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ology 群辉NAS安装(5)介绍一下NAS的体系和安装container manager
Synology 群辉NAS安装(5)介绍一下NAS的体系和安装container manager
- 和安装container manager
- 先介绍一下,安装之后情况
- Synology的NAS的体系
- 写在前面
- 群辉的实现
- 套件中心
- 在套件中心,安装container manager
- 进入container manager 装mssql的image
- 补充
- proxy
- 配置代理
- 为 Docker 创建一个配置文件夹
- 创建一个配置文件来存放代理信息:
- 用 vi 文本编辑器打开它:
- 重新加载并重启 Docker 服务
- 验证代理是否设置成功
- 使用命令行,还是采用可视化界面
和安装container manager
先介绍一下,安装之后情况
装好NAS后,然后需要从官网下载一大堆软件.
具体来说, 是先拿到说明书,然后扫码,登录到官方,然后下载软件.
但最开始,主要是Snynology Assistant这个软件。
那么,这时有很多种策略来配置ip地址。
一般来说,先将NAS连到交换机上,然后登入到路由器,看多了哪个IP。或者把网线再拔掉,看少了哪个IP。
这里我多说一句,有一次,是路由器到交换机的网线松了,我研究了半天才发现是那里出了问题。。。
启动Snynology Assistant后,界面是这个样子:
右键,联机。
然后,是配置密码这事,不是我不想写,是因为当时压力太大,现在选择性遗忘了。。。好吧。
联机后,看到界面
控制面板,和套件中心,是常用的两个功能。当然,文件管理器,相当于windows的explorer或者linux的 file.
本篇的路径主要是如何安装container。
在这之前,介绍一下NAS的体系。
Synology的NAS的体系
写在前面
我常说,快速理解一件新事务的方法,是先理解需求,然后,想象如果是你自己该如何去做。
我一直认为NAS是未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用sd卡建一个RAID,体积可能只有U盘那么大。所以,不论大厂如何吹,它们只是明日黄花。
因为分布式的趋势,是从来不会以个人意识,或是资本意志为转移的。大厂也不行!
以AI为例,这几天大新闻是中国的一家“不知名”的公司
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上周公告DeepSeekChat已通过北京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或将很快向公众开放服务。 DeepSeek由知名私募巨头幻方量化于2023年4月创立。
老实说,他们的行动也是太慢了. 比我想象慢多了。
我原指望半年前,就会有一个小孩指出,AI是中专生就能干的活。
openai在推出chatgpt 之后,立即放弃了起家的RL,因为强化学习不好再写论文了嘛!
我是说,公司的利益,与这些学术“流氓”的利益当然是相反的。
目前我不算是打工仔了,我也在搞AI,所以,我是敢说几句实话。
而且23年我就对朋友说了。
NAS是我一直看好一个方向,只是好东西,被一群人玩烂了以后,这个行业就受到了大影响。而且即使是群辉,我其实认为他们问题也很大。
我常说,我最强项之一是能真正理解人机交互,不是我多聪明,而相对的,是我勤奋,因为人机界面舒服,你要调身处地的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他的sence。但是,显然,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场景。
这是许多公司出问题的地方,群辉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现在我是为自己做事,我只能是拿来用而己。
所以,我们还是回到正题。
但我认为,任何一个当代程序员,你要稍微了解一下NAS,因为它是未来,你可以想象,你有一个不到手机那么大的东西,里面有GPT,邮件服务器,你的blog,你的重要数据,一切都在里面,你可以把它放在家里,也可以随身带着。这是未来。
我还可以断言,所有的大厂,妄图将算力控制在计算中心那里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大厂未来的重点,在大型应用软件。
而不是基础设施。
以人体为例,120万亿个细胞,是平等的,没有哪个更高贵。分布式是宇宙的格局。
群辉的实现
群辉是一家台湾公司。
但显然其服务网站是 .cn。
是基于Linux的,很标准的linux。
控制面板我们不说了,网上很多。主要是应该先将ssh配好,root登录等等。
我们说说套件中心
套件中心
套件中心的定义是:由群辉提供保证的所谓原厂软件。
所以,重点来了:
在安装软件时,应优先在这里找,找不到的,再用docker container解决。
因为目前,我们的重点是装mssql,所以这里我们点到为止。
在套件中心,安装container manager
如下,这里别不多说.
我们学习一种知认,最好的方式是类比.因为这样节省你的大脑的空间.我们的大脑是有限,非常有限的,不信那些鸡汤.
这里类比为 docker 服务。
进入container manager 装mssql的image
这里我们能看到,三个重要的tag:
熟悉docker人同仁,很快能理解:
映像–images
注册表–registries
容哭–docker containers
这里,不得不说,如果语言选英文,就更容易理解了。
补充
proxy
如下,本节内容基本结束了。
但确有补充。
众说周知docker的registry,是要代理的,所以,这里我写一点:
否则这个页面是空白的。
我想,这一步,能难倒大部分人
配置代理
为 Docker 创建一个配置文件夹
在 SSH 终端执行以下命令:
mkdir -p /etc/systemd/system/pkg-ContainerManager-dockerd.service.d
创建一个配置文件来存放代理信息:
touch /etc/systemd/system/pkg-ContainerManager-dockerd.service.d/http-proxy.conf
用 vi 文本编辑器打开它:
vi /etc/systemd/system/pkg-ContainerManager-dockerd.service.d/http-proxy.conf
然后
[Service]
Environment="HTTP_PROXY=http://192.168.1.3:10808"
Environment="HTTPS_PROXY=http://192.168.1.3:10808"
Environment="NO_PROXY=localhost,127.0.0.1"
如果你使用的是 Socks5 代理,改为:
[Service]
Environment="HTTP_PROXY=socks5://192.168.1.3:10808"
Environment="HTTPS_PROXY=socks5://192.168.1.3:10808"
Environment="NO_PROXY=localhost,127.0.0.1"
如果需要认证,格式如下:
[Service]
Environment="HTTP_PROXY=socks5://用户名:密码@192.168.1.3:10808"
Environment="HTTPS_PROXY=socks5://用户名:密码@192.168.1.3:10808"
Environment="NO_PROXY=localhost,127.0.0.1"
注意:替换 192.168.1.3:10808 和 用户名:密码 为你自己的信息。
保存并退出。
重新加载并重启 Docker 服务
完成配置后,需要重新加载一下配置文件,并重启 Docker 服务: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ystemctl restart pkg-ContainerManager-dockerd.service
验证代理是否设置成功
接下来,我们验证一下代理设置是否生效。使用以下命令查看 Docker 的环境变量:
systemctl show --property=Environment pkg-ContainerManager-dockerd.service
Environment=HTTP_PROXY=http://192.168.1.3:10808
Environment=HTTPS_PROXY=http://192.168.1.3:10808
Environment=NO_PROXY=localhost,127.0.0.1
测试 Docker 代理
最后,我们通过拉取镜像测试代理是否生效。运行以下命令:
docker pull busybox
如果镜像能正常下载,说明 Docker 已经通过代理成功连接网络。
另外如果要在 Docker 容器内通过代理访问网络,你可以在运行 Docker 容器时,设置环境变量来指定代理,例如:
docker run -e http_proxy=http://your-proxy:port \
-e https_proxy=http://your-proxy:port \
-e no_proxy=localhost,127.0.0.1 \
your-image
OK了
使用命令行,还是采用可视化界面
显然,群辉提供了相对友好的可视化界面来操作container,
但是,我们需要客观地说,有时还是命令行好用。
docker run,相对而言, 是最靠谱的。
这是因为linux体系,从来都不是亲民的,亲民的意思是对一个特性持续性的改进。但linux没这个基因。以docker-compose为例,bug多多。
所以,还是建议我用最原始的docker run。
我这个是很懒的,我都这么说,显然我是在实验之后,无奈的选择。
还有,ssh,有时也需要作proxy,当然,不一定。你可以在别的机器下载后ftp或者scp过去。
再就是尽最大可能用root。
安全就是扯蛋的事,对百姓来说,不用的时候,关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