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数据结构-排序

排序

基本概念和排序方法概述

  • 排序:将一组杂乱无章的数据按一定规律顺次排列起来。即,将无序序列排成一个有序序列(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运算。

    • 如果参加排序的数据结点包含多个数据域,那么排序往往是针对其中某个域而言。
  • 排序的应用非常广泛

    • 软件中直接应用
    • 程序中间接应用
      • 二分法查找
      • 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
  • 排序方法的分类

    • 按数据存储介质: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 内部排序:数据量不大、数据在内存,无序内外存交换数据

      • 外部排序:数据量较大、数据在外存(文件排序)

        ​ 外部排序时,要将数据分批调入内存来排序,中间结果还要及时放入外存,显然外部排序要复杂得多。

    • 比较器个数:串行排序和并行排序

      • 串行排序单处理机(同一时刻比较一对元素)
      • 并行排序多处理机(同一时刻比较多对元素)
    • 主要操作:比较排序和基数排序

      • 比较排序:用比较的方法

        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

      • 基数排序:不比较元素的大小,仅仅根据元素本身的取值确定其有序位置

    • 辅助空间:原地排序和非原地排序

      • 原地排序:辅助空间用量为O(1)的排序方法(所占的辅助存储空间与参加排序的数据量大小无关
      • 非原地排序:辅助空间用量超过O(1)的排序方法
    • 稳定性:稳定排序和非稳定排序

      • 稳定排序:能够使任何数值相等的元素,排序以后相对次序不变
      • 非稳定性排序:不是稳定排序的方法
      • 排序的稳定性只对结构类型数据排序有意义
      • 排序方法是否稳定,并不能衡量一个排序算法的优劣
    • 自然性:自然排序和非自然排序

      • 自然排序:输入数据越有序,排序的速度越快的排序方法
      • 非自然排序:不是自然排序的方法

    • 按排序依据原则

      •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 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 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 归并排序:2-路归并排序
      • 基数排序
    • 按排序所需工作量

      • 简单的排序方法:T(n)=O(n^2)
      • 先进的排序方法:T(n)=O(nlogn)
      • 基数排序:T(n)=O(d.n)
  • 存储结构——记录序列以顺序表存储

    #define MAXSIZE 20		//设记录不超过20个
    typedef int KeyType;	//设关键字为整型量(int型)
    
    typedef struct{		//定义每个记录
        KeyType key;	//关键字
        InfoType otherinfo;	//其它数据项
    }RedType;	//Record Type
    
    typedef struct{				//定义顺序表的结构
        RedType r[MAXSIZE+1];	//存储顺序表的向量
        						//r[0]一般作哨兵或缓冲区
        int length;				//顺序表的长度
    }SqList;
    

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每步将一个待排序的对象,按其关键码大小,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一组对象的适当位置上,直到对象全部插入为止。

即边插入边排序,保证子序列中随时都是排好序的

  • 基本操作:有序插入

    • 在有序序列中插入一个元素,保持序列有序,有序长度不断增加。
    • 起初,a[0]是长度为1的子序列。然后,逐一将a[1]至a[n-1]插入到有序子序列中。
    • 在插入a[i]前,数组a的前半段(a[0] ~ a[i-1])是有序段,后半段(a[i] ~ a[n-1])是停留于输入次序的“无序段”。
    • 插入a[i]使a[0] ~ a[i-1]有序,也就是**要为a[i]找到有序位置j(0≤j≤i),将a[i]插入在a[j]的位置上。
  • 插入排序的种类

    • 顺序法定位插入位置——直接插入排序

      1. 复制插入元素 x=a[i];
      2. 记录后移,查找插入位置 for(j=i-1;j>=0&&x<a[j];j–) a[j+1]=a[j];
      3. 插入到正确位置 a[j+1]=x;

      使用“哨兵”

      1. 复制为哨兵 L.r[0]=L.r[i];
      2. 记录后移,查找插入位置 for(j=i-1;L.r[0].key<L.r[j].key;–j) L.r[j+1]=L.r[j];
      3. 插入到正确位置 L.r[j+1]=L.r[0];

      void InsertSort(SqList &L){
          int i,j;
          for(i=2;i<=L.length;++i){
              if(L.r[i].key<L.r[i-1].key){	//若“<”,需将L.r[i]插入有序子表
                  L.r[0]=L.r[i];				//复制为哨兵
                  for(j=i-1;L.r[0].key<L.r[j].key;--j){
                      L.r[j+1]=L.r[j];		//记录后移
                  }
                  L.r[j+1]=L.r[0];			//插入到正确位置
              }
          }
      }
      

      时间复杂度结论

      • 原始数据越接近有序,排序速度越快
      • 最坏情况下(输入数据是逆序的)Tw(n)=O(n^2)
      • 平均情况下,耗时差不多是最坏情况的一半 Te(n)=O(n^2)
      • 要提高查找速度
        • 减少元素的比较次数
        • 减少元素的移动次数
    • 二分法定位插入位置——二分插入排序

      void BInsertSort(SqList &L){
          for(i=2;i<=L.length;++i){	//依次插入第2~第n个元素
              L.r[0]=L.r[i];	//当前插入元素存到"哨兵"位置
              low=1;	high=i-1;	//采用二分查找法查找插入位置
              while(low<=high){
                  mid=(low+high)/2;
                  if(L.r[0].key<L.r[mid].key) high=mid-1;
                  else low=mid+1;
              }//循环结束,high+1则为插入位置
              for(j=i-1;j>=high+1;--j) L.r[j+1]=L.r[j];	//移动元素
              L.r[high+1]=L.r[0];	//插入到正确位置
          }
      }
      

      时间复杂度为O(n^2)

      空间复杂度为O(1)

      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

    • 缩小增量多遍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基本思想:先将整个待排记录序列分割成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思路:

      1. 定义增量序列Dk:DM>DM-1>…>D1=1
      2. 对每个DK进行“DK-间隔”插入排序(k=M,M-1,…,1)

      特点:

      • 一次移动,移动位置较大,跳跃式地接近排序后的最终位置
      • 最后一次只需要少量移动
      • 增量序列必须是递减的,最后一个必须是1
      • 增量序列应该是互质的
      void ShellSort(Sqlist &L,int dlta[],int t){//主程序
          //按增量序列dlta[0..t-1]对顺序表L作希尔排序。
          for(k=0;k<t;++k)
              ShellInsert(L,dlta[k]);//一趟增量为dlta[k]的插入排序
      }
      
      void ShellInsert(SqList &L,int dk){//其中某一趟的排序操作
          //对顺序表L进行一趟增量为dk的Shell排序,dk为步长因子
          for(i=dk+1;i<=L.length;++i){
              r[0]=r[i];
              for(j=i-dk;j>0&&(r[0].key<r[j].key);j=j-dk)
                  r[j+dk]=r[j];
              r[j+dk]=r[0];
          }
      }
      

      算法分析:

      • Hibbard增量序列
        • Dk=2^(k-1)——相邻元素互质
        • 最坏情况:T_worst=O(n^(3/2))
        • 猜想:T_avg=O(n^(5/4))
      • Sedgewick增量序列
        • {1,5,19,41,109,…}——9 * 4 ^ i - 9 * 2 ^ i + 1或4 ^ i - 3 * 2 ^ i + 1
        • 猜想:T_avg=O(n^(7/6)) T_worst=O(n^(4/3))
      • 时间复杂度是n和d的函数:O(n^1.25) ~ O(1.6n^1.25)——经验公式
      • 空间复杂度为O(1)
      • 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如何选择最佳d序列,目前尚未解决

      • 最后一个增量值必须为1,无除了1之外的公因子
      • 不宜在链式存储结构上实现

交换排序

**基本思想:**两两比较,如果发生逆序则交换,直到所有记录都排好序为止。

常见的交换排序方法:冒泡排序O(n^2)、快速排序O(nlog_2 n)

冒泡排序——基于简单交换思想

基本思想:每趟不断将记录两两比较,并按“前小后大”规则交换

void bubble_sort(SqList &L){
    int m,i,j;	RedType x;	//交换时临时存储
    for(m=1;m<=n-1;m++){	//总共需要m
        for(j=1;j<=n-m;j++){
            if(L.r[j].key>L.r[j+1].key){//发生逆序
                x=L.r[j];L.r[j]=L.r[j+1];L.r[j+1]=x;//交换
            }
        }
    }
}

**优点:**每趟结束时,不仅能挤出一个最大值到最后面位置,还能同时部分理顺其他元素;

若某躺排序结束后已理顺,则可结束算法

改进:

void bubble_sort(SqList &L){
    int m,i,j,flag=1;RedType x;//flag作为是否有交换的标记
    for(m=1;m<=n-1&&flag==1;m++){
        flag=0;
        for(j=1;j<=n-m;j++){
            if(L.r[j].key>L.r[j+1],key){
                flag=1;//发生交换,flag置为1,若本趟没发生交换,flag保持为0
                x=L.r[j];L.r[j]=L.r[j+1];L.r[j+1]=x;
            }
        }
    }
}

算法评价

  • 冒泡排序最好时间复杂度是O(n)
  • 冒泡排序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2)
  • 冒泡排序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
  • 冒泡排序中增加一个辅助空间temp,辅助空间为S(n)=O(1)
  • 冒泡排序是稳定

快速排序——改进的交换排序

基本思想:

  • 任取一个元素为中心
  • 所有比它的元素一律前放,比它的元素一律后放,形成左右两个子表
  • 对各子表重新选择中心元素并依此规则调整
  • 直到每个子表的元素只剩一个

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void main(){
    QSort(L,1,L.length);
}

void QSort(SqList &L,int low,int high){
    if(low<high){
        pivotloc=Partition(L,low,high);
        //将L.r[low...high]一分为二,pivotloc为枢轴元素排好序的位置
        QSort(L,low,pivotloc-1);//对低子表递归排序
        QSort(L,pivotloc+1,high);//对高子表递归排序
    }
}

int Partition(SqList &L,int low,int high){
    L.r[0]=L.r[low];
    privotkey=L.r[low].key;
    while(low<high){
        while(low<high&&L.r[high],key>=pivokey)	--high;
        L.r[low]=L.r[high];
        while(low<high&&L.r[low].key<=privotkey) ++low;
        L.r[high]=L.r[low];
    }
    L.r[low]=L.r[0];
    retrun low;
}

算法分析

时间复杂度

平均计算时间是O(nlog_2 n)

  • Qsort(): O(log_2 n)
  • Partition(): O(n)

实验结果表明:就平均计算时间而言,快速排序是我们所讨论的所有内排序方法中最好的一个。

空间复杂度

快速排序不是原地排序

由于程序中使用了递归,需要递归调用栈的支持,而栈的长度取决于递归调用的深度。(即使不用递归,也需要用用户栈)

  • 在平均情况下:需要**O(logn)**的栈空间
  • 最坏情况下:栈空间可达O(n)。

稳定性

快速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自然性

快速排序不适于对原本有序或基本有序的记录序列进行排序。

划分元素的选取是影响时间性能的关键

输入数据次序越乱,所选划分元素值的随机性越好,排序速度越快,快速排序不是自然排序方法

改变划分元素的选取方法,至多只能改变算法平均情况下的时间性能,无法改变最坏情况下的时间性能。即最坏情况下,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性总是O(n^2)

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

**基本思想:**在待排序的数据中选出最大(小)的元素放在其最终的位置。

基本操作:

  1. 首先通过n-1次关键字比较,从n个记录中找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将它与第一个记录交换
  2. 再通过n-2次比较,从剩余的n-1个记录中找出关键字次小的记录,将它与第二个记录交换
  3. 重复上述操作,共进行n-1趟排序后,排序结束
void SelectSort(SqList &K){
    for(i=1;i<L.length;++i){
        k=i;
        for(j=i+1;j<=L.length;j++)
            if(L.r[j].key<L.r[k].key) k=j;//记录最小值位置
        if(k!=i) L.r[i]<-->L.r[k];//交换
    }
}

时间复杂度

  • 记录移动次数

    • 最好情况:0
    • 最坏情况:3(n-1)
  • 比较次数:无论待排序列处于什么状态,选择排序所需进行的“比较”次数都相同
    ∑ i = 1 n − 1 ( n − i ) = n 2 ( n − 1 ) \sum_{i=1}^{n-1}(n-i)=\frac{n}{2}(n-1) i=1n1(ni)=2n(n1)

稳定性

  • 简单选择排序是不稳定排序

堆排序

堆的定义:
若 n 个元素的序列 { a 1 , a 2 , . . . , a n } 满足 { a i ≤ a 2 i a i ≤ a 2 i + 1 或 { a i ≥ a 2 i a i ≥ a 2 i + 1 则分别称该序列 { a 1 , a 2 , . . . , a n } 为小根堆和大根堆 若n个元素的序列\{a_1,a_2,...,a_n\}满足\\ \begin{cases} a_i≤a_{2i} \\ a_i≤a_{2i+1} \end{cases} \quad 或 \begin{cases} a_i≥a_{2i} \\ a_i≥a_{2i+1} \end{cases}\\ 则分别称该序列\{a_1,a_2,...,a_n\}为小根堆和大根堆 n个元素的序列{a1,a2,...,an}满足{aia2iaia2i+1{aia2iaia2i+1则分别称该序列{a1,a2,...,an}为小根堆和大根堆
从堆的定义可以看出,堆实质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二叉树中任一非叶子结点均小于(大于)它的孩子结点

若在输出堆顶的最小值(最大值)后,使得剩余n-1个元素的序列重新建成一个堆,则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次大值)…如此反复,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这个过程称之为堆排序

堆的调整

小根堆:

  1. 输出堆顶元素之后,以堆中最后一个元素替代之
  2. 然后将根结点值与左、右子树的根结点值进行比较,并与其中小者进行交换
  3.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叶子结点,将得到新的堆,称这个从堆顶至叶子的调整过程为“筛选
void HeapAdjust(elem R[],int s,int m){
    /*已知R[s...m]中记录的关键字除R[s]之外均满足堆的定义,本函数调整R[s]的关键字,使R[s...m]成为一个大根堆*/
    rc=R[s];
    for(j=2*s;j<=m;j*=2){//沿key较大的孩子结点向下筛选
        if(j<m&&R[j]<R[j+1])++j;//j为key较大的记录的下标
        if(rc>=R[j])break;
        R[s]=R[j];	s=j;//rc应插入在位置s上
    }
    R[s]=rc;//插入
}

堆的建立

单结点的二叉树是堆;

在完全二叉树中所有以叶子结点(序号i>n/2)为根的子树是堆。

这样,我们只需依次将以序号为n/2,n/2-1,…,1的结点为根的子树均调整为堆即可。

将初始无序的R[1]到R[n]建成一个小根堆,可用以下语句实现:

for(i=n/2;i>=1;i--)
	HeapAdjust(R,i,n);

由以上分析知:

若对一个无序序列减建堆,然后输出根;重复该过程就可以由一个无序序列输出有序序列。

实质上,堆排序就是利用完全二叉树中父结点与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来排序的。

void HeapSort(elem R[]){
    int i;
    for(i=n/2;i>=1;i--)
        HeapAdjust(R,i,n);//建初始堆
    for(i=n;i>1;i--){//进行n-1趟排序
        Swap(R[1],R[i]);//根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
        HeapAdjust(R,1,i-1);//对R[1]到R[i-1]重新建堆
    }
}

算法性能分析

  • 初始堆化所需时间不超过O(n)
  • 排序阶段(不含初始堆化)
    • 一次重新堆化所需时间不超过O(logn)
    • n-1次循环所需时间不超过O(nlogn)

Tw(n)=O(n)+O(nlogn)=O(nlogn)

堆排序的时间主要耗费在建初始堆和调整建新堆时进行的反复筛选上。堆排序在最坏情况下,其时间复杂度也为O(nlog_2 n),这是堆排序的最大优点。无论待排序列中的记录是正序还是逆序排列,都不会使堆排序处于”最好“或”最坏“的状态。

另外,堆排序仅需一个记录大小供交换用的辅助存储空间。

然而堆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方法,它不适用于待排序记录个数n较少的情况,但对于n较大的文件还是很有效的。

归并排序

基本思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子序列”归并“为一个有序序列。

在内部排序中,通常采用的是2-路归并排序

即:将两个位置相邻的有序子序列R[l…m]和R[m+1…n]归并为一个有序序列R[l…n]

算法分析

  • 时间效率:O(nlog2n)

  • 空间效率:O(n)

    因为需要一个与原始序列同样大小的辅助序列(R1)。这正是此算法的缺点。

  • 稳定性:稳定

基数排序

基本思想:分配+收集

也叫桶排序箱排序:设置若干个箱子,将关键字为k的记录放入第k个箱子,然后在按序号将非空的连接。

基数排序:数字是有范围的,均由0-9这十个数字组成,则只需设置十个箱子,相继按个、十、百…进行排序。

算法分析

  • 时间效率:O(k * (n+m))

    k:关键字个数,

    m:关键字取值范围为m个值

  • 空间效率:O(n+m)

  • 稳定性:稳定

各种排序方法的综合比较

  1. 时间性能

    1. 按平均的时间性能来分,有三类排序方法:

      •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方法有:

        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其中以快速排序为最好;

      • 时间复杂度为O(n^2)的方法有:

        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和简单选择排序,其中以直接插入为最好,特别是对那些对关键字近似有序的记录序列尤为如此;

      • 时间复杂度为O(n)的方法只有:基数排序。

    2. 当待排记录序列按关键字顺序有序时,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能达到O(n)的时间复杂度;而对于快速排序而言,这是最不好的情况,此时的时间性能退化为O(n^2),因此是应该尽量避免的情况。

    3. 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的时间性能不随记录序列中关键字的分布而改变。

  2. 空间性能

    指的是排序过程中所需的辅助空间大小

    1. 所有的简单排序方法(包括:直接插入、冒泡和简单选择)和堆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
    2. 快速排序为O(logn),为栈所需的辅助空间
    3. 归并排序所需辅助空间最多,其空间复杂度为O(n)
    4. 链式基数排序需附设队列首尾指针,则空间复杂度为O(rd)
  3. 排序方法的稳定性能

    • 稳定的排序方法指的是,对于两个关键字相等的记录,它们在序列中的相对位置,在排序之前和经过排序之后,没有改变。
    • 当对多关键字的记录序列进行LSD方法排序时,必须采用稳定的排序方法。
    • 对于不稳定的排序方法,只要能举出一个实例说明即可。
    • 快速排序和堆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4. 关于“排序方法的时间复杂度的下限”

    • 除基数排序外,其它方法都是基于”比较关键字“进行排序的排序方法,可以证明,这类排序法可能达到的最快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基数排序不是基于”比较关键字“的排序方法,所以它不受这个限制)。

    • 可以用一棵判定树来描述这类基于”比较关键字“进行排序的排序方法。


http://www.kler.cn/a/2492.html

相关文章:

  • 案例研究:UML用例图中的结账系统
  • [大模型]本地离线运行openwebui+ollama容器化部署
  • Unity:删除注册表内的项目记录
  • 利用AI大模型和Mermaid生成流程图
  • 音视频入门基础:MPEG2-PS专题(6)——FFmpeg源码中,获取PS流的视频信息的实现
  • 在 macOS 中,设置自动将文件夹排在最前
  • hexo主题标签的使用
  • 2023年天津市逆向re2.exe解析-比较难(超详细)
  • 软考--网络攻击分类
  • Tlsr8258开发-小问题汇总
  • 2023前端面试题(经典面试题)
  • ccc-pytorch-宝可梦自定义数据集实战-加载数据部分(9)
  • 智慧物业类管理APP开发功能有哪些?
  • Lesson 9.1 集成学习的三大关键领域、Bagging 方法的基本思想和 RandomForestRegressor 的实现
  • Spring入门篇3 --- 依赖注入(DI)方式、集合注入
  • 网络技术与应用概论(上)——“计算机网络”
  • 第29次CCFCSP认证经验总结
  • C语言 结构体进阶 结构体、枚举、联合详解(2)
  • AWS白皮书总结
  • 计算机网络管理 TCP三次握手的建立过程,Wireshark抓包分析并验证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报文
  • I2C模块理解
  • Linux系统下gdb调试
  • 【Go】K8s 管理系统项目[Jenkins Pipeline K8s环境–应用部署]
  • Python 项目之实现文件内容的反转再输入(一)完全反转
  • react中渲染企业微信的表情
  • 使用shell 脚本,批量解压一批zip文件,解压后的文件放在以原zip文件名前10个字符的文件夹中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