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知识图谱初相识(概念理解篇)

目录

  • 一、什么是知识图谱
  • 二、知识图谱的三要素
  • 三、构建知识图谱的实现步骤
    • 1.知识抽取与标注:提取采集数据中的关键要素
    • 2.知识融合与消歧:消除冲突和冗余
    • 3.知识存储与计算架构设计:怎么存
    • 4.知识推理:发现隐藏知识
  • 四、工具推荐
    • 1.知识存储工具
    • 2.知识推理工具
  • 五、实现推荐系统是否需要知识图谱?
    • 1.知识图谱并非必要,但能显著提升推荐效果‌
    • 2.场景驱动决策:何时需要知识图谱?‌
    • 3.技术替代性与局限性‌
    • 4.结论:知识图谱是推荐系统的“增强工具”而非“必需品”
  • 六、小马的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先从上图我们来简单体验下知识图谱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所处的位置。

一、什么是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是以图结构为核心的语义网络,通过节点实体/概念)和关系)的关联关系,结构化描述现实世界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通过图模型实现知识的可视化表达与计算机可理解的语义化推理能力‌,支持从数据到知识的跃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知识图谱的三要素

知识图谱的核心结构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共同支撑其语义化与关联性表达:

实体(Entities)‌

定义‌:代表现实世界中可区分的事物,包括具体对象(如人、地点)或抽象概念(如“物理学”“民主”)‌。
技术实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如命名实体识别)从文本中提取,并需进行实体消歧与链接以保障唯一性‌。
示例‌:在知识图谱中,“清华大学”作为实体可关联“教育机构”“地理位置”等属性‌。

关系(Relationships)‌

定义‌:描述实体间的逻辑关联,如“父子关系”“隶属关系”等‌。
技术实现‌:通过关系抽取技术(如深度学习模型)从非结构化数据中提取,并进行分类与验证‌。
示例‌:实体“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通过“师生关系”连接,形成知识网络中的语义路径‌。

属性(Attributes)‌

定义‌:对实体或关系的特征补充,例如实体的“出生日期”或关系的“创立时间”‌。
技术实现‌:属性值可通过结构化数据映射或大语言模型(LLM)自动标注生成‌。
示例‌:实体“比尔·盖茨”的属性可包含“国籍:美国”“职业:企业家”等‌。

三要素的协同作用

三元组表达‌:知识图谱通过(实体-关系-实体)或(实体-属性-属性值)的三元组形式存储知识,例如(《觉醒年代》 → 类型 → 电视剧)‌。

应用场景‌:三要素的完整性与关联性直接影响图谱的查询效率与推理能力,如搜索引擎通过实体关系快速返回“周杰伦妻子:昆凌”的精准答案‌。

知识图谱通过三要素的有机组合,实现了从数据到知识的语义化跃迁,成为人工智能理解复杂世界的基础设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构建知识图谱的实现步骤

本节部分案例内容参考自这里,因为小马认为解释的案例非常通俗易懂。

1.知识抽取与标注:提取采集数据中的关键要素

实体识别‌:使用NLP技术(如BERT、ERNIE)从文本中提取实体(如企业名、人物),并分配唯一标识符‌。
关系抽取‌:基于规则匹配或深度学习模型挖掘实体间语义关联(如“合作”“隶属”)‌。
‌属性补充‌:标注实体属性(如“成立时间”“地理位置”)或关系权重(如“合作强度”)‌。

知识抽取是构建知识图谱的第一步,它就像是从矿石中提炼黄金,从大量的文本、数据中提取出实体、属性和关系。

实体抽取可以借助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比如 Python 中的 NLTK 库。当我们处理一段关于科技的文本 “苹果公司发布了新款 iPhone 14,其搭载了 A16 芯片”,使用 NLTK 库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就能轻松提取出 “苹果公司”“iPhone 14”“A16 芯片” 这些实体

属性抽取则是确定实体的特征信息。继续以上面的例子,“发布时间” 就是 “iPhone 14” 的一个属性,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相关技术,可以提取出 “新款 iPhone 14” 的发布时间等属性信息。

关系抽取是找出实体之间的联系。还是这个例子,“发布” 就是 “苹果公司” 和 “iPhone 14” 之间的关系,通过句法分析、依存关系分析等技术,可以识别出这种关系 ,将它们以 “苹果公司 - 发布 - iPhone 14” 的三元组形式表示出来,为知识图谱构建基本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知识融合与消歧:消除冲突和冗余

‌实体对齐‌:合并不同来源中指向同一实体的描述(如“苹果”区分水果与公司)‌。
‌冲突消解‌:校验逻辑一致性(如时间矛盾、关系矛盾),确保知识无歧义‌。

不同来源的数据可能存在冲突和冗余,这就需要知识融合来解决。知识融合就像把不同版本的拼图碎片整合到一起,消除矛盾,形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收集关于历史人物的信息时,不同的书籍和网站可能对其出生时间、生平事迹的描述存在差异。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比对,依据权威资料,确定正确的信息。再如,有些数据可能是重复的,像不同渠道都报道了同一场科技发布会的基本信息,就需要去除冗余,只保留最有价值、最准确的内容 。通过实体对齐、数据合并等操作,确保知识图谱中的每一个信息都是准确且唯一的,避免出现混乱和错误。

3.知识存储与计算架构设计:怎么存

图数据库存储‌:采用Neo4j、JanusGraph等工具存储三元组(实体-关系-实体)‌。
‌分布式计算优化‌:超大规模场景下结合HBase、Spark实现高效查询与推理‌。

知识抽取和融合后,就要考虑如何存储这些知识。这就好比选择一个合适的仓库来存放货物,关系型数据库图形数据库是常见的选择 。

关系型数据库,如 MySQL,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适合存储结构化、关系相对简单的数据。如果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和关系比较规则,数据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表格的主键和外键来建立,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就可以很好地管理。 比如存储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学生和课程之间的选课关系可以通过在不同表格中设置外键来关联。

图形数据库,如 Neo4j,则以图的形式存储数据节点表示实体,边表示关系,非常适合处理复杂的关系网络。在构建社交网络知识图谱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朋友、同事、亲属等,使用图形数据库可以直观地表示和查询,能够快速找到某个人的所有社交关系 。

所以,在选择知识存储方式时,要根据知识图谱的特点和应用需求来决定,以确保知识的高效存储和快速访问。

4.知识推理:发现隐藏知识

语义搜索‌:基于图遍历算法快速响应复杂查询(如“华为5G专利数量”)‌。
‌智能推理‌:利用图计算(如社区发现、路径分析)支持风险预警、个性化推荐等场景‌。
知识推理是知识图谱的高级应用,它能帮助我们从已有的知识中挖掘出隐藏的信息 。就像从已知的线索中解开谜题,发现更深层次的知识。

例如,在一个电影知识图谱中,已知 “《泰坦尼克号》的导演是詹姆斯・卡梅隆”“詹姆斯・卡梅隆还导演了《阿凡达》”,通过知识推理,我们可以得出 “《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的导演是同一人” 这样的新知识 。常用的推理技术包括基于规则的推理,如定义 “如果 A 是 B 的父亲,B 是 C 的父亲,那么 A 是 C 的祖父” 这样的规则来推导新的关系;还有基于机器学习的推理,通过训练模型,让机器自动学习知识之间的关联和模式,从而进行推理 。像一些智能问答系统,就是利用知识推理来理解用户的问题,并从知识图谱中找到答案,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准确的服务。

四、工具推荐

1.知识存储工具

Neo4j:作为一款开源的图数据库,它以独特的图形数据模型来表示和存储数据 。

板栗看板:是一款专注于知识管理和团队协作的工具,它采用看板的形式,让知识的组织和展示更加直观 。

2.知识推理工具

(一)Jena:是一个用于构建语义网应用的 Java 框架,包含了丰富的工具和库,其中推理子系统允许将一系列推理引擎或推理器插入 。它支持基于规则的推理,用户可以自定义推理规则,从已有的数据信息和类描述中推理出额外的事实。

比如在一个电影知识图谱中,定义规则 “如果电影 A 和电影 B 有相同的导演,且电影 A 的评分很高,那么电影 B 可能也值得一看”,Jena 就可以依据这个规则,从知识图谱中已有的电影数据和导演关系中,推理出哪些电影可能值得推荐。它适用于基于语义网技术构建的知识图谱应用,能够实现较为复杂的知识推理功能

(二)Drools:是一个基于 Java 的开源业务规则引擎,它提供了一种声明式的规则语言,方便用户定义和管理业务规则 。在知识图谱中,Drools 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规则,通过规则引擎执行这些规则,实现知识推理。

在金融风控领域,利用 Drools 可以制定一系列风险评估规则,如 “如果用户的信用记录不良,且近期有大额资金流动,那么该用户存在较高的风险”,然后根据知识图谱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和交易记录进行推理,判断用户的风险等级。它擅长处理复杂的业务规则和决策逻辑,在需要进行智能决策的知识图谱应用场景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五、实现推荐系统是否需要知识图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知识图谱并非必要,但能显著提升推荐效果‌

传统推荐系统的基础能力‌

协同过滤(CF)、矩阵分解(MF)等经典算法仅依赖用户-物品交互数据即可实现基本推荐功能,适用于数据量充足且场景单一的推荐需求‌。
基于内容的推荐(如TF-IDF、LDA)通过分析物品特征(如文本、标签)生成推荐,无需复杂知识建模‌。

知识图谱的增强价值‌

解决冷启动与数据稀疏性‌:通过引入实体属性(如商品品牌、用户兴趣标签)与语义关系(如“用户→购买→手机→品牌:华为”),为缺乏历史行为的用户或新物品提供推荐依据‌。

提升多样性与可解释性‌:基于图谱路径(如“用户→浏览运动鞋→品牌→竞品推荐”)生成跨品类推荐,并通过可视化关系链解释推荐逻辑‌。

2.场景驱动决策:何时需要知识图谱?‌

场景类型‌是否需要知识图谱‌典型案例‌
简单推荐需求‌不需要基于用户点击历史的电影推荐‌
复杂场景需求‌需要跨领域电商推荐(如美团“外卖+旅行”场景)‌
强可解释性要求‌需要医疗诊疗方案推荐(需符合医学知识体系)‌

3.技术替代性与局限性‌

替代方案‌

基于深度学习的端到端模型(如DNN、Transformer)可直接从原始数据中学习高阶特征,减少对显式知识建模的依赖‌。
实时行为分析(如Flink流处理)可动态捕捉用户偏好,部分替代图谱的长期语义关联能力‌。

知识图谱的局限性‌

构建成本高‌: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实体抽取、关系对齐与知识融合,对中小型企业可能不经济‌。
时效性挑战‌:动态数据(如新闻热点、社交趋势)需结合实时更新机制,否则易导致推荐滞后‌。

4.结论:知识图谱是推荐系统的“增强工具”而非“必需品”

基础场景‌:传统算法(CF、MF)已能满足需求,无需引入知识图谱‌。
进阶场景‌:需解决冷启动、跨域推荐或可解释性时,知识图谱可显著提升效果‌。
技术选型‌:需权衡业务需求(精准性、多样性)、数据规模与开发成本综合决策‌。

六、小马的总结

通俗的讲就是存储关联关系,之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规则计算和推理计算。 凡有涉及到关系关系的都比较适用知识图谱。


  • 彩蛋没有库存了~~
    请添加图片描述

http://www.kler.cn/a/614153.html

相关文章:

  • Zookeeper特性与节点数据类型
  • 告别桌面杂乱与充电焦虑,移速165W百变桌面充电站首发体验
  • TDengine 中的异常恢复
  • vue搭建一个树形菜单项目
  • std::countr_zero
  • 如何让AI套用现有ppt模板,并通过改文字批量生成新的ppt?【翻车版】
  • 【动态规划篇】- 路径问题
  • uniapp用法--uni.navigateTo 使用与参数携带的方式示例(包含复杂类型参数)
  • 【AI知识】深度学习中模型参数初始化方法介绍
  • 【Hugging Face 开源库】Diffusers 库 —— 扩散模型
  • 【STM32】知识点介绍二:GPIO引脚介绍
  • Markdown 和 Microsoft Word对比
  • C++细节知识for面试
  • 【老电脑翻新】华硕A456U(换电池+换固态+光驱换机械+重装系统+重装系统后开始菜单失灵问题解决)
  • 【附代码】【MILP建模】3D装箱问题(3D-Bin Packing Problem)
  • LVS的 NAT 模式实验
  • QT:信号映射器
  • 力扣上C语言编程题
  • PHP开发者2025生存指南
  • 【数据分享】2000—2024年我国乡镇的逐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年最大值/Shp/Excel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