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1、Redis 概述
远程字典服务器(Remote Dictionary Server,Redis):一个开源的、高性能的、轻量级、使用ANSI 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通过提供多种键值数据类型来试音不同场景下的缓存和存储需求,是跨平台的非关系型数据库。
2、Redis 特性
(1)存储结构
Redis 以字典结构存储数据,允许其他应用通过TCP协议读写字典中的内容。同大多数脚本语言中的字典一样,Redis字典中的键值除了可以是字符串,还可以是其他数据类型。到目前为止Redis支持的键值数据类型:STRING(字符串类型)、LIST(列表类型)、SET(集合类型)、HASH(散列类型)、ZSET(有序集合类型)。
(2)内存存储与持久化
Redis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由于内存的读写速度远快于硬盘,因此Redis在性能上对比其他基于硬盘存储的数据库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也有问题,比如程序退出后内存中的数据会丢失。不过 Redis提供了对持久化的支持,即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异步写入到硬盘中,同时不影响继续提供服务。
Redis 持久化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持久化方法为时间点转储( point-in-timedump ),转储操作既可以在“指定时间段内有指定数量的写操作执行”这一条件被满足时执行,又可以通过调用两条转储到硬盘( dump-to-disk)命令中的任何一条来执行;第二种持久化方法将所有修改了数据库的命令都写入一个只追加( append-only )文件里面,用户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将只追加写人设置为从不同步( sync)、每秒同步一次或者每写入一个命令就同步一次。
(3)主从复制
执行复制的从服务器会连接上主服务器,接收主服务器发送的整个数据库的初始副本( copy );之后主服务器执行的写命令,都会被发送给所有连接着的从服务器去执行,从而实时地更新从服务器的数据集。
因为从服务器包含的数据会不断地进行更新,所以客户端可以向任意一个从服务器发送读请求,以此来避免对主服务器进行集中式的访问。
(4)多数据库
Redis实例提供多个存储数据的字典,客户端可以指定将数据存储在哪个字典中, 可以将字典理解为数据库。Redis默认链接16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对外都是一个从0开始的递增数字命名,可通过databases参数修改连接数,默认选择0号数据库,可通过SELECT命令更换redis > SELECT 1
。
Redis 不支持自定义数据库名称,也不支持为每个数据库设置不同的访问密码。Redis 数据库之间并非完全隔离,如使用FLUSHALL
可以清空一个Redis 实例的所有数据。不同的应用应该使用不同的Redis实例里存储数据,同一实例的多个数据库可用于存储同一应用的不同环境的数据。
3、Redis 数据结构
data type | describe |
---|---|
字符串(String) | 最基本的数据类型,可以包含任何数据,如数字、字符串、二进制数据等。在Redis中,字符串是二进制安全的,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有任何长度,并且不会因为包含空字符而被截断。 |
哈希表(Hash) | 是键值对的集合,是字符串类型的字段和值的映射表。适合存储对象。 |
列表(List) | 简单的字符串列表,按照插入顺序排序。可以添加一个元素到头部(左边)或者尾部(右边)。 |
集合(Set) | 是字符串类型的无序集合。它是通过哈希表实现,添加、删除、查找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 |
有序集合(Sorted Set) | 和Set相似,但每个字符串元素都会关联一个浮点数类型的分数。元素的分数用来排序,如果两个成员有相同的分数,那么排名按照字典序计算。 |
HyperLogLog | Redis HyperLogLog 是用来做基数统计的算法,只会根据输入元素来计算基数,而不会储存输入元素本身 |
4、Redis 底层实现
Redis并没有直接使用上述的高级数据结构进行存储,而是根据数据的特性和大小,选择最合适的内部编码方式。
Redis 通过精巧的数据结构和编码方式,实现了高性能的数据存储和操作。其底层实现不仅考虑了内存的使用效率,还充分考虑了数据操作的性能。这使得Redis能够在处理大量数据和并发请求时,依然保持出色的性能表现。对于开发者而言,理解Redis的数据结构和底层实现,有助于更好地使用和优化Redis,从而提升应用的整体性能。
数据结构 | 时间复杂度 |
---|---|
哈希表 | O(1) |
跳表 | O(logN) |
双向链表 | O(N) |
压缩列表 | O(N) |
整数数组 | O(N) |
4.1 字符串的底层实现:简单动态字符串(SDS)
Redis的字符串类型并不是直接使用C语言中的原生字符串(以空字符\0结尾的字符数组)进行存储,而是使用了一个称为简单动态字符串(Simple Dynamic String,SDS)的数据结构。这种设计选择为Redis带来了许多优势,尤其是在性能和灵活性方面。
(1)SDS结构
SDS的数据结构定义大致如下(可能根据Redis版本有所不同):
struct sdshdr {
int len; // 记录buf数组中已使用字节的数量,等于SDS所保存字符串的长度
int free; // 记录buf数组中未使用字节的数量
char buf[]; // 字节数组,用于保存字符串。注意这里并没有指明数组的长度,这是一个柔性数组(flexible array member)
};
(2)优势分析
- 预分配:SDS会为buf分配额外的未使用空间(通过free字段记录),这意味着当向一个SDS字符串追加内容时,如果未使用空间足够,Redis就不需要重新分配内存。这减少了内存分配次数,从而提高了性能。
- 常数时间复杂度获取字符串长度:由于SDS结构内部维护了一个len字段来记录字符串的当前长度,获取字符串长度的操作可以在常数时间复杂度O(1)内完成,而不需要像C语言的原生字符串那样遍历整个字符串。
- 二进制安全:SDS可以存储任意二进制数据,包括空字符\0。C语言的原生字符串以空字符作为结束标志,这限制了它们不能包含空字符。而SDS则通过len字段来明确字符串的长度,因此不受此限制。
- 兼容C语言字符串函数:尽管SDS提供了自己的一套API来进行字符串操作,但它的buf字段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通的C字符串(以\0结尾),这意味着在必要时,可以直接使用标准的C语言字符串处理函数来操作buf字段(尽管通常不推荐这样做,因为可能会破坏SDS结构的完整性)。
(3)操作优化
SDS提供了一组API来进行字符串的创建、修改、拼接等操作。这些API在内部会处理内存分配、长度更新等细节,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无需关心底层实现。
例如,当使用sdscat函数向一个SDS字符串追加内容时,该函数会首先检查未使用空间是否足够,如果不够,则会重新分配更大的内存空间,并将原有数据复制到新位置,然后再追加新内容。所有这些操作对用户都是透明的。
小结:通过使用SDS作为字符串的底层实现,Redis实现了字符串操作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为上层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操作接口,同时保证了内部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这种设计使得Redis在处理大量字符串数据时能够保持出色的性能。
4.2 列表的底层实现:压缩列表和双向链表
(1)压缩列表
当列表的元素数量较少且元素较小时,Redis会使用压缩列表(ziplist)作为底层实现来节省内存。压缩列表是一个紧凑的、连续的内存块,它按顺序存储了列表中的元素。
压缩列表的结构大致如下:
±-------±-------±-------±-----+
| ZLBYTE | LEN | ‘one’ | ‘two’| …
±-------±-------±-------±-----+
- ZLBYTE: 压缩列表的头部信息,包含了特殊编码和压缩列表的长度信息。
- LEN: 每个元素前的长度字段,用于记录该元素的长度或前一个元素到当前元素的偏移量。
- ‘one’, ‘two’: 实际的列表元素,它们被连续地存储在压缩列表中。
使用压缩列表的优势在于:
- 内存利用率高,因为元素是连续存储的,没有额外的指针开销。
- 对于小列表,操作速度可以很快,因为所有数据都在一个连续的内存块中。
操作优化:
Redis的列表实现提供了一组API来进行列表的创建、修改、遍历等操作。这些API在内部会根据列表的大小和元素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底层数据结构,并且在必要时进行数据结构之间的转换。
例如,当向一个使用压缩列表实现的列表中添加一个新元素时,如果添加后的列表仍然满足压缩列表的使用条件(即元素数量和大小都没有超过预设的阈值),那么Redis会直接在压缩列表的末尾添加新元素。否则,Redis会将压缩列表转换为双向链表,并在链表的尾部添加新元素。
(2)双向链表
当列表的元素数量较多或者元素较大时,Redis会选择使用双向链表作为底层实现。双向链表中的每个节点都保存了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的指针,这使得在列表的任何位置插入或删除元素都变得相对容易。
双向链表的结构大致如下: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
struct listNode *prev; // 指向前一个节点的指针
struct listNode *next; // 指向后一个节点的指针
void *value; // 节点保存的数据
} listNode;
typedef struct list {
listNode *head; // 指向链表头部的指针
listNode *tail; // 指向链表尾部的指针
unsigned long len; // 链表的长度
// ... 可能还有其他字段,如复制函数、比较函数等
} list;
使用双向链表的优势在于:
- 可以在O(1)时间复杂度内完成在列表头部或尾部的元素插入和删除。
- 当需要遍历列表时,可以从头部或尾部开始,沿着节点的指针依次访问。
通过使用双向链表和压缩列表作为底层实现,Redis的列表数据类型能够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提供高效的操作性能。这种灵活的设计使得Redis能够处理各种大小和复杂度的列表数据,同时保持内存的低消耗和操作的快速性。
4.3 哈希的底层实现:压缩列表和字典
Redis的哈希(Hash)类型允许用户在单个键中存储多个字段和对应的值。为了高效地支持这种数据结构,Redis在底层使用了两种主要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哈希:压缩列表和字典(也称为哈希表)。
(1)压缩列表
当哈希中的字段和值较少且较小时,Redis会使用压缩列表作为底层实现来节省内存。压缩列表是一种紧凑的、连续的内存块,它按顺序存储了哈希中的字段和值对。
压缩列表的结构大致如下:
±-------±-------±-------±-------+
| ZLBYTE | LEN1 | FIELD1 | LEN2 | VALUE2 | …
±-------±-------±-------±-------+
- ZLBYTE:压缩列表的头部信息。
- LEN1、FIELD1:第一个字段的长度和字段本身。
- LEN2、VALUE2:第一个字段对应的值的长度和值本身。
- 以此类推,后续的字段和值对也是按照这个格式存储的。
使用压缩列表的优势在于:
- 内存利用率高,因为字段和值是连续存储的,没有额外的指针和元数据开销。
- 对于小哈希,操作速度可以很快,因为所有数据都在一个连续的内存块中。
操作优化:
-Redis的哈希实现提供了一组API来进行哈希的创建、修改、查找等操作。这些API在内部会根据哈希的大小和字段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底层数据结构,并且在必要时进行数据结构之间的转换。
例如,当向一个使用压缩列表实现的哈希中添加一个新的字段和值时,如果添加后的哈希仍然满足压缩列表的使用条件(即字段和值的数量和大小都没有超过预设的阈值),那么Redis会直接在压缩列表的末尾添加新的字段和值。否则,Redis会将压缩列表转换为字典,并在字典中插入新的字段和值。
(2)字典(哈希表)
当哈希中的字段和值较多或者较大时,Redis会选择使用字典作为底层实现。字典是一种通过键(在Redis哈希中是字段)来直接访问值的数据结构,它能够在平均情况下提供O(1)时间复杂度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Redis的字典实现通常包含两个哈希表,用于处理哈希表扩容时的数据迁移。每个哈希表节点保存了字段的哈希值、字段本身和对应的值。结构大致如下:
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
void *key; // 字段
union {
void *val;
uint64_t u64;
int64_t s64;
// ... 其他可能的值类型
} v; // 值
struct dictEntry *next; //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用于解决哈希冲突
} dictEntry;
typedef struct dict {
dictEntry **table; // 哈希表数组
unsigned long size; // 哈希表大小
unsigned long sizemask; // 用于计算索引的掩码
unsigned long used; // 已使用的节点数量
// ... 可能还有其他字段,如哈希函数、复制函数等
} dict;
使用字典的优势在于:
- 提供了快速的字段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 哈希表的扩容机制可以保持较低的哈希冲突率,从而保证操作的效率。
通过使用字典和压缩列表作为底层实现,Redis的哈希数据类型能够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提供高效的操作性能。这种灵活的设计使得Redis能够处理各种大小和复杂度的哈希数据,同时保持内存的低消耗和操作的快速性。
4.4 集合的底层实现:整数集合和字典
Redis的集合(Set)是一个无序的、元素不重复的集合。为了高效地支持这种数据结构及其操作,Redis在底层使用了两种主要的数据结构:整数集合(intset)和字典(hashtable)。
(1)整数集合(intset)
当集合中的元素都是整数,并且元素数量较少时,Redis会选择使用整数集合作为底层实现。整数集合是一个紧凑的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是集合中的一个整数。
整数集合的优势在于:
- 内存利用率高:整数集合将整数紧密地存储在一个连续的内存块中,没有额外的指针或元数据开销。
- 操作速度快:对于整数集合中的元素,Redis可以直接通过数组索引访问,这使得查找、添加和删除整数的操作非常快速。 然而,整数集合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它要求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整数,并且元素数量较少,因此在处理非整数元素或大量元素时,整数集合可能不是最优的选择。
(2)字典(hashtable)
当集合中的元素不满足整数集合的条件(即元素不是整数或元素数量较多)时,Redis会使用字典作为底层实现。字典是一种哈希表,它通过哈希函数将元素的哈希值映射到相应的桶(bucket)中,以支持快速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字典的优势在于:
- 灵活性高:字典可以存储任意类型的元素,而不仅仅是整数。
- 操作效率高:通过哈希函数,字典可以在平均情况下提供O(1)时间复杂度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然而,字典也有一定的开销。每个字典元素都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哈希值、指针等元数据。此外,当哈希表发生哈希冲突时,可能需要通过链表或其他方式解决冲突,这可能会降低操作的效率。
(3)操作优化和转换
Redis的集合实现提供了一组API来进行集合的创建、修改、查找等操作。这些API在内部会根据集合的大小和元素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底层数据结构,并且在必要时进行数据结构之间的转换。
例如,当向一个使用整数集合实现的集合中添加一个新的整数元素时,如果添加后的集合仍然满足整数集合的使用条件(即元素数量没有超过预设的阈值),那么Redis会直接在整数集合的末尾添加新的元素。否则,Redis会将整数集合转换为字典,并在字典中插入新的元素。
小结:Redis的集合在底层使用了整数集合和字典两种数据结构来实现。整数集合适用于元素较少且都是整数的场景,而字典适用于元素数量较多或元素类型不限的场景。通过这种灵活的设计,Redis能够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提供高效的操作性能,同时保持内存的低消耗和操作的快速性。
4.5 有序集合的底层实现:压缩列表和跳表
Redis的有序集合(Sorted Set)是一个有序的、元素不重复的集合,其中每个元素都关联了一个分数(score)。为了实现这种数据结构及其相关操作的高效性,Redis在底层主要使用了两种数据结构:压缩列表(ziplist)和跳表(skiplist)。
(1)跳表(skiplist)
当有序集合的元素数量较多或元素的大小较大时,Redis会使用跳表作为底层实现。跳表是一种多层的有序链表,它通过维护多个层次的指针来加快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速度。
跳表的优势在于:
- 查找效率高:通过维护多个层次的指针,跳表可以在平均情况下提供O(log N)时间复杂度的查找操作,其中N是元素的数量。
- 插入和删除操作快速:跳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只需要局部地调整指针,而不需要移动大量的数据。
- 支持范围查询:跳表可以方便地支持按照分数范围查询元素的操作
然而,跳表也有一定的开销。每个元素在跳表中都有多个指向前驱和后继的指针,这些指针会占用额外的内存空间。
操作优化和转换:
Redis的有序集合实现提供了一组API来进行集合的创建、修改、查找等操作。这些API在内部会根据集合的大小和元素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底层数据结构,并且在必要时进行数据结构之间的转换。
例如,当向一个使用压缩列表实现的有序集合中添加一个新的元素时,如果添加后的集合仍然满足压缩列表的使用条件(即元素数量没有超过预设的阈值),那么Redis会直接在压缩列表的末尾添加新的元素。否则,Redis会将压缩列表转换为跳表,并在跳表中插入新的元素。
小结:Redis的有序集合在底层使用了压缩列表和跳表两种数据结构来实现。压缩列表适用于元素较少且大小较小的场景,而跳表适用于元素数量较多或元素大小较大的场景。通过这种灵活的设计,Redis能够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提供高效的操作性能,同时保持内存的低消耗和操作的快速性。有序集合的实现使得Redis能够支持按照分数排序、范围查询等复杂操作,满足了业务上的多样化需求。
5、Redis 客户端常用命令
5.1 KEY
command | describe |
---|---|
exists(key) | 确认一个key是否存在 |
del(key) | 删除一个key |
type(key) | 返回值的类型 |
keys(pattern) | 返回满足给定pattern的所有key |
randomkey | 随机返回key空间的一个 |
keyrename(oldname, newname) | 重命名key |
dbsize | 返回当前数据库中key的数目 |
expire | 设定一个key的活动时间(s) |
ttl | 获得一个key的活动时间 |
move(key, dbindex) | 移动当前数据库中的key到dbindex数据库 |
flushdb | 删除当前选择数据库中的所有key |
flushall | 删除所有数据库中的所有key |
5.2 String
command | describe |
---|---|
set(key, value) | 给数据库中名称为key的string赋予值value |
get(key) | 返回数据库中名称为key的string的value |
getset(key, value) | 给名称为key的string赋予上一次的value |
mget(key1, key2,…, key N) | 返回库中多个string的value |
setnx(key, value) | 添加string,名称为key,值为value |
setex(key, time, value) | 向库中添加string,设定过期时间time |
mset(key N, value N) | 批量设置多个string的值 |
msetnx(key N, value N) | 如果所有名称为key i的string都不存在 |
incr(key) | 名称为key的string增1操作 |
incrby(key, integer) | 名称为key的string增加integer |
decr(key) | 名称为key的string减1操作 |
decrby(key, integer) | 名称为key的string减少integer |
append(key, value) | 名称为key的string的值附加value |
substr(key, start, end) | 返回名称为key的string的value的子串 |
5.3 List
command | describe |
---|---|
rpush(key, value) | 在名称为key的list尾添加一个值为value的元素 |
lpush(key, value) | 在名称为key的list头添加一个值为value的 元素 |
llen(key) | 返回名称为key的list的长度 |
lrange(key, start, end) | 返回名称为key的list中start至end之间的元素 |
ltrim(key, start, end) | 截取名称为key的list |
lindex(key, index) | 返回名称为key的list中index位置的元素 |
lset(key, index, value) | 给名称为key的list中index位置的元素赋值 |
lrem(key, count, value) | 删除count个key的list中值为value的元素 |
lpop(key) | 返回并删除名称为key的list中的首元素 |
rpop(key) | 返回并删除名称为key的list中的尾元素 |
blpop(key1, key2,… key N, timeout) | lpop命令的block版本。 |
brpop(key1, key2,… key N, timeout) | rpop的block版本。 |
rpoplpush(srckey, dstkey) | 返回并删除名称为srckey的list的尾元素,并将该元素添加到名称为dstkey的list的头部 |
5.4 Set
command | describe |
---|---|
sadd(key, member) | 向名称为key的set中添加元素member |
srem(key, member) | 删除名称为key的set中的元素member |
spop(key) | 随机返回并删除名称为key的set中一个元素 |
smove(srckey, dstkey, member) | 移到集合元素 |
scard(key) | 返回名称为key的set的基数 |
sismember(key, member) | member是否是名称为key的set的元素 |
sinter(key1, key2,…key N) | 求交集 |
sinterstore(dstkey, (keys)) | 求交集并将交集保存到dstkey的集合 |
sunion(key1, (keys)) | 求并集 |
sunionstore(dstkey, (keys)) | 求并集并将并集保存到dstkey的集合 |
sdiff(key1, (keys)) | 求差集 |
sdiffstore(dstkey, (keys)) | 求差集并将差集保存到dstkey的集合 |
smembers(key) | 返回名称为key的set的所有元素 |
srandmember(key) | 随机返回名称为key的set的一个元素 |
5.5 Hash
command | describe |
---|---|
hset(key, field, value) | 向名称为key的hash中添加元素field |
hget(key, field) | 返回名称为key的hash中field对应的value |
hmget(key, (fields)) | 返回名称为key的hash中field i对应的value |
hmset(key, (fields)) | 向名称为key的hash中添加元素field |
hincrby(key, field, integer) | 将名称为key的hash中field的value增加integer |
hexists(key, field) | 名称为key的hash中是否存在键为field的域 |
hdel(key, field) | 删除名称为key的hash中键为field的域 |
hlen(key) | 返回名称为key的hash中元素个数 |
hkeys(key) | 返回名称为key的hash中所有键 |
hvals(key) | 返回名称为key的hash中所有键对应的value |
hgetall(key) | 返回名称为key的hash中所有的键(field)及其对应的value |
5.6 HyperLogLog
command | describe |
---|---|
PFADD key element [element …] | 添加指定元素到 HyperLogLog 中。 |
PFCOUNT key [key …] | 返回给定 HyperLogLog 的基数估算值。 |
PFMERGE destkey sourcekey [sourcekey …] | 将多个 HyperLogLog 合并为一个 HyperLogLog |
6、Reids 可执行文件
script | describe |
---|---|
redis-server | Redis服务器 |
redis-cli | Redis命令行客户端 |
redis-benchmark | Redis性能测试工具 |
redis-check-aof | AOF文件修补工具 |
redis-check-dump | RDB文件检查工具 |
redis-sentinel | Sentinel服务器 |
6.2 redis-cli
(1)连接 Redis 服务器
- 第一种:交互式方式
$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a redis_password 127.0.0.1:6379>set hello world OK 127.0.0.1:6379>get hello "world"
- 第二种方式:命令方式
$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get hello "world"
(2)常用参数
# 命令查询参数
[appuser@localhost app]$ redis-cli -help
redis-cli 6.x.x
Usage: redis-cli [OPTIONS] [cmd [arg [arg ...]]]
-h <hostname> Server hostname (default: 127.0.0.1).
-p <port> Server port (default: 6379).
-s <socket> Server socket (overrides hostname and port).
-a <password> Password to use when connecting to the server.
-r <repeat> Execute specified command N times.
-i <interval> When -r is used, waits <interval> seconds per command.
-n <db> Database number.
-x Read last argument from STDIN.
-d <delimiter> Delimiter to be used by -x when reading from STDIN.
--raw Use raw formatting for replies (default when STDOUT is not a tty).
--no-raw Force formatted output (default when STDOUT is a tty).
--csv Output in CSV format.
--scan SCAN command for keys with patterns.
--pattern <pat> Pattern to match.
--bigkeys Sample random keys to understand memory distribution.
--eval <script> Execute Lua script, keys must be passed next to script as args.
--latency Sample latency in milliseconds.
--latency-history Sample latency with histogram.
--latency-dist Sample latency distribution.
--slaveof <host:port> Turn the server into a replica of another instance.
--cluster <command> Run a cluster command (check, create, fix, reshard, call, etc.).
--pipe Read commands from STDIN and send them to the server.
--bigkeys-summary Only show summary stats in --bigkeys mode.
-v Verbose mode. Warning: use with care as it may show sensitive information.
--help Show this help message and exit.
--version Show version.
Examples:
redis-cli ping
echo "SET foo bar" | redis-cli
redis-cli -r 100 -i 1 info
redis-cli --eval myscript.lua key1,key2 , arg1 arg2 arg3
redis-cli --scan --pattern '*'
(3)集群客户端命令
- 集群
- cluster info :打印集群的信息
- cluster nodes :列出集群当前已知的所有节点( node),以及这些节点的相关信息。
- 节点
- cluster meet :将 ip 和 port 所指定的节点添加到集群当中,让它成为集群的一份子。
- cluster forget <node_id> :从集群中移除 node_id 指定的节点。
- cluster replicate <node_id> :将当前节点设置为 node_id 指定的节点的从节点。
- cluster saveconfig :将节点的配置文件保存到硬盘里面。
- 槽(slot)
- cluster addslots [slot …] :将一个或多个槽( slot)指派( assign)给当前节点。
- cluster delslots [slot …] :移除一个或多个槽对当前节点的指派。
- cluster flushslots :移除指派给当前节点的所有槽,让当前节点变成一个没有指派任何槽的节点。
- cluster setslot node <node_id> :将槽 slot 指派给 node_id 指定的节点,如果槽已经指派给另一个节点,那么先让另一个节点删除该槽>,然后再进行指派。
- cluster setslot migrating <node_id> :将本节点的槽 slot 迁移到 node_id 指定的节点中。
- cluster setslot importing <node_id> :从 node_id 指定的节点中导入槽 slot 到本节点。
- cluster setslot stable :取消对槽 slot 的导入( import)或者迁移( migrate)。
- 键
- cluster keyslot :计算键 key 应该被放置在哪个槽上。
- cluster countkeysinslot :返回槽 slot 目前包含的键值对数量。
- cluster getkeysinslot :返回 count 个 slot 槽中的键
[appuser@localhost app]$ redis-cli --cluster help
Cluster Manager Commands:
create host1:port1 ... hostN:portN #创建集群
--cluster-replicas <arg> #从节点个数
check host:port #检查集群
--cluster-search-multiple-owners #检查是否有槽同时被分配给了多个节点
info host:port #查看集群状态
fix host:port #修复集群
--cluster-search-multiple-owners #修复槽的重复分配问题
reshard host:port #指定集群的任意一节点进行迁移slot,重新分slots
--cluster-from <arg> #需要从哪些源节点上迁移slot,可从多个源节点完成迁移,以逗号隔开,传递的是节点的node id,还可以直接传递--from all,这样源节点就是集群的所有节点,不传递该参数的话,则会在迁移过程中提示用户输入
--cluster-to <arg> #slot需要迁移的目的节点的node id,目的节点只能填写一个,不传递该参数的话,则会在迁移过程中提示用户输入
--cluster-slots <arg> #需要迁移的slot数量,不传递该参数的话,则会在迁移过程中提示用户输入。
--cluster-yes #指定迁移时的确认输入
--cluster-timeout <arg> #设置migrate命令的超时时间
--cluster-pipeline <arg> #定义cluster getkeysinslot命令一次取出的key数量,不传的话使用默认值为10
--cluster-replace #是否直接replace到目标节点
rebalance host:port #指定集群的任意一节点进行平衡集群节点slot数量
--cluster-weight <node1=w1...nodeN=wN> #指定集群节点的权重
--cluster-use-empty-masters #设置可以让没有分配slot的主节点参与,默认不允许
--cluster-timeout <arg> #设置migrate命令的超时时间
--cluster-simulate #模拟rebalance操作,不会真正执行迁移操作
--cluster-pipeline <arg> #定义cluster getkeysinslot命令一次取出的key数量,默认值为10
--cluster-threshold <arg> #迁移的slot阈值超过threshold,执行rebalance操作
--cluster-replace #是否直接replace到目标节点
add-node new_host:new_port existing_host:existing_port #添加节点,把新节点加入到指定的集群,默认添加主节点
--cluster-slave #新节点作为从节点,默认随机一个主节点
--cluster-master-id <arg> #给新节点指定主节点
del-node host:port node_id #删除给定的一个节点,成功后关闭该节点服务
call host:port command arg arg .. arg #在集群的所有节点执行相关命令
set-timeout host:port milliseconds #设置cluster-node-timeout
import host:port #将外部redis数据导入集群
--cluster-from <arg> #将指定实例的数据导入到集群
--cluster-copy #migrate时指定copy
--cluster-replace #migrate时指定replace
help
For check, fix, reshard, del-node, set-timeout you can specify the host and port of any working node in the cluster.
示例:
- 创建集群主节点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host1:port1 host2:port2 host3:port3
- 创建集群主从节点
# 说明:--cluster-replicas 参数为数字,1表示每个主节点需要1个从节点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host1:port1 host2:port2 host3:port3 host4:port4 host5:port5 host6:port6 --cluster-replicas 1 -a 123456
- 添加集群主节点
# 新节点:host1:port1 集群中任意一节点:host2:port2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host1:port1 host2:port2
- 添加集群从节点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host1:port1 host2:port2 --cluster-slave --cluster-master-id master_node_id # 新节点:host1:port1 # 集群中任意一节点:host2:port2 # 指定新节点的主节点的节点ID:master_node_id,不指定将随机分配给某个主节点
- 删除节点
#指定IP、端口和node_id 来删除一个节点,从节点可以直接删除,有slot分配的主节点不能直接删除 ./redis-cli --cluster del-node target_host:target_port target_node_id
- 检查集群
# host:port:集群中任意节点 ./redis-cli --cluster check host:port --cluster-search-multiple-owners
- 查看集群信息 key、slots、从节点个数的分配情况
./redis-cli --cluster info host:port
- 修复集群和槽的重复分配问题
./redis-cli --cluster fix host:port --cluster-search-multiple-owners
- 设置集群的超时时间
./redis-cli --cluster set-timeout host:port 10000
- 集群中执行相关命令
# 连接到集群的任意一节点来对整个集群的所有节点进行设置 redis-cli --cluster call 192.168.163.132:6381 config set requirepass cc redis-cli -a cc --cluster call 192.168.163.132:6381 config set masterauth cc redis-cli -a cc --cluster call 192.168.163.132:6381 config rewrite
- 集群伸缩:
- 根据提示迁移:
./redis-cli -a cc --cluster reshard host:port
- 根据参数迁移
# 连接到集群的任意一节点来对指定节点指定数量的slot进行迁移到指定的节点 ./redis-cli -a cc --cluster reshard host1:port1 --cluster-from node_id1 --cluster-to node_id2 --cluster-slots 10 --cluster-yes --cluster-timeout 5000 --cluster-pipeline 10 --cluster-replace
- 根据提示迁移:
- 平衡(rebalance)slot :
- 平衡集群中各个节点的slot数量
./redis-cli -a cc --cluster rebalance host:port
- 根据集群中各个节点设置的权重等平衡slot数量(不执行,只模拟)
./redis-cli -a cc --cluster rebalance --cluster-weight node_id1=5 node_id2=4 node_id3=3 --cluster-simulate host:port
- 平衡集群中各个节点的slot数量
- 导入集群
注意:测试下来发现参数–cluster-replace没有用,如果集群中已经包含了某个key,在导入的时候会失败,不会覆盖,只有清空集群key才能导入。# 外部Redis实例(host2:port2)导入到集群中的任意一节点 ./redis-cli --cluster import host1:port1 --cluster-from host2:port2 --cluster-replace
如果集群设置了密码,也会导入失败,需要设置集群密码为空才能进行导入(call)*** Importing 97847 keys from DB 0 Migrating 9223372011174675807 to 192.168.163.132:6381: Source 192.168.163.132:9021 replied with error: ERR Target instance replied with error: BUSYKEY Target key name already exists
通过monitor(9021)的时候发现,在migrate的时候需要密码进行auth认证。
7、事务
Redis 事务:https://zhuanlan.zhihu.com/p/135241403
Redis watch命令:http://c.biancheng.net/view/4544.html
8、时间空间
Redis 过期时间:https://www.cnblogs.com/xiaoxiongcanguan/p/9937433.html
Redis 限制访问频率: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22018/article/details/100181454
Redis 数据淘汰策略:https://blog.csdn.net/qq_37286668/article/details/110631680
9、排序
https://www.cnblogs.com/-wenli/p/13034628.html
10、消息通知
https://blog.csdn.net/men_wen/article/details/62237970
11、管道
https://www.cnblogs.com/xiaoxiongcanguan/p/9954254.html
12、脚本
Redis在2.6版推出了脚本功能,允许开发者使用Lua语言编写脚本传到Redis中执行,在Lua脚本中可以调用大部分的Redis命令。使用脚本的好处:
-
减少网络开销:使用脚本功能完成的操作只需要发送一个请求即可,减少了网络往返时延。
-
原子操作:Redis会将整个脚本作为一个整体执行,中间不会被其他命令插入。换句话说在编写脚本的过程中无需担心会出现竞态条件,也就无需使用事务。事务可以完成的所有功能都可以用脚本来实现。
-
复用:客户端发送的脚本会永久存储在 Redis 中,这就意味着其他客户端(可以是其他语言开发的项目)可以复用这一脚本而不需要使用代码完成同样的逻辑。
Redis中使用Lua脚本:https://zhuanlan.zhihu.com/p/77484377
Redis Lua脚本入门:https://www.cnblogs.com/felordcn/p/13838321.html
Lua 教程:https://www.w3cschool.cn/lua/
13、持久化
Redis 的强劲性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了内存中,然而当Redis重启后,所有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就会丢失。在一些情况下,我们会希望 Redis在重启后能够保证数据不丢失,例如:
- 将Redis 作为数据库使用时。
- 将Redis作为缓存服务器,但缓存被穿透后会对性能造成较大影响,所有缓存同时失效会导致缓存雪崩,从而使服务无法响应。
这时我们希望Redis能将数据从内存中以某种形式同步到硬盘中,使得重启后可以根据硬盘中的记录恢复数据。这一过程就是持久化。
Redis支持两种方式的持久化:
- RDB方式:根据指定的规则“定时”将内存中的数据存储在硬盘上
- AOF 方式:在每次执行命令后将命令本身记录下来。
两种持久化方式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但更多情况下是将二者结合使用。
Redis 持久化详解:https://blog.csdn.net/qq_45722267/article/details/124525345
14、管理
(1)安全
- 可信的环境
- 数据库密码
- 命令命令
(2)通信协议
- 简单协议
- 统一请求协议
(3)管理工具
- redis-cli
- phpRedisAdmin
- Rdbtools
15、节省时间
(1)精简键名和键值
精简键名和键值是最直观的减少内存占用的方式,如将键名 very.important.person:20改成VIP:20。当然精简键名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单纯为了节约空间而使用不易理解的键名(比如将VIP:20修改为V:20,这样既不易维护,还容易造成命名冲突)。又比如一个存储用户性别的字符串类型键的取值是male和 female,我们可以将其修改成m和f来为每条记录节约几个字节的空间(更好的方法是使用0和1来表示性别)。
(2)内部编码优化
https://blog.csdn.net/sinat_33087001/article/details/110387844
16、性能问题
- Master AOF持久化,Master调用BGREWRITEAOF重写AOF文件,AOF在重写的时候会占大量的CPU和内存资源,导致服务load过高,出现短暂服务暂停现象。如果不重写AOF文件,这个持久化方式对性能的影响是最小的,但是AOF文件会不断增大,AOF文件过大会影响Master重启的恢复速度
- Master写内存快照,save命令调度rdbSave函数,会阻塞主线程的工作,当快照比较大时对性能影响是非常大的,会间断性暂停服务,所以Master最好不要写内存快照
- Master最好不要做任何持久化工作,包括内存快照和AOF日志文件,特别是不要启用内存快照做持久化
- 如果数据比较关键,某个Slave开启AOF备份数据,策略为每秒同步一次
- Redis主从复制的性能问题:为了主从复制的速度和连接的稳定性,Master和Slave最好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 尽量避免在压力很大的主库上增加从库
- 主从复制不要用图状结构,用单向链表结构更为稳定,即:Master ⬅ Slave1 ⬅ Slave2 ⬅Slave3 …
这样的结构方便解决单点故障问题,实现Slave对Master的替换。如果Master挂了,可以立刻启用Slave1做Master,其他不变。
17、适合的场景
Redis 适合所有数据in-momory的场景,虽然Redis也提供持久化功能,但实际更多的是一个disk-backed的功能
- 会话缓存(Session Cache)
Redis提供持久化,当维护一个不是严格要求一致性的缓存时,避免用户数据丢失 - 全页缓存(FPC)
即使重启了Redis实例,因为有磁盘的持久化,用户也不会看到页面加载速度的下降,这是一个极大改进 - 队列
Reids 提供 list 和 set 操作,这使得Redis能作为一个很好的消息队列平台来使用 - 排行榜/计数器
Redis在内存中对数字进行递增或递减的操作实现的非常好。集合(Set)和有序集合(Sorted Set)执行这些操作的时候变的非常简单,Redis只是正好提供了这两种数据结构 - 发布/订阅
18、SpringBoot 集成Redis + Redisson
Jedis 作为 Redis客户端的 java版实现实现了绝大部分的Redis原生功能,但是却没有对分布式线程控制做很好的支持。而Redisson是Redis官方推荐的支持分布式操作的Redis Java版客户端,但它却不支持一些基础的Redis原生功能。所以Jedis和Redisson只有整合到一起使用,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19、集群
(3)Redis-Cluster 投票容错机制
(4)集群扩容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534189
(5)集群缩容
https://blog.csdn.net/JSWANGCHANG/article/details/118724170
(6)卡槽分配
获取与插槽对应的节点:
(7)故障恢复
实践:挂掉(kill)一个主节点(如7002),查看集群状态,再重启集群,查看集群状态
20、参考资料
- Redis数据结构与底层实现
- redis cli 常用命令
- Redis Command
- Redis 教程
- Redis 入门指南 - 李子骅
- redis集群搭建
- redis cluster 搭建实践
- Redis 5.0 redis-cli --cluster help说明
- Redis数据备份与恢复
- Redis 数据备份与恢复(持久化)
- 常用的redis客户端Jedis 、Lettuce 、Redisson 介绍以及对比
- Springboot集成Jedis + Redi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