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逆向工程核心原理》第三~五章知识整理

查看上一章节内容《逆向工程核心原理》第一~二章知识整理

对应《逆向工程核心原理》第三章到第五章内容

小端序标记法

  • 字节序
    • 多字节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存放的字节顺序
    • 分为小端序和大端序两大类
  • 大端序与小端序
BYTE b = 0x12;
WORD w = 0x1234;
DWORD dw = 0x12345678;
char str[] = "abcde";

TYPE

Name

字节

大端序

小段序

BYTE

b

1

[12]

[12]

WORD

w

2

[12][34]

[12][34]

DWORD

dw

4

[12][34][56][78]

[78][56][34][12]

char[]

str

6

[61][62][63][64][65][00]

[61][62][63][64][65][00]

  • 1 字节,在二进制是 8 位,在十六进制是 2 位
  • 内存地址:从低到高增长(如 0x10000x10010x1002)。
  • 数据的高/低位:数值的权重高低。例如,0x12345678 中:
    • 高位字节是 0x12(权重最大,像数字的“千位”),
    • 低位字节是 0x78(权重最小,像数字的“个位”)
  • 大端序:内存的低地址存储数据的高位字节
    • 人类视角:从左到右(地址递增)阅读,数值顺序不变,符合直觉。
    • 网络传输(网络字节序)、某些文件格式(如JPEG)
    • 保存多字节数据很直观
  • 小端序:低位字节在低地址,高位字节在高地址
    • 硬件视角:低地址存低位字节,方便逐字节处理(如加法从低位开始)
    • x86/x64架构CPU,内存中直接处理低位数据更高效
  • 字符串:最后是以 NUll 结尾,a 的 ASCII 码十六进制是 0x61
    • 字符串被保存在一个字符数组中,字符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的,无论采用大端序还是小端序,存储顺序都相同

在 OllyDbg 中查看 LittleEndian.exe 文件

#include "windows.h"
BYTE b = 0x12;
WORD w = 0x1234;
DWORD dw = 0x12345678;
char str[] = "abcd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byte lb = b;
    WORD lw = w;
    DWORD ldw = dw;
    char *lstr = str;

    return 0;
}

直接给出 main() 函数的地址,按 Ctrl+G 跳转到 401000 地址处

可以看到我们的定义的变量 0x12 地址应该是 40AC40

可以发现,这些数据使用小端序存储

IA-32 寄存器

寄存器

  • 寄存器是 CPU 内部用来存储数据的一些小型存储区域,有非常高的读写速度
  • 与 RAM(随机存储器、内存)略有不同,CPU 访问 RAM 中的数据时要经过较长的物理路径,花费时间长

学习程序调试技术,需要学习调试器解析出的汇编指令

IA-32 提供了庞大的汇编指令,指令可以翻看 Intel 提供的用户手册了解,大部分汇编指令用于操作寄存器或检查其中的数据

IA-32 寄存器

IA-32 是英特尔推出的 32 位元架构,属于复杂的指令集架构,支持多种寄存器

基本程序运行寄存器是 IA-32 寄存器的一种

基本程序运行寄存器

E 表示扩展,表示该寄存器在 16 位 CPU(IA-16)时已存在,并且其大小在 IA-32 下由原 16 位扩展为 32 位

通用寄存器

  • 4 字节 32 位,保存常量与地址
  • 传送和暂存数据,参与算术逻辑运算,保存运算结果

  • 各寄存器
    • EAX:累加器(针对操作数和结果数据)
      • 用在函数返回值中,所有 Win32 API 函数都会先把返回值保存到 EAX 再返回
    • EBX:基址寄存器(DS 段中的数据指针)
    • ECX:计数器(字符串和循环操作)
      • 也可以用在循环命令(LOOP)中循环计数,每执行一次循环,ECX 减 1
    • EDX:数据寄存器(I/O 指针)

以上 4 个寄存器主要用在算法运算(ADD、SUB、XOR、OR)指令中,常用来保存常量与变量的值

某些汇编指令(MUL、DIV、LODS)直接操作特定寄存器,执行这些命令,仅改变特定寄存器的值

    • EBP:扩展基址指针寄存器(SS 段中栈内数据指针)
      • 表示栈区域的基地址,函数被调用时保存 ESP 的值,函数返回时再把值返回 ESP,保证栈不会崩溃(即栈帧技术)
    • ESI:源变址寄存器(字符串操作源指针)
    • EDI:目的变址寄存器(字符串操作目标指针)
    • ESP:栈指针寄存器(SS 段中栈指针)
      • 指示栈区域的栈顶地址,某些指令(PUSH、POP、CALL、PET)可以直接用来操作 ESP

后四个寄存器主要用作保存内存地址的指针

  • 对低 16 位兼容
    • EAX:(0~31)32 位
    • AX:(0~15)EAX 的低 16 位
    • AH:(8~15)AX 的高 8 位
    • AL:(0~7)AX 的低 8 位

段寄存器

  • 段是一种内存保护技术。它把内存划分为多个区段,并为每个区段赋予起始地址。范围、访问权限等,以保护内存,
  • 此外段还同分页技术一起用于将虚拟内存变更为实际物理内存。
  • 段内存记录在 SDT(段描述符表)中,而段寄存器就持有这些 SDT 的索引
  • 段寄存器由 6 中寄存器组成,每个寄存器大小为 2 字节 16 位,存放相应所在段的段基址
    • CS:代码段寄存器
    • SS:栈段寄存器
    • DS:数据段寄存器
    • ES:附加(数据)段寄存器
    • FS:数据段寄存器
      • 用于计算 SEH(结构化异常处理机制)、TEB(线程环境块)、PEB(进程环境块)等地址
    • GS:数据段寄存器
  • 每个段寄存器指向的段描述符与虚拟内存结合,形成一个线性地址,借助分页技术,线性地址最终被转换为实际的物理地址
    • 不使用分页技术的操作系统中,线性地址直接变为物理地址

程序状态与控制寄存器

  • EFLAGS:标志寄存器
    • 大小为 4 字节 32 位,由原来 16 为 FLAGS 寄存器扩展而来
    • 每位的值为 1 或 0
    • ZF:零标志,若运算结果为 0,则值为 1,否则为 0
    • OF:溢出标志,有符号整数溢出时,OF 值被设置为 1。MSB(最高有效位)改变时,其值也被设为 1
    • CF:进位标志,无符号整数溢出时,其值也被设置为 1

指令指针寄存器

  • EIP:指令指针寄存器
    • 指令指针寄存器保存着 CPU 要执行的指令地址,其大小为 4 字节 32 位,由原 16 位 IP 寄存器扩展而来。
    • 程序执行时,CPU 会读取 EIP 中一条指令的地址,传送指令到指令缓冲区后,EIP 寄存器的值自动增加,增加的大小即是读取指令的字节大小
    • 这样,CPU 每次执行完一条指令,就会通过 EIP 寄存器读取并执行下一条指令
    • 与通用寄存器不同,不能直接修改 EIP 的值,只能通过其他指令间接修改,比如 JMP,Jcc,CALL,RET,还可以通过中断或异常修改 EIP 的值

栈内存在进程中的作用如下:

  • 暂时保存函数内的局部变量
  • 调用函数时传递参数
  • 保存函数返回后的地址

栈是一种数据结构,按照 FILO(后进先出)的原则存储数据

栈的特征

一个进程中,栈顶指针(ESP)初始状态指向栈底端。

执行 PUSH 命令将数据压入栈时,栈顶指针就会上移到栈顶端。

执行 POP 命令从栈中弹出数据时,若栈为空,则栈顶指针重新移动到栈底端

栈是一种由高地址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栈是由下往上扩展的,逆向扩展

栈操作示例

打开 Stack.exe(调试过程中,寄存器的初始值与栈的初址会随运行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可以看到栈顶指针的值为 19FF74,观察右下角的栈窗口,可以看到 ESP 指向的地址及其值

在代码窗口按 F7,执行 401000 地址处的 PUSH 100 命令

ESP 的值变为了 19FF70,比原来减少了 4 个字节,并且当前栈顶指针指向了 19FF20 地址,该地址保存的值就是 100

也就是说,执行 PUSH 命令时,数值 100 被压入栈,ESP 随之向上移动,值减少 4 个字节

再次按 F7,执行 401005 地址的 POP EAX 命令

可以发现,ESP 的值增加了 4 个字节,变为了 19FF74,变为了一开始的状态

也就是说,从栈中弹出数据后,ESP 随之向下移动

总结:栈顶指针在初始状态指向栈底。向栈压入数据时,栈顶指针减小,向低地址移动;从栈中弹出数据时,栈顶指针增加,向高地址移动。

  • 总结

第 3 到 5 章初看时可能感觉很多都是记忆类的知识,不太容易理解,尤其是寄存器相关,可以大概先留个印象,初步学习时,知道这个术语在这里出现过就可以了。

关键的点是栈的理解,可以结合实例去弄明白栈的特征


http://www.kler.cn/a/528686.html

相关文章:

  • 如何利用天赋实现最大化的价值输出-补
  • Python 梯度下降法(二):RMSProp Optimize
  • 写好简历的三个关键认知
  • gentoo 中更改$PS1
  • CSS:跑马灯
  • AI学习指南Ollama篇-使用Ollama构建自己的私有化知识库
  • MATLAB实现多种群遗传算法
  • SQLAlchemy通用分页函数实现:支持搜索、排序和动态页码导航
  • 可视化相机pose colmap形式的相机内参外参
  • MySQL各种日志详解
  • 32.Word:巧克力知识宣传【32】
  • 基于STM32的电动窗帘控制器
  • GAMES101学习笔记(五):Texture 纹理(纹理映射、重心坐标、纹理贴图)
  • 14.[前端开发]Day14HTML+CSS阶段练习(网易云音乐三)
  • 使用WGAN(Wasserstei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网络对天然和爆破的地震波形图进行分类
  • 【2002年江西省电子专题赛 - 现场制作】八路智力竞赛抢答器
  • 雷电等基于VirtualBox的Android模拟器映射串口和测试CSerialPort串口功能
  • 使用windows笔记本让服务器上网
  • Elasticsearch基本使用详解
  • MySQL(高级特性篇) 15 章——锁
  • 2025全自动企业站群镜像管理系统 | 支持繁简转换拼音插入
  • Ollama使用快速入门
  • 通过 Docker 部署 pSQL 服务器的教程
  • Java的输入和输出
  • jvm - GC篇
  • 蓝桥杯思维训练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