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M后端处理
本文是学习笔记,原文来自计算机视觉life
背景
拓展卡尔曼滤波
SLAM的后端一般分为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以扩展卡尔曼滤波(EKF)为代表的滤波方法,一种是以图优化为代表的非线性优化方法。不过,目前SLAM研究的主流热点几乎都是基于图优化的。
滤波方法尤其是EKF方法,在SLAM发展很长的一段历史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的一个大缺点就是存储量和状态量是平方增长关系,因为存储的是协方差矩阵,因此不适合大型场景。而现在基于视觉的SLAM方案,路标点(特征点)数据很大,滤波方法根本吃不消,所以此时滤波的方法效率非常低。
图优化
在图优化里,Bundle Adjustment(后面简称BA)起到了核心作用。但是之前LAM的研究者们发现包含大量特征点和相机位姿的BA计算量其实很大,根本没办法实时。
后来SLAM研究者们发现了其实在视觉SLAM中,虽然包含大量特征点和相机位姿,但其实BA是稀疏的,稀疏的就好办了,就可以加速了啊!比较代表性的就是2009年,几个大神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SBA:A software package for generic sparse bundle adjustment》,而且计算机硬件发展也很快,因此基于图优化的视觉SLAM也可以实时了!
在SLAM里,图优化一般分解为两个任务:
1、构建图。机器人位姿作为顶点,位姿间关系作为边。
2、优化图。调整机器人的位姿(顶点)来尽量满足边的约束,使得误差最小。
SparseOptimizer
整个图的核心SparseOptimizer 包含一个优化算法(OptimizationAlgorithm)的对象。OptimizationAlgorithm是通过OptimizationWithHessian 来实现的。其中迭代策略可以从Gauss-Newton(高斯牛顿法,简称GN), Levernberg-Marquardt(简称LM法), Powell’s dogleg 三者中间选择一个(我们常用的是GN和LM)
迭代策略
高斯牛顿法
优化问题中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变量x使得目标函数f(x)最小化。
Hessian 矩阵是目标函数 f(x)对变量 x 的二阶偏导数构成的矩阵,定义如下:
在极值点时
f
′
(
x
)
=
▽
f
(
x
k
)
+
H
(
x
k
)
(
x
−
x
k
)
=
0
f'(x)=\triangledown f({x}_{k})+H({x}_{k})(x-{x}_{k})=0
f′(x)=▽f(xk)+H(xk)(x−xk)=0
解得:
x
k
+
1
=
x
k
−
H
X
K
−
1
▽
f
(
x
k
)
{x}_{k+1} = {x}_{k}-{H{X}_{K}}^{-1}\bigtriangledown f({x}_{k})
xk+1=xk−HXK−1▽f(xk)
准Newton 方法: 在实际问题中,直接计算和存储 Hessian 矩阵可能过于昂贵。因此,准Newton 方法(如 BFGS 或 L-BFGS)通过近似 Hessian 矩阵或其逆矩阵,降低计算复杂度,同时保持高效性。
- 优势与限制
优势:
利用二阶导数信息,优化过程对目标函数曲率更加敏感,可以更快地收敛到极值。
特别适用于具有良好曲率结构的函数,能够准确找到极值点。
限制:
对于高维问题,计算 Hessian 矩阵的时间和内存复杂度很高。Hessian 矩阵可能不是正定的(例如目标函数的某些区域是凹的),需要特殊处理,如修正Hessian 矩阵或采用拟Hessian 近似。
注:凸函数的曲面是“开口向上”的,凹函数的曲面是“开口向下”的。
LM算法
Levenberg-Marquardt (LM) 是一种优化算法,用于解决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特别是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拟合任务中。它结合了梯度下降法和高斯-牛顿法的优点,提供了一种在全局收敛性和局部优化效率之间取得平衡的方法。
核心思想
LM 算法通过在梯度下降和高斯-牛顿之间切换调整搜索方向,从而更有效地最小化非线性问题的残差平方和。其数学核心是解决下面的问题:
算法步骤
- 初始条件设置:
- 初始参数x0
- 阻尼因子 λ 用于平衡算法的两种模式
- 构建更新公式: 在每次迭代中,LM 的参数更新公式如下:
- 调整阻尼因子 λ
如果本次迭代减少了目标函数值(即误差降低),减小 λ(让搜索方向更接近高斯-牛顿法)。 - 如果本次迭代增加了目标函数值,增大 λ(让搜索方向更接近梯度下降法)。
更新参数: 使用新的 Δx 更新 x。 - 检查收敛条件: 如果满足预设的收敛准则(如参数变化量或误差减小量小于阈值),停止迭代;否则返回第 2 步。
优点
结合了梯度下降法的全局收敛性和高斯-牛顿法的快速局部收敛性。
对于模型中的初始参数选择不敏感。
在小数据集的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中非常高效。
缺点
需要计算雅可比矩阵,可能导致计算量较大。
对于非常高维度的优化问题,其效率可能不如其他方法。
应用场景
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非线性模型参数的优化,如神经网络训练(在某些早期应用中)。
数据拟合:科学计算中拟合实验数据,例如非线性回归。
图像处理:目标匹配或形状拟合。
总结来说,Levenberg-Marquardt 算法是一种稳健且高效的非线性优化工具,尤其适用于需要快速收敛的中小规模问题。
推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