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管道(pipeline)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 前言
- 1、管道(pipeline)的基本概念
- 2、管道实操
- 3、小总结
前言
在正式讲解Redis管道之前,先引入一个面试题:
如何优化频繁命令往返造成的性能瓶颈?
redis是非常优先的内存数据库,每秒能处理8w次的写操作,10次的读操作。我们现在有许多命令要执行,如果以流水线的方式(也就是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命令,服务端处理后,再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再发送给服务端一个命令)进行处理,虽然并不会给redis操造成很大的压力,但难免觉得不是很优雅,为此redis提供了管道。
如果同时需要执行大量的命令,那么就要等待上一条命令应答后再执行,这中间不仅仅多RTT(RoundTimeTrip),而且还频繁调用系统IO,发送网络请求,同时需要redis调用多次read()和write()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会将数据从用户态转移到内核态,这样就会对进程上下文有比较大的影响了,性能就不太好
1、管道(pipeline)的基本概念
管道(pipeline)可以一次性发送多条命令给服务端,服务端依次处理完完毕后,通过一条响应一次性将结果返回,通过减少客户端与redis的通信次数来实现降低往返延时时间。pipeline实现的原理是队列,先进先出特性就保证数据的顺序性。
Pipeline的本质就是为了解决RTT往返回时,仅仅是将命令打包一次性发送,对整个Redis的执行不造成其它任何影响,类似于Redis的原生批量命令(mget和mset)
2、管道实操
提前准备好数据,将命令放在一个临时文件中
[root@fl ~]# cat cmd.txt
set k1 k1
set k2 k2
mset k3 k3 k4 k4
zadd zset1 60 v1 70 v2 80 v3 90 v4
lpush list1 k1 v1
使用pipeline将cmd.txt中的命令集交给redis处理
[root@fl ~]# cat cmd.txt | redis-cli -a 123456 --pipe
Warning: Using a password with '-a' or '-u' option on the command line interface may not be safe.
All data transferred. Waiting for the last reply...
Last reply received from server.
errors: 0, replies: 5 #0个错误,5个返回
查看redis中是否存在这些数据
3、小总结
pipeline与原生批量命令对比
- 原生批量命令是原子性(例如:mset, mget),pipeline是非原子性
- 原生批量命令一次只能执行一种命令,pipeline支持批量执行不同命令
- 原生批命令是服务端实现,而pipeline需要服务端与客户端共同完成
pipeline与事务的对比
- 管道一次性将多条命令发送到服务器,事务是一条一条的发,事务只有在接收到exec命令后才会执行,管道不会
- 执行事务时会阻塞其他命令的执行,而执行管道中的命令时不会
使用pipeline注意事项
- pipeline缓冲的指令只是会依次执行,不保证原子性,如果执行中指令发生异常,将会继续执行后续的指令
- 使用pipeline组装的命令个数不能太多,不然数据量过大客户端阻塞的时间可能过久,同时服务端此时也被迫回复一个队列答复,占用很多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