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算法篇】——数据结构中常见八大排序算法的过程原理详解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插入排序
    • 1.直接插入法
    • 2.希尔排序法
  • 二、交换排序
    • 1. 冒泡排序
    • 2. 快速排序
  • 三、选择排序
    • 1. 简单选择排序
    • 2. 堆排序
  • 四、归并排序
  • 五、基数排序


前言

C++数据结构中的排序算法是编程基础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介绍八大经典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和计数排序。每种算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从小规模数据到大规模数据,从简单的整数排序到复杂的排序需求。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算法,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编程中的排序问题,提升程序性能和效率。
八大排序性能对比表
“不改变相同元素的相对排布,即为稳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法

核心的思想:和前面的比,找到对应的位置插入(对应的位置是指,使得该位置的前面的数都是有序数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程(从小到大排)
1.取数组中的第一个
2.取数组中的第二个,从后往前,前面的逐个对比,若比前面的小,则往前移,
3.取数组中的第三个,从后往前,前面的逐个对比,若比前面的小,则往前移,
n.依次类推,取数组中的第n个,从后往前,前面的逐个对比,若比前面的小,则往前移

2.希尔排序法

核心的思想:对每个子表进行直接的插入排序
子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程(从小到大)
1.第一趟:步长d=4时,分割的子表为:[49,76],[38,13],[65,27],[97,49]
对每个子表执行直接插入排序,得到第一次排序数组为
[49,13,27,49,76,38,65,97]

2.第二趟:步长d=d/2=2时,在第一次排序的基础上:[49,13,27,49,76,38,65,97]
分割的子表为:[49,27],[76,65],[13,49],[38,97]
对每个子表执行直接插入排序,得到第二次排序数组为
[27,13,49,38,65,49,76,97]

3.第三趟:步长d=d/2=1时,在第二次排序的基础上:[27,13,49,38,65,49,76,97]
分割的子表为:[27,13],[49,38],[65,49],[76,97]
对每个子表执行直接插入排序,得到最终的排序数组为
[13,27,38,49,49,65,76,97]

注意:一般第一趟的步长,题目都会给,不然就去取d=数组的大小/2,每次的步长取上一次的步长的1/2。

二、交换排序

1. 冒泡排序

核心的思想:从后两两相比,更小的往后放
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示例: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swap1(int &a,int &b)
{
	int temp = a;
	a = b;
	b = temp;
}
void Sort(vector<int> &c,int n) {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i + 1; j < n;j++) {
			if (c[i] > c[j]) {
				swap1(c[i], c[j]);
			}
		}
	}
}
int main() {
	int n; 
	cin >> n;         //输入排序的元素的个数
	cout << "数日排序元素的大小:" << endl;
	vector<int> c(n);
	for (int i = 0; i < n;i++) {
		cin >> c[i];  //输入排序的元素
	}
	Sort(c, n);    //进行冒泡排序
	cout << "排序后的数位" << endl;
	for (auto c1 : c) {
		cout << c1 <<" "  ;
	}
	system("pause");
	return 0;
}

优化冒泡排序的思路:
增加一个判断是否交换的标志,如果某一轮的排序中,没有发生交换,则结束排序算法(代表已经排好序了)

2. 快速排序

快排的打油诗
小放枢轴左,大放枢轴右;
高低所指换,换针向枢轴;
高低所遇处,枢轴所落入;
递归再排至,左右仅一头。

流程
1.选择枢轴: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为枢轴值(上述例子的49)
2.定义高低移动的双指针:数组的两头
3.每次移动前都和枢轴进行判断
注意:一开始是高指针和枢轴进行对比(枢轴选择第一个元素,相当于低指针的初值)
a.指针和枢轴的值比较,如果相等:当前运动的指针移一位(高向前移,低向后移),继续移动当前指针进行对比判断。
b.指针和枢轴的值比较,如果不等:当前指针的值比枢轴,那就将当前指针的值放在低指针的位置;反之,放在高指针的位置(小放枢轴左,大放枢轴右);然后换指针运动,将当前运动的指针换成另外一个进行运动

4.直到两个指针相遇:该位置即为对应的值,应该所处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再进行递归快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对第一次快排的结果,从第一次的枢轴的值49处,进行分区间执行快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直到左右仅一头

程序的实现,思考两个问题:
1.如何实现分区的逻辑?
如何返回每个区间的枢轴
2.如何控制分区的次数?
实际上是一个二叉树的遍历的问题,可使用递归
示例: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进行分区
int partition(vector<int> &A, int slow, int fast) {
	int pos_nums = A[slow];
	while (slow < fast) {
		//注意:下面的while一定要加上slow < fast这个条件,这里并不是多余的,当排序的数组为:23,56,23,652,32,45,即第一个元素为最小值时,
		//会出现fast一直将为负数的情况出现,血的教训!!!
		while (A[fast] >= pos_nums && slow < fast) {
			fast--;
			//cout << "fast的值为:" << fast << endl;
		}
		A[slow] = A[fast];
		while (A[slow] <= pos_nums && slow < fast) {
			slow++;
		}
		A[fast] = A[slow];
	}
	A[slow] = pos_nums;
	return slow;
}
//递归排序
void Quicksort(vector<int>& A, int low, int hight) {
	if (low < hight) {
		int pos = partition(A, low, hight);
		Quicksort(A, low, pos - 1);
		Quicksort(A, pos + 1, hight);
	}
}
int main() {
	int n;
	cout << " 请输入排序的序列的大小  " << endl;
	cin >> n;
	vector<int> c(n);
	cout << "请输入排序的元素:" << endl;
	for (int i = 0; i < n; i++) {
		cin >> c[i];
	}
	Quicksort(c, 0, c.size() - 1);
	cout << "排列后数组为:" << endl;
	for (const auto& elem : c) {
		cout << elem << " ";
	}
	cout << endl;
	system("pause");
	return 0;
}

三、选择排序

1. 简单选择排序

核心思想:先扫(遍历一遍),再找(找到最小的),放在最前(和第一个元素交换)

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堆排序

堆排序口诀
先建堆,再找数;
找一次,建一次;
找到数,就输出;
输出完,排序完;
流程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根堆含义:根节点的值 > 左,右孩子节点的值
(1). 建立大根堆
a. 例如上述上午数组[49,38,65,97,76,13,27,49]建立的二叉树结构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 构建大根堆
原则:让大元素上升,小的元素下坠,直到构建完成
检查具有孩子节点的根节点,如上述的例子,即为节点97,38,65,49,将数值最大给父节点。
操作如下
比如,上述的38节点,有孩子节点97,36,父节点的值不是最大值,那么将最大值97和父节点38互换,重复这个步骤,检查完所有的父节点。
构建的第一次大根堆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再找数
找数:找大根堆的根节点(即这个数组的最大值
输出:将根节点的值保存,并将根节点的位置的值换成,堆中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找一次,建一次
经过**(2)**输出最大的结果之后,再将新的二叉树结构进行重新排列,使其满足大根堆的条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再输出最大值,替换根节节点的数值,重复(1),(2)的步骤,直到结束

四、归并排序

核心的思想把两个有序的数组,并为一个有序的数组
方法:另外建表,分别从两序列的头依次对比

例程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单个元素属于也属于有序的数组
流程:
1.另外建表:将数组分成有序的数组(单个元素的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依次对比:分别进行两序列的头依次对比,数值小的往新表中添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同理,重复上述的步骤,得到排序后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基数排序

例程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置的排序的列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程
存储的结构是链式的结构:49->38->65->97->76->13->27->49
1.看个位数:例如,第一个元素49,个位数为9,那么排到Q9的位置,同理,排其他的数字,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得到的初次排序:49->49->38->97->27->76->65->13

2.看十位数:例如,第一个元素49,个位数为9,那么排到Q9的位置,同理,排其他的数字,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终的排序:97->76->65->49->49->38->27->13
这个排序他是稳定的,因为”基你太稳!!!“


http://www.kler.cn/a/450955.html

相关文章:

  • Doris 资源软硬限详解
  • springboot477基于vue技术的农业设备租赁系统(论文+源码)_kaic
  • 蓝牙协议——音量控制
  • 数据结构---------二叉树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 程控电阻箱应用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 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相关学点、两者关系、未来趋势
  • 深入解析 Apache APISIX
  • 14-zookeeper环境搭建
  • 解决前端笔记本电脑屏幕显示缩放比例125%、150%对页面大小的影响问题--数据可视化大屏
  • C语言项目 天天酷跑(上篇)
  • day53 第十一章:图论part04
  • Ruby Raider使用教程
  • 基于小程序宿舍报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sm+论文源码调试讲解
  • C++ —— 模板类具体化
  • 图像处理-Ch2-空间域的图像增强
  • nmap端口扫描
  • Windows安装使用 Git Bash教程
  • 模型的多GPU并行训练,DDP
  • 前端对页面数据进行缓存
  • SQL 实战:窗口函数的妙用 – 分析排名与分组聚合
  • 07-01-指针与数组
  • OneCode:开启高效编程新时代——企业定制出码手册
  • component-后端返回图片(数据)前端进行复制到剪切板
  • 008 Qt_显示类控件_QLabel
  • 【es6复习笔记】集合Set(13)
  • MongoDB 更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