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掌握AI提示词的艺术:从基础到高级的深度探索
全面掌握AI提示词的艺术:从基础到高级的深度探索
文章目录
- 全面掌握AI提示词的艺术:从基础到高级的深度探索
- Prompt之道:清晰表达
- 1. 表达什么
- 2. 如何清晰表达
- 3. 深度思考
- Prompt之术:三板斧
- 1. 分配角色
- 2. 给出示例(few-shots)
- 3. 思维链(Chain-of-Thought)
- 更高阶认知:压缩表达
- 1. 压缩的背景与缘起
- 2. 如何修炼“压缩”能力
- 3. 场景是画布,AI是画笔,人是画师
- 结语
在与大模型进行对话时,清晰地表达我们的需求是成功的关键。本文将从产品视角出发,结合李继刚的见解,深入探讨如何通过Prompt(提示词)的道与术,提升与AI交互的效果。
Prompt之道:清晰表达
1. 表达什么
要想写出好的提示词,首先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方法论。这些知识和方法论是创意源源不断的基础。拥有一个内核,即对想表达的事物有清晰的认知和框架,是成功的关键。正如李继刚所言,“read in, prompt out”,因在前,果在后。
- 读书多:丰富的阅读让我们在脑海中积累了大量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可以封装成不同的场景,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想法。
- 拥有内核:对想表达的事物有清晰的认知和框架。
- 因果关系: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明确,理解因在前,果在后。
2. 如何清晰表达
清晰表达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别人的想法,而是基于自身的理解。文科生和哲学背景的人在这方面有优势,因为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度和对词语压缩的理解更深刻。
- 基于理解:提示词的每一句都应该基于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简单抄袭。
- 身份优势:文科生和哲学背景的人通常具有更高的文字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 描述事物:通过自身的学历、教育、工作背景,将脑海中的想法清晰地阐述出来。
- 框架思维:通过几个角度描述问题,包括要做什么事情、背景、目标、任务、数据、输出等。
- 不断调整:通过不断试词,确保文字与脑海中的想法契合。
3. 深度思考
与AI的对话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当脑海中有清晰的画面时,AI可以引导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 层次提升:与AI对话可以帮助我们从第三层理解进入到第四层。
- 画面感:这种高阶认知能力是通过整体的认知和心智的提升而涌现的。
Prompt之术:三板斧
1. 分配角色
在提示词中分配角色可以让大模型进入“角色模式”,提供更好的结果。角色相当于一个信息压缩包,包含了知识域、语言风格等信息。
- 角色模式:分配角色后,大模型能够提供更符合角色特征的输出。
- 信息压缩:角色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如知识域、语言风格、决策倾向等。
- 角色塑造:如果大模型不具备该角色信息,则需要通过提示词塑造角色信息。
2. 给出示例(few-shots)
当描述不够精确时,增加一些案例作为补充。这样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和类比。
- 背景与必要性:当描述不够精确时,增加案例可以帮助模型理解。
- 速写作用:案例相当于脑海中想法的速写,帮助模型进行类比和输出。
3. 思维链(Chain-of-Thought)
在提示词中加入“让我们一步步思考”,可以引导模型进行逻辑推理,而不是依赖直觉思维。
- 逻辑推理:通过提示词引导模型进行逻辑推理,区别于直觉思维。
- 快思考与慢思考:思维链相当于从快思考转向慢思考。
更高阶认知:压缩表达
1. 压缩的背景与缘起
仅仅使用上述技巧,可能会让人觉得像是体力活。真正的提升在于“压缩”——通过精准和凝练的表达,减少多余的字词。
- 语义空洞:字与字、词与词、语句与语句之间存在大量空洞,导致多余输出。
- 压缩效果:通过压缩,表达变得更加精准和凝练。
2. 如何修炼“压缩”能力
尝试将一段话压缩为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这种练习能够提高表达的精准性和凝练性。
- 逐步压缩:不断练习将一段话压缩为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
- 逻辑与机制:这种压缩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有逻辑和机制的。
3. 场景是画布,AI是画笔,人是画师
我们需要有感觉,能指挥AI如何工作,而不是完全放手让AI自由发挥。
- 有sense:具备对场景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 指挥AI:应主动引导AI的工作,而不是完全依赖AI。
结语
文字功底是长期价值巨大的技能,不能速成。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我们可以在与AI的对话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技巧。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提供启发,让我们一起在AI提示词的世界中探索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