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帖|在MATLAB/Simulink中调用C语言的几种方法
MATLAB/Simulink仿真到DSP或者ARM硬件实验,需要将基于积木(Simulink的各种模块)的仿真转换成C语言。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阶段。
阶段1:利用MATLAB/Simulink完成连续仿真,例如积分、微分环节均采用连续的模块。
阶段2:利用MATLAB/Simulink完成离散仿真,例如将积分、微分环节换成离散模块,其特征是需要设置离散的步长。
阶段3:将MATLAB/Simulink搭建的离散仿真转换成C语言,验证C语言的正确性。
阶段4:利用MATLAB/Simulink完成DSP或者ARM的编程。
阶段5:利用MATLAB/Simulink完成SIL验证,验证C语言的正确性。
阶段6:硬件实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想要在MATLAB/Simulink中开展SIL实验,必须是通过MATLAB/Simulink的“代码生成”功能生成代码,需要有一套规范的流程,通过代码生成得到的代码是有数据交互接口的,而自己写代码烧录进DSP,是不具备接口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如果尚未具备完整的MBD开发流程经验,又想要验证自己写的C代码的正确性,那么,在Simulink中调用自己写的C代码,然后移植搭配处理器中,是比较方便的。
在后续的博客中,我将尝试更新《在Simulink中调用自定义的C代码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