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编程中的科学计数法

目录

1. 科学计数法的基本格式

2. 在代码中使用科学计数法

(1)直接赋值

(2)输出科学计数法

3. 科学计数法的底层存储

4. 输入科学计数法

5. 科学计数法的精度问题

6. 应用场景

7. 注意事项

8. 总结


        编程中的科学计数法(Scientific Notation)是一种用于表示极大或极小数值的标准化方法,尤其适用于科学计算、工程和数据分析。它通过“基数 × 10的幂次”形式简化数值的书写和计算。以下是科学计数法在编程中的详细解析:

1. 科学计数法的基本格式

        科学计数法的通用形式为:  

a × 10^b

        在代码中,通常用 `e` 或 `E` 代替 `×10^`,例如:

        - `3.14e5` 表示 `3.14 × 10^5`(即 314000)

        - `2.5E-3` 表示 `2.5 × 10^-3`(即 0.0025)

2. 在代码中使用科学计数法

(1)直接赋值

        在大多数编程语言中,可以直接用 `e` 或 `E` 表示科学计数法:

// C/C++

double num1 = 6.022e23;  // 阿伏伽德罗常数

float num2 = 1.6e-19;    // 元电荷
# Python

velocity = 3e8           # 光速(米/秒)

energy = 1.602e-19       # 电子电荷(库仑)

(2)输出科学计数法

        不同语言控制科学计数法输出的方式不同:

        C++(使用 `<iomani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iomanip>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double x = 0.00012345;
        // 强制科学计数法,保留3位小数
        cout << scientific << setprecision(3) << x << endl;  // 输出 1.234e-04
        // 恢复默认输出(自动选择 fixed 或 scientific)
        cout << defaultfloat << x << endl;                   // 输出 0.00012345
  
        return 0;

    }

        Python

    x = 123456789.0

    print("{:.2e}".format(x))  # 输出 1.23e+08

    print(f"{x:.3E}")          # 输出 1.235E+08

        Java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uble x = 0.00012345;
            System.out.printf("%.3e", x);  // 输出 1.234e-04
        }
    }

3. 科学计数法的底层存储

        无论是否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浮点数在内存中均按 `IEEE 754 标准` 存储,例如:

        - 单精度(float):32 位(1 位符号,8 位指数,23 位尾数)

        - 双精度(double):64 位(1 位符号,11 位指数,52 位尾数)

        科学计数法的指数部分对应内存中的 `指数位`,基数对应 `尾数位`。

4. 输入科学计数法

        编程语言通常支持直接读取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值:

        // C++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double x;
        cin >> x;  // 输入 2.5e3
        cout << x; // 输出 2500
        return 0;
    }

        # Python

    x = float(input())  # 输入 3e-2

    print(x)            # 输出 0.03

5. 科学计数法的精度问题

        科学计数法可能因浮点数精度限制导致舍入误差:

        python

    x = 0.1 + 0.2

    print(x)            # 输出 0.30000000000000004(二进制浮点误差)

    print(f"{x:.1e}")   # 输出 3.0e-01(四舍五入)

        解决方案:

        - 使用高精度库(如 Python 的 `decimal` 模块)。

        - 避免直接比较浮点数,改用误差范围。

6. 应用场景

        1. 科学计算:处理原子质量、光速等极大/极小值。

        2. 金融分析:表示巨额资金(如国债 `1.2e12` 美元)。

        3. 图形渲染:处理微小距离(如纳米级精度 `5e-9` 米)。

        4. 数据压缩:简化大数据集的存储(如 `1e6` 行数据)。

7. 注意事项

        1. 指数符号大小写:`e` 和 `E` 通常等效,但某些语言严格区分(如 Fortran)。

        2. 整数与科学计数法:对整数使用科学计数法会隐式转为浮点型。

           python

  x = 5e3   # x 是浮点数 5000.0,而非整数 5000

        3. 输出格式控制:需显式指定精度,否则可能默认显示过多位数。

        4. 跨语言兼容性:不同语言对科学计数法的解析细节可能不同。

8. 总结

        科学计数法是编程中处理极端数值的核心工具,其核心要点包括:

        - 表示方式:通过 `e` 或 `E` 简化书写。

        - 输出控制:使用语言特定库(如 C++ 的 `scientific`,Python 的格式字符串)。

        - 精度管理:注意浮点数的舍入误差,必要时使用高精度库。


http://www.kler.cn/a/537729.html

相关文章:

  • 使用AI工具(Deepseek or 豆包etc)话业务流程图
  • 算法9--链表
  • .Net Core笔记知识点(跨域、缓存)
  • Matplotlib基础01( 基本绘图函数/多图布局/图形嵌套/绘图属性)
  • Excel 融合 deepseek
  • kafka消费端之消费者协调器和组协调器
  • 使用C++实现多个经典算法
  • mysql8安装时提示-缺少Microsoft Visual C++ 2019 x64 redistributable
  • 【场景题】架构优化 - 解耦Redis缓存与业务逻辑
  • LLM:DeepSeek 系列(三)
  • 【代码随想录|子序列系列300,674,718】
  • Qwen2-VL:增强视觉语言模型对世界任意分辨率的感知能力
  • 如何使用DeepSeek
  • mybatis 是否支持延迟加载?延迟加载的原理是什么?
  • systemverilog的program和module的区别
  • ReentrantLock/内存溢出监控
  • 南京观海微电子----开关电源电路图
  • Java_方法引用
  • leetcode——杨辉三角(简单移动的解法)
  • 后台管理系统网页开发
  • deepseek搭建本地知识库
  • 基于大模型的围术期脆弱性评估系统研究报告
  • 软考通过率仅有10% ?或许2025年更难?
  • 训练你的模型:如何构造和优化训练数据(三·上)
  • PAT乙级( 1009 说反话 1010 一元多项式求导)C语言版本超详细解析
  • WordPress email-subscribers插件存在SQL注入漏洞(CVE-2024-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