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RT-Thread中堆和栈怎么跟单片机内存相联系

        现在RT-Thread+MCU的应用方式越来越普遍,RT-Thread需要配置MCU中的RAM到的系统中,进入系统内存管理,才能提供给基于实时系统的应用程序使用,比如给应用程序提供malloc、free等函数调用功能。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堆和栈,实际上堆和栈都是RAM上的物理内存空间,只是使用方式不同而已。栈和堆都是单片机RAM中一段连续的存储空间,该段空间一般在启动文件或链接脚本中指定,最后在C库的_main函数中进行初始化。STM32中的堆栈内存空间分配就在启动文件中完成:

栈(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和释放
堆(HEAP):有的地方也叫堆栈,一般由用户自行分配和释放,因此在分配好使用完成后要及时释放内存,否则会导致系统可用的内存越来越少,我们管这种情况叫做内存泄漏
使用MDK5进行STM32项目开发时,当点击全部编译后会在Build Output窗口生成如下信息: 

那么这些信息究竟是代表什么意思?
Code:代码段,存放程序的代码部分
RO-Data:只读数据段,存放程序中定义的常量
RW-Data:读写数据段,存放初始化为非0值的全局变量
ZI-Data:0数据段,存放初始化为0的全局变量或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程序运行时会对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自动清0)需要注意的是,启动文件中定义的STACK和HEAP内存空间都是被包含到ZI-Data中的,如下图片可对比说明:

 

当STACK空间大小设置为0x2000时ZI-Data空间大小为129836Byte,设置为0x1000时ZI-Data空间大小为125740Byte。129836-125740 = 4096 = 0x1000,因此可以说明栈空间是被包含在ZI-Data中的。将HEAP空间大小由0x2000设置为0x1000时,ZI-Data空间大小由129836变为125740,129836-125740 = 4096 = 0x1000,因此可以证明堆空间是被包含在ZI-Data中的。

在工程编译完成后也会生成的对应.map文件,.map文件中详细描述了各个函数在ROM中的存储地址和大小,也可以看到程序中定义的全局变量、全局数组、常量等在RAM中的存储地址和大小,因此.map文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件。在生成的.map的最后几行,也可以看到如下信息:

 那么这些信息究竟是代表什么意思?
RO Size:程序在ROM中的存储大小,包括Code段和RO-Data段
RW Size:程序运行时占用RAM空间的大小,包括RW-Data段和ZI-Data段
ROM Size:程序烧写到ROM上时占用的空间大小,包括Code段和RO-Data段、RW-Data段(这里不包含ZI-Data段是因为ZI-Data段全部是0,将其存储在ROM中毫无意义,因此只需记录ZI-Data段占用的内存空间,在程序运行时在RAM上开辟对应大小的内存空间并将该区域清0即可)

const int ci_max_len = 100;        //RO段
static int si_loop_time = 300;     //RW
char *p1;                          //ZI
int main(void)
{
int i = 0;                       //STACK
char c_say_a[] = "hello world";  //c_say_a存储于STACK,"hello world"存储于RO
char *p= &s[0];                  //STACK
static int si_i = 5;             //RW
char *p2;                        //STACK
p1 = (char *)malloc(100);        //HEAP
p2 = (int *)malloc(100);         //HEAP
...
free(p1);
free(p2);
return 0;
}

Cortex-M3和Cortex-M4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对OS的高效支持,主要有3点:
1、它们都具有一个内置的简单的向下计数24位计数器SysTick。之所以要在处理器内增加一个定时器,主要是为了提高软件移植的方便性。所有基于Cortex-M3和Cortex-M4内核的处理器具有相同的SysTick定时器,在一种Cortex-M3/M4处理器上实现的OS也能适用于其它Cortex-M3/M4处理器。因此,嵌入式OS的源码可以很容易的移植到其它Cortex-M3/M4内核的处理器上,无需为设备相关的定时器做修改。
2、Cortex-M3内核支持双堆栈机制,即主堆栈MSP和线程堆栈PSP。OS内核和系统中的中断或异常使用MSP,用户创建的多线程任务使用PSP。
3、Cortex-M3/M4内核支持特权模式和非特权模式,可以将用户创建的多线程任务在非特权操作模式中运行,这样可以限制其对一些寄存器的访问,如NVIC、CONTROL寄存器等,以免因为不可靠的程序引起整个系统的崩溃。
        在裸机系统中,所有的变量、函数调用、中断处理等使用的栈空间均是MSP。在使用RTOS的多线程系统中,每个线程都是完全独立互不干扰的,因此需要为每个线程分配独立的栈空间,这个栈空间可以是预先分配好的全局数组(即存储于RW-Data段或ZI-Data段),也可以是动态分配的一段内存空间(注意:这里动态分配的空间不是启动文件(注:启动文件就是单片机相关的.s文件,如startup_hc32f4a0sitb.s)中定义的堆空间,而是由RTOS管理的内存空间),但本质上它们都是RAM上的一段内存空间。在RT-Thread中若需要动态内存管理,则需要先调用board.c--->rt_hw_board_init()--->rt_system_heap_init((void *)HEAP_BEGIN, (void *)HEAP_END);函数进行动态内存管理范围的配置,即将HEAP_BEGIN和HEAP_END之间的内存空间作为动态内存空间交由RT-Thread进行管理。在RT-Thread Master和RT-Thread Nano版本中,对于rt_system_heap_init()函数调用时填入的参数有些许差异,下面进行对比说明。
RT-Thread Master版本:

 RT-Thread Master版本默认开启RT-Thread中的动态内存分配,并将将HEAP_BEGIN和HEAP_END之间的内存空间作为动态内存空间交由RT-Thread进行管理。其中在board.h文件中有定义,具体如下:

ZI$$Limit是一个链接器导出的符号,代表ZI-Data段的结束,也即程序执行时所占RAM空间的结束地址,也是未使用RAM 空间的起始地址。因此RT-Thread Master版本中会默认将RAM中剩余的内存空间全部交给RT-Thread进行动态内存管理。

RT-Thread Nano版本: 

 RT-Thread Nano版本默认不开启RT-Thread中的动态内存分配,因此凡是涉及到使用RT-Thread动态内存分配的函数都不能使用,如在创建线程时无法使用rt_thread_create()函数,只能使用rt_thread_init()函数等。用户需开启rtconfig.h中的RT_USING_HEAP宏开启使用RT-Thread进行动态内存分配的功能,因为动态内存分配中有使用到信号量,因此还需打开RT_USING_SEMAPHORE宏。rt_system_heap_init()函数中使用的参数rt_heap_begin_get(), rt_heap_end_get()均在board.c文件中有定义,具体如下:

 可以看到RT-Thread Nano版本中是将用户定义好的大小为1024 * 4个字节的内存空间交由RT-Thread进行动态内存管理,而非将RAM中剩余的内存空间全部交给RT-Thread进行动态内存管理。

  这里需要明白的是,程序中并不是将RAM空间用完的,假使RAM为20KByte,实际上只使用了8560Bytes,则剩余的RAM空间全部闲置在那儿。因此在RT-Thread Nano版本中使用数组作为动态内存堆时,可能会有一部分RAM空间是闲置的。

 当把RT_HEAP_SIZE由1024 * 4Byte改为256 * 4Byte时,生成的工程信息中只有ZI-Data发生变化。由11124变为8052,即11124 - 8052 = 3072Byte,和程序中的变化值相等。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RT-Thread Nano是通过定义全局数组的方式在ZI-Data段占据了一段空间,并将这段空间交由RT-Thread进行动态内存分配。如果不想使用RT-Thread-Nano中使用数组作为动态内存堆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和RT-Thread-Master中同样的方法将ZI段结束作为动态内存堆起始地址,将RAM空间结束地址作为动态内存堆的结束地址。这样可以将程序运行所需RAM空间之余的全部空间作为动态内存堆使用,即RAM上没有闲置的内存空间。

编译后生成的.map文件如下所示,可以看到用户自定义的数组消失了,程序使用栈顶地址0x20002b90和RAM空间结束地址0x20005000之间的RAM空间作为RT-Thread的动态内存堆。 

 

当然,RT-Thread Master中也可以使用RT-Thread Nano中默认的使用用户自定义的数组作为动态内存堆的方式。具体如何使用RAM空间,是很灵活的可以由用户自行指定的。当你深入了解RAM空间的分配原理后(一定要研究.map文件,开发中很有用的一个文件),就会发现用户就像是单片机的上帝,上帝可以任意支配手中的资源。而如何让单片机中这些资源按照用户的意愿去分配、去实现既定的功能是我们用户需要去好好研究的。 


http://www.kler.cn/a/465107.html

相关文章:

  • 基于springboot的课程作业管理系统(源码+数据库+文档)
  • Framebuffer 驱动
  • 瑞芯微rk3568平台 openwrt系统适配ffmpeg硬件解码(rkmpp)
  • 如何轻松关闭 iPhone 上的 HEIC [HEIC 图像技巧]
  • 【Ubuntu】安装华为的MindSpore
  • qml MouseArea详解
  • XIAO Esp32S3 播放网络Mp3
  • ELK日志收集系统部署
  • C与语言GDB调试
  • ubuntu 常见问题(持续记录)
  • BLDC无感控制的驱动逻辑
  • [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关键技术总结
  • 深入刨析数据结构之排序(上)
  • 【GPT】Coze使用开放平台接口-【8】创建应用
  • 多模态论文笔记——CogVLM和CogVLM2
  • Java基于SpringBoot的甘肃非物质文化网站的设计与实现,附源码
  • 您的公司需要小型语言模型
  • Tailwind CSS 实战:表单设计与验证实现
  • Eclipse中引入NS3项目
  • Linux系统编程——线程控制
  • UML之泛化、特化和继承
  • 通用优化软件GAMS的数学建模和优化分析
  • 技术实践︱利用Docker快速体验Matterport3DSimulator!让视觉语言导航(VLN)任务入门再无门槛!
  • Mono里运行C#脚本14—.net CLR metadata
  • java vscode springboot 问题汇总
  • the request was rejected because no multipart boundary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