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算法【Java】—— 动态规划之子序列问题

最长递增子序列

https://leetcode.cn/problems/longest-increasing-subsequen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状态表示:和之前的经验一样,dp[i] 表示 以 i 为结尾元素的所有递增子序列中最大长度是多少

状态转移方程推导:从 i 前面的元素开始寻找,当 nums[j] < nums[i] 的时候,则找到一个递增子序列,比较出最大长度,dp[i] = max(dp[i], dp[j] + 1)

初始化:由于一个元素就可以构成一个序列,所以将 dp 表所有元素初始化为 1

填表顺序:从方程中得出,填表过程中需要得到前面的状态值,那么我们需要从左到右开始填表。

返回值:返回最大长度即可,在填表的过程中比较寻找即可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lengthOfLIS(int[] nums) {
        int n = nums.length;
        int[] dp = new int[n];
        Arrays.fill(dp, 1);
        int ret = 1;
        for(int i = 1; i < n; i++) {
            for(int j = i-1; j >= 0; j--) {
                if(nums[j] < nums[i]) {
                    dp[i] = Math.max(dp[i], dp[j] + 1);
                }
            }
            ret = Math.max(ret, dp[i]);
        }
        return ret;
    }
}

摆动序列

https://leetcode.cn/problems/wiggle-subsequen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状态表示:dp[i] 以 i 为结尾的 摆动子序列的最大长度,向前搜索,如果当 nums[j] > nums[i] 那么此时的差值为负数,我们后面要接一个结尾的差值为正数的子序列,这时候会发现现在这个 dp 表示不能满足。
我们需要细分 dp 值,f[i] 表示以 i 为结尾的 摆动子序列 且 最后一个差值为正数 的最大长度
g[i] 表示以 i 为结尾的 摆动子序列 且 最后一个差值为负数 的最大长度

状态转移方程推导:当 nums[i] > nums[j], f[i] = Math.max(f[i], g[j] + 1)
当 nums[i] < nums[j]) g[i] = Math.max(g[i], f[j] + 1)

初始化:一个元素也可以构成摆动子序列,所以将两个 dp 表 初始化为 1

填表顺序:从左到右

返回值:返回两个 dp 表的最大值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wiggleMaxLength(int[] nums) {
        int n = nums.length;
        int[] f = new int[n];
        int[] g = new int[n];
        Arrays.fill(f, 1);
        Arrays.fill(g, 1);
        int ret = 1;
        for(int i = 1; i < n; i++) {
            for(int j = i - 1; j >= 0; j--) {
                if(nums[i] > nums[j]) {
                    f[i] = Math.max(f[i], g[j] + 1);
                } else if(nums[i] < nums[j]) {
                    g[i] = Math.max(g[i], f[j] + 1);
                }
            }
            ret = Math.max(ret, Math.max(f[i], g[i]));
        }
        return ret;
    }
}

最长递增子序列的子数

https://leetcode.cn/problems/number-of-longest-increasing-subsequen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状态表示:这里使用两个 dp 表,len[i] 表示 以 i 结尾的元素的子序列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count[i] 表示 以 i 结尾的 最大长度的子序列有多少个

状态转移方程推导:len 很简单就是向前遍历 nums[i] > nums[j] 就判断是否要更新最大长度
count 就要小心谨慎,如果 nums[i] 跟新了最大长度,那么 此时 count[i] 应该等于 count[j]
如果遇到 nums[i] > nums[j] 且 最大长度不用更新,也就是说找到了另一个相同长度的子序列,这时候 count[i = count[j]

初始化:因为一个元素也可以构成一个序列,所以 len 表初始化为 1
由于一个元素可以构成一个序列,此时最大长度的序列就只有一个 ,count 表初始化为 1

填表顺序:因为要用到前面的状态值,所以从左到右开始填表

返回值:先记录最大长度,然后遍历 len 表找到最大长度的子序列,从 count 表获取序列个数,然后相加即可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NumberOfLIS(int[] nums) {
        int n = nums.length;
        int[] len = new int[n];
        int[] count = new int[n];
        Arrays.fill(len, 1);
        Arrays.fill(count, 1);
        int ret = 0;
        int max_len = 1;
        for(int i = 1; i < n; i++) {
            for(int j = i-1; j >= 0; j--) {
                if(nums[i] > nums[j]) {
                    if(len[i] == len[j] + 1) {
                        count[i] += count[j];
                    } else if(len[i] < len[j] + 1) {
                        count[i] = count[j];
                        len[i] = len[j] + 1;
                    }
                }
            }
            max_len = Math.max(max_len, len[i]);
        }
        for(int i = 0; i < n; i++) {
            if(len[i] == max_len) {
                ret += count[i];
            }
        }
        return ret;
    }
}

最长数对链

https://leetcode.cn/problems/maximum-length-of-pair-chai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析:这道题目很像上面的最大长度的子序列问题,我们可以转化一下,先对二维数组进行升序排序,接下来就是常规的子序列问题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LongestChain(int[][] pairs) {
        Arrays.sort(pairs, (a, b) -> a[0] - b[0]);
        int n = pairs.length;
        int[] dp = new int[n];
        Arrays.fill(dp, 1);
        int ret = 1;
        for(int i = 1; i < n; i++) {
            for(int j = i - 1; j >= 0; j--) {
                if(pairs[i][0] > pairs[j][1]) {
                    dp[i] = Math.max(dp[i], dp[j] + 1);
                }
            }
            ret = Math.max(ret, dp[i]);
        }
        return ret;
    }
}

最长定差子序列

https://leetcode.cn/problems/longest-arithmetic-subsequence-of-given-differen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p[i] 表示 以 i 元素为结尾的 最大长度的等差序列 的长度。

正常来说,我们需要加一个 向前遍历的 循环来找到 对应的等差数列, 当 nums[j] = nums[i] - difference 的时候,我们需要将 dp[i] 更新为 dp[j] + 1,为什么不需要进行 dp[i] = Math.max 的操作,因为这是定差等差数列,所以 nums[i] 前一个元素是唯一的,即使有很多个 nums[j] 满足 nums[i] 的条件也无所谓,在从后向前的循环中,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 nums[j] 就可以退出 j 的 循环。

处于后置位 的 nums[j] 的等差数列是一定包含 前置位的 nums[j] 的序列,并且后置位的 nums[j] 的长度是大于等于前置位的。

这里要注意超时问题,如果数据量过大,两次循环的时间就不行,那么我们需要进行优化,如何 快速得到nums[j] ???
这里可以使用 HashMap 来保存 nums[j] 和 j 下标
那么此时时间复杂度就为 O(N)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longestSubsequence(int[] arr, int difference) {
        int n = arr.length;
        int[] dp = new int[n];
        Arrays.fill(dp, 1);
        int ret = 1;
        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map.put(arr[0], 0);
        for(int i = 1; i < n; i++) {
            if(map.containsKey(arr[i] - difference)) {
                dp[i] = dp[map.get(arr[i] - difference)] + 1;
            }
            map.put(arr[i], i);
            ret = Math.max(ret, dp[i]);
        }
        return ret;
    }
}

最长的斐波那契子序列的长度

https://leetcode.cn/problems/length-of-longest-fibonacci-subsequen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构成斐波那契额数列的条件为 n > 3 , x1 + x2 = x3
因此斐波那契额数列至少需要三个元素,因此当返回值小于 3 的时候,这时候就没有斐波那契数列,直接返回 0

状态表示:从斐波那契数列构成的条件来看,需要三个数字,我们可以定义一个二维的 dp 表,dp[i][j] 表示以 i 和 j 结尾的元素的斐波那契数列的最大长度,因为只要确定最后两个元素,就可以确定 前一个 斐波那契数。
我们来固定一下,i 元素 是 起始元素,j 元素是 结尾元素,i 在 j 的前面

状态转移方程的推导:计算出 第三个斐波那契额数的 数值 arr[k] = arr[j] - arr[i],k 要满足 k < j 这个条件
如何找到 arr[k] ,我们有两种思路,第一种就是加一层 for 循环,但是这样时间复杂度就变成了 n ^ 3
第二种思路就是使用 哈希表,保存 arr[k] 和 下标 k
dp[i][j] = max(dp[i][j], dp[k][i] + 1)

初始化:dp[i][j] 表示以 i 和 j 为结尾的斐波那契额数列,长度为 1 或者 2,我们可以直接将 dp 表初始化为 2,虽然当 i == j 的 dp 值是 1,但是这个数值我们是用不到的,因为我们填表的时候满足 i < j

填表顺序:

返回值:返回最大长度的 dp 值,当最大长度 小于 3 直接返回 0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lenLongestFibSubseq(int[] arr) {
        int n = arr.length;
        int[][] dp = new int[n][n];
        for(int i = 0; i < n; i++) {
            Arrays.fill(dp[i], 2);
        }
        int ret = 0;
        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map.put(arr[0], 0);
        map.put(arr[1], 1);
        for(int j = 2; j < n; j++) {
            for(int i = j - 1; i > 0; i--) {
                int k = map.getOrDefault(arr[j] - arr[i], -1);
                if(k != -1 && k < i) {
                    dp[i][j] = Math.max(dp[i][j], dp[k][i] + 1);
                }
                ret = Math.max(ret, dp[i][j]);
            }
            map.put(arr[j], j);
        }
        return ret < 3 ? 0 : ret;
    }
}

最长等差数列

https://leetcode.cn/problems/longest-arithmetic-subsequen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和上一道题类似,dp[i][j] 表示以 i 和 j 元素结尾的等差数列的最大长度

使用哈希表进行优化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longestArithSeqLength(int[] nums) {
        int n = nums.length;
        int[][] dp = new int[n][n];
        for(int i = 0; i < n; i++) {
            Arrays.fill(dp[i], 2);
        }
        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map.put(nums[0], 0);
        int ret = 2;
        for(int i = 1; i < n; i++) {
            for(int j = i + 1; j < n; j++) {
                int k = map.getOrDefault(2 * nums[i] - nums[j], -1);
                if(k != -1 && k < i) {
                    dp[i][j] = Math.max(dp[i][j], dp[k][i] + 1);
                }
                ret = Math.max(ret, dp[i][j]);
            }
            map.put(nums[i], i);
        }
        return ret;
    }
}

等差数列划分 Ⅱ - 子序列

https://leetcode.cn/problems/arithmetic-slices-ii-subsequen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p[i][j] 表示 以 i 和 j 结尾的元素 【假定 i 在 j 后面】的等差数列一共有多少

状态转移方程推导:tmp = nums[j] - nums[i] ,开始向前遍历寻找 tmp, 把所有包含 tmp 的状态值获取,dp[i][j] += dp[k][i] + 1

dp[k][i] 表示以 k 和 i 元素为结尾的 等差数列,这里由于多出一个 j 元素,因此还需要加上 以 k, i ,j 这三个元素构成的等差数列,所以应要 + 1.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numberOfArithmeticSlices(int[] nums) {
        int n = nums.length;
        int[][] dp = new int[n][n];
        int ret = 0;
        for(int i = 1; i < n; i++) {
            for(int j = i + 1; j < n; j++) {
                long tmp = (long)(2 * (long)nums[i]) - (long)nums[j];
                for(int k = i - 1; k >= 0; k--) {
                    if(nums[k] == tmp) {
                        dp[i][j] += dp[k][i] + 1;
                    }
                }
                ret += dp[i][j];
            }
        }
        return ret; 
    }
}

http://www.kler.cn/a/538790.html

相关文章:

  • 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的区别|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头注意力机制的展示|售前面试题
  • .NET周刊【1月第4期 2025-01-26】
  • redis高级数据结构布隆过滤器
  • 青少年编程与数学 02-008 Pyhon语言编程基础 22课题、类的定义和使用
  • yolov11模型在Android设备上运行【踩坑记录】
  • 结构化表达(一):观点
  • Apipost 调试 Node 服务接口
  • python 包和模块的导入机制详解!
  • LLM(十三)| DeepSeek-R1论文全文翻译
  • 游戏己停止运行:最新修复ntdll.dll的方法
  • 【大模型】Ubuntu下安装ollama,DeepSseek-R1:32b的本地部署和运行
  • 如何避免大语言模型中涉及丢番图方程的问题
  • Pandas使用教程 - 正则表达式在 Pandas 中的应用
  • FlutterWeb实战:02-加载体验优化
  • Elasticsearch的使用场景、数据量级及选择原因?为什么没有用Hbase?
  • 按钮凸起与按下css效果
  • 番外02:前端八股文面试题-CSS篇
  • ZooKeeper作为注册中心有什么问题? ZooKeeper作为注册中心,海量服务同时重启有什么问题?
  • DeepSeek LLM 论文解读:相信长期主义开源理念可扩展大语言模型(DeepSeek 吹响通用人工智能的号角)
  • 使用LLaMA Factory踩坑记录
  • 基于PAI 低代码实现大语言模型微调和部署
  • python中的lambda function(ChatGPT回答)
  • 【算法刷题指南】二分查找
  • 电商java 面试题_JAVA电商项目面试题(一)
  • Windows图形界面(GUI)-QT-C/C++ - QT Dial
  • python连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