1 两阶段锁协议

在 InnoDB 事务中,行锁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加上的,但并不是不需要了就立刻释放,而是要等到事务结束时才释放。这个就是两阶段锁协议。

根据这个特性,如果你的事务中需要锁多个行,要把最可能造成锁冲突、最可能影响并发度的锁尽量往后放,以减少锁等待的时间,提高并发性能。

举个例子:

假设你负责实现一个电影票在线交易业务,顾客 A 要在影院 B 购买电影票。我们简化一点,这个业务需要涉及到以下操作:

  1. 从顾客 A 账户余额中扣除电影票价;
  2. 给影院 B 的账户余额增加这张电影票价;
  3. 记录一条交易日志。

也就是说,要完成这个交易,我们需要 update 两条记录,并 insert 一条记录。当然,为了保证交易的原子性,我们要把这三个操作放在一个事务中。那么,你会怎样安排这三个语句在事务中的顺序呢?试想如果同时有另外一个顾客 C 要在影院 B 买票,那么这两个事务冲突的部分就是语句 2 了。因为它们要更新同一个影院账户的余额,需要修改同一行数据。

根据两阶段锁协议,不论你怎样安排语句顺序,所有的操作需要的行锁都是在事务提交的时候才释放的。所以,如果你把语句 2 安排在最后,比如按照 3、1、2 这样的顺序,那么影院账户余额这一行的锁时间就最少。这就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事务之间的锁等待,提升了并发度。

这样能够减少锁等待的时间,提高并发性能,但死锁还是可能发生的。


7.2 死锁和死锁检测

当并发系统中不同线程出现循环资源依赖,涉及的线程都在等待别的线程释放资源时,就会导致这几个线程都进入无限等待的状态,称为死锁。

当出现死锁以后,有两种策略:

  1. 一种策略是,直接进入等待,直到超时。这个超时时间可以通过参数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来设置。(这个值不能很大也不能很小,太大了等待时间过长,太小了可能出现误伤,因为有的只是简单的锁等待)
  2. 另一种策略是,发起死锁检测,发现死锁后,主动回滚死锁链条中的某一个事务,让其他事务得以继续执行。将参数 innodb_deadlock_detect 设置为 on,表示开启这个逻辑。

正常情况下我们还是要采用第二种策略,即:主动死锁检测,而且 innodb_deadlock_detect 的默认值本身就是 on。主动死锁检测在发生死锁的时候,是能够快速发现并进行处理的,但是它也是有额外负担的。

如果很多事务都要更新同一行呢,每个新来的被堵住的线程,都要判断会不会由于自己的加入导致了死锁,这是一个时间复杂度是 O(n) 的操作。假设有 1000 个并发线程要同时更新同一行,那么死锁检测操作就是 100 万这个量级的。虽然最终检测的结果是没有死锁,但是这期间要消耗大量的 CPU 资源。因此,你就会看到 CPU 利用率很高,但是每秒却执行不了几个事务。

所以一个解决的思路是控制并发度,不是从客户端,而是要做在数据库服务端。如果你有中间件,可以考虑在中间件实现;如果你的团队有能修改 MySQL 源码的人,也可以做在 MySQL 里面。基本思路就是,对于相同行的更新,在进入引擎之前排队。这样在 InnoDB 内部就不会有大量的死锁检测工作了.

当团队无法通过中间件和定开mysql等方式从服务端做到限制并发量的时候,可以通过表设计的方式降低并发时争夺同一行锁的概率。

比如可以考虑通过将一行改成逻辑上的多行来减少锁冲突。还是以影院账户为例,可以考虑放在多条记录上,比如 10 个记录,影院的账户总额等于这 10 个记录的值的总和。这样每次要给影院账户加金额的时候,随机选其中一条记录来加。这样每次冲突概率变成原来的 1/10,可以减少锁等待个数,也就减少了死锁检测的 CPU 消耗。


7.3 思考

如果你要删除一个表里面的前 10000 行数据,有以下三种方法可以做到:

第一种,直接执行 delete from T limit 10000;

第二种,在一个连接中循环执行 20 次 delete from T limit 500;

第三种,在 20 个连接中同时执行 delete from T limit 500。

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

答案是第二种方式是相对较好的。

  • 第一种方式(即:直接执行 delete from T limit 10000)里面,单个语句占用时间长,锁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大事务还会导致主从延迟。
  • 第二种方式,串行化执行,将相对长的事务分成多次相对短的事务,则每次事务占用锁的时间相对较短,其他客户端在等待相应资源的时间也较短。这样的操作,同时也意味着将资源分片使用(每次执行使用不同片段的资源),可以提高并发性。
  • 第三种方式(即:在 20 个连接中同时执行 delete from T limit 500),会人为造成锁冲突。

http://www.kler.cn/a/410810.html

相关文章:

  • 【H2O2|全栈】JS进阶知识(十一)axios入门
  • ISUP协议视频平台EasyCVR萤石设备视频接入平台银行营业网点安全防范系统解决方案
  • HttpServletRequest req和前端的关系,req.getParameter详细解释,req.getParameter和前端的关系
  • MySQL原理简介—10.SQL语句和执行计划
  • STM32端口模拟编码器输入
  • MongoDB相关问题
  •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Torch框架-数学运算
  • 【Android+多线程】IntentService 知识总结:应用场景 / 使用步骤 / 源码分析
  • 数据结构--创建链表--Python
  • SpringBoot中忽略实体类中的某个属性不返回给前端的方法
  • Maven 依赖管理
  • 使用llama.cpp进行量化和部署
  • 自由学习记录(23)
  • windows 中docker desktop 安装
  • uni-app自定义底部tab并且根据字段显示和隐藏
  • 设计模式——空对象模式
  • 如何不使用密码,通过ssh直接登录服务器
  • 【Python】九大经典排序算法:从入门到精通的详解(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计数排序、基数排序、桶排序)
  • 第二十天 模型评估与调优
  • LeetCode 872.叶子相似的树
  • DevExpress WinForms中文教程:Data Grid - 使用服务器模式的大数据源和即时反馈?
  • 在线课程管理:SpringBoot技术的应用
  • wordpress获取文章总数、分类总数、tag总数等
  • 解决 Android 单元测试 No tests found for given includes:
  • 【运维】 使用 shell 脚本实现类似 jumpserver 效果实现远程登录linux 服务器
  • Android数据存储——文件存储、SharedPreferences、SQLite、Lite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