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数仓相关数据读后感

数据仓库工具书

        主要讲维度建模和具体的业务场景例子,维度建模步骤:选择业务过程-声明粒度-确认维度-确认事实,星型模型&雪花模型,事实表&维度表怎么设计,事务-周期快照-累积快照-无事实事实表,其他印象深刻的:蜈蚣事实表,数据仓库总线矩阵

美团技术团队博客-美团数据平台及数仓建设实践

一、美团数仓架构的不同发展阶段

阶段1:团队规模小,要求快速响应,灵活多变,支持业务决策

分为数据源层、数据加工层、数据服务层,数据应用层。

我理解为ODS+DWD+DIM+WDS+ADS

问题:随着数据量、业务负责度和团队规模的增重,为了更好地完成业务需求,数据组团队按照应用划分了不同的团队:面向总部的团队、面向城市业务的团队。各个团队开发的时候都做面向自己的业务做一个数据模型、明细数据、指标、主题宽表,这就会导致重复计算和烟囱式开发。在团队规模还小的时候,大家彼此知道对方在做的事情,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团队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团队之间的沟通障碍就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烟囱式开发。不同团队独立作战,烟囱式开发的主要问题:

  • 开发效率低
  • 大量重复计算、数据冗余,资源成本高
  • 数据口径不统一

阶段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烟囱式开发),数据组做了架构上的调整,主要目标是:简化开发流程、明确分层分主题标准。

  1. 之前的数据组的团队被完全纵向切分,导致公用的部分明细数据重复开发,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将数据团队改为:数据建模组和数据应用组
    1. 数据建模组:负责基础事实表,基础维度表,原子指标的数据开发,自下而上,面向业务
    2. 数据应用组:负责应用指标,应用维度,应用模型的数据开发,自上而下,面向应用
  2. 分层规范:明确各层的职责
    1. 数据源层ODS:负责接入数据源,并做到多数据源整合
    2. 数据集成层IDL:业务主题的划分(商家、交易、用户),屏蔽底层影响,尽量欢迎业务,统一标准---类似DWD
    3. 数据组件层CDL:分析主题划分(商家交易、用户活动),针对同一个分析对象统一指标口径,避免重复计算---原子指标
    4. 数据集市层MDL:负责建设宽表模型,汇总表模型(商家宽表,商家时段汇总表),作用是支持数据分析查询以及支持应用所需的数据,围绕应用构建不同的数据集市(流量集市、城市经营集市)---派生指标
    5. 数据应用层ADL:主要职责是建设应用分析,支持多维分析应用,比如城市经营分析等。
  3. 主题标准:根据数仓的每层特性,使用不同的主题划分方式,总体原则是:主题内部高度内聚,不同主题间低耦合。比如明细层按照业务过程划分主题,汇总层按照“实体+活动”划分分析主题,应用层根据应用需求划分应用主题

问题:数据集成层和组件层,由数据基建组来统一标准;数据应用层由数据应用组来运维。这个索然分工明确,沉淀了公共数据,数仓底部做了收敛,但是在应用层和集市层缺发生了膨胀,缺乏管理。(我理解为存在很多临时性需求,导致有的应用层数据模型一段时间之后就没人使用了。)

阶段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据应用膨胀),希望使用建模工具代替人工开发。

建模工具分为:基础建模工具、应用层建模工具

  • 基础层建模工具:主要是在元数据中心记录维护业务过程、表的关联关系、实体对象、识别的分析对象,基于维护的信息构建数据组件以供应用层和数据层拼接。(搭建数仓的元数据管理平台)
  • 自助查询工具:根据数据组件和用户选取的需要查询的指标维度信息构建逻辑宽表,根据逻辑宽表匹配最佳模型,从而产生查询语句,并将查询出来的数据反馈给用户,同时根据用户查询情况反过来指导建模,告诉我们哪些指标和那些维度经常会放在一起查询,根据用户常用的指标、维度组合建设数据组件
  • 应用层建模工具:依赖数据组件,包括数据组件层的多维明细数据、轻度汇总数据以及集市层的宽表,构建数据应用。主要过程是获取需要的数据组件,进行数据裁剪、维度退化、按需上卷、复合指标计算,最终把获取到的多个小模型拼接起来构建数据应用。

总结:

阶段1数仓刚刚起步,很多时候都是面向需求开发,数据团队人也不多,很多时候都是要求快速,基本上就是一个人从数据源开始一路开发到应用层;随着业务需求量的增多,数仓体积增大,个人独立开发导致的烟囱式开发的缺点逐渐暴露,迎来了第二阶段。

阶段2主要目标就是公共计算逻辑下沉,这个交给了数据建模组来专门负责,也就是把数仓分层了上下两块,下面的数仓底层交给专门的人负责,上面还是面向需求,百花齐放;但是随着需求的增多,这朵花太大了,而且很多花瓣都干死了(就是开发一段时间之后就没人用了),而且需求多大家都忙不过来了,很多简单的需求能不能实现让他们自己搞?这就迎来了第三阶段。

阶段3主要目标是使用建模工具代替人工开发,解决一些简单的需求,典中典就是自助查询工具了,搞个数据自助平台,他们需要什么自己去查,查不了再来找我们开发,极大地减轻开发负担,而且很多临时需求也好管理。同时,开发一些元数据管理工具,建模工具,方便开发时捋清各个表的关联关系以及数据流转过程,用于提高开发效率。

二、数据治理

1、数据开发流程治理

数据开发流程:需求分析->技术方案设计->数据开发->报表/接口开发

  1. 需求分析:产品设计一个需求PRD,列出指标维度矩阵,然后与需求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做一些数据探查,看数仓的数据能不能满足该需求的实现。
  2. 技术方案的设计:完成需求分析后,形成设计数据模型,同时将方案落地到文档进行技术方案评审。
  3. 数据开发:技术方案评审通过之后,正式进入数据开发以及测试阶段。
  4. 报表开发:数据开发完成后,进入具体的应用开发,如看板、报表、接口。

整个数据开发流程需遵循:数据标准化、标准系统化、系统一体化即数据符合标准规范,同时将标准规范落地到系统里,最后系统要和周边应用打通,形成一体。

  • 数据标准化:数据产品团队、数据开发团队、数据分析团队联合建立数据标准化委员会,指定《指标标准规范》、《维度标准规范》以及一些新增指标、维度的流程等一系列规范标准,这样做的好处是:指标维度管理有据可依、保障各方指标维度口径清晰统一。
  • 标准系统化:明确了数据标准的各项规范,要将这些规范落地到系统上,也就是数据治理平台(美团自研)。主要有四层:数据生产工具、集团基础平台、元数据层、数据服务层。
    • 数据生产工具:离线生产平台、实时生产平台、调度管理平台(主要依靠平台计算能力)
    • 集团基础平台:数据资产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资源管理、权限管理
    • 元数据层:数据模型、表&字段、主题&层级、指标&维度、业务过程、词根&词库
    • 数据服务层:数据标准化过程,如指标流程、维度流程、认证管理都是在这里落地;同时把业务管理起来,保留业务大盘、业务过程、数据域管理;还要管理数据模型包括维度矩阵、事实逻辑模型、维度逻辑模型;同时提供元数据服务,包括业务元数据、技术元数据、以及维度服务;还有一些在线建模工具。
  • 系统一体化:主要是针对下游对接,通过与各个下游不同形式的对接,数据治理平台完成了整个下游数据应用的联通,以及支持数据使用与生产,形成了一体化的系统。

    • 报表平台:保证展示所需的指标维度信息、模型信息来自数据治理平台
    • 数据超市:数据超市的自助取数里根据指标、维度、数据组件构建数据查询
    • 异常分析平台:对指标维度的波动进行检测分析
    • CRM系统:面向一线城市团队的数据展示、
    • 算法平台:面向算法平台提供标签、特征数据的管理
    • 画像平台:管理画像平台的人群标签
    • 数据API服务:对外提供的API接口
    • 公司元数据平台:向公司元数据平台提供元数据信息

2、资源优化

3、数据安全

三、OneData建设探索

OneData的核心思想:从设计、开发、部署和使用层面,避免重复建设和指标冗余建设,从而保障数据口径的规范和统一,最终实现数据资产全链路关联、提供标准数据输出以及建立统一的数据公共层

如何统一?:统一归口、统一出口

  • 统一业务归口:构建业务知识库,保障对业务认知的一致性(业务流转+数据流转)
  • 统一设计归口:模型分层规范,设定各层数据流向(ODS-DWD-DWA-APP/ODS-DWD-APP/ODS-DWD-DWT-APP),主题划分(面向业务、面向分析),规范建设(词根、表命名、指标命名、)
    • 面向业务:按照业务进行聚焦,降低对业务理解的难度,并能解耦复杂的业务。我们将实体关系模型进行变种处理为实体与业务过程模型。实体定义为业务过程的参与体;业务过程定义是由多个实体作用的结果,实体与业务过程都带有自己特有的属性。根据业务的聚合性,我们把业务进行拆分,形成了七大核心主题
    • 面向分析:按照分析聚焦,提升数据易用性,提高数据的共享与一致性。按照分析主体对象不同及分析特征,形成分析域主题在 DWA 进行应用,例如销售分析域、组织分析域。
  • 统一应用归口:构建知识库,同个应用的多次迭代维护在同一文档
  • 统一数据出口:
    • 交付标准化,完善交付细节,从根本上保证数据质量,如业务测试保证数据合理性一致性、技术测试保证数据唯一性准确性、数据平台的稳定性和后期人工维护保证数据的及时性。
    • 数据资产管理,针对如何解决数据质量中维度和指标一致性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数据易用性的问题,提出了数据资产的概念,借助公司内部平台工具实现数据资产管理。实现:统指标管理、统一维度管理、统一数据出口

数仓全景图:


http://www.kler.cn/a/468849.html

相关文章:

  • 【动态重建】时间高斯分层的长体积视频
  • Chapter4.3:Implementing a feed forward network with GELU activations
  • Which CAM is Better for Extracting Geographic Objects? A Perspective From参考文献
  • Uniapp Android 本地离线打包(详细流程)
  • ESP8266+STM32+阿里云保姆级教程(AT指令+MQTT)
  • Apache zookeeper集群搭建
  • 【C++】B2101 计算矩阵边缘元素之和
  • Ubuntu挂载云盘操作步骤
  • 关于 webservice 日志中 源IP是node IP的问题,是否能解决换成 真实的客户端IP呢
  • [深度学习] 大模型学习1-大语言模型基础知识
  • 桌面开发 的变量声明(Variable Declaration)核心知识
  • SpringCloud系列教程:微服务的未来(八)项目部署、DockerCompose
  • Dockerfile进行详细的介绍
  • IDEA 编辑器自动识别 Dockerfile 类型高亮和语法提示
  • Git使用mirror备份和恢复
  • NLP问与答——Deep contextualized word representations
  • 51c嵌入式~单片机~合集4
  • 如何排查香港服务器上的权限问题
  • ros2笔记-2.5.1 面向对象编程
  • 双馈风电DFIG并网系统次转子侧变流器RSC抑制策略研究基于LADRC和重复控制的方法
  • 【视觉SLAM:八、后端Ⅱ】
  • C#Halcon跨窗口颜色识别
  • 使用 Spring Boot 进行数据校验
  • 如何构建云原生时空大数据平台?
  • EasyExcel监听器详解
  • 【QED】暴食海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