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 - Redis
0.为什么要使用缓存?
用缓存,主要有两个用途:高性能、高并发。
1. 高性能
尽量使用短key
不要存过大的数据
避免使用keys *:使用SCAN,来代替
在存到Redis之前压缩数据
设置 key 有效期
选择回收策略(maxmemory-policy)
减少不必要的连接
限制redis的内存大小(防止swap,OOM)
slowLog
使用pipline批量操作数据
2. 高可用
2.1 单机版的高可用
数据持久化:AOF(WAL) & RDB
2.2 Replication-Sentinel模式
也就是哨兵模式。哨兵能对节点进行监控,提醒,自动故障迁移。
缺点:主从模式,切换需要时间,可能会丢数据,而且没有解决 master 写的压力;存储性能没办法横向扩展。
适用场景:缓存大小<10G时建议使用一主多从的哨兵模式。 从节点的数量,根据qps来扩展,比如10WQPS,可以有3-4个从节点(只能提高读操作的qps,写的qps不能扩展)。
架构图:
2.3 Redis-Cluster模式
redis在3.0上加入了 Cluster 集群模式,实现了 Redis 的分布式存储,也就是说每台 Redis 节点上存储不同的数据。
Gossip协议维护节点的元数据信息,进行节点间的信息同步。P2P去中心化的模式。最终一致性。
每个分区有一个master和若干slaver组成。
缺点:对于大型集群来说, 例如200 个使用 3.2.8 版本节点搭建的 Redis 集群,在没有任何客户端请求的情况下,每个节点仍然会产生 40Mb/s 的流量(gossip协议), 不建议使用官方的 Redis Cluster。
适用场景:如果系统的缓存大小<2000G, 主节点数<200个,建议使用Redis Cluster模式
2.4 Proxy模式
适用于主节点数量 > 200的情况下。有Codis Proxy和Twemproxy Proxy来年各种中间件模式。
数据分片算法:
(1)Codis 代理分片
(2)Twemproxy 代理分片
2.4.1 数据分片
(1)Range分片
常用在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
比如:1到100个数字,要保存在3个节点上,按照顺序分区,把数据平均分配成三个片段
-
1号到33号数据为 片段1
-
34号到66号数据为 片段2
-
67号到100号数据为 片段3
(2)节点取余分片
比如有100个数据,对每个数据进行hash运算之后,与节点数进行取余运算,根据余数不同保存在不同的节点上。
缺点:
当增加或减少节点时,原来节点中的80%的数据会进行迁移操作,对所有数据重新进行分片。
建议:
建议使用多倍扩容的方式,例如以前用3个节点保存数据,扩容为比以前多一倍的节点即6个节点来保存数据,这样只需要适移50%的数据。
数据迁移之后,第一次无法从缓存中读取数据,必须先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然后回写到缓存中,然后才能从缓存中读取迁移之后的数据。
(3)一致性哈希分区
步骤:构造一致性哈希环、节点映射、路由规则。
1)构造一致性哈希环
通过哈希算法,将哈希值映射到哈希空间([0, 2^32])。
2)节点映射
将集群中的各节点映射到环上的某个一位置。比如集群中有三个节点,那么可以大致均匀的将其分布在环上。
3)路由规则
路由规则包括存储(setX)和取值(getX)规则。
当需要存储一个对时,首先计算键key的hash值:hash(key),这个hash值必然对应于一致性hash环上的某个位置,然后沿着这个值按顺时针找到第一个节点,并将该键值对存储在该节点上。
缺点:数据倾斜,不能对所有节点进行负载均衡
(4)虚拟槽分区
为了在增删节点的时候,各节点能够保持动态的均衡,将每个真实节点虚拟出若干个虚拟节点,再将这些虚拟节点随机映射到环上。此时每个真实节点不再映射到环上,真实节点只是用来存储键值对,它负责接应各自的一组环上虚拟节点。当对键值对进行存取路由时,首先路由到虚拟节点上,再由虚拟节点找到真实的节点。增加虚拟节点其实是减小了路由规则过程中的粒度,使每个真实节点可以分摊局部压力。
(5)Redis分区
槽位,共16384个槽位。
所有的键根据哈希函数映射到0 ~ 16383
,计算公式:slot = CRC16(key)&16383
。
3. 主从复制
哨兵模式和集群模式,都需要进行主从复制。
核心流程:
建立连接,数据同步,命令传播
4. 分布式缓存的常见问题
4.1 缓存击穿
定义:缓存击穿是指热点key在某个时间点过期的时候,而恰好在这个时间点对这个Key有大量的并发请求过来,从而大量的请求打到db。
解决方案:
- 若缓存的数据是基本不会发生更新的,则可尝试设置热点数据永远不过期;
- 采用多级缓存架构,热点数据,肯定数据量不大,可以使用 本地缓存;
- 若缓存的数据更新频繁或者在缓存刷新的流程耗时较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定时线程在缓存过期前主动地重新构建缓存或者延后缓存的过期时间,以保证所有的请求能一直访问到对应的缓存;
- 若缓存的数据更新不频繁,且缓存刷新的整个流程耗时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加互斥锁,保障缓存中的数据,被第一次请求回填。此方案不适用于超高并发场景。
4.2 缓存穿透
定义: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一个一定不存在的数据,由于缓存是不命中时需要从数据库查询,查不到数据则不写入缓存,这将导致这个不存在的数据每次请求都要到数据库去查询,进而给数据库带来压力。
解决方案:
1、**接口校验。**在正常业务流程中可能会存在少量访问不存在 key 的情况,但是一般不会出现大量的情况,所以这种场景最大的可能性是遭受了非法攻击。可以在最外层先做一层校验:用户鉴权、数据合法性校验等,例如商品查询中,商品的ID是正整数,则可以直接对非正整数直接过滤等等。
2、缓存空值。当访问缓存和DB都没有查询到值时,可以将空值写进缓存,但是设置较短的过期时间,该时间需要根据产品业务特性来设置。
3、hashmap 记录存在性,存在去查redis,不存在直接返回。
4、布隆过滤器。使用布隆过滤器存储所有可能访问的 key,不存在的 key 直接被过滤,存在的 key 则再进一步查询缓存和数据库。
4.3 缓存雪崩
定义:缓存雪崩是指缓存中数据大批量到过期时间,而查询数据量巨大,引起数据库压力过大甚至down机。
解决方案:
- 事前:Redis 高可用,主从+哨兵,Redis cluster,避免全盘崩溃;过期时间打散,热点数据不过期;
- 事中:本地 ehcache 缓存 + hystrix 限流&降级,避免 MySQL 被打死。
- 事后:Redis 持久化,一旦重启,自动从磁盘上加载数据,快速恢复缓存数据。
4.4 缓存一致性
binlog,程序(mq)
4.4.1 cache pattern
No | 缓存不一致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CacheAside | Y | 实现比较简单 | 需要维护两个数据存储,存在分布式事务问题 | 延时要低,能容忍数据丢失和数据不一致 |
Read/Write Through | N | 使用简单 只需要关心缓存,数据写sh入数据库由框架完成,不需要处理分布式事务问题 | 延时高 | 同步操作,数据保证一致性 |
Write Behind | Y | 延时低 | 数据丢失和数据不一致 | 延时要低,能容忍数据丢失和数据不一致 |
4.4.2 CacheAside数据不一致问题
(1)出现原因
(2)解决方案
为什么是删除缓存?
很多时候,在复杂点的缓存场景,缓存不单单是数据库中直接取出来的值。
更新缓存的代价有时候是很高的。是不是说,每次修改数据库的时候,都一定要将其对应的缓存更新一份?也许有的场景是这样,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缓存数据计算的场景,就不是这样了。如果你频繁修改一个缓存涉及的多个表,缓存也频繁更新。但是问题在于,这个缓存到底会不会被频繁访问到?
举个栗子,一个缓存涉及的表的字段,在 1 分钟内就修改了 20 次,或者是 100 次,那么缓存更新 20 次、100 次;但是这个缓存在 1 分钟内只被读取了 1 次,有大量的冷数据。实际上,如果你只是删除缓存的话,那么在 1 分钟内,这个缓存不过就重新计算一次而已,开销大幅度降低。用到缓存才去算缓存。
1)更新数据库 + 删除缓存
2)删除缓存 + 更新数据库
3)删除缓存 + 更新数据库 + sleep + 删除缓存
4)更新数据库 + 删除缓存消息入mq/binlog消息入mq + 监听消息删除缓存
5)分布式事务解决机制
4.5 数据丢失
1.AOF异步刷盘
2.master和slave的数据同步是异步的
5. 数据预热 & 冷热分离
6.多级缓存
6.1 二级缓存
6.1.1 本地缓存
(1)延时要求极高
因为本地缓存的访问速度最快
(2)hotKey问题
hotkey分布式缓存不能通过横向扩展来解决
(3)带宽限制
数据分摊到不同的缓存节点,但这成本比本地缓存高很多
6.1.2 多级缓存的数据一致性
不能使用删除策略,因为本地缓存一般是热点数据,删除会导致缓存击穿。
6.2 三级缓存
L3级缓存的数据一致性保障以及防止缓存击穿方案:
1.数据预热(或者叫预加载)
2.设置热点数据永远不过期,通过 ngx.shared.DICT的缓存的LRU机制去淘汰
3.如果缓存主动更新,在快过期之前更新,如有变化,通过订阅变化的机制,主动本地刷新
4.提供兜底方案,如果本地缓存没有,则通过后端服务获取数据,然后缓存起来
7. 缓存选型
由于 redis 只使用单核,而 memcached 可以使用多核,所以平均每一个核上 redis 在存储小数据时比memcached 性能更高。而在 100k 以上的数据中,memcached 性能要高于 redis。虽然 redis 最近也在存储大数据的性能上进行优化,但是比起 memcached,还是稍有逊色。
8. 缓存过期
8.1 过期策略
TTL, LFU, LRU, Random
8.2 过期删除策略
- 定期删除:将每个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 放入到一个独立的字典中,以后会定期遍历这个字典来删除到期的 key。
- 惰性删除:所谓惰性策略就是在客户端访问这个key的时候,redis对key的过期时间进行检查,如果过期了就立即删除,不会给你返回任何东西。
定期删除是集中处理,惰性删除是零散处理。
9. BigKey问题
9.1 定义
Big Key就是某个key对应的value很大,占用的redis空间很大,本质上是大value问题。
9.2 产生原因
- 1. redis数据结构使用不恰当
- 2. 未及时清理垃圾数据
- 3. 对业务预估不准确
- 4. 热点数据列表
9.3 危害
1、阻塞请求、
2、内存增大
3、阻塞网络
4、影响主从同步、主从切换
9.4 bigKey识别
9.5 解决方案
1、对大Key进行拆分
2、对大Key进行清理
3、监控Redis的内存、网络带宽、超时等指标
4、定期清理失效数据
5、压缩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