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C】链表算法题7 -- 环形链表||

leetcode链接https://leetcode.cn/problems/linked-list-cycle-ii/description/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head ,返回链表开始入环的第一个节点。 如果链表无环,则返回 null如果链表中有某个节点,可以通过连续跟踪 next 指针再次到达,则链表中存在环。 为了表示给定链表中的环,评测系统内部使用整数 pos 来表示链表尾连接到链表中的位置(索引从 0 开始)。如果 pos 是 -1,则在该链表中没有环。注意:pos 不作为参数进行传递,仅仅是为了标识链表的实际情况。不允许修改 链表。


示例1

输入:head = [3,2,0,-4], pos = 1
输出:返回索引为 1 的链表节点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二个节点。


示例2

输入:head = [1,2], pos = 0
输出:返回索引为 0 的链表节点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一个节点


思路

  这道题可以沿用上一个环形链表的思想(快慢指针法),上一篇文章中证明了如果链表中有环,那么 fast 指针与 slow 指针一定可以在环中相遇,而在有环链表中还有一个结论,那就是相遇节点与头节点每次都走一步,他们必然会在入环处相遇(证明在代码之后)。

  有了这个结论之后,这道题就很好解决了,我们只需要先判断链表是否有环(上一个环形链表算法题),如果没有环,那么就返回NULL;如果有环,那么找到相遇节点 interNode 之后,然后定义一个节点指针 pcur 指向头节点,如果 pcur 与 interNode 不相同,那么就让 pcur 与interNode 同时往后走,直到他们两相等为止,入环的第一个节点即为 pcur


代码1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ListNode;
 //相交结点
 ListNode* IntersectionNode(ListNode* head)
 {
    ListNode* slow = head, * fast = head;
    while (fast && fast->next)
    {
        slow = slow->next;
        fast = fast->next->next;
        if (slow == fast)
        {
            return slow;
        }
    }
    return NULL;
 }

//入环的第一个节点
struct ListNode *detectCycle(struct ListNode *head) 
{
    //先找相交节点
    ListNode* interNode = IntersectionNode(head);

    if (interNode == NULL)
    {
        return NULL;
    }

    //相遇节点与首结点每次走一步可以在入环处相遇
    ListNode* pcur = head;
    while (pcur != interNode)
    {
        interNode = interNode->next;
        pcur = pcur->next;
    }
    return interNode;
}

 代码2

  当然,上述代码还可以改进一下。不难发现,其实 fast 与 slow 相遇之后,interNode 就是 slow (fast 也可以),所以可以直接用 slow 来作为相遇节点。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ListNode;
struct ListNode *detectCycle(struct ListNode *head) 
{
    ListNode* fast = head, *slow = head;

    while (fast && fast->next)
    {
        slow = slow->next;
        fast = fast->next->next;

        if (fast == slow)
        {
            //相遇了,说明有环
            ListNode* pcur = head;
            while (pcur != slow)
            {
                //相遇节点与首结点每次走一步可以在入环处相遇
                pcur = pcur->next;
                slow = slow->next;
            }

            return slow;
        }
    }

    return NULL;
}

证明 

  这里将链表抽象为以下结构(假设fast一次走两步,slow一次走一步):

设头节点为H,入环的第一个节点为E,fast 与 slow 相遇节点为M,H 到 E 距离为 L,E 到 M 距离为 X,环的周长为 R,所以 E 到 M 的距离就是 R - X ,再假设 fast 与 slow 相遇之前,fast 已经在环内走了 n 圈了,所以在相遇之前, fast 所走过的路程为:L + nR + X;而 slow 所走过的路程为:L + X,为什么 slow 没有绕环呢,因为在 slow 进入环后,fast 与 slow 的距离是越来越近的,他们俩的最大距离就是环的距离,而他们之间的距离又是越来越近的,所以 fast 是会在 slow 进入环之后的一圈内必然是会追上 slow 的。

  由于 fast 一次走两步,slow 一次走一步,所以 fast 所走的路程是 slow 所成路程的两倍,所以有如下这个等式:

  L + nR + X  = 2 * (L +X)

移项就可以得到:

  nR = L + X    =>   L = nR - X    =>    L =  (n - 1)R + R - X

这个等式也就表明,当 slow 到达相遇节点 M 之后,再绕环走 n - 1 圈,头节点也就到达了与 E 相距 R - X 的节点处;此时,slow 回到相遇点,与 E 的距离也是 R - X。所以相遇节点与头节点每次都走一步,他们必然会在入环处相遇。


http://www.kler.cn/a/544000.html

相关文章:

  • Python基于Django的微博热搜、微博舆论可视化系统(V3.0)【附源码】
  • 【Oracle篇】浅谈执行计划中的多表连接(含内连接、外连接、半连接、反连接、笛卡尔连接五种连接方式和嵌套、哈希、排序合并三种连接算法)
  • Spring中常见的设计模式
  • GeekPad智慧屏编程控制
  • 防火墙安全综合实验
  • [7] 游戏机项目说明
  • HARCT 2025 分论坛9:专用设备和机器人系统
  • 爬虫抓取过程的详细步骤
  • 自动驾驶,不同摄像头安装pitch角度, 同一个模型, 对单目深度精度有影响吗...
  • zyNo.22
  • 基于STM32的ADS1230驱动例程
  • 01、单片机上电后没有正常运行怎么办
  • docker快速部署oracle11g
  • Android10 Framework系列 需求定制(一)修改按键映射相关,顺便看了看按键事件分发
  • 上位机知识篇---SSHSCP密钥与密钥对
  • PostgreSQL DISTINCT 关键字详解
  • Rust 中的闭包:捕获环境的匿名函数
  • stm32的低功耗功能
  • AI语言模型的技术之争:DeepSeek与ChatGPT的架构与训练揭秘
  • Git的常用命令及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 git 提示 fatal: The remote end hung up unexpectedly
  • DeepSeek的出现会对百度有多大影响?
  • 基于深度学习的半导体良率提升与工艺优化策略研究
  • 23种设计模式的定义和应用场景-C#代码-汇总
  • 【NLP】第十一章:隐马尔可夫模型 HMM (Hidden Markov Model)
  • 模糊数学模型:基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