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机器学习】03-转换器和预估器、K-近邻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决策树等算法知识

分类算法

一、sklearn转换器和预估器

1 转换器 - 特征工程的父类

  1. fit_transform()
  2. fit() 计算 每一列的平均值、标准差
  3. transform() (x - mean) / std进行最终的转换

2 估计器(sklearn机器学习算法的实现)
估计器(estimator)–一类实现算法的API

  1. 实例化一个estimator
  2. estimator.fit(x_train, y_train) 计算 —— 训练,调用完毕,模型生成
  3. 模型评估:
    1)直接比对真实值和预测值
    y_predict = estimator.predict(x_test)
    y_test == y_predict
    2)计算准确率 accuracy = estimator.score(x_test, y_test)
    转换器和预估器

二、K-近邻算法(KNN)

1. 什么是K-近邻算法
核心思想:
根据你的“邻居”来推断出你的类别

2. K-近邻算法(KNN)原理
K Nearest Neighbor算法又叫KNN算法,这个算法是机器学习里面一个比较经典的算法总体来说KNN算法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算法
定义:
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

   k = 1       容易受到异常点的影响

如何确定谁是邻居?
计算距离:
距离公式
欧氏距离
欧式距离
曼哈顿距离 --绝对值距离
明可夫斯基距离

注意:

  • k 值取得过小,容易受到异常点的影响
  • k 值取得过大,样本不均衡的影响

3.K-近邻算法API

sklearn.neighbor.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 algorithm='auto')
  • n_neighbors:int型k值,k_neighbors查询默认使用的邻居数(默认为5)
  • algorithm:{‘auto’,‘ball_tree’,‘kd_tree’}之一,‘ball_tree’将会使用 BallTree,‘kd_tree"将使用KDTree。'auto’将尝试根据传递给fit方法的值来决定最合适的算法。(不同实现方式影响效率)

4.案例1:鸢尾花种类预测

  • 获取数据
  • 数据集划分
  • 特征工程
    标准化
    KNN预估器流程
  • 模型评估

数据集介绍
lris数据集是常用的分类实验数据集,由Fisher,1936收集整理。lris也称鸢尾花卉数据集,是一类多重变量分析的数据集。

示例: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def knn_iris():
    # 用knn算法对鸢尾花进行分类
    # 步骤:
    #获取数据
    #数据集划分
    #特征工程
    #标准化
    #KNN预估器流程
    #模型评估

    #1获取数据
    iris = load_iris()
    #2数据集划分  随机数种子?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iris.data,iris.target,random_state=6)
    #3特征工程 标准化
    #在划分前就标准化会让训练集内容干扰测试集结果,导致标准化的数据有偏差
    transfer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transfer.transform(x_test)
    #为什么测试集可以直接transform?因为transfer是一个对象会将计算结果保存在对象的属性中
    #fit直接用于计算
    #默认训练集和测试集有同样的均值和标准差!
    #y_train:目标值,分类
    
    #4 KNN 调入训练,预估器流程
    estimator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3)
    estimator.fit(x_train,y_train)

    # 模型评估
    #方法1:直接比对真实值 预测值
    y_predict = estimator.predict(x_test)
    print("y_predict:\n",y_predict)
    print("直接比对:\n",y_test == y_predict)

    #方法2:计算准确率
    score = estimator.score(x_test,y_test)
    print("准确率:\n",score)
    return No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码1:Kn算法
   knn_iris();

结果:
结果1
5 K-近邻总结
优点:简单,易于实现,无需训练
缺点:懒惰算法,对测试样本分类时的计算量大,内存开销大;必须指定K值,K值选择不当则分类精度不能保证
使用场景:小数据场景,几千~几万样本

三、模型选择与调优

学习目标:
说明交叉验证过程
说明超参数搜索过程
应用GridSearchCV实现算法参数的调优
应用:
鸢尾花数据集预测

1.交叉验证

将拿到的训练数据,分为训练和验证集。以下图为例:将数据分成4份,其中一份作为验证集。然后经过4次(组)的测谜次都更换不同的验证集。即得到4组模型的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又称4折交叉验证。

我们之前知道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但是为了让从训练得到模型结果更加准确。做以下处理

  • 训练集:训练集+验证集
  • 测试集:测试集
    1
    目的: 为了让被评估的模型更加准确可信

2.超参数搜索—网格搜索(Grid Search)

通常情况下,很多参数是需要手动指定的(如K-近邻算法中的K值),这种叫超参数。
但是手动过程繁杂,所以需要对模型预设几种超参数组合。每组超参数都采用交叉验证来进行评估。最后选出最优参数组合建立模型

3.模型选择与调优API

sklearn.model_selection.GridSearchCV(estimator, param_grid=None, cv=None)

对估计器的指定参数进行详尽搜索

  • estimator:估计器对象
  • param_grid:估计器参数(dict){“n_neighbors”:[1,3,5]}
  • cv:指定几折交叉验证
  • fit():输入训练数据
  • score():准确率

结果分析:

  • 最佳参数:best_params_
  • 最佳结果:best_score_
  • 最佳估计器:best_estimator_
    交叉验证结果:cv_results_

4.鸢尾花案例增加K值调优

# -*-codeing = utf-8 -*-
# @Time : 2023/3/27 9:10
# @Author : 东
# @File : KNN算法调优
# @Software: PyCharm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def knn_iris():
    # 用knn算法对鸢尾花进行分类
    # 步骤:
    #获取数据
    #数据集划分
    #特征工程
    #标准化
    #KNN预估器流程
    #模型评估

    # 获取数据
    iris = load_iris()
    # 2数据集划分  随机数种子?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iris.data,iris.target,random_state=6)
    # 3特征工程 标准化
    #在划分前就标准化会让训练集内容干扰测试集结果,导致标准化的数据有偏差
    transfer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transfer.transform(x_test)
    #为什么测试集可以直接transform?因为transfer是一个对象会将计算结果保存在对象的属性中
    #fit直接用于计算
    #默认训练集和测试集有同样的均值和标准差!
    #y_train:目标值,分类
    #4 KNN 调入训练,预估器流程
    estimator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3)
    estimator.fit(x_train,y_train)

    # 模型评估
    #方法1:直接比对真实值 预测值
    y_predict = estimator.predict(x_test)
    print("y_predict:\n",y_predict)
    print("直接比对:\n",y_test == y_predict)

    #方法2:计算准确率
    score = estimator.score(x_test,y_test)
    print("准确率:\n",score)
    return None

def knn_iris_gscv():
    # 用knn算法对鸢尾花进行分类、网格搜索、交叉验证

    # 获取数据
    iris = load_iris()
    # 2数据集划分  随机数种子?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iris.data,iris.target,random_state=6)
    # 3特征工程 标准化
    #在划分前就标准化会让训练集内容干扰测试集结果,导致标准化的数据有偏差
    transfer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transfer.transform(x_test)
    #4 KNN 调入训练,预估器流程
    estimator = KNeighborsClassifier()

    #加入网格搜索、交叉验证
    #参数准备
    param_dict = {"n_neighbors":[1,3,5,7,9,11]}
    estimator = GridSearchCV(estimator,param_grid=param_dict,cv=10)
    estimator.fit(x_train,y_train)

    # 模型评估
    #方法1:直接比对真实值 预测值
    y_predict = estimator.predict(x_test)
    print("y_predict:\n",y_predict)
    print("直接比对:\n",y_test == y_predict)

    #方法2:计算准确率
    score = estimator.score(x_test,y_test)
    print("准确率:\n",score)

    #最佳参数:best_params_
    print("最佳参数:\n",estimator.best_params_)
    #最佳结果:best_score_
    print("最佳结果:\n", estimator.best_score_)
    #最佳估计器:best_estimator_
    print("最佳估计器:\n", estimator.best_estimator_)
    #交叉验证结果:cv_results_
    print("交叉验证结果:\n", estimator.cv_results_)
    return No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码1:Kn算法
   knn_iris();
   #码2:调优
   knn_iris_gscv();

结果:
结果2
结果3

四、朴素贝叶斯算法

学习目标:
说明条件概率与联合概率
说明贝叶斯公式,以及特征独立的关系
记忆贝叶斯公式
知道拉普拉斯平滑系数
应用贝叶斯公式实现概率的计算

1.什么是朴素贝叶斯算法

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 朴素+贝叶斯,
是一种简单经典的分类算法,它的经典应用案例为人所熟知:文本分类(如垃圾邮件过滤)。
朴素
假设:特征与特征之间相互独立

2.概率论基础

先验概率:即基于统计的概率,是基于以往历史经验和分析得到的结果,不需要依赖当前发生的条件。

后验概率:则是从条件概率而来,由因推果,是基于当下发生了事件之后计算的概率,依赖于当前发生的条件。

条件概率:记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事件B发生的概率为P(B),则在B事件发生的前提下,A事件发生的概率即为条件概率,记为P(A|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贝叶斯公式: 贝叶斯公式便是基于条件概率,通过P(B|A)来求P(A|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公式
3.拉普拉斯平滑系数
目的:防止计算出的分类概率为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算法实现

API:

sklearn.naive_bayes.MultinomialNB(alpha=1.0)

案例:20类新闻分类
3.1 步骤分析
1)获取数据
2)划分数据集
3)特征工程:文本特征抽取
4)朴素贝叶斯预估器流程
5)模型评估

# -*-codeing = utf-8 -*-
# @Time : 2023/3/27 16:30
# @Author : 东
# @File : 02_day_pusuClass.py
# @Software: PyCharm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 划分数据集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fetch_20newsgroups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TfidfVectorizer  # 文本特征抽取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MultinomialNB           # 朴素贝叶斯


def nb_news():
    """
    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对新闻进行分类
    :return:
    """
    # 1)获取数据
    news = fetch_20newsgroups(subset='all')

    # 2)划分数据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news.data, news.target)

    # 3)特征工程:文本特征抽取
    transfer = TfidfVectorizer()
    x_train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transfer.transform(x_test)

    # 4)朴素贝叶斯算法预估器流程
    estimator = MultinomialNB()
    estimator.fit(x_train, y_train)

    # 5)模型评估
    y_predict = estimator.predict(x_test)
    print("y_predict:\n", y_predict)
    print("直接比对真实值和预测值:\n", y_test == y_predict)  # 直接比对

    # 方法2:计算准确率
    score = estimator.score(x_test, y_test)  # 测试集的特征值,测试集的目标值
    print("准确率:", score)

    return No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nb_news()

结果:
结果
总结:

  • 优点: 朴素贝叶斯模型发源于古典数学理论,有稳定的分类效率 ;对缺失数据不太敏感,算法也比较简单,常用于文本分类;分类准确度高,速度快
  • 缺点: 由于使用了样本属性独立性的假设,所以如果特征属性有关联时其效果不好

五、决策树

学习目标:
说明信息熵的公式以及作用
说明信息增益的公式作用
应用信息熵实现计算特征的不确定性减少程度
了解决策树的三种算法实现

1.认识决策树

决策树思想的来源非常朴素,程序设计中的条件分支结构就是if-else结构,最早的决策树就是利用这类结构分割数据的一种分类学习方法。
高效决策: 看特征先后顺序

2. 决策树分类原理详解

银行贷款数据
图中有四个特征,年龄、有工作、有自己的房子、信贷情况。
问题: 如何对这些客户进行分类预测? 你是如何去划分?(实现最优解)
决策树真实划分:
答案
->原理
信息熵、信息增益等
需要用到信息论的知识!!!问题:通过例子引入信息嫡

->信息论基础
1)信息
香农 : 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小明年龄 “我今年18岁” - 信息
小华 "小明明年19岁” - 不是信息

信息的衡量-信息量–信息嫡

2)信息嫡的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决策树的划分依据之一-----信息增益

定义与公式
特征A对训练数据集D的信息增益g(D.A),定义为集合D的信息嫡H(D)与特征A给定条件下D的信息条件嫡H(DIA)之差,即公式为:
信息增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 信息增益表示得知特征X的信息而息的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使得类Y的信息嫡减少的程度

4. 决策树API

sklearn.tree.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gini', max_depth=None, random_state=None)
  • 决策树分类器
  • criterion:默认是“gini”系数,也可以选择信息增益的熵‘entropy’
  • max_depth:树的深度大小
  • random_state:随机数种子

5.决策树用于鸢尾花数据集

案例源码: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 获取数据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 划分数据集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MultinomialNB              # 朴素贝叶斯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def decision_iris():
    """
    决策树对鸢尾花进行分类
    :return:
    """
    # 1)获取数据集
    iris = load_iris()

    # 2)划分数据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iris.data, iris.target, random_state=22)  # 随机数种子

    # 不用做特征工程:标准化
    # 3)决策树预估器
    estimator = 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entropy')
    estimator.fit(x_train, y_train)

    # 4)模型评估
    y_predict = estimator.predict(x_test)
    print("y_predict:\n", y_predict)
    print("直接必读真实值和预测值:\n", y_test == y_predict)  # 直接比对

    # 方法2:计算准确率
    score = estimator.score(x_test, y_test)  # 测试集的特征值,测试集的目标值
    print("准确率:", score)
    return No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decision_iris()

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决策树可视化

1 保存树的结构到dot文件

sklearn.tree.export_graphviz()  # 该函数能够导入dot文件

tree.export.graphviz(estimator, out_file='tree.dot', feature_names=[","])

2 网站显示结构
http://webgraphviz.com/

在上述例子中引入包: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export_graphviz

并加上代码

export_graphviz(estimator,out_file="iris_tree.dot",feature_names=iris.feature_names)

运行生成的iris_tree.dot文件。
1

将其复制粘贴到网站里,生成: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决策树总结

  • 优点:简单的理解和解释,树木可视化
  • 缺点:决策树学习者可以创建不能很好地推广数据的过于复杂的树,这被称为过拟合
  • 改进:
    剪枝cart算法(决策树API当中已经实现,随机森林参数调优有相关介绍)
    随机森林

8.案例:泰坦尼克号乘客生存预测

流程分析:特征值、目标值
1)获取数据
2)数据处理:缺失值处理,特征值->字典类型,
3)准备好特征值、目标值
4)划分数据集
5)特征工程:字典特征处理
6)决策树预估器流程
7)模型评估

import pandas as pd

# 1、获取数据
path = "C:/Users/zdb/Desktop/machine_learning/DataSets/titanic.csv"
titanic = pd.read_csv(path) #1313 rows × 11 columns

# 筛选特征值和目标值
x = titanic[["pclass", "age", "sex"]]
y = titanic["survived"]

# 2、数据处理
# 1)缺失值处理
x["age"].fillna(x["age"].mean(), inplace=True)

# 2)转换成字典
x = x.to_dict(orient="record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 3、数据集划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random_state=22)

# 4、字典特征抽取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 import DictVectorizer
transfer = DictVectorizer()
x_train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transfer.transform(x_test)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export_graphviz

# 3)决策树预估器
estimator = 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entropy')
estimator.fit(x_train, y_train)

# 4)模型评估
y_predict = estimator.predict(x_test)
print("y_predict:\n", y_predict)
print("直接必读真实值和预测值:\n", y_test == y_predict)  # 直接比对

# 方法2:计算准确率
score = estimator.score(x_test, y_test)  # 测试集的特征值,测试集的目标值
print("准确率:", score)

# 可视化决策树
export_graphviz(estimator, out_file='titanic_tree.dot', feature_names=transfer.get_feature_name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plot_tree
plot_tree(decision_tree=estimator)
plt.show()

六、随机森林

集成学习方法之随机森林
学习目标:
说明随机森林每棵决策树的建立过程
直达为什么需要随机有放回(Booststrap)的 抽样
说明随机森林的超参数

1.什么是集成学习方法

集成学习方法通过建立几个模型组合的来解决单一预测问题。它的工作原理是生成多个分类器/模型,各种独立地学习和做出预测。这些预测最后结合成组合预测,因此优于任何一个单分类做出的预测

2.什么是随机森林

在机器学习中,随机森林是一个包含多个决策树的分类器,并且其输出的类别是由个别数输出的类别的众数而定
例如,如果训练了5棵树,5棵树的结果是True ,1棵树的结果是False,那么最终结果为True

3.随机森林原理过程

两个随机:
训练集随机:BoostStrap,N个样本中随机有放回抽样
特征值随机:从M个特征中随机抽取m个特征,M>>m
训练集:特征值、目标值

为什么采用BootStrap抽样
1、为什么要随机抽样训练集?
如果不进行随机抽样,每棵树的训练集都一样,那么最终训练出的树分类结果也是完全一样的
2、为什么要有放回地抽样?
如果不是有放回的抽样,那么每棵树的训练样本都是不同的,都是没有交集的,这样每棵树都是“有偏的”,都是绝对“片面的”,也就是说每棵树训练出来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而随机森林最后分类取决于多棵树的投票表决

4.随机森林API

随机森林分类器

sklearn.ensemble.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 criterion='gini', max_depth=None, /
bootstrap=True, random_state=None, min_samples_split=2)
  • n_estimators:integer,optional(default=10)森林里的树木数量,可以用网格搜索
  • criteria:string,可选(default=‘gini’),分割特征的测量方法
  • max_depth:integer或None,可选(默认无),树的最大深度5,8,15,25,30 可以用网格搜索
  • max_teatures=‘auto’,每个决策树的最大特征数量
  • if ‘auto’ ,then max_features = sqrt(n_features)
  • if ‘sqrt’ ,then max_features = sqrt(n_features)
  • if ‘log2’ ,then max_features = log2(n_features)
  • if None,then max_features = n_features
  • booststrap:boolean,optional(default=True)是否在构建树时使用放回抽样
  • min_samples_split:节点划分最少样本数
  • min_samples_leaf:叶子节点的最小样本数

超参数:n_estimator,max_depth,min_samples_split,min_samples_leaf

在之前的代码中增加这个代码块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estimator = RandomForestClassifier()

# 加入网格搜索与交叉验证
# 参数准备
param_dict = {"n_estimators":[120,200,300,500,800,1200], "max_depth":[5,8,15,25,30]}
estimator = GridSearchCV(estimator, param_grid=param_dict, cv=3)  # 10折,数据量不大,可以多折
estimator.fit(x_train, y_train)
# 5、模型评估
# 方法1:直接比对真实值和预测值
y_predict = estimator.predict(x_test)
print("y_predict:\n", y_predict)
print("直接必读真实值和预测值:\n", y_test == y_predict)  # 直接比对
# 方法2:计算准确率
score = estimator.score(x_test, y_test)  # 测试集的特征值,测试集的目标值
print("准确率:", score)

# 查看最佳参数:best_params_
print("最佳参数:", estimator.best_params_)
# 最佳结果:best_score_
print("最佳结果:", estimator.best_score_)
# 最佳估计器:best_estimator_
print("最佳估计器:", estimator.best_estimator_)
# 交叉验证结果:cv_results_
print("交叉验证结果:", estimator.cv_results_)

结果

5.随机森林总结

  • 在当前所有算法中,具有极好的准确率
  • 能够有效地运行在大数据集上,处理具有高维特征的输入样本,而且不需要降维
  • 能够评估各个特征在分类问题上的重要性

备注–参考学习:
B站-黑马程序员3天快速入门python机器学习
笔记内容随时补充,如需相关资料可私信本人


http://www.kler.cn/a/4586.html

相关文章:

  • SpringBoot + Websocket实现系统用户消息通知
  • React:构建用户界面的JavaScript库
  • 基于springboot果蔬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
  • Java Stream流操作List全攻略:Filter、Sort、GroupBy、Average、Sum实践
  • 美摄科技为企业打造专属PC端视频编辑私有化部署方案
  • 深入浅出 OpenResty
  • 超好用的浏览器兼容性测试工具,赶紧收藏!
  • JConsole使用教程
  • JSON 数据类型
  • 二叉树结构的实现
  • 全国首个、大势共建 | 实景三维领域部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运营
  • 2022蓝桥杯Java A组、B组
  • 数据结构与算法:堆和栈的区别概述
  • Vue+springboot 高校图书馆座位预约选座系统java毕业设计项目推荐
  • 阿里云-云存储OSS
  • celery详解
  • Leetcode.1574 删除最短的子数组使剩余数组有序
  • macOS 13.3 正式版(22E252)黑苹果恢复版镜像
  • 【算法题】2333. 最小差值平方和
  • 【Paper】2016_基于LQR的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最优控制_姚蒙
  • c语言基础知识——字符串和内存函数(上)
  • JavaScript Math、Number 对象
  • 陪了我‘十几年‘的电脑,有必要升级到固态硬盘吗?
  • 01.关键字、基本函数、预处理
  • langchain学习4
  • hexo 搭建个人博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