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scala】DataStream编程模型总结
系列文章目录
1.【Flink-Scala】DataStream编程模型之数据源、数据转换、数据输出
2.【Flink-scala】DataStream编程模型之 窗口的划分-时间概念-窗口计算程序
3.【Flink-scala】DataStream编程模型之窗口计算-触发器-驱逐器
4.【Flink-scala】DataStream编程模型之水位线
5.【Flink-scala】DataStream编程模型之延迟数据处理
6.【Flink-scala】DataStream编程模型之状态编程
文章目录
- 系列文章目录
- 总结
总结
DataStream API是Flink的核心,因为Flink和其他计算框架(比如Spark、MapReduce等)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强大的流计算功能。本章首先介绍了在使用DataStream接口编程中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源、数据转换、数据输出、窗口的划分等。
对于流式数据处理,最大的特点是数据上具有时间的属性特征,Flink根据时间产生位置的不同,将时间划分为三种,分别为事件生成时间、时间接入时间和事件处理时间,本章内容对三种时间概念进行了详细介绍。
窗口计算时流式计算中非常常用的数据计算方式之一,通过按照固定时间或长度将数据流切分成不同的窗口,然后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聚合计算,就可以得到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统计结果。本章内容介绍了窗口的型以及窗口计算函数。
通常情况下,由于网络或者系统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三种类,事件数据往往不能及时传输至Flink系统中,从而导致数据乱序到达或者延迟到达的问题。本章介绍了如何采用水位线机制解决这类问题。本章最后介绍了有状态计算的编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