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List源码解析和设计思路
一、 继承体系
LinkedList类位于java.util包中,它实现了List
接口和Deque
接口,LinkedList可以被当做链表、双端队列使用,并且继承自AbstractSequentialList
类。在继承关系中,它的父类是AbstractSequentialList
,而AbstractSequentialList
又继承自AbstractList
,AbstractList
继承自AbstractCollection
,AbstractCollection
实现了Collection
接口。
二、设计目的
LinkedList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基于链表的动态数组
实现,它可以高效地进行插入、删除
操作,并且能够按照索引快速访问元素。与ArrayList不同,LinkedList不需要预先分配固定大小的空间,因此适用于频繁插入、删除操作的场景。
三、框架总结结构
LinkedList采用双向链表
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元素,每个节点包含指向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的引用。它提供了add、remove、get等操作方法,以及支持队列和栈的操作方法。LinkedList还实现了ListIterator接口,可以进行双向迭代
操作。
四、工作原理
在LinkedList中,每次添加或删除元素时,它会重新调整节点之间的引用关系,保证链表的正确性。在添加元素时,它会创建一个新的节点并将其插入到链表中,并更新前后节点的引用;在删除元素时,它会修改前后节点的引用,使得被删除节点脱离链表。由于LinkedList采用双向链表的结构,因此在插入和删除元素时,时间复杂度为O(1)。
五、如何创建LinkedList?
{
transient int size = 0;
/**
* Pointer to first node.
* Invariant: (first == null && last == null) ||
* (first.prev == null && first.item != null)
*/
transient Node<E> first; //指向第一个节点的指针,首节点的元素类型为 E
/**
* Pointer to last node.
* Invariant: (first == null && last == null) ||
* (last.next == null && last.item != null)
*/
transient Node<E> last; //指向第一个节点的指针,首节点的元素类型为 E。
/**
* Constructs an empty list.
*/
public LinkedList() {
}
/**
* Constructs a list containing the elements of the specified
* collection, in the order they are returned by the collection's
* iterator.
*
* @param c the collection whose elements are to be placed into this list
* @throws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the specified collection is null
*/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this();
addAll(c);
}
- LinkedList类的构造函数。第一个构造函数是无参构造函数,用于构造一个空的LinkedList实例。
- 第二个构造函数接受一个集合参数c,并将该集合中的元素按照迭代器返回的顺序添加到LinkedList中。首先调用了无参构造函数this()来初始化一个空的LinkedList,然后调用addAll方法将集合c中的所有元素添加到LinkedList中。
- 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创建LinkedList的灵活性,可以直接传入一个集合来初始化LinkedList。
六、add(E e)添加源码
public boolean add(E e) {
linkLast(e);
return true;
}
linkLast(e)方法将元素e链接到链表的末尾,然后返回true表示添加元素成功。 linkLast(e) 方法会在链表末尾添加一个新节点,并更新链表的相关指针。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 将当前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赋值给变量l,用final修饰表示l是一个不可变的引用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 创建一个新节点newNode,其中:
// - 前驱节点指向l,即当前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 - 元素为e,即要添加到链表中的元素
// - 后继节点暂时为null,因为这是新节点添加到最后一个位置
last = newNode; // 更新last指针,使其指向新节点newNode,表示新节点成为了链表中的最后一个节点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 // 如果原链表为空(即l为null),将first指针指向新节点newNode,表示此时链表只包含一个节点,即newNode
else
l.next = newNode; // 如果原链表不为空,则将当前链表最后一个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新节点newNode,让新节点成为原链表中最后一个节点的后继节点
size++; // 增加链表的大小,表示成功在链表尾部添加了一个新节点
modCount++; // 修改计数器,用于记录对LinkedList结构进行修改的次数,以便在迭代过程中检测并发修改操作
}
-
final Node<E> l = last;
- 将当前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存储在变量l中,使用final关键字表示l是一个不可变的引用。
-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 创建一个新的节点newNode,包括:
- 前驱节点指向l,即指向当前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 元素为e,即要添加到链表中的元素
- 后继节点暂时为null,因为这是要将新节点添加到链表末尾
- 创建一个新的节点newNode,包括:
-
last = newNode;
- 更新last指针,使其指向新创建的节点newNode,表示新节点成为了链表中的最后一个节点。
-
if (l == null)
- 检查原链表是否为空(即l为null)。
-
first = newNode;
- 如果原链表为空,则将first指针指向新节点newNode,表示此时链表只包含一个节点,即newNode。
-
else
- 如果原链表不为空,则执行以下操作:
-
l.next = newNode;
- 让当前链表最后一个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新节点newNode,让新节点成为原链表中最后一个节点的后继节点。
-
size++;
- 增加链表的大小,表示成功在链表尾部添加了一个新节点。
-
modCount++;
- 修改计数器,用于记录对LinkedList结构进行修改的次数,以便在迭代过程中检测并发修改操作。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
E item;
- 定义了一个泛型类型E的变量item,用于存储节点中的元素值。
-
Node<E> next;
- 定义了一个泛型类型为Node的变量next,表示指向链表中下一个节点的引用。
-
Node<E> prev;
- 定义了一个泛型类型为Node的变量prev,表示指向链表中上一个节点的引用。
-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 定义了Node类的构造函数,包括如下参数:
- prev: 前驱节点的引用
- element: 节点中的元素值
- next: 后继节点的引用
- 定义了Node类的构造函数,包括如下参数:
-
this.item = element;
- 将传入的element赋值给节点的item属性,表示该节点存储了对应的元素值。
-
this.next = next;
- 将传入的next引用赋值给节点的next属性,表示该节点指向链表中的下一个节点。
-
this.prev = prev;
- 将传入的prev引用赋值给节点的prev属性,表示该节点指向链表中的上一个节点。
从头部追加(addFirst)
LinkedList arrayList = new LinkedList ();
arrayList.addFirst("头部");
private void linkFirst(E e) {
final Node<E> f = fir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null, e, f);
first = newNode;
if (f == null)
last = newNode;
else
f.prev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
private void linkFirst(E e) {
- 定义了一个私有方法linkFirst,用于在链表的开头添加一个新节点,参数e表示要添加的元素。
-
final Node<E> f = first;
- 通过final关键字将当前链表的第一个节点(头节点)赋值给变量f。
-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null, e, f);
- 创建一个新的节点newNode,其中:
- 前驱节点为null,因为新节点将成为头节点
- 元素为e,即要添加到链表中的元素
- 后继节点为f,即原来的头节点
- 创建一个新的节点newNode,其中:
-
first = newNode;
- 更新first指针,使其指向新创建的头节点newNode。
-
if (f == null)
- 检查原链表是否为空(即f为null)。
-
last = newNode;
- 如果原链表为空,则将last指针也指向新的头节点newNode。
-
else
- 如果原链表不为空,则执行以下操作:
-
f.prev = newNode;
- 将原来的头节点的prev指针指向新的头节点newNode,建立双向连接。
-
size++;
- 增加链表的大小,表示成功在链表开头添加了一个新的节点。
-
modCount++;
修改计数器,用于记录对LinkedList结构进行修改的次数,以便在迭代过程中检测并发修改操作。
七、remove(Object o)删除源码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 定义一个方法,用于从数据结构中移除特定对象
if (o == null) { // 如果传入的对象为空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 遍历链表直到最后一个节点
if (x.item == null) { // 如果当前节点存储的对象为空
unlink(x); // 调用unlink方法将该节点从链表中移除
return true; // 返回true,表示移除成功
}
}
} else { // 如果传入的对象不为空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 遍历链表直到最后一个节点
if (o.equals(x.item)) { // 如果传入的对象等于当前节点存储的对象
unlink(x); // 调用unlink方法将该节点从链表中移除
return true; // 返回true,表示移除成功
}
}
}
return false; // 如果遍历完链表都没有找到匹配的对象,则返回false,表示移除失败
}
总结:如果传入的对象为空,则遍历链表直到找到存储的对象也为空的节点,然后将其从链表中移除。如果传入的对象不为空,则遍历链表直到找到与传入对象相等的节点,然后将其从链表中移除。如果未找到匹配的对象,则返回false表示移除失败。
/**
* Unlinks non-null node x.
*/
E unlink(Node<E> x) { // 定义了一个方法,用于移除非空节点x
final E element = x.item; // 获取节点x存储的元素
final Node<E> next = x.next; // 获取节点x的下一个节点
final Node<E> prev = x.prev; // 获取节点x的前一个节点
if (prev == null) { // 如果节点x的前一个节点为空
first = next; // 将链表的头指针指向节点x的下一个节点
} else {
prev.next = next; // 将节点x的前一个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节点x的下一个节点
x.prev = null; // 将节点x的prev指针置为空
}
if (next == null) { // 如果节点x的下一个节点为空
last = prev; // 将链表的尾指针指向节点x的前一个节点
} else {
next.prev = prev; // 将节点x的下一个节点的prev指针指向节点x的前一个节点
x.next = null; // 将节点x的next指针置为空
}
x.item = null; // 将节点x的元素置为空
size--; // 链表大小减一
modCount++; // 修改次数加一
return element; // 返回被移除节点x的元素
}
八、 get()查找
/**
* Returns the (non-null) Node at the specified element index.
*/
Node<E> node(int index) { // 定义一个方法,返回指定索引处的非空节点
if (index < (size >> 1)) { // 如果索引小于链表大小的一半
Node<E> x = first; // 从头部开始寻找节点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 遍历直到找到对应索引的节点
x = x.next; // 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return x; // 返回找到的节点
} else { // 如果索引大于等于链表大小的一半
Node<E> x = last; // 从尾部开始寻找节点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 逆序遍历直到找到对应索引的节点
x = x.prev; // 移动到上一个节点
return x; // 返回找到的节点
}
}
根据索引值快速定位链表中的节点,通过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遍历的方式提高了效率。
LinkedList 总结用法和使用场景:
- 用法:LinkedList 是一个双向链表实现的 List,支持在任意位置进行元素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可以作为队列(Queue)或双端队列(Deque)使用。
- 使用场景:适合对列表进行频繁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因为插入和删除节点的开销较小。特别适合需要在中间插入元素的场景。由于每个节点在内存中不连续存储,可能会增加内存占用。
LinkedList 性能总结:
- 查询性能:LinkedList 在查询时需要遍历链表,时间复杂度为 O(n),效率较低。
- 插入/删除性能:在列表的开头或中间插入/删除元素时,LinkedList 的性能优于 ArrayList,因为只需要调整指针即可。
- 迭代性能:LinkedList 在迭代访问元素时,效率较高,不会涉及数组复制等操作。
与 ArrayList 方法对比:
- ArrayList:底层基于数组实现,随机访问快,但插入和删除元素开销较大,需要移动后续元素。适合读取操作多于修改操作的场景。
- 对比:
- LinkedList 适合频繁插入和删除元素的场景,而 ArrayList 更适合于随机访问元素。
- LinkedList 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性能更好,但查询性能较差;ArrayList 的查询性能更好,但在插入和删除方面效率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