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SLAM:八、后端Ⅰ】
视觉SLAM的后端主要解决状态估计问题,它是优化相机轨迹和地图点的过程,从数学上看属于非线性优化问题。后端的目标是结合传感器数据,通过最优估计获取系统的状态(包括相机位姿和场景结构),在状态估计过程中通常引入概率模型,以最大化后验概率或最小化代价函数的方式求解。以下从概述、BA(Bundle Adjustment,捆绑调整)与图优化的角度,全面介绍视觉SLAM的后端实现。
概述
状态估计的概率解释
SLAM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状态估计问题,常用贝叶斯滤波进行建模: p ( x t ∣ z 1 : t , u 1 : t ) ∝ p ( z t ∣ x t ) ∫ p ( x t ∣ x t − 1 , u t ) p ( x t − 1 ∣ z 1 : t − 1 , u 1 : t − 1 ) d x t − 1 p(\mathbf{x}_t|\mathbf{z}_{1:t},\mathbf{u}_{1:t})\propto p(\mathbf{z}_t|\mathbf{x}_t)\int p(\mathbf{x}_t|\mathbf{x}_{t-1},\mathbf{u}_t)p(\mathbf{x}_{t-1}|\mathbf{z}_{1:t-1},\mathbf{u}_{1:t-1})d\mathbf{x}_{t-1} p(xt∣z1:t,u1:t)∝p(zt∣xt)∫p(xt∣xt−1,ut)p(xt−1∣z1:t−1,u1:t−1)dxt−1
- x t \mathbf{x}_t xt :系统状态(如相机位姿)。
- z t \mathbf{z}_t zt :观测(如图像特征点)。
- u t \mathbf{u}_t ut :控制量或运动模型。
该公式表明,状态估计是基于当前观测、运动模型和历史状态的一种递归估计。
线性系统和卡尔曼滤波(KF)
- 线性系统模型:卡尔曼滤波假设状态转移方程和观测方程是线性关系:
x t = A t x t − 1 + B t u t + w t \mathbf{x}_t=\mathbf{A}_t\mathbf{x}_{t-1}+\mathbf{B}_t\mathbf{u}_t+\mathbf{w}_t xt=Atxt−1+Btut+wt
z t = H t x t + v t \mathbf{z}_t=\mathbf{H}_t\mathbf{x}_t+\mathbf{v}_t zt=Htxt+vt
其中, w t \mathbf{w}_t wt和 v t \mathbf{v}_t vt是噪声,通常服从高斯分布。 - 卡尔曼滤波提供了最优状态估计:
- 预测:基于运动模型预测当前状态。
- 更新:结合观测数据修正状态。
卡尔曼滤波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但只能处理线性系统。
非线性系统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KF)
- 在实际SLAM中,状态转移方程和观测方程通常是非线性的:
x
t
=
f
(
x
t
−
1
,
u
t
)
+
w
t
\mathbf{x}_t=f(\mathbf{x}_{t-1},\mathbf{u}_t)+\mathbf{w}_t
xt=f(xt−1,ut)+wt
z t = h ( x t ) + v t \mathbf{z}_t=h(\mathbf{x}_t)+\mathbf{v}_t zt=h(xt)+vt - EKF通过对非线性函数进行一阶线性化,将非线性问题近似为线性问题:
- 使用雅可比矩阵线性化 𝑓(⋅) 和 ℎ(⋅)
- 在每一步更新中,使用卡尔曼滤波进行递归估计。
EKF的讨论
- 优点:
- EKF可以处理非线性系统,适用于SLAM问题。
- 局限性:
- 一阶线性化导致近似误差,特别是在非线性程度较高时效果较差。
- 计算复杂度较高,不适合大规模SLAM系统。
因此,在实际的视觉SLAM中,后端更多使用非线性优化方法,如捆绑调整(BA)与图优化。
BA与图优化
投影模型与BA代价函数
- 投影模型
在视觉SLAM中,2D观测点 z i \mathbf{z}_i zi 与3D地图点 P j \mathbf{P}_j Pj 的关系由投影模型描述: z i = π ( K [ R ∣ t ] P j ) \mathbf{z}_i=\pi(\mathbf{K}[\mathbf{R}|\mathbf{t}]\mathbf{P}_j) zi=π(K[R∣t]Pj)- K:相机内参矩阵。
- [ R ∣ t ] [\mathbf{R}|\mathbf{t}] [R∣t]:相机位姿。
- π(⋅):将3D点投影到图像平面。
- BA代价函数
BA的目标是最小化重投影误差,代价函数为: E = ∑ i , j ρ ( ∥ z i − π ( K [ R i ∣ t i ] P j ) ∥ 2 ) E=\sum_{i,j}\rho\left(\|\mathbf{z}_i-\pi(\mathbf{K}[\mathbf{R}_i|\mathbf{t}_i]\mathbf{P}_j)\|^2\right) E=i,j∑ρ(∥zi−π(K[Ri∣ti]Pj)∥2)- ρ ( ⋅ ) \rho(\cdot) ρ(⋅):鲁棒核函数,用于减小异常值的影响。
BA的求解
BA是一个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问题,通常使用高斯-牛顿法或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M)法求解:
- 高斯-牛顿法:直接使用二阶近似求解非线性问题,收敛快但对初值敏感。
- LM方法:在梯度下降和高斯-牛顿之间平衡,鲁棒性更好。
具体流程:
- 初始化相机位姿和地图点坐标。
- 计算雅可比矩阵,并构造稀疏的线性方程。
- 迭代更新位姿和地图点,直至误差收敛。
稀疏性与边缘化
- 稀疏性
BA问题的雅可比矩阵具有稀疏性,因为每个观测点仅依赖于特定的相机位姿和地图点。利用稀疏矩阵计算,可以显著提高优化效率。 - 边缘化
在SLAM中,为了减小计算量,会将旧的状态变量边缘化:- 将不再需要优化的变量(如历史关键帧)边缘化。
- 通过边缘化保持稀疏结构,并降低优化问题的维度。
鲁棒核函数
实际观测中常有异常值(outliers),如错误匹配的特征点。为减小异常值对优化的影响,BA中引入鲁棒核函数:
- 常见核函数有Huber核、Cauchy核等。
- 核函数通过降低异常值的权重,使得优化结果更加鲁棒。
总结
视觉SLAM后端通过概率模型和非线性优化方法实现状态估计和地图构建。其核心任务是通过最大化后验概率或最小化重投影误差,优化相机轨迹和地图点位置。
- 状态估计:从卡尔曼滤波(KF)到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提供递归的状态更新方案。
- BA与图优化: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如BA),实现全局优化。
- 鲁棒性和效率:利用稀疏矩阵计算、边缘化和鲁棒核函数,提升系统的计算效率和鲁棒性。
这种多层次的优化体系是视觉SLAM后端的核心,也是其能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鲁棒性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