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导论--第1章-知识点与学习笔记
请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进行下面的作业任务。必须包含有教材的具体内容,不能是生成式AI系统的生成内容。
- 参考教材1.1节的内容介绍,谈谈你对“智能”的认识。
- 思维能力是智能的重要特征之一,结合教材1.1.2节内容,从思维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等角度,阐述思维的含义。
- 参考教材1.1.3节的内容介绍,名词解析“人工智能”。
- 参考教材1.2节的内容介绍,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
- 参考教材1.3节的内容介绍,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哪些基本内容。
- 结合教材第10页的知识表示内容,谈谈你对“知识表示”的理解。
- 结合教材第12页的内容,介绍什么是模式,介绍什么模式识别。
- 结合教材第15页的内容,介绍什么是专家系统。
- 完成学习通4.1.1的视频学习,谈谈你对中文屋思想实验的理解。
解答:
智能具有感知能力,记忆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行为表达能力的特征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 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 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起步发展期:1943年—20世纪60年代
反思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
应用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
平稳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2010年
蓬勃发展期:2011年至今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学科,主要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
知识表示是指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与知识关联起来,便于人们识别和理解知识。知识表示是知识组织的前提和基础,任何知识组织方法都是要建立在知识表示的基础上。知识表示有主观知识表示和客观知识表示两种。
模式: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我们可以区别他们是否相同或是否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
模式识别:利用计算机对物理对象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量与客观物体相符合。
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 程序 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 领域专家 水平的知识与经验,它能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 计算机技术 ,根据系统中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 决策过程 ,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 复杂问题 ,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中文房间”这一实验实际在模拟一段计算机程序,即输入一段中文字符,通过运算,再输出另一段中文字符。因此本质上,塞尔提出的是一个有关于人工智能判断标准的模型。在塞尔的模型中,当存在给定操作规程, 机器不需要理解所处理字符的意义, 而只须按照规程操作就可以完成任务、实现输出。由此塞尔构造了一个不拥有任何智力、却能完成类人的智力行为的机器。同时,改变程序仅仅意味着改变操作规程,不会增加机器的任何智力。而这个没有心智存在的机器仍然能够有能力通过图灵测试,标志着图灵测试作为人工智能标准的失败。也就是说,塞尔通过构造一个新的模型说明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不需要拥有智能或者心智。由于图灵测试是强人工智能得以实现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