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python学opencv|读取图像(五十八)使用cv2.erode()函数实现图像腐蚀处理

【1】引言

前序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对图像的阈值处理、按位叠加、滤波操作等技巧,相关文章链接包括且不限于:

python学opencv|读取图像(五十)使用addWeighted()函数实现图像加权叠加效果-CSDN博客

python学opencv|读取图像(四十五)增加掩模:使用cv2.bitwise_and()函数实现图像按位与运算-CSDN博客

 python学opencv|读取图像(三十八 )阈值自适应处理_python opencv 自适应-CSDN博客

这些处理本质上都是在对图像的BGR值进行调整,不会造成图像基本轮廓的改变。

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始探索对图像有一些改变的处理方法,这就是本次文章的学习目标:腐蚀。

图像腐蚀调用的函数为cv2.erode()。

【2】官网教程

点击下方链接,直达cv2.erode()函数的官网教程:

OpenCV: Image Filtering

官网对cv2.erode()函数的解释为:

图1 官网对cv2.erode()函数的解释

相应的,官网中cv2.erode()函数的参数为:

void cv::erode     (    

        InputArray     src,           #输入图像
        OutputArray     dst,        #输出图像
        InputArray     kernel,     #腐蚀核
        Point     anchor = Point(-1,-1),   #腐蚀核锚点,可选参数
        int     iterations = 1,                    #腐蚀迭代次数,可选参数
        int     borderType = BORDER_CONSTANT,  #边界样式,可选参数
        const Scalar &     borderValue = morphologyDefaultBorderValue() )#边界值,可选参数

【3】代码测试

由于要自创腐蚀核,所以在代码编写的开始,需要引入cv2和numpy两个模块:

import cv2 as cv  # 引入CV模块
import numpy as np #引入numpy模块

之后先定义腐蚀核:

#定义腐蚀核
k=np.ones((3,3),np.uint8) #定义腐蚀核
k1=np.ones((5,5),np.uint8) #定义腐蚀核
k2=np.ones((7,7),np.uint8) #定义腐蚀核

然后引入图像,开始腐蚀计算:

# 读取图片
srcm = cv.imread('srcg.png')  # 读取图像srcx.png

#腐蚀计算
dst = cv.erode(srcm,k)  # 图像取平均值,像素核大小为(3,3)
dst1 = cv.erode(srcm,k1)  # 图像取平均值,像素核大小为(5,5)
dst2 = cv.erode(srcm,k1)  # 图像取平均值,像素核大小为(7,7)

然后显示和保存图像:

# 显示结果
cv.imshow('srcm ', srcm)
cv.imshow('dst ', dst)
cv.imwrite('dst.png',dst)
cv.imshow('dst1 ', dst1)
cv.imwrite('dst1.png',dst1)
cv.imshow('dst2 ', dst2)
cv.imwrite('dst2.png',dst2)

# 窗口控制
cv.waitKey()  # 图像不关闭
cv.destroyAllWindows()  # 释放所有窗口

代码运行相关的图像为:

图2 初始图像srcg.png

图3 腐蚀图像dst.png

图4 腐蚀图像dst1.png

图5 腐蚀图像dst2.png

由图2到图5可知,调用cv2.erode()函数进行图像腐蚀处理后,腐蚀核越大,腐蚀效果越好,图像越模糊。

此时的完整代码为:

import cv2 as cv  # 引入CV模块
import numpy as np #引入numpy模块

#定义腐蚀核
k=np.ones((3,3),np.uint8) #定义腐蚀核
k1=np.ones((5,5),np.uint8) #定义腐蚀核
k2=np.ones((7,7),np.uint8) #定义腐蚀核

# 读取图片
srcm = cv.imread('srcg.png')  # 读取图像srcx.png

#腐蚀计算
dst = cv.erode(srcm,k)  # 图像取平均值,像素核大小为(3,3)
dst1 = cv.erode(srcm,k1)  # 图像取平均值,像素核大小为(3,3)
dst2 = cv.erode(srcm,k1)  # 图像取平均值,像素核大小为(3,3)
# 显示结果
cv.imshow('srcm ', srcm)
cv.imshow('dst ', dst)
cv.imwrite('dst.png',dst)
cv.imshow('dst1 ', dst1)
cv.imwrite('dst1.png',dst1)
cv.imshow('dst2 ', dst2)
cv.imwrite('dst2.png',dst2)

# 窗口控制
cv.waitKey()  # 图像不关闭
cv.destroyAllWindows()  # 释放所有窗口

【4】细节说明

腐蚀运算需要提前定义腐蚀核,腐蚀核矩阵应该是奇数nXn,并且腐蚀核不应该是纯0矩阵。

经测试,纯0矩阵的腐蚀核,没有明显的腐蚀效果。

【5】总结

掌握了使用python+opencv实现调用cv2.erode()函数进行图像腐蚀处理的技巧。


http://www.kler.cn/a/537235.html

相关文章:

  • 无界构建微前端?NO!NO!NO!多系统融合思路!
  • 自动化测试工具selenium的安装踩坑
  • 使用 Python 编程语言来实现机器学习小项目教程案例
  • mysql的cpu使用率100%问题排查
  • uniapp mqttjs 小程序开发
  • 数据结构与算法-二分查找法
  • Windows Docker笔记-在容器中运行项目
  • windows下搭建鸿蒙OS应用开发环境
  • Linux运维——文件内容查看编辑
  • 用AI写游戏1——js实现贪吃蛇
  • 2025.2.5——五、[网鼎杯 2020 青龙组]AreUSerialz 代码审计|反序列化
  • AlphaGPT获国家AIGC生成式算法备案,推动法律AI技术安全合规发展
  • Linux之kernel(7)系统调用源码分析
  • 三轴云台之加速度计篇
  • 大规模多准则决策模型构建详细方案
  • 轻量级服务器http-server
  • 仓颉编程语言:编程世界的 “文化瑰宝”
  • iOS三方登录 - Facebook登录
  • es6中关于symbol的用法,以及使用场景
  • Kotlin 2.1.0 入门教程(十)
  • TAPEX:通过神经SQL执行器学习的表格预训练
  • Ubuntu20.04 本地部署 DeepSeek-R1 及 chatbox可视化
  • TCN时间卷积神经网络多变量多步光伏功率预测(Matlab)
  • 4-redis分片集群
  • springboot配置redis
  • RTOS基础(TODO)