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协议(20250325)
SPI 是指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微控制器(MCU)和其他外设之间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SPI传输特点
- 高速数据传输:SPI 采用同步串行通信方式,能够实现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适用于需要快速数据交换的场合,如传感器数据采集、显示驱动等。
- 全双工通信:SPI 支持全双工通信,即主机和从机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 多设备连接:SPI 总线可以连接多个从设备,通过片选信号(CS)来选择具体的从设备进行通信,便于实现多个外设的扩展。
- 简单灵活:SPI 的硬件电路相对简单,只需要几根信号线即可实现通信,并且通信格式和速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SPI工作原理
- 硬件组成:SPI 总线由四根线组成,分别是时钟线(SCK)、主机输出从机输入线(MOSI)、主机输入从机输出线(MISO)和片选线(CS)。其中,SCK 用于同步数据传输,MOSI 和 MISO 用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CS 用于选择从设备。
- 数据传输:在 SPI 通信中,主机通过 SCK 线发送时钟信号,控制数据的传输节奏。主机和从机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采样和发送数据。主机首先将数据从 MOSI 线发送到从机,同时从机也将数据从 MISO 线发送到主机,这样就实现了全双工的数据传输。
- CS:空闲时为高电平,当需要进行SPI通信时,将对应从设备的CS线拉低,开始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通信结束后再将CS拉高
通信模式
- CPOL 和 CPHA:SPI 的通信模式由时钟极性(CPOL)和时钟相位(CPHA)决定。CPOL 决定了时钟信号的空闲状态电平,CPHA 决定了数据采样的时刻。根据 CPOL 和 CPHA 的不同组合,SPI 共有四种通信模式:模式 0(CPOL=0,CPHA=0)、模式 1(CPOL=0,CPHA=1)、模式 2(CPOL=1,CPHA=0)和模式 3(CPOL=1,CPHA=1)。
- 工作方式:在模式 0 中,时钟信号的空闲状态为低电平,数据在时钟的上升沿采样,下降沿输出。在模式 1 中,时钟信号的空闲状态为低电平,数据在时钟的下降沿采样,上升沿输出。模式 2 和模式 3 以此类推,只是时钟信号的空闲状态为高电平。不同的设备可能支持不同的 SPI 通信模式,在进行通信时,主机和从机需要设置为相同的通信模式才能正确传输数据。
SPI主要应用在传感器的数据传输中,快速读取传感器数据,从而达到对数据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