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 Flutter 和 Compose 的 PlatformView 实现对比,它们是如何接入平台控件
在上一篇《深入 Flutter 和 Compose 在 UI 渲染刷新时 Diff 实现对比》发布之后,收到了大佬的“催稿”,想了解下 Flutter 和 Compose 在 PlatformView
实现上的对比,恰好过去写过不少 Flutter 上对于 PlatformView
的实现,这次恰好可以用来和 Compose 做个简单对比:
Flutter
其实 Flutter 在 Android 上的 PlatformView
实现过去已经聊过好多次了,Flutter 作为完全脱离平台渲染树的独立 UI 库,它在混合开发的 PlatformView
实现可以说是“历经沧桑” 。
既然前面我们讲过很多次,这里主要就是简单介绍下,方便和 Compose 做个对比,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后面的详细链接。
在 Flutter 上是通过 AndroidView
接入平台控件,目前活跃在 Android 平台的 PlatformView
支持主要有以下三种:
- Virtual Display (VD)
- Hybrid Composition (HC)
- Texture Layer Hybrid Composition (TLHC)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模式支持?因为主要是随着技术推进和适配场景,PlatformView
的适配需求都在更新,但是新来的又不能完全提前之前的方案,所以就导致实现都并存下来。
VD
VD简单来说就是使用 VirtualDisplay 渲染原生控件到内存,然后利用 id 在 Flutter 界面上占用一个相应大小的位置,最后通过 id 关联到 Flutter Texture 里进行渲染。
问题也很明显,因为控件不会真实存在渲染的位置,可以不严谨理解,它只是内存里 UI 的“镜像”显示,或者说“副屏镜像”,所以此时的点击和对原生控件的操作,其实都是需要由 Flutter 这个 View 进行二次转发到原生再回到 Flutter 。
另外因为控件是渲染在内存里,所以和键盘交互需要通过二级代理处理,容易产生各种键盘输入和交互的异常问题,特别是 WebView
场景。
当然,现在的 VD 已经比初始的时候好很多,并且还在兼容“服役”。
HC
1.2 版本开始支持 HC 模式,这个版本就是直接把原生控件「覆盖」在 FlutterView 上进行堆叠,简单来说就是 HC 模式会直接把原生控件通过 addView
添加到 FlutterView
上 。如果出现 Flutter Widget 需要渲染在 Native Widget 上,就采用新的 FlutterImageView
来承载新图层。
比如在 Layout Inspector,HC 模式可以看出来各种原生布局的边界绘制:
而如下图所示,其中蓝色的文本是原生的 TextView
,红色的文本是 Flutter 的 Text
控件,在中间 Layout Inspector 的 3D 图层下可以清晰看到:
- 两个蓝色的
TextView
是被添加在FlutterView
之上,并且把没有背景色的红色 RE 遮挡住了 - 最顶部有背景色的红色 RE 也是 Flutter 控件,但是因为它需要渲染到
TextView
之上,所以这时候多一个FlutterImageView
,它用于承载需要显示在 Native 控件之上的纹理,从而达 Flutter 控件“真正”和原生控件混合堆叠的效果。
这里的
FlutterImageView
,其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了解决动画同步和渲染。
当然,这样带来了一个问题,因为此时原生控件是直接渲染,所以需要在原生的平台线程上执行,纯在 Flutter 的 UI 线程就存在线程同步问题,所以在此之前一些场景下会有画面闪烁 bug 。
虽然这个问题最后也通过类似线程同步实现解决,但是也带来一定程度的性能开销,另外在 Android 10 之前还会存在 GPU->CPU->GPU的性能损耗,所以 HC 属于会性能开销较大,又需要原生控件特性的场景。
TLHC
3.0 版本开始支持 TLHC 模式,最初的目的是取代上面这两种模式,可惜最终共存下来,该模式下控件虽然在还是布局在该有的位置上,但是其实是通过一个 FrameLayout
代理 onDraw
然后替换掉 child 原生控件的 Canvas
来实现混合绘制。
所以看到此时上图
TextView
里没有了内容,因为TextView
里的Canvas
被替换成 Flutter 在内存里创建的Canvas
。
其实 TLHC 流程上和 VD 基本一样,简单对比 VirtualDisplay 和 TextureLayer 的实现差异,可以看到主要还是在于原生控件纹理的提取方式上 :
从上图我们可以得知:
-
从 VD 到 TLHC, Plugin 的实现是可以无缝切换,因为主要修改的地方在于底层对于纹理的提取和渲染逻辑;
-
以前 Flutter 中会将
AndroidView
需要渲染的内容绘制到VirtualDisplays
,然后在VirtualDisplay
对应的内存中,绘制的画面就可以通过其Surface
获取得到;现在AndroidView
需要的内容,会通过 View 的draw
方法被绘制到SurfaceTexture
里,然后同样通过TextureId
获取绘制在内存的纹理 ;
从这个简单流程上看,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 super.draw(surfaceCanvas);
,给 Android 的 View “模拟” 出来工作环境,然后通过“替换” Canvas 让 View 绘制需要的 Surface 上合成:
那 TLHC 有什么问题?因为它是通过“替换” Canvas 来得到 UI ,但是这种实现天然不支持 SurfaceView
等场景,因为 SurfaceView
是自己独立的 Surface 和 Canvas,所以通过 parent 替换 Canvas
的实现并不支持。
所以目前的 PlatformVIew
支持上的结果:
- 默认会是 TLHC 模式,如果发现接入的 View 是
SurfaceView
,那么就会“降级”使用 VD 来适配 - 可以通过
initExpensiveAndroidView
接口强行使用 HC
详细链接:
https://blog.csdn.net/ZuoYueLiang/article/details/131800717
https://blog.csdn.net/ZuoYueLiang/article/details/124577097
https://blog.csdn.net/ZuoYueLiang/article/details/124805110
Compose
Compose 的 PlatformView 原理这里可以详细聊聊,这个目前的资料不多,比较有聊的价值。
众所周知,Jetpack Compose 虽然是 Android 平台的全新 UI 开发框架,但是它的 UI 渲染树和「传统 xml View 控件」是“不直接兼容”的,Compose 属于独立的 UI 库,它的 UI 模式更接近 Flutter ,但是 @Composable 函数又不是和 Flutter 一样 return ,在实际工作中,Compose 代码在编译时会给 @Composable 函数添加 Composer
参数 ,而实际的 UI Node Tree 等的创建,都是从“隐藏”的 Composer
开始:
详细可见:https://blog.csdn.net/ZuoYueLiang/article/details/145105060?spm=1001.2014.3001.5501
所以,一旦你需要在 Jetpack Compose 里接入一个原生控件,你就需要用到 PlatformView 的相关实现,PlatformView 本质上就是把「传统 xml View 控件」渲染进 Compose 渲染树里,而在 Compose 在 Android 平台,使用的就是 AndroidView
:
@Composable
fun CustomView() {
var selectedItem by remember { mutableStateOf("Hello from View") }
// Adds view to Compose
AndroidView(modifier = Modifier.fillMaxSize(), // Occupy the max size in the Compose UI tree
factory = { context ->
// Creates view
TextView(context).apply {
text = "Hello from View"
textSize = 30f
textAlignment = TextView.TEXT_ALIGNMENT_CENTER
}
}, update = { view ->
// View's been inflated or state read in this block has been updated
// Add logic here if necessary
// As selectedItem is read here, AndroidView will recompose
// whenever the state changes
// Example of Compose -> View communication
view.text = selectedItem
})
}
如上代码所示,通过 AndroidView
我们可以把一个 Android 传统的 TextView
添加到 Compose 里,当然这没什么实际意义,只是作为一个简单例子。
渲染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在 Layout Inspector 的 Component tree 里并没有 TextView
,因为它只是被渲染到 Compose 里,但是它其实并不是 “直接” 存在于 Compose 的 LayoutNode ,它只是“依附”在 AndroidView
。
想知道 AndroidView
的工作原理,我们需要看它的 factory
实现,从源码我们可以看到,它主要是通过 ViewFactoryHolder
创建了一个代理 layoutNode
来“进入” Compose 渲染树:
而 Android 上 ViewFactoryHolder
的实现主要在它基类 AndroidViewHolder
,这里可以看到 AndroidViewHolder
那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传统 ViewGroup
实现 :
我们可以假设,我们前面的传统
TextView
,在AndroidView
内部实际上就是被添加到AndroidViewHolder
这个ViewGroup
里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Owner
,从命名上也很“关键”。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继续看,首先我们在 AndroidViewHolder
里可以看到有 layoutNode
的实现,也就是其实这个 Holder ,它既是传统 ViewGroup
,又具备 Compose 里的 layoutNode
实现:
通过查看 layoutNode
的实现,我们可以看到:
- 在
layoutNode
被onAttach
到 Compose 布局里的时候,会执行addAndroidView
,其实这里的addAndroidView
内部,就是一个ViewGroup
的addView
操作 - 另外,在 layoutNode 被
onDetach
时执行removeAndroidView
,内部也就是ViewGroup
的removeViewInLayout
- 另外还有通过
MeasurePolicy
处理布局,简单说就是将 Compose 的布局状态同步到AndroidViewHolder
这个ViewGroup
去布局,给 「传统 XML View」“模拟” 布局环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AndroidViewHolder
类似一个“中转站”,它将 Compose UI 的生命周期和测绘布局状态同步到传统 ViewGroup 控件,从而给添加进来的 TextView
“模拟” 出布局和绘制环境,大概可以总结:
AndroidViewHolder
类似于 Compose 代理 Node,它 Compose 中的 UI 环境“模拟”到ViewGroup
中,通过控制ViewGroup
的绘制与布局来控制我们的「传统 xml View 控件」。
那么 AndroidViewHolder
肯定就是从 onAttach
开始进入 Compose 的 LayoutNode 体系工作,这里关键在于 AndroidComposeView
的这个操作:
(owner as? AndroidComposeView)?.addAndroidView(this, layoutNode)
这里又冒出来一个新对象 AndroidComposeView
,它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 owner
,那它又是什么?
我们看 AndroidComposeView
的源码,可以看到 AndroidComposeView
同样是一个 ViewGroup
,它的内部主要是有一个 AndroidViewsHandler
的 ViewGroup
在处理 AndroidViewHolder
,比如前面的 addAndroidView
就是将 Holder 添加到 Handler :
那到这里就有三个东西:
AndroidComposeView
AndroidViewsHandler
AndroidViewHolder
它们都是传统 ViewGroup
的实现,且关系大概如下所示:
那么到这里,流程上我们应该就清晰了,我们只需要搞清楚 AndroidComposeView
是什么,来自哪里,然后往下,大概就可以理清它的实现。
我们通过 AndroidComposeView
内部有个 root
节点的实现,可以猜测它应该是一个顶层节点,所以我们直接从顶部开始找:
我们从 Activity 开始往下找,经过几个简单调整,就可以在 AbstractComposeView.setContent
找到创建 AndroidComposeView
的地方:
因为 AbstractComposeView
的实现是 ComposeView
,所以可以看到:
AndroidComposeView
是在初始时被ComposeView
创建并addView
,然后 Composition 里 UiApplier 的 root 节点就是AndroidComposeView
。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我们那个 owner
为什么是 AndroidComposeView
的来源,然后往下就是 AndroidViewsHandler
,它主要就是持有所有 Holder ,然后根据调用给它的 children 执行各种布局和绘制操作: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
- 在初始化的时候,Compose 就会创建一个顶层 ViewGroup 节点
AndroidComposeView
,它是一个 root LayoutNode AndroidComposeView
内部的AndroidViewsHandler
会通过一个 hashMap 去触发和管理 children Holder 的布局和重绘AndroidViewHolder
是一个代理 LayoutNode ,同时它将 Compose UI 的生命周期和测绘布局状态同步到传统 ViewGroup 控件
大概会是下面这样的结构,但是它虽然被 addView
到 ViewGroup
里,但是它并不会直接渲染在 ViewGroup
里 ,而是「被代理渲染」到 LayoutNode 对应的 Scope 里 :
比如我们接入了两个 SurfaceView
到 Compose ,如果我们打印传统布局结构,大概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结果,:
这里举例的
SurfaceView
后面会顺便聊聊 。
最后就是绘制,知道流程后,我们直接看回 AndroidViewHolder
里的 layoutNode 实现,在这里有一个来自 drawBehind
的 canvas
:
一般情况下,drawBehind
修饰符可以想任何可组合函数后面绘制内容时,例如:
Text(
"Hello Compose!",
modifier = Modifier
.drawBehind {
drawRoundRect(
Color(0xFFBBAAEE),
cornerRadius = CornerRadius(10.dp.toPx())
)
}
.padding(4.dp)
)
而这里的 Canvas 是来自 DrawScope
, DrawScope
属于一个针对 Canvas 接口的高级封装,内部 Canvas 的底层支持还是原生平台的 Canvas ,因为 Compose 有多平台支持,而 Android 平台对应的就是 AndroidCanvas
对象,这里是通过 canvas.nativeCanvas
获取到的,就是 android.graphics.Canvas
对象,也就是传入了一个 Android 原生 Canvas 。
流程上如下图所示,这里的核心其实就是:将 Compose 里 drawBehind
的 Canvas 传递给「传统 XML View」,这样在绘制时用的就是来自 Compose 体系 drawBehind
的 Canvas 链条:
所以这里可以看到,在绘制的时候,采用的其实就是通过 AndroidViewHolder 这个 ViewGroup
作为 Parent 来 “替换” 掉作为 child 的传统 View 的 Canvas ,让 View 的内容通过 Compose 的 Canvas 绘制到它所在的 LayoutNode 上。
另外, pointerInteropFilter
也会处理手势事件,用户在当前 LayoutNode 交互的手势,会被发送到 AndroidViewHolder
这个 ViewGroup
,从而触发传统 Androd 控件的点击等效果。
最后,在 navigate 切换的时候, AndroidViewHolder
也会相对应的被 add/remove 。
从这角度看,Compose 的 PlatformView 实现和 Flutter 的 TextureLayer 理念很接近,都是通过“替换” Canvas 和“模拟”布局环境来实现 View 接入,但是,它们又有本质不同,这个不同就体现在
SurfaceView
。
因为 SurfaceView
是有自己独立的 Surface 和 Canvas ,所以它是无法被 Parent 的 Canvas “替换” ,这也是 Flutter 里 TLHC 的问题,但是在 Compose 里,你会发现 SurfaceView
在 AndroidView
里可以正常工作:
@Composable
fun ContentExample() {
Box() {
ComposableSurfaceView(Modifier.size(100.dp))
Text("Compose", modifier = Modifier
.drawBehind {
drawRoundRect(
color = Color(0x9000FFFF), cornerRadius = CornerRadius(10.dp.toPx())
)
}
.padding(vertical = 30.dp))
}
}
@Composable
fun ComposableSurfaceView(modifier: Modifier = Modifier) {
AndroidView(factory = { context ->
SurfaceView(context).apply {
layoutParams = ViewGroup.LayoutParams(
ViewGroup.LayoutParams.MATCH_PARENT, ViewGroup.LayoutParams.MATCH_PARENT
)
holder.addCallback(MySurfaceCallback())//添加回调
}
}, modifier = modifier)
}
class MySurfaceCallback : SurfaceHolder.Callback {
private var _canvas: Canvas? = null
override fun surfaceCreated(p0: SurfaceHolder) {
_canvas = p0.lockCanvas()
_canvas?.drawColor(android.graphics.Color.GRAY)//设置背景颜色
_canvas?.drawCircle(100f, 100f, 50f, Paint().apply {
color = android.graphics.Color.YELLOW
})//绘制一个红色的图像
p0.unlockCanvasAndPost(_canvas)
}
}
可以看到,上面代码的 SurfaceView
灰色的背景和黄色的圆都被渲染出来,另外 Text
的 Compose 文本也正常带着背景色覆盖显示在 SurfaceView
上:
有没有觉得奇怪,为什么 SurfaceView
的 Canvas
没有被替换,但是 SurfaceView
的内容和层级却又正常渲染在了 Compose UI 树里?
其实道理很简单,虽然 Compose 和「传统 XML View」 是两套 UI 框架,但是 Compose 的本质还是 Android 里面的 View ,也就是它依旧在 View 体系的范畴内:
依赖 Android 的 Surface、Window、SurfaceFlinger 体系去渲染。
我们简单回忆下 SurfaceView
是怎么工作的?
-
Android 里控件基本都是以
View
为基类,所有可见 View 对象都会渲染到一个 Surface ,这个 Surface 来自 SurfaceFlinger ,也就是当前 Window 下。 -
尽管
SurfaceView
继承自类View,但是它有自己独立的 Surface,是直接提交到 SurfaceFlinger
这也是 SurfaceView
会有自己独立 Canvas 的原因,简单说它是一个可以绘制到 Surface 并直接输出到 SurfaceFlinger 的视图。
一般情况下, SurfaceView
在其 Window 层上始终是一个透明的 Rect,类似于**SurfaceView
在其窗口中打了一个洞**, 并且默认情况下,SurfaceView
的 Z 顺序始终低于其附加的 Window 层,也就是 SurfaceView
的 Surface 是在默认 Surface 的下面。
而最终渲染时,SurfaceFlinger 会将 SurfaceView
的图像层和 Window 的图像层叠加在一起。
那么回到 Compose,Compose 的底层还是一个传统的 View ,所以它还是依赖 View 的 Surface 和 SurfaceFlinger,也就是:
Compose 和「传统 View」 共用同一个 Window 和
DecorView
,AndroidView
作为一个桥接节点,将「传统 View」 “插入” 到 Compose 的布局树中,虽然SurfaceView
绘制内容是独立的,但在屏幕上是共享一个Window
,SurfaceFlinger
依然会统一管理窗口合成。
如给上方 SurfaceView
的代码加上 setZOrderOnTop(true)
,就会看到 Compose 的 Text
看不到了,因为此时的 Z 层面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 Compose 和 Flutter 在 AndroidView
上最大的区别:
Flutter 是完全脱离了渲染体系,但是 Compose 还是在 View 体系内,所以
SurfaceView
不会是问题,甚至官方还推出了SurfaceView
对应的 Compose 封装 AndroidExternalSurfaceScope 。
只是说,在 「传统 XML View」 体系中,每个 View 会有一个 RenderNode,而 Compose 中“一般”只有 ComposeView 一个 RenderNode,也就是传说的单页面状态,而 Compose 内部最终就是将自己的 LayoutNode 通过 Composer 组合完成后塞到 RenderNode 里面。
最后
可以看到,在 Android 平台上, Flutter 和 Compose 在最终实现思路很接近,大家都叫 AndroidView
,理念都是“模拟”环境和“替换” Canvas ,但是在 Android 平台上 Compose 有着原生 View 体系的优势,所以它对 SurfaceView
的支持更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