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基于 Python 的 LIF 模型:探索神经元同步与小世界网络

在神经科学中,理解神经元之间的同步行为对解释大脑的功能非常重要。而泄漏积分发放(Leaky Integrate-and-Fire, LIF)模型作为一种经典的神经元模型,广泛应用于模拟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以及脉冲发放。本篇博客将带你通过Python代码,模拟一个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神经元群体,探索不同重连概率 ppp 对神经元同步性的影响。

LIF 模型的基本原理

LIF 模型基于以下膜电位更新公式:

当膜电位 VVV 超过阈值 VthV_{\text{th}}Vth​ 时,神经元会发放脉冲,随后膜电位重置为 VrestV_{\text{rest}}Vrest​。这种发放机制可以用于模拟神经元的基本行为。

代码实现

我们通过 Python 代码实现 LIF 模型,并模拟不同重连概率 ppp 下的神经元群体同步性。以下为代码的主要实现步骤。

1. 神经元类的定义

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个 LIFNeuron 类来模拟神经元的行为:

class LIFNeuron:
    def __init__(self, cm=1000, V_rest=-65):
        self.soma = h.Section(name='soma')
        self.soma.L = self.soma.diam = 12.6157  # 固定神经元形状
        self.cm = cm  # 电容
        self.V_rest = V_rest  # 静息电位
        self.V = V_rest  # 初始化膜电位

在初始化过程中,每个神经元被赋予初始的静息电位,并且其膜电位会在后续的模拟过程中动态变化。

2. 模拟突触输入与膜电位更新

接下来,我们计算每个神经元在每个时间步的膜电位变化。膜电位的变化不仅依赖于神经元自身的状态,还受到来自其他神经元的突触输入 IsynI_{\text{syn}}Isyn​ 影响:

def dvdt(v, i_synps, i_ext):
    return (-(v - V_rest) + i_synps + i_ext) / tau

for tStep in range(len(Tt) - 1):
    for j in range(Nn):
        v_a1 = V[tStep, j]
        i_ext = stim_amplitude if stim_start <= T[tStep] <= stim_start + stim_duration else 0
        i_synps = np.random.normal(100, 200)
        
        # 计算Runge-Kutta四阶方法更新膜电位
        k1 = dt * (dvdt(v_a1, i_synps, i_ext) + noise_strength)
        k2 = dt * (dvdt(v_a1 + 0.5 * k1, i_synps, i_ext) + noise_strength)
        k3 = dt * (dvdt(v_a1 + 0.5 * k2, i_synps, i_ext) + noise_strength)
        k4 = dt * (dvdt(v_a1 + k3, i_synps, i_ext) + noise_strength)
        
        v_a2 = v_a1 + (k1 + 2 * k2 + 2 * k3 + k4) / 6
        if v_a2 >= V_th:
            spike_train[tStep, j] = 1  # 发放脉冲
            v_a2 = V_rest  # 重置膜电位
        
        V[tStep + 1, j] = v_a2  # 更新下一时间步的膜电位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使用了Runge-Kutta四阶方法(RK4)来更新神经元的膜电位。这种方法相比简单的欧拉方法更为精确,能够更好地模拟神经元的动态行为。

3. 小世界网络的构建与重连概率

为了模拟神经元网络的行为,我们引入了一个基于小世界网络的模型。我们使用 networkx 库构建网络,并设置不同的重连概率 ppp 来模拟神经元之间连接的随机性。

import networkx as nx

# 创建小世界网络
Nn = 100  # 神经元数量
p_values = [0, 0.1, 0.3, 0.5, 0.7, 0.9]
G = nx.watts_strogatz_graph(Nn, k=4, p=0.1)  # 构建网络,p为重连概率

随着 ppp 值的增加,网络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随机。这种随机化会影响神经元之间的同步行为。

4. 可视化膜电位与脉冲发放

为了直观展示模拟结果,我们使用 matplotlib 绘制了神经元的膜电位热图和脉冲时序图:

# 绘制膜电位热图
plt.figure(figsize=(12, 8))
plt.imshow(V.T, aspect='auto', cmap='hot', extent=[0, T_final, 0, Nn])
plt.colorbar(label='膜电位 (mV)')
plt.title(f'膜电位热图 (p={p})')
plt.xlabel('时间 (ms)')
plt.ylabel('神经元')
plt.show()

# 绘制同步误差图
plt.figure()
plt.plot(p_values, sync_errors, marker='o')
plt.title('不同 p 值下的网络同步误差')
plt.xlabel('重连概率 p')
plt.ylabel('同步误差')
plt.show()

这些图形展示了不同时间步内神经元膜电位的动态变化,以及随着重连概率变化网络同步性的变化。

结果与分析

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重连概率 ppp 的增加,神经元之间的同步误差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适中的重连概率下,网络能够达到较高的同步性,而过高的随机性则破坏了这种同步。以下是一些可视化结果的示例:

  • 膜电位热图:展示了神经元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
  • 同步误差曲线:随着重连概率的增加,同步误差先下降后上升,表明网络的随机化程度直接影响同步性。
结论

通过这次模拟,我们成功探索了基于LIF模型的小世界网络中神经元同步行为。重连概率 ppp 的变化显著影响了网络的同步性,适中的随机性有助于提高同步性。未来的研究可以引入更多复杂的神经元模型或突触机制,进一步揭示神经网络中的复杂动态现象。

这次探索不仅展示了LIF模型的强大之处,也为未来研究神经元网络中的同步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希望通过这篇博客,大家能更好地理解神经科学中的同步现象。


http://www.kler.cn/a/292816.html

相关文章:

  • OceanStor Pacific系列 8.1.0 功能架构
  • Spring-Webflux + Reactor + Netty 初体验
  • 基于标签相关性的多标签学习
  • Nuxt 版本 2 和 版本 3 的区别
  • GxtWaitCursor:Qt下基于RAII的鼠标等待光标类
  • 微服务day07
  • Ubuntu20上的Qt程序连接Windows上的mssql服务器
  • Tableau 社区项目 | 参与 Data+TV 挑战,洞悉全球电视剧集数据的精彩故事!
  • vue3获取视频时长、码率、格式等视频详细信息
  • pytorch torch.squeeze函数介绍
  • 202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思路(2024数学建模国赛A题思路)
  • Flutter 局部变量刷新问题
  • “全面解析审核运营:策略、流程、案例,一本通吃!
  • 牛牛替换(c语言)
  • 系规学习第21天
  • vue3定义响应式数据(ref,reactive)
  • C++ STL容器-Vector容器概念及应用方法详解
  • SSH免秘钥问题
  • 【netty系列-09】深入理解和解决tcp的粘包拆包
  • 一文讲清楚,AI、AGI、AIGC与AIGC、NLP、LLM,ChatGPT等概念
  • 【云计算】什么是云计算服务|为什么出现了云计算|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 动手学深度学习8.2. 文本预处理-笔记练习(PyTorch)
  • 计算机网络八股文之TCP协议
  • FPGA随记---inout端口的处理
  • 20240902软考架构-------软考101-105答案解析
  • TMC5271/TMC5272 支持使用编码器进行闭环位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